這些導演的作品值得看!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那麼年輕一代的導演都有誰呢?一起來看看吧~
張元
對新的生成的思慮
張元,1963年10月生於江蘇省東海縣,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內地男導演。1989年畢業後個人集資獨立製片,拍攝電影處女作《媽媽》。1992年完成中國第一部搖滾影片《北京雜種》。1994年被美國《時代周刊》推選為「21世紀世界百名青年領袖」之一。
王小帥
電影非常知識分子化
王小帥,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中國內地第六代導演之一。1993年獨立製片編劇導演處女作影片《冬春的日子》被英國BBC選為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1999年執導第一部體制內電影《扁擔姑娘》入選坎城電影節一種注目欄目。2001年執導的影片《十七歲的單車》入選第51屆柏林電影節競賽片單元獲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賈樟柯
來自基層的民間導演
賈樟柯,導演、監製、作家。1993年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主要作品包括《小武》、《站臺》、《公共場所》、《任逍遙》、《世界》、《東》、《三峽好人》、《無用》、《二十四城記》、《海上傳奇》、《天註定》、《山河故人》。賈雖然是在第六代導演中出現的較遲的一個,但卻以「故鄉」三部曲後來者居上地成為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並也獲得了最多的國際認可。
阿年
上世紀90年代引領都市電影的標杆式先鋒導演
阿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員,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上世紀90年代引領都市電影的標杆式先鋒導演,拍出了《感光時代》《中國月亮》《冬日愛情》《呼我》《堵車》等一系列契合時代節奏的優秀影片。
婁燁
在「地上」與「地下」起伏的導演
婁燁,中國內地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畢業於1989級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94年拍攝第一部電影《危情少女》進入娛樂圈;1995年拍攝電影《周末情人》成名;2000年導演的電影《蘇州河》獲得第29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和第15屆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併入選美國《時代》雜誌2000年十佳影片。
路學長
第六代導演裡第一個作品得到公映並且取得很好票房成績的導演
路學長,中國第六代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主要作品《長大成人》《非常夏日》和《卡拉是條狗》。《長大成人》被認為是第六代的青春影像寫作的一個終結,這個成長故事被與整個社會環境的變遷聯繫起來,現實與荒誕,想像與失落重合在一起,構成了對80年代到90年代的一次線性反省。
張揚
以老百姓的家庭生活為主題
張揚,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中國內地男導演、編劇,第六代導演之一。主要作品有《愛情麻辣燙》《洗澡》《昨天》等,在第六代導演中,他一直能夠通過貼近現實的電影合作,規避開意識形態的限制,並且形成自己的風格。《愛》是一個活潑生動的都市電影,以五個小故事組成整個影片內容的獨特方式,包容和演繹了不同年齡的人們的情感經歷。
作者:粉紅的草莓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