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近體詩的欣賞、品鑑以及寫作都需要注意什麼,律詩的押韻對仗...

2020-12-24 騰訊網

關於近體詩的欣賞、品鑑以及寫作都需要注意什麼,怎麼入門,就這個問題,飛雲在此寫一篇文章簡單介紹一下!

由於現在的語言環境是基於白話為基礎的普通話交流而產生的,而當今的白話和以前封建社會的官話是有所區別的,尤其近體詩的高潮在唐朝,唐朝之後因為政權的更替,導致官話來回交替變化,從關中官話變為開封洛陽一帶的官話之後,又變為鳳陽一帶的南京官話,而後又變成東北一帶發音。

建國之後,因為白話文的推廣,入聲更是直接劃入四聲和平聲等,因此要是專業學習近體詩的寫作,必須採用專業的書籍,這個之後介紹。若是個人愛好呢,完全可以依託現代漢語劃分平仄——即以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這種劃分其實和古漢語相似度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了!

以此為基礎,咱們先易後難,先簡單介紹下寫作會用到的一些規律。

首先一個就是平仄,這個主要的規律就是我們反覆提到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下面是我自己寫的一首律詩,以他為例:

春思

高燭解語為誰妍,脈脈燈羞花未眠;

為有蝶魂曾鎖夢,那堪星海未遮天;

清寒凝露芳心冷;長夜無言隻影閒;

照水無情如許恨,春絲絮亂結千千。

以上劃粗線的就是一定要遵守的平仄關係,尤其是律詩!

其次就是,第一個短句的平仄決定了整首詩的平仄關係,這首詩第一句的二四六分別為平仄平,下一句必須是仄平仄。當然現在有些詩歌用我們規定的平仄去讀的話好像不對,這就是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區別所在了!

再次就是押韻問題,一般都是四聯最後一個字韻腳相同,但是第一句最後一個字也可以押韻或者不押韻,都可以!

一般情況是第二、四、六、八句押一個韻,一三五七的韻腳可以不管,也可以押韻,押韻問題因為漢語所處時代不同,韻腳也有所變化!

典型的就是xie和xia,以及聲和平,懷和回這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字詞,他們的讀音在古代是押韻的,但是現代漢語裡頭不在押韻之列!

另外的小問題就是,大部分押韻都是平韻,比如仄韻較少,但不是沒有!

此外就是對仗關係了,對仗和對聯的寫作手法差不多,差別就在於平仄關係上下相聯繫。

以上便是律詩寫作的簡要說明,要想自如地欣賞或者創作,還得多多實戰練習,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帳號,或者私信給我!

相關焦點

  • 伯剛與您一起初探律詩的寫作
    我們大家都知道,詩主要分為古風體和近體格律詩,而近體詩又主要分為律絕,律詩以及排律。我們今天主要探討一下關於律詩要注意的問題。我們知道,律詩主要分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分別簡稱為五律和七律。它們的相同之處就是都是八句,都符合近體格律詩的主要特徵,諸如平仄要求,諸如對句與出句相對,與鄰句相粘……律詩的一般要求就是要押韻,且要求押平水韻,一韻到底,中途不能換韻。且一首律詩中,至少要有兩聯要求對仗。律詩的每兩句稱為一聯,從上到下分別定義為首聯(首),頷聯(下巴),頸聯(頸部)以及尾聯(軀幹)。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前面五講已經詳細地講清楚了平仄、平仄相替、相對、相粘以及絕句和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最主要還是告訴大家這些規則的起因和格式的來源。這些規則和格式都是近體詩所通用的。但是絕句、律詩、排律三種近體詩格式還是有不同的。我們今天先接著上一講,搞清楚律詩和絕句規則不同之處。前面五講連結奉上,沒有看過的朋友先免費查看,打好基礎,再跟我們一起繼續。
  • 淺談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是什麼?
    什麼是古體詩?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言詩等形式。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 詩詞常識:什麼是近體詩和古體詩,它們有什麼區別和特點?
    近體詩並不是表面理解的近代體裁詩,是形成於初唐的一種有著嚴格格律,即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代詩歌體裁。古體詩是專指漢代、魏晉南北時期的詩歌體裁。因為有這兩種體裁的詩歌,會讓初學詩歌者形成一個誤區,而且容易被一知半解的解釋而誤導。
  • 淺談律詩的對仗形式
    律詩和絕句在格律方面的主要不同點,是律詩除了講究押韻和平仄以後,還必須講究對仗。大多數律詩是由八句組成的,每兩句稱為一聯:第一、二句稱"首聯"或"起聯,第三、四句稱"頷聯",第五、六句稱為"頸聯」,也可稱為"腹聯」,第七、八句稱辦"尾聯"。其中頷聯和頸聯,就規定必須要用對仗。
  • 「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一些古詩詞的基本常識誤區
    有朋友問: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其中什麼分為律詩和絕句?這其實是一個中國古詩詞的基礎問題,只不過在回答中如果概念不清晰,容易造成混淆。近體詩的規則是清楚的,正因為規則的約束,所以近體詩下的幾種格式都有詳細的規定和命名。
  • 要寫好中國古詩詞,如何押韻?
    發展到後來的近體格律詩,就規定了只有兩種押韻格式。一種是平(仄)起不入韻格式,那就是通篇都使用隔句韻。上面那首五絕就是這種格式。另一種就是平(仄)起入韻格式,即首聯採用排韻格式,後面所有的詩聯都採用隔句韻格式。說簡單點,就是除了第一句,其他單數句都不押韻。如李嶠的《中秋月》: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裡外,不有雨兼風?
  • 記住近體詩十六個標準句型的方法和技巧(加強版)
    這是近體詩的規律之一。於是就成了上面這樣的句型。所以,有條不成文的規律,凡是入韻句式,在那一聯裡,都是不太相對立的。第二個,我們還得知道什麼叫對和黏。一共八句,我們來看下裡面的對和黏,還有平仄對仗問題,是不是每聯都對仗工整。那麼,第三個問題就是:律詩的的八句裡,上四句和下四句是一模一樣的。也就是說,我們記住了律詩上四句,就可以照抄下四句了。這不跟絕句是律詩的一半一樣嘛。
  • 格律詩中對仗的要求
    而平仄格律的規則除了平仄關係、押韻之外,另有一點就是對仗。所以從格律詩角度來說,是需要對仗的。但是格律詩又分為絕句(律絕)、律詩、排律。其中律絕是五言或者七言的四句結構形式。那麼要在四句中完成一整首詩的「起承轉合」,對文字的使用就要求比較高,要儘量減少文字的重複、浪費和限制。
  • 七言律詩的格式是什麼,有哪些講究
    七言律詩的格式是什麼,有哪些講究文/@成長新視點七言律詩,是律詩中的一種風格,遵從了律詩的統一要求,即篇幅固定、押韻嚴格、講究平仄和要求對仗。七言律詩的具體要求,篇幅上,是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押韻上,全篇為四韻或五韻,一般逢偶數句押韻,即二、四、六、八句最後的一個字要同韻;平仄上,要符合平仄律,指在一般情況下,以兩個音節(兩個字)為一個音步,平仄交替安排;在對仗上,是要求三四句、五六句為對仗。
  • 對聯和律詩對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文/郭省非 一、相同點 聯律與詩律,就是對聯的對仗規則和律詩的對仗規則。 (一)定義相同 什麼叫對仗?
  • 學寫詩詞必備技能之「對仗」~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前兩期介紹了格律詩的格律和押韻,今天再說一說關於詩詞的對仗。「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這段話是《聲律啟蒙》中的句子,就是我們寫律詩,必須要學的技能——對仗。格律詩分絕句和律詩,絕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而律詩是有對仗要求的。律詩共八句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其中首聯和尾聯不需要對仗,中間的頷聯和頸聯是必須要對仗的。
  • 律詩欣賞:最美的律詩,最美的紫砂壺
    紫砂傳承者——晨西新作欣賞品 茗 細細品味,這可是一壺古樹春茶呀,雖然是新長出來的葉子製作而成,但香氣卻非常濃鬱,遠遠都能聞到。那些鮮嫩的茶葉,在壺裡面稍微泡開,看起來色澤就更為鮮亮了。此時此刻,茶藝師正從容不迫施展著精湛的茶藝。但她的心思,其實並不在這茶上呢。
  • 詩詞中對仗的使用
    上一篇文章講到了對仗的基本知識,以及如何使用《聲律啟蒙》積累對仗的基本要素。本章的主要內容主要在創作中如何使用對仗的內容。其中包括分析與創作兩個部分。合在律詩中對仗的部分通常為頸聯與頷聯也就是第二句與第三句。為什麼會在首句與尾句不需要遵守對仗的基本要求呢?按照基本的律詩寫作要求來看其中四句之中,分別有起承轉合的要求在我們之前的文章有過詳細的解釋。 承與轉主要是負責事物具體的描寫與從描寫轉向情感的表達。所以使用較多的對仗來細化具體事物的描寫。
  • 詩詞從0入門:關於四聲,古詩發音與普通話的區別
    「古風」或「古體詩」;東晉以後,在唐初逐漸形成的有著固定長短,明確平仄規則,必須遵循聲韻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五四之後,伴隨著新文學而興起的,不拘泥格律的新體詩,稱為現代詩。我們常說的「古詩」,絕大部分是指「近體詩」,也就是唐代以來的「格律詩」。寫一篇「格律詩」難嗎?說實話,不難,學會一個詞——韻律,這也是眾多「大家」在點評一首詩時首先看的,簡單來說,就是是否押韻,是否入律。
  • 唐詩最初的模樣是什麼?一首初唐名詩,與你在浮世喧囂中靜守家園
    因為《詩經》、《漢樂府》,屬於古體詩,它們和唐詩一樣,雖然也講究押韻,但是不講究格律。而唐詩既要押韻,又要受到格律的限制,屬於近體詩。此外,在字數、句數、用韻上,古體詩和近體詩都有非常明顯的差別。所以,唐詩最初的模樣,首先應該是一首律詩,要麼五言或七言,要麼四句或八句;其次,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融合,既講究用韻和格律,又表達了真情實感。
  • 格律詩第七講:平水韻和新韻之爭,如何使用平水韻寫近體詩?
    我們已經完成了格律詩的基本平仄規則,絕句和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的推導講解,並在上一講理清了律詩的對仗知識和押韻的基礎知識,那麼這一講我們繼續深入講押韻關於平水韻、新韻的選擇和使用範圍,以及如何使用平水韻寫詩。奉上前六講連結,歡迎有心的朋友查看,再跟上繼續。格律詩第二講:何為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