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近體詩的欣賞、品鑑以及寫作都需要注意什麼,怎麼入門,就這個問題,飛雲在此寫一篇文章簡單介紹一下!
由於現在的語言環境是基於白話為基礎的普通話交流而產生的,而當今的白話和以前封建社會的官話是有所區別的,尤其近體詩的高潮在唐朝,唐朝之後因為政權的更替,導致官話來回交替變化,從關中官話變為開封洛陽一帶的官話之後,又變為鳳陽一帶的南京官話,而後又變成東北一帶發音。
建國之後,因為白話文的推廣,入聲更是直接劃入四聲和平聲等,因此要是專業學習近體詩的寫作,必須採用專業的書籍,這個之後介紹。若是個人愛好呢,完全可以依託現代漢語劃分平仄——即以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這種劃分其實和古漢語相似度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了!
以此為基礎,咱們先易後難,先簡單介紹下寫作會用到的一些規律。
首先一個就是平仄,這個主要的規律就是我們反覆提到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下面是我自己寫的一首律詩,以他為例:
春思
高燭解語為誰妍,脈脈燈羞花未眠;
為有蝶魂曾鎖夢,那堪星海未遮天;
清寒凝露芳心冷;長夜無言隻影閒;
照水無情如許恨,春絲絮亂結千千。
以上劃粗線的就是一定要遵守的平仄關係,尤其是律詩!
其次就是,第一個短句的平仄決定了整首詩的平仄關係,這首詩第一句的二四六分別為平仄平,下一句必須是仄平仄。當然現在有些詩歌用我們規定的平仄去讀的話好像不對,這就是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區別所在了!
再次就是押韻問題,一般都是四聯最後一個字韻腳相同,但是第一句最後一個字也可以押韻或者不押韻,都可以!
一般情況是第二、四、六、八句押一個韻,一三五七的韻腳可以不管,也可以押韻,押韻問題因為漢語所處時代不同,韻腳也有所變化!
典型的就是xie和xia,以及聲和平,懷和回這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字詞,他們的讀音在古代是押韻的,但是現代漢語裡頭不在押韻之列!
另外的小問題就是,大部分押韻都是平韻,比如仄韻較少,但不是沒有!
此外就是對仗關係了,對仗和對聯的寫作手法差不多,差別就在於平仄關係上下相聯繫。
以上便是律詩寫作的簡要說明,要想自如地欣賞或者創作,還得多多實戰練習,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帳號,或者私信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