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6日,作為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一項重要活動內容,「2020中國著名作家看濰坊」成功舉辦。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譚談及作家肖克凡、王祥夫、王劍冰、林那北、溫亞軍、劉玉民、李貫通等8人走進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壽光市採風。
此次活動將有助於更好地宣傳濰坊市的歷史文化、招商引資以及旅遊事業,亦是「國際風箏之都」顏值和特質的具體體現。在提升濰坊對外開放水平,打造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助力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的一個亮點活動。
諸位作家在採風期間,發現濰坊市獨特的自然景觀之美,感受濰坊市深厚人文底蘊,創作出以濰坊市自然風光、人文底蘊為藍本的優秀文學作品。
「寶石之都」展昌樂魅力
9月24日,作家團首先來到總部位於昌樂的「隱形冠軍」——山東樂化漆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創始人沈孝業的引領下參觀了廠區,並深入了解了該企業在經營、環保等方面工作措施。
昌樂素有「中國藍寶石之鄉」的美譽,分布著幾十座大小不等的古火山。作家團在昌樂縣喬官鎮實地了解火山農業產業聯盟的運用和商業模式,該聯盟目前藉助昌樂豐饒的火山地質資源,打造出升級版的農業產業化經營聯合體。作家團在參觀中國藍寶石博物館後讚不絕口,中國寶石城內珠寶規模大、品種全、質量高,讓他們流連忘返。
「三聖故裡」顯壽光精神
9月25日,作家團在壽光市副市長陳湘穎的陪同下,來到位於牛頭鎮巨澱湖畔的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了解到濰坊地區第一支中國共產黨黨支部從成立、發展到成長為抗日武裝重要力量的光輝歷史。如今,曾經為抗日武裝秘密兵工廠的巨澱湖上蘆葦仍隨風擺動著,硝煙也已消散在歲月中。
陳湘穎向作家團介紹了壽光的三位聖人:農聖賈思勰、文聖倉頡和鹽聖夙沙氏,講述了抗日英雄馬保三、張立訓和壽光「蔬菜書記」王樂義的事跡。作家們深深為之感動,情到深處時不禁淚目,直至返程途中,作家們仍在探討在壽光的所見所聞,敬嘆之聲不絕於耳。
放飛紙鳶 尋兒時童趣
9月26日,作家團來到濰坊濱海國際風箏會現場,和人們一同感受風箏的魅力。 1984年以來,連續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成功舉辦,為濰坊這座城市掙得國內外良好聲譽,近年來,濰坊市也在多措並舉以保持城市的活力、豐富城市的內涵。
福建作協副主席林那北,一邊拽著風箏線奔跑,一邊向周圍的人歡呼,洋溢的快樂感染著身邊的其他作家,興奮之情洋溢在所有人的臉上。
濰坊這座美麗的城市,將如同道道城市歷史的光影,照射進文學的「鏡子」,定格為永恆的鳶都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