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國,曾在人類起源的歷史上,早早就有了神秘地傳說,宏偉而永恆的金字塔,至今仍在世界八大奇蹟的名單中佔據著一個名額;詭異的木乃伊,一度出現在人們的匪夷所思的腦海中,延續著它生前的故事;雕刻下的奇特符號,正如沙漠般原始而熱烈,仿佛一張藏寶圖……
埃及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古老神秘的文化,在遙遠的年光中,似乎隱藏著太多的秘密,今日不妨從它的圖騰中,觸摸它獨特的密碼。
被冠名的神明之力
古埃及文明,相較5000多年的華夏文明前,還要早出1000~2000年的時間,大約形成於7450年前,卻也從黑暗的蠻荒之境,一步一步累加起的曙光。
東北非洲,有尼羅河自南向北貫穿全境,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人在上埃及(尼羅河谷)、下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建立起一定規模的聚落。
定期泛濫的尼羅河,使得埃及人學會了協作,由幾個氏族聯結成公社、再由公社發展成了40個左右的州(相當於小王國),分別有著各自的名稱、語言、行政組織、自然崇拜、軍隊。
在文明還不成熟的社會,面對浩瀚的大自然,人類只能凝聚渺小的力量,去對抗可能性的未知風險。
在雛形的社會之下,從個人到組織,從組織到部落,在從部落到國家……古今中外的奴隸主與奴隸,不過是換了不同的稱呼,階級的出現是必然。
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年4000年前後,埃及轉向了新石器、銅石時期,生產力因此得到力高,財富出現分化,州的首領佔有最好的資源,原始社會邁向了階級社會。
公元前3400年前後,上埃及與下埃及形成兩個獨立王國,至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國王「美尼斯」對下埃及發起了近攻,經過幾天激戰,下埃及被上埃及打敗,古埃及因此建立起統一的王國——法老納爾邁。
在第三個王朝以前,埃及人死後會葬入名叫「馬斯塔巴」墳墓,且埃及法老將其作為死後的永遠的住所。
後一個叫「伊姆荷太普」的年輕人肩任起了「法老左塞王」的墳墓設計,那時的墳墓原是泥磚材料,伊姆荷太普採回了方形石塊以代替,建造了一個六級梯形金字塔。
人作為自然的寄生主,註定了群居的屬性,「強者為王,敗者為寇」,唯有神明的力量,才能賦予人類在落後的生產力下、一份對未知的安全感。
而這份「神明之力」,冠以了統治者之名。
古埃人約在第二個王朝至第三個王朝以前,產生了「國王死後要成為神,靈魂要升天」的觀念。而金字塔,在埃及人的眼中,代表了對太陽神的崇拜,因此從金字塔稜線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看到金字塔像上灑有太陽的光芒。
金字塔內部,則葬有看似詭異的木乃伊,即「人工乾屍」,關於木乃伊,還有一個動人的神話:
很久以前,地神塞布的兒子「奧西裡斯」極具才能,曾是埃及法老。他教會了人們農業生產,因此被視作「尼羅河神」,人們相信自己的生命正是他所給予。
可惜他後來被弟弟「塞特」一心想奪取法老之位,奧西裡斯在賽特的陰謀下,被裝箱扔進去了尼羅河,後奧西裡斯的屍體被妻子「伊西斯」找回,塞特知道後半夜偷屍剖成48塊,分別扔在各處,伊西斯再次找到奧西裡斯的屍塊後就地埋葬,且生下了遺腹子「荷拉斯」。
荷拉斯自小勇猛,長大後為父復仇奪回了王位,同時把父親的屍塊從各地挖出拼湊起來,做成了「木乃伊」,奧西裡斯在神的幫助下,得以復活。
木乃伊的傳說,反映著人類對生命的探索,對文明的追求。在文明未成形以前,擁有能力的領袖,確實在某種形式上賦予了普通民眾生命,文明之光,是那個蠻荒社會的救贖。
資源是進階的前提
公元前1286年,卡迭石之戰始發,埃及與西臺之間對於敘利亞地區的爭奪戰上演,成為了古代軍事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最早的會戰之一,戰爭長達16年之久,直至公元前1269年才結束。
人類的溫飽得到基本解決之後,便從胃口上的需求,轉向心靈上的幻想,有了幻想,便會做出實際行動,去驗證自己的認知,以提升自我的智慧,為更好的生存質量做保障。
而在溫飽還未得到解決之前,人類同樣擁有著弱肉強食的生存欲望,此時所擁有的智慧,在適者生存的時代,多會轉化為更高明的戰力。
從「氏族」到「公社」再到「州」最後到「王國」的建立,類似埃及這樣的強國,已歷了一個實力積累下的質變,一些相應的信仰文化已產生,面對一些土地資源肥沃的弱小之國,自然像所有的國家一樣,想用武力將它佔為己有。
當時亞、非、歐三大洲的交匯點上,匯聚出了一個寶地「敘利亞」,它處於扼古「錫道」要衝,佔據海陸商隊貿易樞紐,是古時歷代列強的必爭之地。
早在公元前30世紀,埃及就對敘利亞垂涎不已,也對它發動過多次戰爭,目的是為了在那塊風水寶地上建立自己的霸權,不巧埃及的鄰居「西臺」,同是一個強國,擁有與埃及爭咬肥肉的實力。
兩國對於敘利亞的激烈爭奪賽持續了16年,長久的戰火嚴重消耗彼此的國力,雙方無力再戰,約公元前1269年,約於公元前1269年,西臺國王去世,其弟繼位,主動向埃及求和,美西斯二世同意後,雙方締結了《埃及西臺和約》,軍事條約文書至今還有保留。
帶著對生命的好奇與探索,為了繁衍,人類必先經歷資源的掠奪,滿足肉體只需,衣足飯飽之餘,才轉向對精神文明方面更高級的跋涉之旅。
圖騰上的密碼
一個民族的發展,離不開精神上的信仰,否之與動物無異。宗教實質上並非極端的唯心主義,恰恰是知道自己所追溯的光源處於哪個方向。
古埃及在人們的印象中留下了神秘不可捉摸的色彩,實則細究其根源,不過是心有一個國家在發展得過程中,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與追尋更光明的大道,譬如,隱藏於古埃及的圖騰上的密碼:
生命之符生命之符,又稱「安卡」,解釋為「生命」之意,屬於埃及最古老的神靈之符,常在其墓地和一些藝術作品出現,可知埃及人對生命的好奇、不安、嚮往、寄託與敬畏之心,以至於在他們的墓地上留下古老的身影,聯接到他們對金字塔、木乃伊的寄意,大概希望自己能夠在死亡中得到另一種新的永恆,及他們在所有文明之中對生命的認知,對未知的一種希翼。
安卡,在古埃及人的眼中,象徵著「生命與永恆」,被他們視為護身符隨身攜帶。另外,安卡有可能曾是那個時期真實存在一種療愈工具,因後人無法駕馭而被遺忘,從而衍變成了神話的符號。卻也可見,它的本職守護目的,正是生命。
權杖權杖並非代表權力,更多是代表著一種「指引」,當它與生命之符相結合時,則代表著「生命與指引」,而權杖頂端的「狗頭」,則象徵著像狗一般,擁有靈敏的超感知力量,以引領回家之路。
權杖底端的「蛇」插象,象徵著「戰勝欲望的能力」,通常有男性持有。可見古埃及人對生命極致虔誠的態度,也正因如此,他們的文明給全世界留下了深不可測的色彩,尤其在信仰改變了的現代,在一些人的眼中更是難以理解,實則不過精神領域的追求上的不同。
聖甲蟲聖甲蟲屬於「護身符」,不過這個護身符並非現代人所理解的庇護平安之意,而是象徵人類來到物質世界,面臨諸多誘惑,需注意克制對金錢、權利無限的追求之欲,埃及人用聖甲蟲來象徵「在艱難中成長的人類」,需把困難視為踏行前進的基石,而非阻擋腳步的絆腳石,可見古埃及人,在對生命的探索之中,明白了關於取捨的智慧。
實則,人類在被欲望綁架時,又何嘗不是一件自取滅亡的事,埃及人以「聖甲蟲」作為護身符,正是對自己的一種警醒,正所謂「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結語
觸摸古埃及的圖騰,其中的密碼,可知生命需要虔誠敬畏,能夠破開黑暗的,恰恰是心中的光明。
莫不怪古埃及的文明留下了神秘的符號,那是一個堅持追尋人性光輝,重視宗教信仰的古國,所有的璀璨,可在他們宗教信仰的信捧中,窺見它綺麗面紗後面的面孔。
其實,古埃及的神秘文化並不遙遠,在那些美麗的傳說中,已潑灑至世界各地,融合、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