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多或少,我們都擁有一種焦慮。
名叫單身。
同時伴隨不少荒謬的罪名:傷害親人,傷害社會,甚至,傷害自己。
社會也對單身者越來越不友好。
Sir還記得好多年前,「單身」後面還跟著「貴族」,「王老五」還戴著「鑽石」。
而今,那些和「單身」搭配的詞,聽起來越來越慘。
「單身狗」「自殺式單身」「單身癌」……
唉。
如果你有單身焦慮。
Sir百分百建議,聽聽這個男人的故事。
《還是不能結婚的男人》
まだ結婚できない男
脫胎自13年前的《不能結婚的男人》。
8.9,有口皆碑。
2010年,《不能結婚的男人》在上海的電視臺播出。
有人愛到「百看不厭」,還有人聲稱「看過50遍」。
如果你沒看過這部劇肯定納悶。
看一個不結婚的老男人,有這麼爽嗎?
哈哈,就有。
這部劇裡,有對真實入木三分的剖析。
有從平淡汲取歡樂的可愛。
還有對「不婚主義」既調侃又支持的智慧。
本以為是來看一個大家都覺得不開心的人生。
沒想到,能夠看得歡笑、感動、若有所悟。
桑野信介(阿部寬 飾),一個不願意,不想,不會結婚的男人。
他不是什麼神經病、醜八怪、性無能。
只是一個鋼鐵直男。
他有一套特別的婚姻理念:
不結婚。
對他來說,結婚就是白受罪。要把錢花給老婆和孩子,要把空間分給其他人。「女人、孩子、房貸是當今社會男人的三大不良貸款。」這是他的至理名言。
沒有停留在口號上。
當年這部《不能結婚的男人》,對單身狗內心精準的描繪,看一個細節就夠。
租毛片。
戴上帽子,做好隱蔽措施與心理建設後,才能走進DVD店。
盯著成人片區域,深呼吸。
可剛走一步……
遇到路人,瞬間轉向。
哈哈哈。
單身過的男人(生)都懂。
男人的自尊心中,是不包括「承認自己的性慾要用黃片解決」的。
讓所有單身直男感同身受的細節,乃本劇一大特色。
桑野信介的最大樂趣,獨自在家給自己做牛排,吃的時候一臉沉溺。
非常熱愛自嗨,在家聽著交響樂,兩隻手還要舞來舞去。
家裡決不允許有第二個人出現,媽媽也不行,因為會覺得「空氣似乎都變得渾濁和沉重了」。
他很瞧不起一個花花公子的同行建築師,但卻每天都會關注那個人的博客,然後對他的動態發表充滿優越感的評論:「這人就知道裝13」。
得了類似痔瘡的病,死活不肯在女醫生前脫下褲子。最後病情加重不得不脫的時候,還會流下屈辱的淚水。
而這個男人最吸引人又最討人厭的,大概是他的奇葩表達方式了。
在他嘴裡,所有好話,都會莫名其妙變成壞話。
「她好白」不叫「她好白」,叫「沒得病卻臉色慘白」。
「我能跟你說話嗎」不叫「我能跟你說話嗎」,叫「你很想跟我說話嗎?」
「謝謝你」不叫「謝謝你」,叫「你該不會有做過志工(志願工作者)的經驗吧」。
「希望你自愛」不叫「希望你自愛」,叫「他們(男客人)應該也希望你能更年輕一點,像女大學生那樣」。
反正好話說出口,討厭指數幾何增長。
最好玩是他道歉,和微笑的方式。
道歉的時候,似乎是在跟世間萬物道歉,而不是跟眼前這個人。
微笑的時候,如同變態獰笑,隨隨便便嚇哭小寶貝。
在《不能結婚的男人》的結尾,桑野信介終於微微改變了自己的「直男癌」,開始接納他人。
那麼,13年後呢?
劇名就破了懸念——
「還是不能結婚的男人」。
為什麼?
我們接著跳轉桑野信介的53歲。
除了頭髮更亂,魚尾紋更深之外,他依然是那個有「表情管理問題」的男人。
《還是不能結婚的男人》開頭,給我們呈現了一個令人揪心的社會觀察。
日本人口少子老齡化日趨嚴重。根據厚生勞動白皮書,終身未婚率,即50歲仍未婚的人士所佔比例,男性超過23.4%,女性超過14.1%。現已成為需要全社會協力解決的問題。
「終身未婚率」。
聽起來是一個非常嚴肅的社會問題。
一代人的求之不得,數千萬人的孤獨悲劇。
然而,劇卻告訴我們——
未必。
正如桑野信介,的確還是單身。
但請注意,他不是「無法脫單」,而是「不願脫單」。
對於單身的態度,他根本沒變——絕不結婚。
從40歲開始,他的妹夫就已經跟他借錢買禮物送給酒吧女。
到了53歲,他身邊的每一個例子,都在暗示他的選擇有多么正確。
妹夫整天跟他抱怨束縛,被嶽母、老婆和女兒,三個女人夾著的世界有多麼痛苦。
「男人的夢想就是離婚了,跟情人在一起重新開始生活」。
認識了一個正在跟前夫打官司的女人,她想證明前夫出軌,爭取他的一半財產,自己卻總是不開心,一個人默默流著眼淚。
這位女士,溫柔賢淑,善解人意,人到中年依然可愛。
但她的前夫卻還是想偷腥,自從打了官司後,還把她當作敵人,處處防備。
你看,曾經相擁入眠、相濡以沫的兩個人,往往走向互相陌生,乃至爾虞我詐的結果。
結婚,有何意義?
與這幫中年男女,在婚姻和關係的事情上喘不過氣,焦頭爛額相對的——
是53歲的桑野信介,如同小鳥一般的幸福生活。
想吃什麼吃什麼。
想買什麼買什麼。
想管什麼閒事管什麼閒事。
想怎麼中二就怎麼中二。
你甚至會發現,他是無數中年影視角色中,最沒有目標的一個。
不同於半澤直樹,總是要在12個小時之內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桑野信介的每天,無所事事,無憂無慮。
朋友們,當你真正來到中年,你就會明白——
沒有壓力,就是幸福。
「不能結婚的男人」?
不如說,「沒有中年危機的男人」。
一個社會的終身未婚率,漸漸提高。
反過來想想,它不一定是個巨大的社會悲劇。
一種生活方式之所以成為了一種新潮流,它一定滿足了一群人的某種心理需求。
什麼需求?
它有兩面,一面叫孤獨,另一面叫自由。
請別誤會。
《還是不能結婚的男人》並不是在維護什麼「獨身主義」。
就算享受孤獨如桑野信介,在看到別人親暱的時候,他也會若有所思。
無非,羨慕。
而,現實中,在這種「終身不婚」的潮流作用下,日本社會已經來到了一個十分嚴峻的狀態。
這個詞,你們都多少聽說過——
無緣社會。
中老年人們不跟任何人產生關聯,獨自工作,不交朋友、不見家人,最終命運都是孤獨地在家中死去……
△ 《家族之苦2》中的老交通員,晚年孤獨,死於一場老同學聚會的酒後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松子,晚年孤獨,死於青少年犯罪謀殺
孤獨是很自由。
但它自始至終,還是孤獨。
那麼,《還是不能結婚的男人》到底想傳遞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
第一集結尾,桑野信介到臺上發表了一段演講,闡述了他的建築理念。
Sir以為,這也是編劇在臺詞中闡述自己的人生理念。
正好,給你們聽聽。
日本的住宅是在結婚生子的前提下建造的。人生一百年的時代下,住宅也應該根據人的需求變得多樣化,如何一個人度過漫長的老年生活。不是將不結婚為前提,即使結婚了,也有離婚的、死別的,有小孩的也會獨立出去,到最後還是會變成一個人。
總而言之,我想建造的也許是我自己想住的房子,即使一個人也能舒適生活的房子。
人生一百年,也就是說一定會迎來第二人生。結婚也好,不婚也好,和第二人生是否幸福沒有關係。
結婚與否不是人生的本質。
讓人去將就房子,荒謬!
所以,建造貼近人類的房子,這是我秉持的理念。
在Sir看來,這就是一種「自私的政治正確」。
你有愛的人也好,你喜歡孤獨也罷,都要儘量對自己好點。
想要愛,那就去尋找愛;
喜歡自由,去享受自由。
而,不論如何,你都要把快樂,建立在自我選擇之上,不依靠任何人而幸福。
這,才是幸福最正確最持久的模樣。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