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真實義在語言、文字之外,這也是佛法很難懂的地方

2020-12-05 阿彌陀佛念我

1.淨空法師念佛(四字特慢 接引助念版)

01:24來自阿彌陀佛念我

【實相無相,離一切虛妄相。】

《金剛經》上講: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實相無不相,非頑空與斷滅。】

《金剛經》上又說: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一樁事情,最重要的是教給我們去領悟、去體會,言語能不能說的出來?說不出來。為什麼說不出來?怕你執著言語。文字能不能寫出來?寫不出來,怕你執著文字。如果你有能力不執著言語、文字,這個事情一樣說的出來,也能寫的出來。這個佛法妙就妙在此地,難就難在這裡。一會兒又說能,一會兒又說不能,到底能不能?你要懂得佛說法的意思。佛說能、佛說不能是一個意思,不是兩個意思;能與不能不是對立的,這是佛法最難懂的地方。

佛為什麼有的時候說能,有的時候說不能?怕你執著。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聽佛說法,讀佛的經典,教給我們三個原則。第一個離言說相,就是教給我們不要執著言語;言語不能執著,文字是言語的符號,當然也不能執著,不可以執著言語文字,這是第一條。第二不可以執著名相,就是名詞術語,不要去執著它,執著就錯了。它是一個工具,從這個工具體會到它真正的意思就對了,不可以執著。第三離心緣相,心緣相是什麼?你去思考,看到這個,想一想這是什麼意思?一想,就錯了,不能想的。為什麼不能想?你們想想看,我們這個思想是第六意識,佛所給我們說的這個事實真相,不是從第六意識流出來的,他從真如本性流出來的,你用意識來體會,哪裡能夠得到真相?愈想就愈錯了,不能想的。

所以他只教你悟,不能教你思惟。怎麼樣才開悟?你的心跟佛心一樣就開悟了。所以佛法無論哪一個宗派、無論哪一個法門,我們常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雖多,統統修一樁事。什麼事?修定,統統是修定,就是本經裡面所講的修清淨心、修平等心。無量方法手段儘管不一樣,他一定修的是清淨心、平等心。

我們今天淨土宗採取的是念阿彌陀佛這個方法,一句佛號念到底,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念掉,用這個方法恢復到清淨平等覺。參禪,無論是參話頭,無論是觀心,也是達到這個目標。密宗裡面持咒,三密相應,還是達到這個目標。所以才告訴你,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有一切法門,達到的目標完全相同,就是本經的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都是達到這個目標。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裡面有兩層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告訴我們,對於所有一切的現相統統不要執著;你執著就錯了。所有一切現相裡頭,不能當真,不能認真;你要認真,認真就是執著,執著就是病,就錯了,這叫著相。佛這一句話的意思是破你著相,用意在此地。

好,那就不著相了。不執著相,又是病。所以底下講「實相無不相」,無不相是破你執著空的病。你說「我一切不執著了」,不執著還是執著,執著一切不執著,還是病。所以空有兩邊都不執著,不執著也不執著,這才對,你這個心才真正能恢復到清淨,恢復到平等。

所以在一般講凡夫執著有,二乘執著空,阿羅漢、闢支佛執著空,萬法皆空,都有執著;菩薩行中道,兩邊都不執著,所以菩薩能成佛。凡夫跟聲聞、緣覺成不了佛,為什麼成不了佛?他有執著;菩薩沒有執著,意思在此地。

在修學上,另外一個意思,「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特別是說你心裏面的妄想。這個涉及到相當深的心理學,在佛法裡面稱為法相唯識;法相唯識是佛法的心理學。這個我們很難體會,如果不是佛給我們說出來,我們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可真不容易!我們修定,修到阿羅漢,有能力超越三界,但是這個真相是不是明了?不明了。境界更高的是闢支佛,闢支佛也不能明了。菩薩要修到七地以上才見到諸法實相,七地菩薩之前也沒有辦法見到。

這一樁事,我們還要從比喻上來說。佛說法,比喻說得很多,譬如《金剛經》上講的「夢幻泡影」,這都是從比喻上說的。我們說眼見,我們睜開眼睛,見到這個教室,見到有這麼多同修,是眼見的嗎?眼沒有分別,這個眼球就像照相機一樣,只把外面的境界相照進去,照相機裡面有一個底片,有一個螢幕,這個現相印在螢幕裡。什麼人去分別?什麼人去認識?第六意識。第六意識見不到現場,只見到螢幕;它在螢幕裡面就是眼識的相分。每一個識都有四分,在唯識裡面講的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這是講它的功能,它都有四分。第六意識的見分,是不是緣眼識的相分?不是的,而是眼識的相分傳送給第六識的相分;就好像電臺轉播一樣,間接的間接。第六意識的見分,緣自己的相分,這才對外面情形完全了解了。所以總不是現場,總不是事實。

佛才給我們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虛妄相是什麼?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這前七轉識的相分是虛妄的。我們現場這個相分是什麼?是阿賴耶的相分。七地以上的大菩薩,轉識成智,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他見到現場了,才能見到現場;七地以前的菩薩都沒有這個能力。就像我們看電視一樣,我們看的是螢幕,而螢幕還是一個電臺、一個電臺轉播過來的,不是直接的。像我們在德州看臺灣的新聞,臺灣新聞是衛星傳播到加州,加州再轉播到德州才看到,是轉播的。加州還直接一點,這個又間接了。

我們這個六根起作用,那是轉來再轉去,不曉得轉了多少次。諸位要研究法相唯識,你就了解這個也很有趣味,比世間學校裡講的心理學透徹太多了。你讀讀法相宗的經論,你再看世間這個心理學,那就覺得它很幼稚,不值得一提,才知道佛法心理學講得精微。

這是講心心所的相分是虛妄的。如果真正見到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個如來就是自性,禪家講的明心見性。「即見如來」,就是你見到自性了,你見到自己真心了。「若見諸相非相」,怎麼個見諸相非相?這個非相,就是不再執著這一切相;換句話說,就是離開分別執著妄想,就是這個意思,我這樣講大家就很好懂了。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就是見諸法非相,你不執著了。外面的相不執著,裡面觀念上那個相也不執著;雖然不執著,內外的景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說外面境界相都沒有了,不是的;也不是說你八識五十一心所的相分沒有了,不是的;不執著而已,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就對了。這個時候是你真心現前,本性用事,那就跟佛沒有兩樣了。佛用真心,我們也用真心,不再用妄心了,這在法相裡面講轉識成智,在一般大乘佛法裡講超凡入聖,跟諸佛如來同一見地,相同。

【實相離言說,南嶽云:說似一物即不中。】

這一句話出在《六祖壇經》。南嶽是懷讓禪師,六祖問他,他答覆「說似一物即不中」,沒有辦法,說不出來。

【故云,凡有言說,皆無實義。】

「言說」,不能執著,也不能不要,它有用處。古人講言語文字,就是佛所講的一切經,像一個指路牌一樣。或者講我們今天在美國,運用最普遍的是地圖,這個經典就是地圖。地圖有沒有用?有用;不會用,那就沒用了。不會用的時候,問你一個地名,你指著裡頭,這個地名就在此地,你把這個圖上當作真實的地點,這迷了,那就錯了。這個圖是教你按照這個方向去找,你要把你的目的地找到了,它就有用處了。

佛所說的一切經典就是地圖,我們要會用它。佛法在哪裡?佛法不在經本上,經本上沒有,經本是一個指路牌,你按照經本這個線索去找,你一定會找到。佛法不在經本裡面。像般若,不是在《般若經》裡頭;法相,也不是在唯識論裡頭。那裡頭找不到的,這一點諸位要曉得。

所以言語(包括文字)皆無實義,沒有真實義。真實義在哪裡?在語言之外,在文字之外,這也是佛法很難懂的地方。你要能體會到弦外之音,你不能執著。你讀經,你要能體會到文字以外那個真實義,真實義絕對不在文字裡面,文字裡面沒有。所以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

【圓覺雲。】

這是《圓覺經》。

【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諸幻盡滅」,還是前面跟諸位講的,這個幻,就是前面《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法裡面講虛實,它的定義非常的明確。這一個現相永遠不變,永遠存在,佛說這是真的;如果它會變化,它會消失,佛說這個現相是虛妄的。用這個標準,我們來看看這世間法,所有一切萬法,哪一樣東西是不變的?我們這個身體有生老病死,在變,會變,佛法就說這是虛妄的。這一張桌子擺在此地,你不要去動它,擺個三百年,擺個三千年,它變了,可能變成化石了,可能變成粉末了。可見得它會變,會變就不是真的,就是虛妄的。我們居住的大地,大地也會變。我們讀歷史,這個地形、地貌從古以來到今天改變就很大,它也會變。不但會變,將來這個星球也會消失,世界有成住壞空,動物有生老病死,沒有一樣是不變的。

所以,佛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跟我們講這統統是虛妄的,統統不是真實的。什麼東西自古以來到今天沒有變過?佛給我們說,虛空沒有變過。虛空是不是真的?虛空也不是真的,佛說虛空相似真,它並不是真的真,有一點像真。為什麼?它沒有改變過,永遠不會變的。佛到今天三千年了,三千年前的虛空跟三千年後今天這個虛空,沒有改變。我們推想三千年以後,三萬年以後,三億年以後,這個虛空還是不會變的。會變的是假的,不會變的是真的。

佛告訴我們,還有一個真正不會變的,那是什麼?真心。我們的心不會變。真心是什麼?真心是覺性。「覺心不動」,諸位要記住這一句話;迷心是動的。我們這個心會動,會動那是迷心,不是真心,真心不動。由此可知,諸幻盡滅,不是外面的幻境,不是外面的境,是我們的妄心,是我們的生滅心,一天到晚想東想西的這個心。這個妄心、妄念滅盡了,你的覺心就現前了,你的真心就現前了。在淨土宗裡面講「一心不亂」,覺心不動就是一心不亂。

「幻滅滅故,非幻不滅」。非幻是什麼?非幻是真心,真心不滅。我們妄念、妄想會滅,我們這個身體也會滅,唯獨你的真心不生不滅。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真心,只要你以真心來修學,所以每一個人都應當成佛。成佛就是真心現前,不是別的。

真心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現在人羨慕的無量的神通,這都是自己本來有的。現在怎麼了?現在心動了,這個動是妄心動;妄心動,把真心蓋住了,所以真心雖有,不起作用。我們的虧吃在這個地方。佛教給我們,沒有別的,就是恢復自己的真心,恢復自己的智慧,恢復自己的本能而已。

佛有沒有東西教給我們?沒有。佛說老實話,佛說「我要說有法給你們,那是妄語,那是欺騙你們」。佛沒有,佛只是對我們說明這些事實的真相。如何恢復自性?這個事情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不是佛的事情。

自己如果沒有能力,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是幫助我們,給我們幫一個忙。幫個什麼忙?在這一個世界因為環境不好,你在這個地方修學非常困難;阿彌陀佛提供一個非常理想修行的環境,那個環境裡面最理想的是壽命長。我們在此地壽命短促,修學的時間不夠用,這是最大最大的困難。縱然來生再得人身,接著再作人,這一投胎、一出生,至少要耽誤十幾年;這十幾年耽誤,前面學的都忘記光了,這是很大的困難。第二個,沒有好的老師、好的同學。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第一個最大的長處是無量壽,你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你這一樁大事;有最好的老師,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經常到極樂世界去授課。最好的老師,「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最好的同學,都是法身大士、等覺菩薩。這麼好的一個環境,這是講人事環境圓滿到極處了。

物質環境更不用提了。我們在這個地方生活很辛苦,日子不好過,每一天勤奮的工作,為什麼?為衣食,為了生活。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不需要做工,一切受用是自然的,隨心所欲變化而成的。那個世界在物質的享受,就跟我們這個世界他化自在天一樣。他化自在天是第六層天,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那個天他們所有的受用,不必要自己操一點心,是第五層天(化樂天)他們變化來供養他;連自己都不需要變化,有人變好來供養,你說這個多自在!西方極樂世界的物質受用就跟他們一樣,但是所受用的這些物質,決不是他化天所能夠相比的,比他殊勝太多了。

無量壽經  (第七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07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佛法」只是個假名,並沒有一個真實的法叫「佛法」
    此空無自性所顯的,就是無相真實法性,所以如來說名諸佛法。這樣,聞此經的功德無量,不是平常功德所能比的,但不可執著聞此法功德無量,就不修行一切的善法才是。釋迦世尊以四十九年的時間所說的法,稱為佛法。若以眾生可以感受到的,就是語言和文字。現在的佛經就是文字的佛法,而四十九年所說者,是為語言之佛法。
  • 淨空法師:修持功夫決定不能騙人,因為他掛在臉上
    大眾都迷惑顛倒,都迷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裡面,你能夠清醒覺悟過來,遠離名聞利養,遠離五欲六塵,真正能放得下這是修持的功夫。功夫絕對不是說一天念多少經、拜多少佛、念多少佛號,功夫不在那裡。功夫在清淨心,心地一天比一天清淨,煩惱一天比一天遠離,那叫功夫。這個整理錄音帶,對自己修持跟教化眾生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我們過去這一年多,在加州看到的成就,不可思議,聖荷西那邊現在的佛法超過達拉斯,他們怎麼成就的?
  • 著書造論誹謗淨空老法師,誹謗會集本,結果得大病幾死,苦不堪言!必須懺悔呀!(圓龍法師)
    他老的另一位上師王家齊也是虹身,都是修大圓滿法性盡地的證悟境界!黃老往生也是放光現瑞,舍利極多,他老的證量絕不是資糧道、加行道能有的,他老是真正蓮花生大師攝受的具德善知識,具相上師,和淨空老法師同心同願,一起弘揚淨土法門。淨空法師提倡一位上師(老師),一個本尊(彌陀),非常正確,這個時代不能分心。
  • 佛教:淨土宗的修行心法,只要記住淨空法師給的這十個字就夠了
    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淨土宗在當代的一位高僧——淨空法師,他的老師是李炳南居士,而李居士的老師就是淨宗十三祖,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老和尚,而印祖早已經故去多年,所以修淨土的師兄,真的不妨多看看淨空法師的文集或者視頻。
  • 印祖:今外道遍世間皆是,佛法深妙人莫能知,竊佛法之名不知其義
    印光大師:今之外道,遍世間皆是。以佛法深妙,人莫能知。彼遂竊取佛法之名,而不知其義《楞嚴經》云: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特別是在當今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在網絡時代,在智慧型手機時代,各種歪理邪說遍布世間,魚目混珠,混淆是非,如印光大師所說:「今之外道,遍世間皆是。以佛法深妙,人莫能知。彼遂竊取佛法之名,而不知其義。遂以煉丹運氣保身之法,認做了生脫死之法。且彼等既不知生死因何而有,故瞎造謠言,謂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複合一處,為得道。實則完全是識神用事,心性真如實際之理體,絕未夢見。
  • 淨空法師:無量劫來遇到一次,你要珍惜,太可貴了!
    專門修禪的,他在禪堂裡面燃香打坐,把真妄二邊統放下,邪正二邊都放下,世法佛法統放下,坐到什麼時候?坐到豁然大悟,他成功了。淨宗法門與禪有沒有關係?有關係,禪是總相,淨是別相,是一不是二。淨宗用念佛的方法,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念相續,不能間斷,這是什麼?這就是修定。
  • 淨空法師:這四句做不到,你所修的福報決定在惡道享
    1.淨空法師念佛為什麼要講這一部經?佛法的建立不能離開硬體的設施,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一定要有土地、要有房舍、要有建築。有了硬體設施之後,我們修道才有一個場所。可是修道要依據什麼?我們必須要知道。修道必須要依據「心地」,《地藏經》就是我們第一個課程。有了硬體設施之後,軟體最重要的是心地法門。所以我們第一部一定要講解《地藏菩薩本願經》,做為我們修學大乘的基礎。
  • 淨空法師:你還恨那個人,極樂世界你去不成
    1.淨空法師:你還恨那個人,極樂世界你去不成真正具備條件,真正修行人,那就是這個地方萬緣放下了。真放下了,心裡頭時時刻刻,佛家講二六時中,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一尊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取淨土就真有把握。
  • 淨空老法師的忍辱波羅蜜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是淨空老法師忍辱波羅蜜的高度概括,僅就我個人的了解,老法師首先自己完全做到了,然後用禪語的形式,貢獻出來與有緣人共享。常人讀來,這個感恩禪語美麗動人,但要學著淨空老法師做起來,卻大大的不好受。在老法師那裡是一種境界,在我們常人看來卻是煉獄。老法師講《無量壽經》,有幾處精彩的闡述,很適合做他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的註解。我不揣冒昧,將相關闡述,整理出六條。第一條:學佛人不怕吃虧,不怕上當,不怕別人欺負我,不怕別人陷害我,因為我找到了真正的我。
  • 淨空法師:佛菩薩跟我們到底差別在哪裡?
    1.淨空法師:佛菩薩跟我們到底差別在哪裡?事實的真相就擺在我們面前,佛能看到,為什麼我們看不到?這就是底下這一句了。佛的心平等,我們凡夫心不平等。平等的是真心,不平等的是妄心。說實在話,佛菩薩跟我們到底有什麼差別?差別在哪裡?用心不一樣。
  • 淨空法師:佛法修學,你有多大的成就,完全看你用的是什麼心
    他給我介紹佛法,佛法一切經裡面,也是特別為我介紹《華嚴》,還告訴我,學《華嚴》一定要依清涼的《疏鈔》、李長者的《合論》。我是非常認真學習不少年,也講過兩次,兩次都沒講完。第一次大概講了將近一半,還不到一半,還差一些;第二次講大概是五分之一,講到「十住品」。第二次講得詳細,用的時間長,五分之一的經文我講了四千多個小時,很多人聽到非常歡喜。
  • 淨空法師:靈魂不是物質,所以它沒有形相
    1.淨空法師:靈魂不是物質,所以它沒有形相佛在經上為了教學方便起見,把世間的苦惱歸納為三類,「苦苦」、「壞苦」、「行苦」這三大類。這三大類下面都有一個苦,這個苦是名詞;上面,上面是個動詞。「苦苦」就是說我們感受到有苦惱這一類的苦,這算是一類,這一類是什麼?
  • 淨空法師:我們念佛就有佛光注照,我們自己沒有感覺,鬼神有感覺
    1.淨空法師:我們念佛就有佛光注照,我們自己沒有感覺,鬼神有感覺「惡趣眾生,在極苦處,蒙佛光照,其苦休止,而得安息」。這是佛光,佛光實在講是遍照,諺語有所謂「佛度有緣人」,有緣他見到佛光,沒有緣他見不到。三途眾生見佛光就更難了,要有殊勝的緣。
  • 佛教:《心經》,讀懂經題,就算對佛法入門了!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佛法講傳承,如手中的燈盞,師師相受,一直可以追溯到「人天師」,即本師釋迦牟尼佛。我所學的《心經》,即玄奘法師所譯260字版本,若我錯解經義,斷諸位善信慧命,願背因果,墮惡道。也許有人會說,既然經文就含攝經題,為何還要勞師動眾地講題目,乾脆開講經文豈不痛快?
  • 淨空法師:在佛法裡如果不是明心見性,不可以說這句話
    具備這三個條件的人,有開悟的可能,可不能把他放棄,要幫助他。老實、聽話、真幹,這是德行,這也是智慧。這樣的人,他必定具備佛家上所說的,三皈、五戒、十善,他一定具足,這就有福德的人,有智慧的人。要用中國儒家的倫常道德來說,他一定具足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四科把它歸納起來,重複的去掉,實際上就十二個字,具足這十二個字,這是中國人。
  • 淨空法師:念佛要有這樣的決心、毅力,才能成功
    【淨空法師:念佛要有這樣的決心、毅力,才能成功】『一心念我,晝夜不斷』,這兩句話是持名念佛。念佛要緊的是一心念,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一心就是心無二念,這個心裡頭還有個雜念,就不叫一心。一心是專志,心不緣餘事,這才叫做一心,就心裡頭絕對不攀緣其他的事,只緣這一句佛號,只緣西方世界依正莊嚴。
  • 淨天法師往生,天空現極樂世界景像!圓寂前告誡弟子絕不能誹謗淨空法師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當代不同宗派大德對淨空法師的讚嘆三:佛門大德眼中的淨空法師--淨天法師圓寂前對弟子的告誡淨天法師是佛門公認一位有修有證的高僧,一生苦行持戒,臨終瑞像稀有。他老在圓寂前對弟子特別交代:絕不能誹謗淨空法師!他是了不起的大德!
  • 淨空法師:怎樣才叫真念佛?
    1.淨空法師:怎樣才叫真念佛?但是念佛,諸位一定要記住,不是口念,口念沒有用處,是心上真正有。所以「念」這一個字,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你現在這個心裡頭確確實實有佛。大乘無量壽經  (第九十九集)  2000/9/2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992.淨空法師:怎麼做到「至心信樂」?所以此地這個十念,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認識明白,雖然是講口念,但是心行一定要與佛相應。
  • 地藏經解釋:淨空法師主講地藏經
    其次的部分,古德有詳細的註解,聖一法師有通俗的講話,可以幫助大家作參考。將來諸位在國內、國外弘揚佛法,凡是到一個道場應當先講《地藏本願經》,再說《無量壽經》,勸他念佛往生,這個是一定的規矩。《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是前清靈桀法師寫的,他是康熙年間人,清朝早期的,注得非常之好。
  • 淨空法師:緊要關頭,你就知道他到底信不信佛
    這是經典傳到臺灣來的因緣。以後黃居士出家了就是律航法師,今天在臺中廣化法師就是律航的徒弟,在我們北部廣元法師書法寫得很好的,也是律老的徒弟。所以這個緣重要,我們今天這個緣是無比的稀有殊勝。所以說老實話,我們學佛將來往生要生病就不好了,就不好看了、就難為情了。人家是坐著走、站著走,咱不能站著走,也應該坐著走,也應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樣病都不生,這個走這才對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