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我們不當魚大夫,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飼養觀賞魚的專業名詞太多了,很多新魚友有點目不暇接了,關鍵的問題是,學到了新詞咱還不會用啊,你說這讓人上火不上火?
其實這些所謂的觀賞魚專業名詞,有很多都是,大致一看能明白個一二三的,都是漢字,又不是英文,我們看字面意思也能理解個差不多。
我理解的壓魚的意思,就是用我們自己獨特的飼養手法,針對觀賞魚不同的生長期和生長環境,予以不同的營養和水質調配,從而達到我們所期望的觀賞魚的品相和身形,僅此而已。
這些手法有些還算是比較正常的,有一些就是非正常的了,甚至於不太人道,比如什麼藥泡的,燈烤的,再多的我就不說了。
想要大腦袋,就要控制住身形和生長速度
很多魚友在飼養羅漢魚的時候,就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明明我們購買的小壓成,品相和頭型已經都很好了,我們自己也非常的滿意,但是回到我們家中飼養了一個階段以後,這東西怎麼只有長短或者胖瘦,大腦袋沒了呢?
這不是明擺著的問題嗎?不但是我們投餵過多的問題,使它們大腹便便,而且同時又提供了較大的水體,使它們活動量增大,那還不放開了速度生長?所以才會身形長、肚子大,腦袋不見了。
很多魚友總以為,我要給自己購買的羅漢魚提供最好的環境,一個小壓成,整上它個一米五的魚缸,看我的魚兒在這個大魚缸裡多舒心?是的,確實是舒心了,如果我們只是關注它的成長和健康,這樣子飼養就很好啊,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它爆頭,這個機率就會相應減少。
原因在哪裡?很多專家又是脂肪囤積又是營養成分對比,好一通給我們分析,魚友們立刻鑽到雲裡霧裡去了。
其實我們想要它們有個大爆頭,就是既要控制飼養空間又要合理控制投餵量,說白了就是讓它們少活動、少吃飯,這就是所謂的壓著長,為什麼以前的羅漢亞成,起頭的不多,而現在個個都是小爆頭,原因就在這裡。
壓輕了,一切還算正常,壓重了,直接就老頭魚了,這個度需要我們自己去考量,真正的玩家一定會有一個自己來回的迴旋餘地,就像是踢球,來而無往非禮也,我們就在這輕輕重重之間自行選擇吧。
包括了很多金魚頭瘤的培養,也都有一定的類似方法和手段,剩下來的全靠我們自己去悟了。
想要飄逸的尾型,很多金魚也要壓著養
而對於一些比較注重尾型的金魚來說,我們想要它們長出來漂亮的尾型,比如說蝶尾或者土佐金,這類的金魚,大部分都是在圓形的瓦缸、魚缽裡養大的,而且絕對是靜水飼養,對於它們的尾巴沒有任何的水流衝擊,這樣它們的尾巴才不會出現過度的變形等諸多問題。
像泰獅類的金魚,我們同樣也是需要比較好的一字尾、百褶裙,由於它們巨大的身形,那就需要比較寬大的水體了,至少比起蝶尾、土佐要寬大,水位也要適當增高,但也不能水體太大,這個度,要根據金魚的生長期我們去逐漸調整了,先攻頭、後攻尾,這也算是壓魚的一種形式。
蝴蝶鯉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魚友一直在問我的蝴蝶鯉到底算是個什麼身形?短身的、還是球形的、長身的?
我也不知道,大致上算是個短身的吧,有些觀賞魚的身型是天生的,我們繁殖多年,它們的基因早就已經固定了,而有些觀賞魚的身型並不是天生的,或者說基因根本不固定,而是人為愣生生創造出來的。
包括了一開始小時候的極度飢餓,讓它們在某段時間內完全停止生長,首先保住身形的長短,然後再去極度縮減飼養空間、突然加大飼養密度,大量蛋白質投喂,使得這些可憐的傢伙它們只長肚子,接近圓形,甚至於用藥物來控制,所以才可以人工造型,球型體也就出來了。
如果把它們壓成老頭魚了,那就是誰買誰倒黴唄,壓不成老頭魚,那就算賺到了,接下來還會照樣生長的,但是,我們還想保住這個身形,基本上就是難上加難了。
至於我們買回家之後,它到底會是個什麼樣?就看我們自己是想壓,還是不想壓了,對於蝴蝶鯉這種東西,我的意見是,隨意吧,適度就好,大致上能保證住現在的身形就可以,一旦放開了長,把它們放到魚池子裡,肯定都是長身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壓的如果過重,整的像個皮球,看起來真的很有意思嗎?它的基因本來就不穩定,我也只能言盡於此了。
或許市面上會有極品出現的,但是那個價格,一定是天價。
而我們目前購買的這些蝴蝶鯉,百八十塊錢一條的,還在想著什麼球形不球形的,又想去壓尾、壓魚鰭的,它們有那個魚鰭飄逸的基因嗎?這就有點在痴人說夢了,所以說,隨意就好了,別去想那些多餘的東西了,臣妾做不到的。
率性而為、隨意飼養,也是一種境界。
想要長得慢,新水要少換
還有一些金魚的飼養,會牽扯到另外一個概念,那就是叫做什麼蹲養,其實就是使用老綠水、降低投餵量,讓金魚生長的緩慢一些,據說這種飼養方式有助於它們延年益壽。
總而言之,肯定是新水刺激越重,飼養密度越低、投餵量越大,觀賞魚生長的速度就會越快。
反之就是飼養水體空間越小、飼養密度越大、換水量也不頻繁、投餵量不大,它們的生長速度就會相對緩慢。
小空間大量喂,它們就會光長肚子不長個,小空間少量喂,餓上一段時間,身形塑造之後,腦袋可能先出現,因為它們已經到了那個年齡段了,然後根據相應的環境和水流、水體再去塑造尾型,大致就是這麼些所謂的道道罷了,
其實壓魚並沒有什麼高深的套路,只是很多新魚友不知道這些所謂的操作罷了,事實上很多觀賞魚都沒有必要去壓著養,正常飼養也很漂亮。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