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官敬
歌以詠志、詩情達意。作文、寫字要與社會現實接軌,與時代發展相融,謳歌真善美、宣傳主旋律、鞭策假醜惡。無論哪一種,都得言有所發、言有所指,切忌假大空虛、無中生有、無謂感嘆。
網評作為傳遞觀念、針砭時弊、疏導價值的一種文體,自然也得與社會現實契合,與時代精神相結,方能到達「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真實性與可造性。否則,一篇網評空發感嘆、滿腔「熱忱」,恐怕也難引發共鳴、無人「閱讀」,甚至連上稿都成了難事,更妄論成為「洛陽紙貴」、人人爭讀的熱文爆款了。
最近,防疫作為當前重要工作和熱點話題,網評文章大多聚焦到宣揚中國防疫故事、揚旌防疫英雄事跡、奏響人民防疫付出精神,這些都值得鼓勵和提倡。但就有不少網評人一心扎在防疫話題裡,出不來、沉迷其中,甚至出現扎堆評「疫」的現象,甚至個別網評人自我調侃道,非「疫」不能成文、無「疫」不能作篇。以致有不少網站編輯直接發通告,溫馨提示網評諸公:防疫話題文章過多,選稿有限,願君打開話題、多樣選材。
市場經濟流行,物以稀為貴。網評文章說到底是思想觀點的競爭,價值導向的碰撞,誰擁有了價值和思想誰就是「王」,流量和人氣自然就來了。然而,不少網評人卻把思想之本和話題之末倒過來,光追求熱度和熱點去了,下一番功夫為了「上稿而上稿」,造成跟風、競賽、扎堆、擠壓「上稿獨木橋」的現象。也就難怪編輯都看不下去,直接喊話。
要知道,網評世界包羅萬千,放眼國際國內、政治社會、經濟生活、人文風氣、讀書感悟、時代新得等等,每一個生活細節、每一處眼見現實都在瞬息萬變、充滿絢爛。任何一個瞬間都值得稱讚,任何一朵花開花落都值得細細品讀。拿國家和民生當前事務來說,除了防疫工作展示出的民族精神,脫貧扶貧、復工復產、民情小事、「雲」經濟、「新基建」等,無不是就地取材的網評營養。為何偏偏執著於一角一「疫」,很大程度來講,還是缺乏善於發現的美妙眼睛、感悟真善美的開闊心靈。
吟得一字安,捻斷數根須。網評人創造過程終究是苦的、辛酸的,誰都想登刊見報、深受群眾喜歡、接納自己觀點,這也無可非議。若一篇文章辛辛苦苦「三小時」,投入郵箱、發送諸編輯,打了水漂不見響,難保不會挫傷積極性和熱忱度。往往,為了保險起見,網評人也就選擇了熱點話題、「易上稿」素材來說來論,所謂「十拿九穩」、此處不開別處開,總有編輯熱衷、讀者喜愛。所以說,保險意識和「唯上稿是論」束縛了網評人的眼界與胸襟,更有思想放飛和「內容為王」的理念。
網評人是思想的創造者,不是熱點話題的搬運工。若汲汲於「為了上稿而上稿」,只會被「上稿」而纏住腳步和大腦,成了「上稿機器」。如果一直上稿還好,興奮型激勵,網評之路還能持續一段;如果時不時上不了稿,豈不是黯然神傷、「懷疑人生」,網評之路就會戛然而止。說到底,對接時事、弘揚旋律、揚正能量是原則、是底線,然拓展思維、開闊眼界、打開翅膀,方能行穩致遠、越走越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