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技術的發展都具有「雙刃劍」的特性,有人在憧憬3D列印技術帶來的生活便利,有人卻敏銳地洞察到3D列印可能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的負面影響。
張煌
2018年8月27日,美國西雅圖聯邦法官羅伯特·拉斯尼克發出臨時禁止令,無限期推遲政府關於允許民眾合法下載3D槍枝列印圖紙的決議。在此之前,包括哥倫比亞特區在內的全美21個州聯合控告川普政府,認為3D列印槍枝的擴散和大規模使用,會帶來「不可彌補的危機」。
正如聯邦法官拉斯尼克所述,「這些小型槍械的無法追蹤和無法察覺等性質決定了它們獨特的危險性。」
技術發展迅速
3D列印槍枝技術是增材製造技術的一種,它是以相關數據模型文件為基礎,通過塑料、粉末狀金屬等可粘合材料,採用數位技術材料印表機,以逐層列印方式來構造槍枝的技術。
自從2012年美國防禦分布組織創始人科迪·威爾森開發全球首款3D列印手槍以來,伴隨3D列印手槍的CAD製作文件在網際網路自由下載,3D列印槍枝技術在短短數年內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一是槍枝的性能不斷提升。伴隨3D列印槍枝設計方案的不斷完善,其射程、命中精度、彈藥容量等各項性能也隨之提高。2016年,一個被稱為「鳴禽」的3D列印手槍橫空出世,整個槍枝採用金屬內膽的內部結構,機械強度、耐高溫性能以及槍枝穩定性能等都有很大提升。
二是製造成本日趨低廉。製造成本是推動3D列印槍枝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近年來,由於列印裝備由高端向平民化發展,3D列印槍枝的成本要遠低於傳統成型技術,如生產一支「解放者」3D手槍,僅約9.30美元,等同於一顆子彈的成本,因此,對於恐怖分子而言,未來利用3D列印槍枝技術發起恐怖襲擊的成本也將不斷下降。
三是製造材料日益豐富。早期的3D列印槍枝主要以塑料為原材料,例如全球首款3D列印手槍「解放者」,其槍身、槍管、槍柄和扳機等零部件都是使用塑料列印而成,由此導致槍枝使用壽命較短。伴隨全金屬3D列印手槍技術的發展,槍枝使用壽命得到提升,例如,美國一家公司製造的全球首款3D金屬手槍,已經成功發射了50發子彈。
潛在威脅不小
不可否認的是,任何技術的發展都具有「雙刃劍」的特性,有人在憧憬3D列印技術帶來的生活便利,有人卻敏銳地洞察到3D列印可能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的負面影響。一旦3D列印武器技術被恐怖分子掌握,可能進一步強化恐怖襲擊的威脅程度。
一是降低了擁有槍枝的門檻。在世界各國,槍枝都是政府嚴控的物品,即便是在槍枝合法化的美國。雖然私人持槍是美國憲法保障的權利,但是,法律對於公民擁有槍枝進行了一系列限制,在美國各州,政府對槍枝類型、槍枝登記、申請購槍證以及發放隱匿持槍證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特別是禁止犯有重罪者、逃犯、未成年人、非法移民、非法毒品使用者、犯有家庭暴力罪以及患有某些精神疾病者擁有槍枝。3D列印槍枝技術的泛濫,導致傳統擁槍的門檻形同虛設,任何人無論年齡大小、是否具有合法身份、是否有犯罪前科、是否心理健康、是否有家暴傾向等,通過在線共享的3D列印槍枝圖紙和文件,都能輕而易舉地獲得3D列印槍械。
二是加大了槍枝管控的難度。3D列印槍械的出現和發展,給傳統槍枝管控模式帶來極大的挑戰。一方面,從製造環節來看,3D列印槍械的核心技術是開源的。從2013年5月開始,全球首支3D列印手槍的CAD製作文件被放在網絡,已經被美國、西班牙、巴西、德國和英國等地的網民下載了超過10萬次,一旦3D列印槍枝的圖紙在網上無限制地公布,任何人都可以掌握製作技術。這也使得美國檢察官採取聯合上訴方式,禁止3D列印槍枝圖紙在網際網路自由下載。另一方面,從流通層面來看,3D列印技術的普及,導致槍枝越來越不可追蹤。3D列印槍枝沒有編號,因此很容易被銷毀,出現「死無對證」的局面。
三是可能進一步助長「獨狼式」恐怖襲擊行為。假設3D列印槍枝技術在全球進一步蔓延,恐怖分子將不再需要刻意隱藏非法武器,而是利用3D列印設備隨時隨地製造槍枝,憑藉具有匿名性和隱蔽性的暗網,輕易獲得各種槍枝圖紙,在自家後院製造和測試新型槍枝。蘭德公司在其發布的《2040年的增材製造:強大的推動力與破壞性威脅》報告中指出:「如果個人也能使用3D印表機製造槍枝的話,『獨狼』式恐怖襲擊可能會變得更加致命。」
最後,從槍枝使用環節來看,3D列印製造的塑料槍可以規避金屬探測器的檢測,使得恐怖分子有機可乘。2013年,英國《星期日郵報》的兩名記者攜帶一支自行製造的3D列印塑料手槍,順利通過了倫敦聖潘克拉斯火車站的安檢,大搖大擺地將其帶上「歐洲之星」列車,沒有遭遇任何阻攔。當前各國的安保系統雖然有所提升,但考慮到3D列印零件可拆卸、可組裝、可定製的特點,仍然會給傳統安保識別設備帶來極大的安全挑戰。一旦恐怖分子分開攜帶零部件,其在異地進行組裝並實施恐怖襲擊的風險可能難以防控。
應對全球蔓延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3D列印槍枝技術的發展已經顯露出一系列潛在的威脅,鑑於當前各國槍枝管控的法律法規尚未全面覆蓋這一新型技術領域,各國安全部門應當未雨綢繆,密切關注3D列印槍枝技術的前沿進展,採取有效措施應對新的槍枝管控風險。
首先,強化對核心零部件的監管。3D列印槍枝技術的發展,使得槍枝整體監管難度加大,然而,通過對核心配件的監管,仍然能夠有效抑制其蔓延趨勢。一方面,3D印表機並不能製造具備直接射擊能力的武器,某些關鍵的零部件,例如用於槍管的金屬管和撞針,仍然需要通過傳統市場進行採購。另一方面,即便是整個槍枝能夠通過列印設備來製造,子彈的製造也難以通過3D列印的方式來實現,由於火藥的製造涉及爆炸性化學成分,其製造過程既困難又危險,因此彈藥監管是控制3D列印槍枝全球蔓延的重要方式。
其次,強化對3D列印數據模型的監管。在全面禁槍的國家,普通民眾難以通過實物掃描的方式列印槍枝,因此,必須將重點放在防控網絡空間自由下載的3D列印數據模型。一方面可通過網絡防控,著力加強對3D列印數據模型的網絡監管,對那些沒有嚴格履行槍枝信息審核職責,導致涉槍3D列印數據信息擴散傳播的違法網站,必須依法嚴肅查處,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3D列印槍枝數據模型的網絡傳播。另一方面要加強列印數據管控,通過對3D列印設備的工業控制網絡植入數據識別的安全程序,一旦程序判斷出列印數據與槍枝等違禁物品數據信息相似,就會自動發出停止列印指令。
最後,進一步完善3D列印槍枝技術的法律法規。首先是構建支撐槍枝法律認定的技術標準。3D列印槍枝由於類型多樣化,與現有的槍枝和仿真槍枝的殺傷力認定標準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必須進一步細化真槍和仿真槍的認定標準,並依據不同類型提供處罰措施;其次是完善對3D印表機生產使用的法律規範,建立對3D列印設備製造商的備案登記制度,提供準入門檻與安全門檻;同時,鑑於3D列印槍枝的潛在威脅,是否可將3D列印設備服務行業納入特種行業管理的範疇,使其能受到有針對性的監管。還可建立3D印表機購買登記備案制度和分級認證制度,以法律形式規定個人只能購買家用級別印表機。此外,應加強對3D列印設備的回收管理,實施報廢3D列印設備集中回收制度,明確產品的回收登記信息,對3D列印設備的生產、流通和回收實現全程管控。
(作者系國防科技大學教員)
來源:2018年10月3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0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