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生門》
你聽說過轉胎丸嗎?
前幾天的一條求助消息,恐怕讓很多人跟我一樣,第一次聽說了這種東西的存在。
求助信息是這樣的:一個讀高三的孩子被一群自稱是警察的人從家裡帶走,在她的好朋友報警之後,警察卻稱孩子並不是他們傳喚帶走的。詢問父母,父母只說孩子去上學了。
當事人曬出的聊天記錄顯示,失蹤的孩子是假兩性畸形,且對自己的性別認同為女性。但父母重男輕女,不允許她做女孩子,雙方也因此發生過多次激烈的爭執。
從孩子的求助信息看,她很有可能被帶去了非法強制矯正中心。
相關微博的評論裡,有網友推測,這個孩子的兩性畸形可能是家人當年為了「女翻男」造成的,而實現這一過程所服用的「藥」,叫「轉胎丸」。
當然,並沒有證據來驗證這一推測,但網友們再次驚恐地發現,「轉胎丸」這一看上去早該被時代淘汰的江湖造藥,至今仍源源不斷地,被吃進想生個男孩的孕婦們的嘴裡。
轉胎丸的惡
為了了解轉胎丸,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和論文。
看完後,我只想化用魯迅的一段話來形容當時的心情: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包生男孩」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謀財害命」四個字。
轉胎丸,是一種很「古早」的藥,從前一直有,現在也沒斷。這種號稱「包生男孩」的藥物,一直在民間存在。每隔幾年都會被媒體爆料一番,但卻屢禁不止。
民間流傳的轉胎丸
圖/搜狐
如果賣藥的賺的是「包生男孩,無效退款」那50%的概率也就罷了,父母也頂多是交個智商稅,吃點維生素或者澱粉等沒壞處的藥。但可怕的是,轉胎丸本質是大劑量的雄性激素,對孕婦和胎兒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這種藥不僅謀財,還有可能害命。
首先,對於孕婦來說,醫院的公開病例中,就有服用了轉胎藥之後引起砷中毒的記錄,也有孕婦在服用了轉胎藥之後,內分泌紊亂甚至流產的情況。
最大的危害還不在此。轉胎藥之所以一直流傳,是因為它確實會讓出生的孩子變成「男孩」。
——但也只不過是看上去像個男孩罷了。實際上,生出來的孩子會變成擁有兩套性器官的假兩性畸形,其中,女性胎兒外生殖器男性化的兩性畸形,被稱為女性假兩性畸形。
婦產科醫生「六層樓」,就曾經接診過一個14歲的女性假兩性畸形病人。這個小病人看上去雖然是一個留短髮的青春期小男孩,其染色體卻是46XX女性。
再一問這孩子的媽媽,才發現,孩子媽媽在懷孕時吃過類似轉胎丸的藥,生出來覺得是男孩,於是就一直按照男孩撫養。而這個一直認為自己是男孩的小病人,也對自己的身份充滿了困惑和擔憂。
在這個故事的評論下,有一個網友寫了更讓人悲傷的故事:
她認識的一個女性假兩性畸形患者,在檢測結果為XX染色體的情況下,還是被父母堅持摘掉了卵巢,而保留了沒有實質功能的畸形男性生殖器。
一個12歲的孩子,還沒上初中,就要面臨終身的不孕不育,以及其他的生理性影響。
按理說,手術如何進行,應該從患者的染色體性別、性腺性別、社會性別、心理性別等這些客觀事實決定,但有些時候,醫生還是拗不過那些深受重男輕女思想影響的家屬。
他們選擇「矯正」掉可以生育的女性性器官,就是為了有一個看上去是男孩的孩子。
相關事件層出不窮
圖/新浪
這當然不是個案。輸入關鍵詞「轉胎丸」搜索,你會發現,除了12年、17年這兩次媒體集中曝光「轉胎丸」之外,幾乎每年,包括今年,都有人在問「轉胎藥有用嗎?」
甚至,轉胎丸作為非法藥劑,都曾在電視上光明正大地打過廣告。
2014年,曾有青島的一位女士給齊魯網打電話詢問,說自己頭一胎生了女兒,現在特別想要生個兒子,「轉胎丸」是不是真的有效果。她就是在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拉呱》這個節目上看到的報導,說「轉胎丸」可以讓女孩變男孩,讓男孩更男孩……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醫院都有公開了關於女性假兩性畸形的學術研究。
女性假兩性畸形既包括先天性的,也包括藥物性的,而藥物性的病例大多是由於母親服用過「轉胎藥」。例如2006年發表的《藥物性女性假兩性畸形矯治13例分析》,就記錄了1995年-2005年間,安徽阜陽市一所醫院的13例女性假兩性畸形患者,「患者母親在孕早、中期均服用過轉胎藥」。
圖/知網
雖然目前假兩性畸形可以通過手術矯正,但再怎麼說,孩子都要承受一次次的手術,要面對身體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困惑,以及他人異樣的眼光,對身心都有極大的傷害。
TA們出生在世上,本不該來承擔這一切。
該轉變的,不是女孩的性別,而是父母的觀念。
為了生兒子,她們寧可信其有
你大概經常會在網上看到這樣的問題:女性需要做出什麼努力,才能提高生男孩的機率?
當你在搜索框輸入「包生男孩」,你會發現,原來除了「轉胎丸」,還有這麼多「辦法」可以嘗試。
鹼性備孕、生男丸、中藥秘方、試管嬰兒……這些廣告,還是可以鋪天蓋地、明晃晃地展示在你眼前。
為了生男孩,什麼偏方都敢來。
圖/微博@蘿貝貝
如果說電線桿小廣告、兩性健康雜誌、街頭宣傳單這些都還算「地下宣傳」,那麼是誰給了那些生殖醫院勇氣,讓他們敢直接在官網首頁的頭圖裡寫「包生男孩」幾個大字?
就連在淘寶上,也隨處可見「鹼個男寶」「喜迎小王子」「下單備註男女」等廣告語。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在「問大家」這一塊會問「真的有用嗎?」,而在已購買的用戶回答中,有將近一半的人說有用,生了男孩,而另外一半說沒用,還是生了女孩。
到底有沒有用,其實很好判斷了,但是這些幾百幾千,而且需要長期服用的產品,仍然有著很高的月銷量。
是那些拼命生男孩的媽媽,她們的絕望和焦慮,構成了這個巨大的市場。為了生兒子,她們寧可選擇什麼都信,不惜鋌而走險。
但是,我還是無法把愚昧、無知這樣的詞,粗暴地扔給那些拼命生男孩的女性。
是什麼樣的生育壓力,讓她們去相信這些「翻轉故事」?是真的不知道這些有風險,還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賭上一切也要試一試?
也許是為了給老公掙個面子,也許是為了在公婆面前抬起頭來。這些焦慮,都被真真切切地寫在了淘寶的評論區裡。
她說:第一胎是個女兒,家裡婆婆公公想要一個孫子,一直沒有如願;
她說:公公婆婆天天催著要個男孩,我很怕自己生的不是,閨蜜剛生了男孩,接她好孕,調理生男孩;
她說:這次已經是第三胎了,一直想要個男孩,希望有用,祝我好孕;
她說:老公是家裡獨子,我也希望自己能幫他生個兒子……
活在嚴重重男輕女環境下的女性,承擔了太多生男孩的壓力,以至於慌不擇路,無論是「轉胎丸」,還是「鹼片」,都可能是她們能抓住的最後那根稻草。
多少女性,被冠以偉大的美名,實則被整個社會的生育觀念和懷孕文化操控和綁架,連最起碼的生育自由都沒有。
該罵的,不是她們,而是重男輕女的社會文化觀念,和疏於監管的市場。
英國作家蕾切爾·卡斯克在《成為母親》一書中寫道:「我的性別已然成為了一個精心布置的、很早前就已經布下的幽微陷阱,我無意間走入其中,無法逃離。」
別讓她們沒有選擇地走入這個陷阱了。
P.S. 本文觀點僅代表特約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