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01
前幾天放假,有個朋友回老家談婚論嫁去了。在此之前,她跟男方通過相親確定了關係,暫時以戀人關係相處,因為彼此聊得還不錯,所以這一次回去才會正式談婚論嫁。
本來她以為會是皆大歡喜的事,結果到了婆家之後,總感覺婆婆對自己有意見,忍著委屈挨到吃飯,婆婆終於發飆了,先是質問她兒子:「你怎麼回事?我不是說了這個女人不行嗎?又沒錢又沒長相,他們家又不可能倒貼一套房結婚,你帶她回家幹嘛?你跟她結婚圖什麼?咱們家的錢沒出花了是嗎?」
接著她又衝我那位朋友發脾氣:「你也是,一個姑娘家怎麼那麼不知廉恥,都不問問男方父母是否同意你們在一起,就上趕著要跟我兒子結婚,光是從這一點判斷,你就不是什麼好女人!別說我看不起你,你如果真想跟我兒子結婚,那就拿出誠意,陪嫁一套全款房,我立馬讓你們結婚!」
我朋友說她當時氣得想咬人:「就算不同意我跟她兒子的婚事,也犯不著詆毀我吧?也犯不著當著面說這種話吧?誰要上趕著嫁給她兒子了啊!明明是她兒子自己說想跟我結婚,結果到頭來變成我有問題了,真的讓人感覺噁心!」
相親遇到那麼奇葩的人概率很低,她遇到了,不認也得認,不想委屈自己,就有必要跟對方翻臉,別把委屈窩在心裡。只可惜,我問她當時如何應對的,她說她氣得說不出話,最後被男人帶著離開了。
這就沒辦法了,有些架就應該當面吵,過了那個時機就沒有吵架的理由了,雖然能跟我這種閒雜人等傾訴,但起不到吵架的效果。
02
之前有位讀者也經歷過上面那種婚姻鬧劇,她對她的遭遇詮釋得更為細緻,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東林老師,我想跟您吐槽一下我遇到的奇葩婆家,不吐槽他們,難解我心頭之恨,因為他們浪費了本姑娘的時間,浪費了本姑娘的感情。
本來相親時說得好好的,婚禮按照當地習俗去辦,結婚條件按照當地的標準去執行,我不想佔他們家便宜,但他們家也不能虧待我。
當時那個男人是答應了的,之後我問他是否跟他父母溝通了,他也信誓旦旦讓我放心,說萬事俱備,就等我們結婚了。
我爸媽說這樣隨便約定不行,該有的儀式感還是要有,必須有個訂婚的流程,而且這樣可以板上釘釘,省得婆家人出爾反爾。
幸虧我爸媽想得全面,否則如果按我的想法去做,肯定會浪費更多時間和感情,到頭來被婆家算計,我肯定傷得更重。
他們家本身就沒打算按我的要求執行,在我爸媽帶著我去他們家訂婚時,他們的真面目露出來了,婆婆的如意算盤打得很響:
「彩禮不能給你10萬,必須減半;房子也不能只讓我們家出錢,你們家也得出錢;另外,為了考驗你是否真心想嫁到我們家,房子暫時只寫我兒子的名字。還有,咱們先說好,如果將來離婚了,婚房必須留給我兒子!」
我當即就回懟她:「阿姨,我跟你兒子可不是這樣約定的,你們之間沒溝通過嗎?他不是說跟你說過我們的約定嗎?」
她面不改色心不跳回答我:「約定過又怎樣,溝通過又怎樣,他做得了主嗎?你做得了主嗎?我才是長輩,怎麼花錢,怎麼結婚,應該是我說了算!我兒子跟我的想法一致,你不信自己問他!」
我竟然乖乖聽話問那個男人了,結果看到男人唯唯諾諾點頭,我感覺自己受到了羞辱。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我當即拍桌子說不嫁了,拉著我父母離開了,離開路上逢人就說自己遭遇了什麼,雖然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但現在回頭去看,我幸好提前在外人面前說明情況了,不然那個男人和他母親指不定怎麼敗壞我的名聲呢!
東林老師,您覺得這種人是怎樣的一種心理?是不是有病?』
03
要說有病,現在很多人都病得不輕,只不過有些人相較於其他人來說,病得更重。
如果「說那個男人一家人有病」能讓她好受一點,那就多說點,畢竟,吐槽也是一種發洩方式。
關於她問的那種人是什麼心理,從兩個層面分析即可:
從正面分析,如果那位婆婆說的話都是心裡話,只能說明她是個貪心不足的人,是個目光短淺的人,而是是媽寶男的母親,不懂尊重,只把自己家人當人,不把別人當人看,覺得別人必須對自己有好處才能與自己為伍。
由此來看,她確實有病,心理上有問題,觀念上有問題,至少不是正常人該有的心理和觀念,更不是好婆婆該有的表現。
從反面分析,那位婆婆之所以說那麼偏激的話,提那麼極端的要求,也有可能是故意為之,為了讓女方徹底死心。
但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如果只是不同意兒子的婚事,直接說不同意就好,犯不著扮演惡人。人都好面子,人都會維護自己的名聲,扮演惡人的後果肯定要比直接反對的後果要嚴重得多。
由此反推,那位婆婆的心理只能是上面那一種情況,不是好人。既然如此,那個讀者氣歸氣,但應該換個角度開心一下:因為這次經歷讓你認識一種你沒見過的壞人,之後多留心,直接過濾掉這種人,就能讓婚姻更順利一些。
文/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你怎樣看待那位姑娘遇到的婆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