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錯愕的狀況發生了,美國「天眼」轟然倒塌,外媒目光轉向中國

2020-12-24 騰訊網

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日凌晨時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塌了。從媒體報導來看,造成該射電望遠鏡這次坍塌的主要原因是900噸的望遠鏡接收設備平臺墜落並砸毀了鏡面,最終造成了坍塌。作為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直徑350米的阿雷西博為人類探測宇宙立下不小的功勞,它曾發現了第一個脈衝雙星、第一個毫秒脈衝星以及證明了中子星的存在。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被建造在波多黎各島的山谷中,由康奈爾大學負責日常管理。過去多年中,來自多個國家,多所大學的相關項目都在這裡進行,以至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被稱之為「人類之眼」。所以在它被損壞後,整個國際天文學界都為之震驚。好在目前已經有了完美替代品,而且探測性能要比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更強,它就是位於中國貴州平塘的「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

中國國家天文臺表示,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中國天眼」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至今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另外,基於「中國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已經達到四十餘篇。其中一篇關於快速射電暴的論文被《自然》期刊認可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

就在國際天文學界為未來的項目擔憂之時,中國宣布重大消息,即中國將向世界開放「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作為目前國際天文學領域「唯一重要的儀器」,「中國天眼」當之無愧的成為了國際天文學研究的基礎設施。這也足以證明,中國的目標是讓「中國天眼」走向世界,變成「世界巨眼」。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外國媒體對中國這個決定紛紛表示讚嘆。不過說到底,這確實也是國際天文學界的福音。

相關焦點

  • 英國媒體:美國天眼轟然倒塌,如今若想探索宇宙只能靠中國天眼
    世界科技發展到如今已經有了很大的成就,各個國家也都有各自強大的領域,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儘管一開始勢力弱小,但是如今中國的科技實力已經是迎頭趕上了很多發達國家,如今中國的科技實力在世界上也是能夠佔據很大的比重。 技術能夠證明一個國家的實力。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外媒關注轉向中國天眼
    觀察者網全球視野,中國關懷外媒:中國天眼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的儀器」,面向世界開放的消息傳出,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願景。法新社12月15日也報導了這一新聞,文中提到本月初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發生坍塌後,中國天眼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的儀器」,面向世界開放的消息傳出,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願景。
  • 美國最大望遠鏡倒塌 外媒:中國天眼將拯救天文學家
    11月美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被官方宣布放棄,不得不提前退役,並最終在本月初倒塌,全球的大型射電望遠鏡要看中國的「天眼」了。阿雷西博望遠鏡建於1963年,直到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 2016年建成的53年的時間裡,它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至今仍是美國第一。今年8月、11月,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兩根鋼索先後斷裂,被迫提前退役。
  • 美國「天眼」轟然坍塌之際,中國專家透露一個關鍵信息,震動全球
    曾經被譽為地球「兩大天眼」之一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在12月初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美國科學家感嘆,如今觀測深空只能靠僅存的「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了。就在美國「天眼」轟然坍塌之際,中國專家曾透露的一個關鍵信息,震動了全球。
  • 堪比雪崩,美國天眼坍塌後,世界目光聚焦東方,中國天眼令人驚喜
    此後美國官方證實該望遠鏡將無法使用,這也意味著位於中國貴州省的「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成為該領域「唯一重要的儀器」。一時間,世界目光紛紛聚焦東方。 與此同時,中國宣布「天眼」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再度引發高度關注。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天眼」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 美國天眼轟然倒塌,美媒:再想探索宇宙只能依靠中國了!
    我們都知道現在科技實力是能夠體現一個國家本身實力的,隨著我們中國在這數十年來越來越強大了,但是這強大的背後也是體現了我們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這邊的研究從未停下腳步,而且我們國家不斷增加科研投入的人才以及資金,所以說我們中國現在的發展實力終究還是離不開科研人員們不懈的努力!
  • 美國衰退前的徵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倒塌了
    目前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只有中國和美國擁有,然而最近就在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將要功成身退之時,一夜之間轟然倒塌了,有人說,作為美國巔峰時期建造的最大射電望遠鏡突然倒塌,是否預言著美國將要衰落呢?儀器接收平臺坍塌後的阿雷西博望遠鏡然而不幸中的大幸,這次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的過程中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悲劇沒有繼續上演。
  • 美國專家:中國天眼不算啥,美國也有一座,廢了
    文/風化【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點擊關注,下次不迷路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個國家的整體實力都提升了一大截,人們在發展科技的時候,除了需要改善人們的生活之外,還要對這個世界進行探索,現如今,人類對地球的探索已經很多了,所以就把目光投向了宇宙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外媒關注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
    法新社12月15日報導稱,本月初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發生坍塌後,中國天眼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的儀器」。明年起,FAST將面向國際天文學家開放使用,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願景。
  • 【外媒關注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法新社12月15日報導稱,本月初美國...
    2020-12-16 21:11:54來源:FX168 【外媒關注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法新社12月15日報導稱,本月初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發生坍塌後,中國天眼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的儀器」。
  • 地球變「獨眼龍」:美國天眼轟然坍塌!專家:再想研究只能來中國
    一夜之間,在外太空的探索領域,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忙著在創造新的成就,而還有人一直注視外太空發展的眼睛,卻一夜之間突然「失明」,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經在人類的天文探測史上留下過許多輝煌的成就,人類歷史上著名的「阿雷西博信息」就是從這裡發出的,就在當地時間1日,這個大型射電望遠鏡的接收平臺因年久失修墜落,並且還砸毀瞭望遠鏡的天線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
    法新社12月15日報導稱,本月初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發生坍塌後,中國天眼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的儀器」。明年起,FAST將面向國際天文學家開放使用,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願景。
  • 美國"天眼"報廢,美科學家:如今觀測深空只能靠中國"天眼"了
    被譽為地球「兩大天眼」之一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於當地時間12月1日坍塌美國科學家感嘆如今觀測深空只能靠僅存的「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了,發生了坍塌。中國科學院宣布,「中國天眼」將在2021年向全世界公開,全球的研究人員都可以申請使用FAST進行宇宙觀測。
  • 國際空間站散架,全球目光轉向中國,俄:留給美國的時間不多了
    全球範圍內,美國的實力無疑最為強大。美國掌握了許多的先進技術,在國際上也有著極高的地位。不過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美國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在部分領域,中國就已經實現了對美國的超越,比如在空間站方面,今後美國就很可能必須求助中國。
  • 現在全球只有一隻天眼,3年後太空只有一座天宮
    12月1日,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天,因為這一天,對於中國和美國而言,均發生了一件大事。首先,是在北京時間12月1日晚上八點左右,赫赫有名、對美國宇宙探測立了大功的、位于波多黎各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轟然倒塌。
  • 美國射電望遠鏡全毀,全球僅剩中國「天眼」
    近日,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稱,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巨型射電望遠鏡平臺發生坍塌。隨著眾多反射鏡面的落下以及一聲巨響,地球的兩隻"眼睛"只剩下了一隻,那就是"中國天眼"。對於未知的宇宙,射電望遠鏡就像是一把打開探索之門的鑰匙,是推動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手段。
  • 阿雷西博望遠鏡倒塌,部分天文觀測希望將寄托在「中國天眼」
    北京時間12月2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確認,目前世界第二大單面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位於美國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已於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日上午8時左右因結構失控而倒塌。據報導,阿雷西博望遠鏡塔尖折斷,懸吊在空中的900噸接收設備平臺直線墜落並砸毀瞭望遠鏡反射盤(天線)表面。
  • 美國射電望遠鏡墜毀,中國「天眼」成唯一,3年前就有預兆
    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知道在距離地球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光年之外,依舊有許多天體存在,不過,利用普通的望遠鏡,我們根本無法知道如此遙遠的宇宙之地,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了更方便地了解宇宙,科學家發明了射電望遠鏡。射電望遠鏡是一種能夠接受天體射出的無線電波的儀器。
  • 海評面:中國「天眼」,望向世界--上觀
    據中國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消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美國之聲(VOA)、法新社、《日本時報》等外媒爭相報導了這一消息。
  • 世界第二大射電望遠鏡坍塌,中國FAST成全球唯一天眼
    OSGEETC-電子工程專輯美國科學家感嘆:如今觀測深空只能靠「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了。OSGEETC-電子工程專輯因年久失修坍塌,三個支撐塔全部斷裂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口徑達305m,自1963年開建直到「中國天眼」FAST建成之前,一直保持著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