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本月底全面"禁塑" 一些商家已主動使用環保包裝

2020-12-15 廈門網

  ▲使用可降解塑膠袋購物的顧客。

  ▲Ole』目前已採用可降解塑膠袋。

  ▲元初食品提供紙吸管及塑料吸管。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楊霞瑜)在廈門實施了12年的「限塑令」,將於本月底升級為「禁塑令」,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從「有償使用」變成「禁止使用」。此外,一次性塑料餐具也將禁止使用。

  近日,本報記者走訪我市景區、大型商超、餐飲店發現,一些商家已經主動使用環保包裝,但仍有不少商家在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製品。

  餐飲行業

  規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走訪地點:SM新生活廣場的星巴克店、喜茶店、必勝客、KOI門店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的倡議已久,但此次是明確禁止使用了。在SM新生活廣場的星巴克店內,記者看到外賣架上的飲品均採用環保包裝及紙質吸管,部分飲品更是採用了無須使用吸管的杯蓋設計。和星巴克一樣,外賣訂單絡繹不絕的喜茶店內,也是採用環保紙袋及紙質吸管的外賣包裝。

  「外賣包裝已從塑膠袋更改為環保紙袋且不配備吸管」,必勝客的值班經理楊揚偉告訴記者,店鋪內的塑料吸管,也均更換為紙吸管了,不過為了更好地支持環保理念,我們建議堂食客人儘量不使用紙吸管。

  記者走訪中發現,KOI不少門店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據店員介紹,公司已經準備好可降解的塑膠袋及紙吸管,將於下月啟動使用。而仍然在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的哈根達斯店內,不少店員表示並不清楚相關規定。

  景區景點

  規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走訪地點:鼓浪嶼龍頭路蛋滿灌小吃店、趙小姐的店、黃遠堂鳳梨酥

  記者來到了聚集無數網紅美食的鼓浪嶼龍頭路,在不少網紅店均發現一次性塑料餐具。在「蛋滿灌」小吃店內,記者看到,顧客點好單後,從師傅手上接過由一次性紙碗乘著的食物後,拿起一次性的塑料勺子,便入座用餐了。

  據了解,不少店家均表示並不清楚「禁塑令」的相關規定,並且看到同行的餐具也都是一次性塑料用品居多,特別是外賣時,很難避免一次性勺子的使用。

  不過,與網紅美食店不同,當記者來到像「趙小姐的店」「黃遠堂鳳梨酥」等網紅品牌店時,並未發現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店家提供的是可二次使用的紙袋。那麼一次性塑料製品與紙袋對環境的汙染程度對比如何,值得進一步探討。

  廈門市餐飲行業協會監事長胡藝忠介紹,新規的落地執行,其實對廠家的挑戰較大,「我們很高興看到廈門部分廠家已經在為此做出改變,原本生產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廠家,配合新規,更改了製作工藝,轉為生產可降解的塑料餐具」。

  商場超市

  規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走訪地點:SM城市廣場的沃爾瑪超市、磐基中心的元初食品店

  17時,記者來到位於SM城市廣場的沃爾瑪超市,不少顧客在結帳買單時,仍會購買使用商家提供的塑膠袋,截至發稿時,超市提供的仍是不可降解的塑膠袋。

  「我們正在陸續替換中」,據沃爾瑪(中國)公司事務部福建區域經理於寧介紹,沃爾瑪倡導環保生活方式,同時也響應政府號召使用可降解購物袋,將在月底前陸續完成可降解塑膠袋的替換工作。

  記者來到位於磐基中心的元初食品店發現,目前店鋪內使用頻率較多的仍然是不可降解的塑膠袋。「我們目前有提供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塑膠袋」,元初食品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可降解塑膠袋的費用比較高,所以選擇的顧客並不多。

  此外,記者了解到山姆會員店、Ole』精品超市、屈臣氏等知名商家早已開始使用可降解的購物袋。

  【連結】

  「禁塑令」實施時間表

  11月20日,廈門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廈門市生態環境局共同印發《廈門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塑料汙染治理工作。

  11月20日起——

  《辦法》印發之日起,全市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和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塑料製品,禁止廢塑料進口等。

  2020年年底前——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在全市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

  ●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在全市範圍內禁止生產。

  ●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在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

  ●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2020年年底前,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在我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

  ●不可降解塑膠袋:

  不可降解塑膠袋在我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在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

  2022年年底前——

  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在全市範圍內禁止銷售。

  【記者手記】

  為更好環境出一份力

  也許你看過這個視頻:從海龜的鼻子裡拉出了吸管。此視頻一經發布,引發公眾「向塑料吸管說不」的強烈抗議,小而輕的塑料吸管不可降解,成為傷害海洋生物的「暗器」,對海洋環境造成嚴重汙染。

  據記者了解,相對於幾百年才能消失的「白色垃圾」,全生物降解製品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被微生物分解,很大程度上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採訪中,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購買塑膠袋的顧客,與自帶購物袋的顧客相比,佔比還是比較大的……

  環保之路,任重而道遠。

  從「限塑令」到「禁塑令」的轉變,其背後,意義深遠。無論是企業、商家,還是個人,都可以為更好的環境出一份力。記者仍記得,當年商超免費提供的塑膠袋更換為收費塑膠袋時,輿論一片譁然,但也因此,促進了更多人養成了自帶購物袋的習慣。

  「禁塑令」後,一個生物降解塑膠袋的價格是一般普通塑膠袋的兩到三倍,我們還是希望更多的市民選擇自備購物袋,更多的商家採用可循環利用的包裝,在減量和循環利用下,共同守護地球。

相關焦點

  • 廈門:「限塑令」本月底升級為「禁塑令」
    不再為堂食提供塑料吸管「限塑令」本月底升級為「禁塑令」,麥當勞和肯德基門店已行動廈門晚報訊(記者 張海軍)細心的市民可能已經發現,在麥當勞、肯德基的廈門餐廳,店方已經不再提供吸管了。昨天,記者在麥當勞天虹君尚餐廳看到,以往一按就會彈出吸管的盒子已被拆掉。服務員說,現在麥當勞為顧客提供的是無吸管可直接飲用的杯蓋。這種杯蓋上有一個凸起的孔,掀開就可以直接飲用。麥當勞方面表示,這種「免吸管」杯蓋歷時近兩年研發,其飲嘴造型圓潤,不用吸管,飲用也很方便。
  • 裕同、吉宏搶跑,全面禁塑給印刷包裝企業帶來的機會到底有多大?
    裕同瞄準的正是海南全面禁塑給環保包裝帶來的市場機會。當然了,全面禁塑禁止的其實是「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並非是塑料製品一概不允許使用。 海口項目並非裕同瞄準以紙代塑市場邁出的第一步。早在2018年7月,裕同便公告表示:擬投資不超過6億元在四川宜賓建設環保紙塑項目,主要產品是餐盒和紙託,全部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2億元。
  • 央媒看海南丨12月起海南全島禁塑,可降解材料取而代之
    從12月1日開始,海南全省將在全國率先全面禁止銷售和使用10個類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製品。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從2018年起就率先開展禁塑工作,現在禁塑準備工作進展怎麼樣呢?一起來看記者在海南的調查。
  • 「禁塑令」第三天,海南都發生了什麼變化
    昨天小編點了奶茶發現真的變了,禁塑令在海南全面打響後,我們的生活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1、農貿市場第一站,最具有生活氣息的農貿市場。看一看,海南禁塑令正式實施的第一天,農貿市場的情況如何?△農貿市場裡的可降解塑膠袋早在之前,海南市場監管局就來通知,從12月開始海南將正式全面禁塑,所以現在市場裡都用上了可降解的塑膠袋,不然將會面臨被罰款的風險。
  • 「禁塑令」倒計時:產業風口初現,佛企欲擴產卻疑慮重重
    「佛山禁塑令?我沒聽說過。」  「聽說了禁塑令,但替代品沒生產出來,是不會禁我們賣塑膠袋的。」  距離2020年底部分塑料製品「大限」只剩不到一周時間,不可降解的塑料製品是否已消失?  記者隨機走訪佛山市區發現,本該消失的塑料製品仍泛濫成災。
  • 誠佳美攜手南海網打造環保包裝供應鏈中心
    10月30日,「『塑』造新海南 環保新風尚」沙龍暨南海網-誠佳美戰略合作新聞發布會在海南自貿港品牌發布中心舉行。發布會上,海口誠佳美塑料包裝有限公司(下稱「誠佳美」)與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海網」)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南海網·誠佳美環保包裝供應鏈中心」,該中心依託「共創、共享、共贏」的新型共享模式,打造海南首家環保包裝耗材一站式採購商城。
  • 天津餐館不能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全國餐飲禁塑要來了嗎
    (原標題:天津餐館不能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全國餐飲禁塑要來了嗎)
  • 31省份已發布塑料汙染治理相關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禁塑令...
    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固廢法也加強了塑料汙染治理相關要求,並明確了相關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今年1月1日起,「禁塑令」落地,各方準備好了嗎?
  • 「禁塑令」實施首周,椰城各方的反應是這樣……
    超市負責人透露,目前全生物降解塑膠袋免費提供,店員會提醒消費者減少使用塑膠袋。 當日,在明珠廣場旺豪超市,貨架上的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杯、碗、碟等已經全部下架,新貨逐步按照全生物降解要求下單。「生鮮類的包裝材料、連卷袋、購物袋已在12月1日前更換完畢。」旺豪超市明珠店倉儲部趙經理告訴記者,超市已上架部分可降解材質、紙質材質的碗碟及杯子等產品。
  • 「禁塑令」落地,你準備好了嗎
    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固廢法也加強了塑料汙染治理相關要求,並明確了相關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今年1月1日起,「禁塑令」落地,各方準備好了嗎?商超改用可降解塑膠袋記者梳理發現,目前有31個省份發布了塑料汙染治理相關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
  • 從「限塑」到「禁塑」必須打好「組合拳」
    包括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等塑料製品都將逐步減少直至禁止使用,並明確了禁用「倒計時」。(12月18日 四川在線)<br/><br/>  成都市的這一《方案》出臺後,是繼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後的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
  • 追蹤|「禁塑令」後我們怎麼做?「是時候回歸布袋子菜籃子了」
    這距離全國第一次聲勢浩大的全民限塑運動已經過去了十二年,明顯這一次更堅決,由 " 限塑令 " 升級為 " 禁塑令 "。在昨日的採訪中,有專家提出:" 現在,是時候回歸布袋子、菜籃子了!"儘量不用一次性塑料用品石家莊 " 禁塑令 " 的出臺,讓人們感覺到是時候該做出改變了。
  • 禁塑令倒計時,三亞人,你準備好了嗎?
    12月1日起海南全面「禁塑」。 作為塑膠袋主要使用場所的農貿市場和超市,他們準備的怎麼樣了?在走訪農貿市場的過程中,記者隨機採訪了十多位市民,只有部分人表示聽說過禁塑令。不過這樣的情況似乎也不意外,因為在偌大的第三農貿市場,只有一張11月26日當天貼上的禁塑令實施的通知。
  • 記者調查:「禁塑令」發出 東方個別商超依然「我行我塑」
    12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正式實施,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膜袋和塑料餐飲具。「禁塑」令施行後給大家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到東方各大商超去看一看。
  • 「禁塑令」倒計時:不可降解塑膠袋將禁用,哪些行業迎「大考」?
    由此可見,限塑已是大勢所趨。而且,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塑料汙染一事也有了更高的認識,降低塑料對環境的汙染已迫在眉睫。從全國範圍來看,可降解塑料市場早已對此做出了反應。據天眼查關於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27日,我國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的註冊總量已由2008年的4萬家增長到如今的17萬家,增長近4倍。
  • 「禁塑令」調研:執行力度明顯分化 成本、性能成敏感因素 市場仍待...
    而財聯社記者連日來在廣州各大商超、市場調研了解到,「禁塑令」推進過程存在明顯分化:大型品牌連鎖基本能滿足政策要求,但仍存在部分商家對使用可降解塑料熱情不高,市民不理解等問題。卓創資訊分析師石藍認為,目前頒布的新版禁塑令主要是針對回收率較低的塑料製品。一定程度上講,需求受政策面的影響較大。
  • 「禁塑令」正式落地 你準備好和塑料製品道別了嗎
    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固廢法也加強了塑料汙染治理相關要求,並明確了相關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今年1月1日起,「禁塑令」落地,各方準備好了嗎?商超改用可降解塑膠袋記者梳理發現,目前有31個省份發布了塑料汙染治理相關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
  • 紙制化妝品包裝興起 食品餐飲行業推行紙漿餐具 「以紙代塑」呼聲...
    並且這不是紙制化妝品管狀包裝的唯一一次應用,未來還將應用到旗下更多品牌的產品上。除此之外,食品行業早已將「以紙代塑」落在實處,越來越多的外賣餐飲商家開始選擇紙制包裝,而企業則通過技術創新,推出了更加安全健康的紙制產品。
  • 廈門快遞包裝「瘦身」 既簡約又環保
    ▲循環快遞盒回收站便民又環保。(市郵政管理局供圖)廈門網訊(廈門日報通訊員莊蓉)今年8月,《關於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實施,為快遞綠色包裝提供了「硬約束」。這些措施在我市推行得如何?近日記者走訪了我市快遞末端網點、郵政支局,一探究竟。
  • 組圖丨關注海南「禁塑」全生物降解替代品走進日常生活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9日消息(記者 韓星 劉洋)海南「禁塑令」實施已一周有餘。12月9日,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全生物可降解製品正在一步步走進人們日常生活,綠色生活新主張正在滲透各式各樣生活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