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挪威給法國建造了一艘貨輪,後來賣給中聯輪船公司,改名為太平輪,它是一艘豪華的貨輪,並在水路航運業,因噸位大,船型美,速度快,享有非一般的名氣。
1949年1月27日,這艘貨輪搭載總共1000左右乘客。在上海開往基隆的途中,太平輪由於夜間航行,為逃避宵禁,沒有打開夜航燈,以至於晚間23時45分,在舟山群島的白節山附近,與貨船建元輪相撞,太平輪上的932人遇難,其中就有李昌鈺的父親李浩民。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李浩民曾經是如皋縣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後來開設懋記五洋號,經營煤油、火柴和洋肥皂等日用商品,成為當地的巨富。可以說,李家的子嗣或經商,或學習,或工作,都不會因為「錢」而發愁。
可是隨著李浩民在太平輪遇難,李家真有一種坐過山車的感覺,那就是從人生的巔峰,直落入到了命運的谷底。
李昌鈺1938年生,家中13個子嗣,他排行11,因為出生後,一個勁兒地哭鬧,故此,聽信了一位僧人的話,小名就叫「解塵」。由於當時國內處於戰爭狀態,故此,李浩民便讓王淑貞領著13個孩子,先一步來到了桃園市的桃園區。可就在1949年的大年夜,王淑貞做好了一座的飯菜,靜等著李浩民到臺圍爐的時候,噩耗傳來,太平輪出事沉沒,船上的乘客無幾人生還。
這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讓王淑貞驚呆了,可是李浩民真的不是一般人,王淑貞不相信自己的丈夫,這個叱吒風雲的商業奇才,會在一次海難中喪生。雖然當時王淑貞並沒有多少錢,但是天一亮,她還是僱傭了一架私人飛機,到出事的舟山海面去轉了很多圈,可是茫茫大海,巨浪滔滔,哪裡有李浩民的影子?
李家的頂梁柱折斷了。接下來李昌鈺的二哥經營的魚池淹死了人,王淑貞堅持賣掉了魚池,賠償了工人的喪葬金之後,他們全家都搬到了臺北。
王淑貞本是一個傳統女性,丈夫在外打拼,她負責的就是相夫教子,洗洗涮涮,縫縫補補,為了讓孩子們吃飽肚子,不至於綴學,王淑貞一咬牙,從家裡走了出去,她幫人帶孩子,幫人洗衣服,做家庭的音樂老師,不管多髒多累的活兒,她都搶著去幹。
當時的李昌鈺非常懂事,他讀書發蒙是在龍山國小,為了省下買鞋的錢,他經常赤腳走路,到學校後,再將鞋子穿上,李昌鈺小學畢業後,進入了強恕中學就讀,高中階段是在大同中學完成的學業。
李昌鈺讀高中的時候,曾夢想著當一個籃球運動員,馳騁在賽場上,扣籃拼殺,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明星,可是很遺憾的是,教練告訴他,他個子不高,體格太瘦,想當籃球運動員,等長到一米八零的個子再去找他吧。
李昌鈺回去央告母親去訂了一份牛奶,然後每天一下學,便將所有長高增壯的鍛鍊項目,全都練習一遍,可是最後的結果讓李昌鈺徹底灰心,因為他身體除了壯實一點之外,根本沒有長高,這就說明,他這一輩子與籃球運動是徹底無緣了。
李昌鈺高中畢業,他在1957年的時候,參加了大學聯考,考上了當時的省立海事專科學院,就是後來的海洋大學。
雖然海洋大學是一所不錯的學校,但學費也不低,正在李昌鈺發愁學費的時候,他的同學告訴他一個好消息,警察大學在臺復校,第一批招受50名學員。
雖然警察是個危險的行業,但在這所大學裡讀書,不僅有津貼,還有免費的夥食,更吸引人的是,讀書不要學雜費,一旦畢業還有現成的工作,可以立刻入職上崗,賺錢養家。
李昌鈺瞞著母親,一舉考上了這所大學,可是他去這所學校讀書的時候,卻遭到了母親的反對,因為在王淑貞的心中,只有讀書不好的人,才會去當警察,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各個都能拿回一張博士文憑,當警察,每天忙於事務工作,很可能會毀掉李昌鈺的前途。
李昌鈺知道哥哥姐姐們賺錢不容易,雖然他們可以湊足自己讀海洋大學的學費,但自己有手有腳,就讀警察大學,也可減輕家裡的負擔。
李昌鈺鄭重地對母親說:「您放心,我當警察,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將來一定會拿博士學位回來!」
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心中有不熄的羅馬之夢,只要瑰麗的羅馬之夢不沉淪,只要一天多走一步,一年就多走365步,相信總會有一天,會走進羅馬的「成功之門」。
當代福爾摩斯:李昌鈺智破疑案課第二節課,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出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其實這句話更正一下,才更為準確,那即是一個人的格局,才真正可以成就一個人的未來。
賣草鞋的千千萬,為何只有劉備成為蜀漢的皇帝?警察千千萬,為何只有李昌鈺成為了當代的福爾摩斯?格局之大,就會忘記痛苦之小,格局之高,決定了他成就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