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訓:大學的文化符號

2021-01-20 人民網

原標題:校訓:大學的文化符號

  校訓(motto),如同現代大學一樣,是近代從西方引入中國的,有研究者認為上海教會學校聖約翰大學為近代中國最早明定校訓「Light and Truth」(「光與真理」)的大學,民國時期誕生的各類大學大都仿而效之,確立校訓。近一二十年來中國的大學,或恢復,或繼承,或新定,普立校訓,作為大學文化建設和實現育人目標的一項重要舉措。

  中國大學的校訓既然受西方校訓的影響而產生,因而存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和屬性,且不說民國時期的新教大學燕京大學、齊魯大學、聖約翰大學等,要麼直接借鑑了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校訓的內容與形式,要麼思想源於《聖經》,更重要的是中西方大學的校訓都具有為了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性、導向性,把校訓懸於校門、禮堂等重要位置,甚至標識在校徽之中。從內容上看,中西大學校訓可劃分為「為學」、「為人」、「為人」與「為學」相結合等三大類。

  以「為學」為主旨,是指大學強調學生對知識、真理的不懈追求為辦學的主要目的。對於這類大學的校訓,比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學有:英國劍橋大學的校訓為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拉丁文),意思是:「此乃求知學習的理想之地」,德國柏林大學的校訓為Das Leben für die Wissenschaft(德文),意即「為科學而活」,美國哈佛大學的校訓為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拉丁文),意思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斯多德為友,更與真理為友」,耶魯大學的校訓是Lux et Veritas(拉丁文),意思為「光明和真理」,麻省理工學院的校訓是Mens et Manus (拉丁文),意思是「理論與實踐並重」(或者說「手腦並用」),美國西北大學的校訓為Quaecumque sunt vera(拉丁文),意即「凡事求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校訓為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拉丁文),意思是「在上帝的神靈中我們尋求知識」,芝加哥大學的校訓是Crescat Scientia,Vita Excolatur (拉丁文),意思是「讓知識充實你的人生」,美國加州大學的校訓是Fiat Lux,意思是「願知識之光普照大地」,加拿大皇王大學的校訓是Sapientia et Doctrina Stabilitas (拉丁文),意思是「知識與智慧使你處亂不驚」,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校訓是Sidere Mens Eadem Mutato(拉丁文),意思為「物換星移,智慧永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校訓Naturam Primum Cognoscere Rerum(拉丁文),意思為「重要的是認清事物的本質」。這類有代表性的中國大學校訓有:民國時期的新教大學齊魯大學的校訓是「爾將識真理,真理必釋爾」,民國時期的天主教天津工商學院、天津大學(自民國至今)和今天的中國人民大學的校訓都是「實事求是」,浙江大學校訓是「求是創新」,復旦大學校訓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中山大學校訓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所謂以「為人」為主旨,是指大學主要強調對學生的塑造以道德為本,培養具有高尚品格、勇敢氣質和服務精神的人。這類大學校訓,比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學有: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校訓Leges Sine Moribus Vanae(拉丁文),意思是「法無德不立」,美國佛羅裡達大學 的校訓為Civium in moribus rei publicae salus ,意思是「國家的利益取決於公民的道德」,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的校訓為Pro Humanitate,意思是「為了博愛」,美國著名軍事院校西點軍校的校訓是Duty,Honor,Country,意即「職責,榮譽,國家」,德國哥廷根大學的校訓是「為了全人類的福祉」。中國大學的這類校訓以清末民國時期的大學較為普遍,如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校長唐文治於1910年確定「勤、儉、敬、信」為校訓,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於1913年確立「誠實、勇敢、勤勉、親愛」為校訓,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曾經確立一個字的校訓「誠」,後來發展成為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後,把校訓相繼改為「止於至善」與「誠、樸、雄、偉」,上海滬江大學確立「信、義、勤、愛」為校訓,福建協和大學以「博愛、犧牲、服務」為校訓,金陵大學則以「誠、真、勤、仁」為校訓,南開大學以「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為校訓,暨南大學以「忠、信、篤、敬」為校訓,西北大學以「公、誠、勤、樸」為校訓,西北工業大學以「公、誠、勇、毅」為校訓,河南大學以「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為校訓,香港浸會大學以「篤信力行」為校訓,澳門大學以「仁、義、禮、知、信」為校訓。

  所謂「為學」與「為人」相結合,是指大學強調求知求真與人格完善兼顧,培養德才兼備的人。相比而言,西方的大學和民國時期的中國大學大多從「為學」或「為人」中一個方面確立校訓,個別大學校訓是「為學」與「為人」的結合型,譬如:美國理海大學的校訓Homo minister et interpres naturae(拉丁文),意即「理解自然,服務自然」,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校訓為Cognition,Sapientia,Humanity(拉丁文),意思是「知識,智慧,人性」,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校訓為Veritas,Iustitia,Libertas(拉丁文),意思是「真理,公平,自由」,清華大學自1914年起確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燕京大學確立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意即:「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為校訓,東吳大學確立英文校訓「Unto a Full Grown Man」(意即「為社會造就完美的人格」)加中文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近年來中國的大學在確立校訓的大潮中,絕大多數校訓都是「為學」與「為人」的結合型。譬如:北京師範大學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南京大學校訓「誠樸雄偉,勵學敦行」,山東大學校訓「學無止境,氣有浩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訓「德才兼備,知行合一」,中國政法大學校訓「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北京舞蹈學院校訓「文舞相融德藝雙馨」。

  中西方大學的校訓,儘管在內容上大致都可劃分三種類型,但是,它們在形成的歷史傳統、文化土壤、制度因素等方面存有諸多差異,因此,中西方大學校訓在思想來源、價值觀等方面還是有本質差別的。西方歷史名校的校訓思想內容大都來源於基督宗教的經典《聖經》,如美國的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州大學、比利時的魯汶大學等;一部分出自古希臘羅馬先賢、詩人的話語或詩句,如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墨爾本大學等。中國的大學校訓,在民國時期,一般來自《大學》《中庸》《論語》《學記》《漢書》等儒學經典和史書,甚至金陵大學、天津工商學院等教會大學也不例外,目前百年名校也大都恢復舊有的校訓。同樣在講「為人」,西方的大學非常強調博愛、自由、服務,如史丹福大學的校訓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德文,即「願自由之風勁吹」),中國的大學主要強調誠樸勇愛等道德修養。同樣在講「為學」,西方的大學強調在上帝的靈光中去探索真理,牛津大學的校訓Dominus Illuminatio Mea(拉丁文,意即「上帝乃知識之神」),美國杜克大學的校訓Eruditio et Religio(拉丁文,意即「追求知識,信仰上帝」),中國的大學則強調勤篤、敬業等儒學傳統。

  大學校訓是大學理念、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中西方大學在大學理念、大學精神上是共性與個性(特色)兼具的,共性與個性都植根於賴以生存的文化之中。現代大學在造就具有高深知識和高尚人格的高素質人才之時,離不開超越東西方的人類共同的知識、思想,也不能忽視民族文化資源和傳統。人既是文化的創造者、傳承者,也是文化的塑造者。一定的文化形成一定的校訓,大學校訓則是體現人類共性和民族特性的文化符號,這種文化符號必然滲透到每一所大學的辦學宗旨、辦學傳統、管理制度、學科建設、師生群體等各個方面,並轉化為對育人的整個活動之中。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的校訓,大家覺得怎麼樣,有哪些你認為不錯的校訓?
    復旦大學的校訓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個校訓是在1915年校慶十周年時正式確定的,與「思想自由,學術獨立」的立校宗旨相呼應。校訓的出處是《論語·子張》篇,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就是,廣博的學習,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去提問,多思考當前的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廣博《禮記·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 校園文化|齊魯理工學院校訓:知學、知道、知善、知美
    【校訓】知學、知道、知善、知美,簡稱「四知」校訓。【校訓解讀】知:取意於「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有探求、篤行之意。知學:「學」泛指在大學一切有益於個人知識、能力和素質提升的活動。知學即深刻領悟學習的重要意義,把大學作為學習的淨土、樂園,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珍惜大學美好時光,主動學習、勤奮學習、學會學習,進而達到好學、樂學的境界。知道:「道」最初意義是道路,後來引申為途徑、方法、本源、本體、規律、原理、境界、終極真理等。
  • 人民日報整理22所大學校訓,看看有沒有你的學校,歡迎留言補充
    今天,距高考已不足兩個月,高三學子們中意的大學是哪所?你知道這所大學的校訓和出處嗎?校訓原本一個由日本引進的舶來詞,在辭海中沒有對校訓的解釋。成都科技大學和華西醫科大學的先後併入,實現了三強合併,文理工醫相互填補、共同促進,此時的川大才明確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校訓。不僅因為此八字恰嵌合「川大」二字,更因其正是對川大歷史、文化傳統、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的絕佳詮釋。
  • 20條哈佛偽校訓:其實也有道理(圖)|美國大學|美國留學|哈佛大學...
    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盛傳已久。近日,哈佛大學圖書館官方網站驚現留言:有人問,在哪裡可以看到傳說中的哈佛大學校訓?
  • 校訓代表著一所大學的精神:請看世界著名大學校訓都是什麼內容
    校訓代表著一所大學的精神,清華校長梅貽琦曾說:大學之大,不在於建築,而在於大師。精神與導師永遠都是一所大學的靈魂。世界著名大學校訓都可圈可點。牛津大學:上帝賜予我們知識。4.University of Cambridge :From her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劍橋大學:求知學習的理想之地。
  • 河南大學校訓:明德新民,止於至善
    後歷經中州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省立河南大學等階段,1942年改為國立河南大學,成為擁有文、理、工、農、醫、法等6大學院的綜合性大學,是當時學術實力雄厚、享譽國內外的國立大學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經院系調整,河南大學農學院、醫學院、行政學院分別獨立設置為河南農學院、河南醫學院、河南行政學院,水利、財經等院系也先後調入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校本部更名為河南師範學院。
  • 我國沒有一所大學校訓中有「自由」二字
    美國大學教授協會於1915年成立,該會於20世紀初頒布了三A原則,即學術自由(Academic Freedom)、學術自治(Academic Autonomy)、學術中立(Academic Neutrality)。 正因為自由對於大學是如此重要,所以有不少大學都以「自由」為校訓。
  • 英國大學能不能說人話?畢業多年仍搞不懂校訓到底什麼意思……
    牛津大學 Dominus illuminatio mea翻譯:The Lord is my Light (主是我的亮光)@Hugo:第一次看到這個校訓真讓我眼前一亮,就像學術會議上大家都說著物理化學,有人突然來了一句:阿彌陀佛,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前往西天求取量子力學真經。
  • 文化記憶的符號機制初論
    在研究文化記憶的符號機制過程中,我們並不能照搬套用索緒爾的二元符號模式。相比較而言,皮爾士的三元符號結構在這方面似乎更加具有解釋力。本文對文化記憶的符號物質性、文化記憶的符號活動等一系列相關問題進行了初步的分析,為後續的進一步研究做了一些關鍵的鋪墊。
  • 校園文化|岱嶽區山口鎮第二中學校訓: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校園文化|岱嶽區山口鎮第二中學校訓:適合的就是最好的2020-12-16 10:02 中華泰山網 責任編輯:高睿岱嶽區山口鎮第二中學校訓:「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學校從實際出發,規範管理、豐富內涵,不斷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建構了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 什麼樣的氣魄,讓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沿用百年的校徽校訓說換就換?
    而最為引人關注的,莫過於這所英國G5大學:Imperial College帝國理工——修改了校徽、停用了校訓。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日前發布聲明稱,該校將放棄使用自1908年以來一直印在校徽上的拉丁語校訓,因為該校訓會讓人聯想到來源於殖民主義的強權歷史,不符合當下的文化和價值觀。
  • 「英國留學」英國名校校訓匯總,每一句都是精闢之選!
    英國大學的校訓都不一樣,但是都具有深厚的底蘊,有時從一句簡單的校訓中就能體會到學校的精神文化。今天留學雲小編匯總了英國眾多大學的校訓與大家分享,每一句都是精闢之選。牛津的校訓典出《聖經·詩篇》,因為早期大學與教會關係密切,校訓往往帶有宗教色彩。
  • 吉大文化符號 | 和平校區:延續百年的輝煌
    在吉林大學發展的光輝歷程中,先賢們留下了堅定、豪邁的足跡,他們的故事為我們後人積澱成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個個特色鮮明的文化符號,歷史長河裡璀璨的群星,其中蘊含的吉大精神和校園文化,讓我們深感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 沒有一所學校的校訓中有「自由」二字
    美國大學教授協會於1915年成立,該會於20世紀初頒布了三A原則,即學術自由(Academic Freedom)、學術自治(Academic Autonomy)、學術中立(Academic Neutrality)。正因為自由對於大學是如此重要,所以有不少大學都以「自由」為校訓。
  • 江蘇書法大賽走進鹽瀆實驗學校:濃濃鹽文化裡,六字校訓大有來頭
    現代快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牆上掛滿了歷屆學生的優秀作品,教室布置充滿書法文化韻味,孩子們坐姿端正,用心書寫著每一個筆畫、每一個漢字,表現出良好的書寫習慣。不一會兒,一幅幅靈動的書法作品就躍然紙上。"一年級就開始練字,鍛鍊了我的耐心,提高專注力,我覺得現在上課更認真了。"四(1)班的邵智傑練習硬筆已經有 3 年多時間,字寫得也比其他同學稍顯老練。
  • 那些你所不知道的英國名校校訓究竟有什麼含義?
    大家知道那些古老的英國名校校訓是什麼嗎?它們各自又有怎樣的含義?今天這篇科普貼就帶各位來看一下:你所不知道的英國名校校訓!看看是否有你心儀的大學?由於大部分的學校校訓都採用拉丁文,因此內容也是五花八門,充滿個性。甚至還會造成理解的偏差。
  • 《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第三期:當代藝術攝影的符號意欲如何?
    從符號學觀點來洞察並闡釋藝術的形式創新與知識生產,是20世紀以來勃興的一種學術思潮和文化現象。而在21世紀的今天,符號學對當代藝術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持續影響?這個問題有待我們以全新視界加以考察。
  • 吉大文化符號 | 朝陽校區:時代的印痕 地學人之夢
    吉大文化符號 | 朝陽校區:時代的印痕 地學人之夢 2020-08-20 15: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西校訓」徵集丨南昌三中高新校區:勤樸忠勇、格物弘毅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杜宇蔚報導:校訓即學校為了進行道德教育的方便,選擇若干符合本校辦學宗旨的醒目詞語,作為學校全體人員的奮鬥目標。12月5日起,大江新聞客戶端啟動徵集「江西校訓」活動。此前,我們關注過南昌三中校訓。
  • 漢字,「會說話」的中華文化符號
    生生不息的漢語言簡意賅,在聯合國用多種語言同時發布的文件中,最薄的那本一定是中文本——  漢字,「會說話」的中華文化符號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符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而承載著數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文字符號就是漢字。撇開學界關於商代之前各種出土符號的爭議不談,從目前學界公認最早的殷商甲骨文算起,漢字至今已經歷了約三千五百年的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