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李沁,大家通常用青衣型演員來形容她。「青衣」本身一詞出自中國戲曲對於旦角行當的一種稱呼,而大家對於李沁的這種稱呼更多的是源於她本身就是戲曲出身,而學習的戲曲角色就是青衣角。
但是李沁並非一開始的青衣。從初期的《千金歸來》、《璀璨人生》,再到後來的《白鹿原》、《慶餘年》,李沁的青衣之路是以流量小花的偶像劇女主角開始慢慢轉型為正劇擔當的青衣型演員。
所以只要是戲曲出身的青衣女演員型,就還得要提起王曉晨。要認真的說起來,李沁是轉型的青衣型女演員,而王曉晨是已經逐漸成熟的青衣型女演員。
作為同樣戲曲出身的王曉晨,在身段和氣質形態上與同期的女演員相比,有著戲曲演員本身的身段優勢。
那麼看看同期的李沁呢?前文提到李沁從作品上來看屬於流量小花轉型青衣型演員的既視感,但是王曉晨在類型上就不太一樣了。
從初期的《射鵰英雄傳》、《我愛男閨蜜》,再到後來的《大好時光》、《老酒館》,當別的小花還在考慮走流量還是走質量的時候,王曉晨已經憑藉自己的作品質量開始慢慢走上了成熟的青衣之路。
其實演員比的就是可塑性問題。王曉晨之前參加過一檔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在節目中,王曉晨表演了一個作品《青衣》。
戲曲裝扮的王曉晨在節目中的角色佔比其實非常小,同臺的韓雪其實是絕對的C位。而王曉晨巧就巧在會用細節來掌握人物心理的變化,每個細節都很到位。王曉晨處理《青衣》這個細節化的方式,很像大青衣徐帆的電影《青衣》。
徐帆在《青衣》中的表演上就非常的鬆弛,處理得非常的生活化,而在細節上又展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動。
《青衣》中王曉晨這個角色是悲劇,她想要登臺,但卻被師傅壓住的矛盾。從一開始的小心思,到後來登臺的決絕。王曉晨的處理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生活化鬆弛。
有網友說真正的青衣演員的變化是從青衣到正旦再到大花,而小花撐死了只不過是花旦而已。大白話一點就是,流量小花往上走,怎麼著也就是個流量花旦而已。
再來看看目前那些所謂流量愛豆的作品,呈現出來的不管是合作演員,還是劇情內容上都是符合主流市場的粉絲經濟效益。但是你再看看王曉晨的作品內容,以及合作的男演員。
《大好時光》溫婉的現實主義題材
《二胎時代》聚焦當下的敏感話題
《老酒館》民國時期小人物的抗日故事等等
沒有一部是大流量大IP以及大營銷的影視劇,但是王曉晨扛住了正劇,也扛住了都市話題劇,從作品類型到人物角色不同的塑造,沒有重複性且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是她演員的可塑性。
而王曉晨對於角色的把握和細節上的力度掌控,讓她也逐漸站穩腳跟,憑藉《二胎時代》拿下了中國電視劇品質盛典年度新銳女演員獎,獲得華鼎獎最受喜愛的影視獎;憑《大好時光》獲得國劇盛典女演員。
所以要麼怎麼說王曉晨的可塑性強呢?這是青衣演員的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