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餘杭區街道辦招的清華北大畢業生2年後去哪兒了?

2020-12-16 澎湃新聞

9月初,杭州餘杭區內某街道辦的內部交流會上,一名街道黨政辦幹部將網上熱議的一則新聞報導帶上了講臺——《清北碩博任職餘杭街道,是地方「高攀」人才「低就」了嗎?》

他說,自己將這則報導轉發朋友圈,配了5個字:「這裡是餘杭」。他甚至不用解釋,臺下的聽眾一看標題就會心一笑。其間坐著的,就有畢業於北京大學的碩士。

日前,一份「餘杭區街道辦事處的錄用人員名單」公示截圖在網上流傳,名單中清一色都是北大、清華的碩博,甚至還有生物學、地球物理等專業博士。

本文圖均為 紅星新聞 圖

雖然餘杭區委組織部此後回應說,這張公示截圖是2018年的招聘名單,還有很多來自其他地區的選調生,「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街道工作並非大材小用,是餘杭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但關於清華、北大碩博扎堆街道辦是否合理的話題,在社會各界引起熱議。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事實上,2018年,餘杭區委組織部和餘杭區人社局共公布兩批名單,均為面向清華、北大畢業生招聘黨政機關儲備人才。其中第一批38人、第二批49人,分配至街道辦工作的共10人。

時隔兩年,這些進入街道辦的清華、北大畢業生情況如何?紅星新聞記者在餘杭探訪發現,名單中的人員,有的到了新崗位掛職鍛鍊、有的已在街道辦有較好成長,而名單中最受關注的兩位博士則最終並未到崗。

街道辦招的清北畢業生現在何方?

有的「跳出」有的升任有的沒來

紅星記者在餘杭區多個街道辦走訪了解到,2年前名單中的畢業生,一些已從街道辦「跳出」,到餘杭區「兩辦」掛職。

例如,入職東湖街道辦的北京大學法律碩士柳雲南和入職臨平街道辦的北京大學中國哲學碩士朱思婧,均已在新的崗位上鍛鍊。

「這些人本來就是高素質,領導肯定也很想把他們培養出來做更大貢獻,不會一直在街道辦,要不停地下基層或者去決策部門鍛鍊,優秀的人不能『暴殄天物』!」餘杭區某街道辦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對於接觸到的清華、北大同事,許多當地街辦工作人員公務員都有較高評價:「有比較成熟的處理問題思路,低調、能力強,為人處事老道。」「雖然是天之驕子,但沒有好高騖遠,還是腳踏實地的。」

而繼續留在街道辦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很多也在短短兩年時間裡「成長」起來。

根據公開消息,入職喬司街道辦的北京大學軟體工程碩士林李吉,去年9月被聘任為喬司街道團工委副書記,負責組織管理、團員發展、團幹培訓、青年推優、智慧團建等基層團組織建設工作。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陳彥伊也已升任倉前街道團工委副書記。她在疫情期間發動校友資源,對接清華校友企業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為社區免費引進「疫情防控機器人」,提升了防控抗疫效率。

這不能不說與餘杭區的幹部培養體系有關。據了解,清北生來到餘杭區之後,用人單位根據人才特長、專業背景安排能夠發揮他們作用的崗位,制定符合他們實際的「一人一策」培養方案;到職一年之後,組織部門通過考察了解表現情況,還會根據個人意願、結合崗位匹配情況,作二次分配。

例如,同一批入職餘杭區環保局的90後清華大學地理學博士楊晨,在擇業時放棄了江蘇市直選調和廣東省直選調來到餘杭,在去年12月的公示中,已升任共青團餘杭區委副書記。

不過,名單上曾經引起輿論熱議的兩名街道辦博士,最終並沒有入職餘杭。

北京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趙亮亮選擇了湖北省選調生。據公開報導,2018年畢業的趙亮亮當年9月即成為襄陽市穀城縣政府黨組成員,當年10月起掛職穀城縣副縣長,分管科技等工作。

北京大學生物學博士邵麗娃,則在2018年11月作為北京大學在站博士後拿到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的一級資助。今年7月,邵麗娃作為優秀人才擬入職中國農業大學動科學院。

街道轉角遇馬雲?

真實的餘杭街道辦工作是這樣

清北畢業生「扎堆」街道辦的消息發酵後,地方「高攀」的聲音層出不窮,也有聲音認為,杭州給的待遇很好,年薪30萬還有各種補貼,餘杭更是被稱為「浙江經濟第一區」,轄區內集聚了阿里巴巴總部、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等,這裡的街道辦工作自然也是「高大上」的。

事實真的如此嗎?

餘杭區一位街道辦副主任坦言,「一般鄉鎮、街道主要是做的還是高大上以外的工作。」他介紹,目前餘杭區按照「重大產業平臺+特色小鎮+孵化器」的模式來引領產業發展,全區的經濟工作重點和高大上的項目主要集中在未來科技城、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臨平新城、良渚新城、錢江經濟開發區這五大平臺,它們集聚了專業服務團隊、拎包入住的辦公環境、各種類型的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等等。

留給街道的工作則主要是服務保障。「我們主要是做工業、農業企業的政策宣傳和指導對接,力所能及做配套工作,改善外部招商環境,比如保障燈光照明,梳理樓宇空間、土地空間, 做好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對接等等。」

該副主任表示,餘杭區有的鎮街區域位置良好,跟平臺融入得好,招商引資的工作就有聲有勢;有的鎮街夾在產業平臺中間,就容易受到虹吸效應的影響,想要吸引品牌價值好、產值效益高的項目,只能靠差異化發展「撿漏」。

事實上,早在2017年9月,杭州就取消主城區各街道招商引資考核,強化街道服務職能。對餘杭區的街道辦而言,招商引資作為考核的壓力也在逐步淡化,主要是作為全域創新的目標來錦上添花,而它們的主責主業是做好基層黨建、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等。

餘杭區五常街道辦

如同許多正在高速崛起的新區一樣,餘杭將時代發展的流動性貫穿在鄉鎮和街道,留下參差的風貌。帽子一般蓋在杭州頭上的狹長造型,又讓這種風貌帶有相對獨立性。

在杭州人口中的「城西騰飛」板塊,未來科技城、夢想小鎮等現代化園區高樓林立,玻璃幕牆在寬闊的大道兩側熠熠閃光。而穿過一條良睦路,另一頭就是逼仄的鄉間小道,村民自建的樓房裡常常租住著在城裡做小生意的流動人口。一路向北途徑良渚,在鄉間出現了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一臺臺砂石車、攪拌車呼嘯而過,塔吊和高架宣示著這裡的未來。到了區委區政府所在地臨平,舊城正在更新。

城市巨變,街道辦的工作卻可能著力於最微末的地方。紅星記者走訪中發現,垃圾分類、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拆除違建、社區愛心早餐、針對特殊家庭的關懷保障等事務,都是餘杭區某些位於舊城改造區域的街道辦目前力推的工作。而位於新城開發區域的街道辦,如良渚街道辦,特意設置了區域發展與治理中心負責徵遷工作。

 餘杭區良渚街道辦

在餘杭區東湖、良渚、臨平等街道辦,看不到大排長龍的窗口。人氣相對較旺的,是矛盾糾紛化解的窗口。紅星新聞記者在良渚街道辦探訪時注意到,由開發商、業主代表、房管局工作人員和街道辦工作人員組成的小組,圍坐在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共同協商解決問題。而阿里巴巴總部所在五常街道辦接訪的群眾問題也相當接地氣,需要協調租戶和房東的利益。

一盤大棋:

浙江北大校友會去年應邀落戶餘杭

事實上,直到2014年之前,包括杭州在內的各大城市還不似如今這般求賢若渴。2014年浙江省公務員招錄考試首次面向全國招錄,不受生源地、戶口地和高校所在地的限制,而在此之前,只限在浙高校畢業生。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項政策極大地拓寬了考生的準入口徑,突破性的打破公務員考試界的地方保護,以浙江發達的經濟基礎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來看,對人才的輻射和吸納能力不亞於一次「小國考」。2017年底,餘杭區首次變被動為主動,赴清華北大引進人才。

多位選調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與公務員招錄和急需緊缺人才選調都不同,地區的人才引進是為擴大地方用人的權限,崗位設置與地區發展實際緊密相關。地區的人才引進通常為事業編制,前期發展僅在區內流動,副處級及以上可轉為行政編制,後續跨區跨市發展不受影響;也有政府部門高級僱員的身份類型,通常在聘期滿後有機會定向考錄為事業編制人員。

「餘杭是一種特殊現象。」浙江省北京大學校友會會長、億律科技集團董事長陳雲峰這樣評價。他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浙江省北大校友會成立30多年以來,在浙校友約4000多人,僅餘杭區就有200多人,餘杭區已成為浙江省北大校友人數最多、最集中的區域。早年間,來餘杭工作的北大校友主要是做良渚遺址的考古和保護工作,近幾年政府機關和企業的校友多了起來,到去年已招錄72名北大畢業生,基本都是碩士博士。

在陳雲峰看來,餘杭區對於清北人才的重視和服務到了「精心」的地步。去年底,在餘杭區的邀請下,浙江省北京大學校友會的會址落戶臨平新城。校友聚會上,餘杭區的相關領導也會現身支持,並在致辭中恰到好處地推介餘杭。

為何清北畢業生如此受重視?陳雲峰認為,人才是餘杭謀劃的第一步,每一位清北畢業生都是一個資源樞紐,背後紐結著導師、同學、學校、企業、項目等各種資源,他們背後龐大的資源庫更是餘杭謀的一盤大棋。

當然,餘杭的這份「精心」也針對企業。「在餘杭,企業和政府是互相成就的,」陳雲峰表示,他在今年也將自己的公司總部從北京遷來了餘杭。對於師弟師妹們的職業選擇,他相當贊同,「不管什麼人都應當從基層幹起,更何況餘杭的理念很先進。」

「現在有一種風氣,好像清華北大不能去基層,」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過去的大學教育是精英教育,現在的大學教育已經是國民教育,這是公民素質的整體提升,打破精英教育的光環,對民族而言是巨大進步。「大學很重要,但關鍵是能不能在實踐中發揮學識和價值。」竹立家舉例說,很多好的政策方針到了基層就打折、縮水、歪曲、流失,所以中國現在亟需高素質人才去打通最後一公裡。尤其是城市化進程加快後,社區治理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需要下大功夫提升改善的工作。基層治理的一個前提是基層工作人員的素質要高,當清北學生去基層發揮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的作用,這將是對基層的推動。

(原題為:《紅星深度:街道辦招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去哪兒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紅星深度:街道辦招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去哪兒了?
    日前,一份「餘杭區街道辦事處的錄用人員名單」公示截圖在網上流傳,名單中清一色都是北大、清華的碩博,甚至還有生物學、地球物理等專業博士。雖然餘杭區委組織部此後回應說,這張公示截圖是2018年的招聘名單,還有很多來自其他地區的選調生,「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街道工作並非大材小用,是餘杭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 街道辦招8人清華北大畢業生:理想主義者的陣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琴深如海,ID:likesea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文/如海杭州市餘杭區招聘街道辦的8個崗位,錄用的清一色全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餘杭區街道辦,究竟有什麼魔力,如此吸引精英人才趨之若鶩?餘杭區負責人表示,清華北大畢生來此,並非大材小用,他們需要專業性很強青年才俊。也就是說,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到餘杭區街道辦,屬於專業對口、學識對標,剛剛好。深挖一下東湖街道辦,原來真不是一般的地方。2018年,北大法學院碩士柳雲南來此,一年後就升任街道的團工委書記。
  • 政府用人非清華北大不可的「掐尖」嗜好可以休矣
    據了解,羅林姣任職的桃源街道轄區內,有著名的深圳大學城,而羅林姣兼任街道辦建設部部長,掛點大學城社區,未必不可視為「才盡其用」。當然,更重要的是外界無法代替當事人的選擇。既然每個人都有擇業的自由,哈佛生物物理學博士願意去街道辦工作,外界除了尊重還能說什麼呢?
  • 清華北大畢業生為何選擇到這裡的街道就業?
    昨天網絡曝光率並不算高的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3年來吸引了百餘名清華北大畢業的博士碩士落戶,不少人才更選擇了街道辦事處等平凡的一線崗位。一個地方區縣的基層一線,為何對頂級人才有如此吸引力?  他們在這裡感到了什麼,改變了什麼,會覺得「大材小用」嗎?
  • 清華北大的學生畢業後都去哪兒了?!名校畢業生就業大數據來襲!
    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複雜,許多畢業生在畢業之際都面臨著就業問題。去哪就業,是否升學,是否創業等選擇,都困擾著畢業生們。作為國內頂尖高校,清華北大等雙一流名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倍受關注。 今天帶你看看清北等名校畢業生,畢業後都去哪兒了。
  • 【地評線】彩雲網評:清華北大博碩下基層絕非「下嫁」
    杭州餘杭區部分街道辦錄用名單。網絡截圖。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和秀菊  近日,一張杭州市餘杭區街道辦事處招聘公示的截圖引發網友熱議。這份名單上的人,均畢業於清華北大,非碩士即博士。這讓不少網友為這些「天之驕子」操碎了心。  其實,近年來, 基層行業招聘高學歷人才的新聞並不少見,上海交通大學招「治安管理」崗要求碩士以上學歷,河南大學招「輔導員」要求是90後博士,雲南師範大學招「公寓輔導員」要求博士學歷……往往能引發人們的熱議。
  • 3/4北大畢業生進體制,未來科研行業將雪上加霜?
    作為我國的最高學府,清華北大畢業生的工作去向一直備受外界關注。一般來說,名校畢業生們畢業後都會選擇進軍商界亦或是留在學術領域進行科學研究,畢竟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出作為名校畢業生最大的「價值」。而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們,則大多會選擇考取公務員,進入體制內,獲得一份相對穩定的「鐵飯碗」工作。但是根據近日北京大學公布的2019年畢業生就業數據來看,所謂名校畢業生們的就業去向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相對穩定的體制內工作反而成為了北大畢業生的主要選擇?
  • 清華北大畢業生:對不起北京!你的高貴,讓我高攀不起
    根據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最新公布的《2020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兩所國內公認的最高學府本科生畢業留在北京的數量僅兩成左右,也就是說,留在北京市的畢業生人數與清華北大在北京市招錄的人數幾乎相當。不光是2020年的畢業生,根據統計清華北大留京比例從2013年開始每年都在下降。
  • 街道辦招8人全是清北碩博生 聰明人誰去網際網路?
    組織社區活動、協調居民糾紛、管理區域環境……這些看似「居委會阿姨」的基層工作,竟被清華、北大的學生「包」了?據杭州市餘杭區委政府官網招聘公示顯示,2018年屬地街道辦共錄取八人,均為清華北大的碩博研究生。
  • 清華北大畢業紛紛去當老師,引起巨大的爭議,刺痛了誰的心?
    上半年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面對全國招聘老師,錄取的除了國外名校之外清一色的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無獨有偶,近幾天杭州學軍中學的老師錄取名單也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基本上也都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
  • 清華北大畢業生2019就業去向公布:華為成最大贏家
    根據報告來看,2019年,一共有16869名清北學子走出校門,整體的就業率有所下降,75%的清北本科生選擇繼續深造,華為、騰訊和阿里巴巴招收了最多的清華畢業生,其中,華為遙遙領先,將189名清華畢業生收入麾下。
  • 清北畢業生進街道辦:內地學霸選仕途,香港高考狀元愛學醫!
    最近,浙江餘杭街道辦招收了近50名清華北大畢業生的事,還有先前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到深圳來教中小學的事,一時間成為了眾多網友熱議的話題。其實這個問題,康康認為還是現在大學生的就業的形勢太嚴峻了。當內地的畢業生還在擠破頭的無論什麼專業要考進清華北大的時候。香港那邊的高考狀元,有一個玩笑話,十個香港狀元有十二個學醫,可能有三個是同分的還會選學醫。香港是一個政治比較邊緣化的地方,大部分人是沒有機會從政的。香港的公務員收入也是很高的,但他們要適合的人就行了。好多警察的學歷都只是一般專科學校。不像內地,涉及到體制內的工作,現在是學歷要求越來越高。
  • 清華北大2019屆畢業生去向,結果並非謠言傳的那樣!
    清華北大作為中國最頂尖的兩所學府,不僅在國內名聲顯赫,在國際高等學府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因此長期以來,它們也一直是國內無數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大學,然而每年能夠幸運考進的學子是少之又少。據統計,2019年高考生規模1031萬,其中北大清華共錄取7100多人,相當於平均每1萬人錄取7人,比例已經相當低了。既然作為國內兩所頂尖大學,它們的一舉一動自然備受關注,特別是大家最為關心的每年畢業生去向,這也是廣大網友熱議和罵聲最多的地方。本文就講講以上兩所高校在2019年的畢業生去向,用真實數據說話。
  • 北大清華超七成本科生選擇繼續深造 2019屆畢業生生們都去哪就業了?
    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去向,一直是社會關切的話題,在一定程度上,他們的去向也反映了宏觀經濟的變化。近日,包括北大、清華、上海交大、浙大等高校相繼公布了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畢業生們都去哪了?收入待遇是多少?出國率又是多少?讓我們來統計看看。
  • 清華北大本科畢業生去哪了?能找到什麼工作?工資有多高?
    我們每年都能聽到周圍高中有孩子考上了清華北大,但有些人卻發現身邊很少發現清北畢業的同事,很少聽說他們畢業後的事跡?那麼,每年那麼多清北畢業生去哪了?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些問題。一、清北本科畢業生去哪了?
  • 清北畢業生2019就業去向:北大從政人數多,清華企業比例大,華為成最...
    2019 年,一共有 16869 名清北學子走出校門。他們都去哪了?最近,清華北大紛紛放出畢業生就業報告,對其人才流向進行披露。從就業單位來看,北大有77%的博士畢業生,就業選擇了黨政機關與事業單位。清華博士畢業生中,這一比例為47.5%。
  • ...北大畢業生,選擇進入體制內,但真正的「鐵飯碗」,並不是什麼工作!
    前段時間,北京大學2019年度的就業報告顯示,該年度本校有2822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籤訂了三方協議,其中有49.79%的畢業生,到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還有27.14%的人是國企。也就是說,近8成的北大畢業生選擇了進入體制內。
  •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不乏是碩士、博士學歷的人到中小學任教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不乏是碩士、博士學歷的人到中小學任教。是否有助於提升教育質量?是否是大材小用?優秀的畢業生去做教育,對教育的質量提升是肯定的,畢竟人家也是學霸。優秀的畢業生去任教,只要能提供平臺,像北上廣深的一流學校,有優質生源,成績肯定是不一般。至於提到的待遇,高學歷,高收入,這個也符合規律。優秀的人才去優秀的學校做教育,優秀的學校也需要一流的畢業生去做教師,那麼強者亦強,這是名校效應!
  • 清華北大互相開放課程
    (圖片來源:中新社)雖然這位網民只是作為「吃瓜群眾」在開玩笑,但是對於很多中國頂尖高三畢業生來說,「上北大還是上清華」的確是個問題,似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從2020年春季起,這個問題似乎有了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