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神話中有著四象神獸的說法,即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它是古代文學與古代神話的產物,那麼你可聽說過上古洪荒十大兇獸的威名?
其實上古十大洪荒兇獸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為太陽燭照、太陰幽熒、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黃龍、應龍、螣蛇、勾陳。這是從較早的古書和青銅器皿上得來的。所以也可以說這是最古老的十大洪荒兇獸,其化身大多來源為古代神話。

太陽燭照與太陰幽熒來自於古代神話傳說,是人類原始宗教性質的產物;應龍是一種長有雙翼的龍,類似於西方惡龍,傳說應龍為麒麟祖先,黃帝時期曾斬殺蚩尤、夸父;黃龍相傳為黃帝以及大禹的化身;螣蛇為狡猾、虛假、奸詐的化身;勾陳,《易冒》:「勾陳之象,實名麒麟,位居中央,權司戊日。蓋仁獸而以土德為治也…騰蛇之將,職附勾陳,遊巡於前,權司己日。

第二種說法為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犼、重明鳥、畢方、饕餮、腓腓。這是人們從明清古籍中整理所得的。
白澤生活在崑崙山上,全身雪白,通人性,會說人話。據說白澤極少出沒,除非當朝有聖人出現,白澤才會奉書而至。夔生活在東海流破山,其形狀如牛,無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隻腳支撐,也叫獨腳夔。夔是一種惡獸,能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

檮杌本為令人害怕的惡人,而此人死後居然化身惡魔,名為檮杌,古籍記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而獬豸被稱為法獸,身行與麒麟相似,卻長有獨角,角斷則死,對不誠實的人就會用獨角牴觸。

犼,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餘。獅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喜食龍腦。《偃曝餘談》有載。而重明鳥狀如雞,鳴似鳳。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飛。能摶逐獸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或一年來數次,或數年都不來。

第三種是:裂天兕、珊瑚獨角獸、赤炎金猊獸、冰甲角魔龍、八爪火螭、九翼天龍、雷電蝠龍、藍翼海龍獸、裂海玄龍鯨、夔牛。這是最為廣泛承認的。這是最為人們所廣泛承認的,出自《山海經》、《淮南子》等古籍。

第四種說法為禍鬥、諸懷、蠱雕、犼、猰貐、九嬰、檮杌、混沌、饕餮、窮奇。禍鬥外形如犬,吞食火焰為生,連排洩物都是火焰,所到之處引來火災,被認為是不祥之徵。
諸懷狀如牛,頭生四角,以食人為生。《北山經》有最早的記載。蠱雕記載於《山海經·南山經》,似鳥而非鳥,擁有雕形態和豹形態,叫聲如嬰兒,食人為生。

九嬰,生活在北方一條名為兇水的大河裡,長有九個腦袋,能噴水噴火。傳說天上出現十個太陽,河水沸騰,九嬰上岸見人就吃,被后羿射殺。窮奇記載於《山海經·海外北經》,背生雙翼,喜歡蠱惑人心,製造戰爭,常吃活人,而厭食死人。討厭正直忠實的人,聽說有人作惡多端,它便會捕獲獵物去獎勵惡人。

無論是神獸還是兇獸,都來自於古人生活積累。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從古人對神獸或兇獸的描寫,我們可以管中窺豹,來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好惡以及價值取向,這也是我們現代人與祖先溝通的一個途徑。
文/紅塵歷史君,媒體轉載請註明紅塵歷史君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