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老番,你可能沒有看過,但你肯定刷到過,B站播放上億!
說起《校園小子》,絕大部分的小夥伴肯定都是一頭霧水:這是啥玩意兒?是小說嗎?是動畫片嗎?還是一本書?對,這就是一部出品於1981年,至今馬上要40歲的日本老番。
最近幾個月,網上通過改編這部老番而走紅的各種作品在各個視頻軟體平臺上瘋狂流傳。很多的up主將這部番劇中不同的場景作為不同文案段子的承載視頻,改編了很多搞笑的短視頻。讓這部原本勵志友愛的動畫因為偏離了畫風而大火了一把。下面就讓我們先了解下這是一部怎樣的動畫吧。
《校園小子》的原型是義大利作家埃迪蒙託·德·亞米契斯創作的長篇日記體小說《愛的教育》,講述了一個剛升入四年級的小少年與老師,同學,家長之間發生的一個個感人的小故事。是一部弘揚愛國和歌頌團結友愛高尚情懷的教育向動畫。
由於年代較為久遠,所以當時的畫風在現在看來就顯得有些木訥和簡單了。這樣的簡單的線條恰好給很多視頻製作者更好的再創作條件。
第一,動畫沒有字幕,這就意味著再創作者可以輕鬆的配上自己想要的字幕,省去了很多問題,又不會顯得突兀。
第二,動畫中人物動作表情和場景都較為簡單,可以讓各種梗都可以通過再配音無縫地和動畫搭配。
第三,相較於現在動畫觀眾的審美,這種簡單遠古的畫風是十分新奇有吸引力的,和創作者們各種「沙雕」惡搞的文案配音搭配起來看上去就十分有反差的快樂。
第四,這部動畫版權較為模糊,百度百科都沒有信息。不用擔心過審問題。
其實,這種視頻更多的就好像是另一種形式的「爽文」,通過快節奏的造梗拋梗,或是將一個段子故事融進一分鐘的短視頻中,給觀眾一種快速發洩式的快感。
所以創作者們會故意「陰陽怪氣」地嘲諷一些熱搜新聞的主角們,用浮誇諷刺的語氣說出自己的觀點立場。只要是和大眾主流正義的意見看法相符,創作者們就會變成大部分觀眾的「工具人」和「輔助出氣筒」,讓吃瓜群眾看的出氣開心的同時自己也收穫到了更多的流量。
在現在這個網絡大背景之下,流量就意味著王道。所以只要市場有需要,就會有無數的人才去創造。從最開始很多up主發視頻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與發洩,到現在形成一個完整的吐槽視頻製作流程。從唾棄各種浮誇的引流方法到現在「機智」地反向引流。都說明了網絡市場太龐大,風向興趣更迭太快。就比如以此為素材的各類視頻在b站總播放量足有上億了。
不過,這也是個好事情,畢竟網絡文化需要百花齊放才能保持活力,每一位認真做視頻的up主都是值得尊敬的,辛辛苦苦做出的視頻成為各路吃瓜群眾們茶餘飯後的精神食糧,這就值得我們為他們點讚。
最後話又說回來,這部改編自經典名著的《校園小子》動畫確實值得每位小夥伴一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