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總是用溫暖的懷抱守著寶寶,因此孩子喜歡睡在媽媽旁邊的感覺,即使到了分床睡的年齡,也不願意分開,看到孩子又哭又鬧,怎能忍下心來?於是就讓孩子和自己睡。其實,親子共眠好處雖多,可是超過了8歲就該戒了。
「媽媽,我想摟著你睡」10歲男孩一直和媽媽睡,這樣真的好嗎?
10歲的亮亮就睡在媽媽的身邊,從小就喜歡摟著媽媽,現在還依然保持這個習慣。從三歲的時候,媽媽就準備和兒子分床,最初睡得還好,但半夜卻又淚眼婆娑地回到了媽媽床上。
看著眼前這個可憐的寶寶,媽媽很不忍心,就讓兒子和自己睡了。後來再分床,孩子也會半夜來找媽媽。最後,寶媽也就放棄了分床的念頭。
然而事情比母親想像得要複雜,亮亮10歲了,遇到什麼事情都會找媽媽,不允許爸爸靠近媽媽。平時看到同學在自己背後說話,就會認為同學在說自己壞話,他的朋友很少,也從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
男孩的年齡超過8歲,如果還沒有和媽媽分床,很容易會引發性早熟,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其實愛不是滿足一切要求,媽媽該狠心的時候,就不要心軟,這才是真正愛孩子的表現。
親子共眠好處雖多,但超過8歲就該戒了,超時的危害,媽媽要認清
1)孩子出現戀母情結
在兒童時期,孩子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戀母、戀父情結,尤其是對於喜歡和媽媽一起睡的孩子來說,往往會特別喜歡親近自己的媽媽,甚至想要讓自己的媽媽做老婆。
孩子出現了戀母情結不加以幹涉,會影響到將來的婚戀觀念,甚至有的孩子帶著自己的媽媽去和女友約會,做出讓其他人瞠目結舌的事情。
2)出現了早熟的徵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接觸到家長的身體,往往會引發生理反應。尤其是很多孩子撞到了父母性生活之後,往往會對性充滿了好奇,甚至會想要模仿父母的動作。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性教育不足,由於對性的好奇,往往會做出很多超越年齡段的事情,因此父母為了孩子的未來,還需要多注意。
3)自卑而敏感
明明是一件小事情,孩子卻會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尤其是當受到別人的批評時,內心會特別不安,甚至不敢於嘗試,擔心會做錯,更害怕面對別人嘲笑的目光。
看到其他人玩得不亦樂乎,自己也想要加入其中,可是卻擔心別人會嫌棄自己,不敢大方地和其他人交朋友。一次次壓制自己內心的正常想法,成為了別人眼裡的異類,變成集體中被邊緣化的人。
面對孩子的「陪睡」要求,媽媽不要一味退縮,而要細心開導
1)提前溝通,創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
家長在和孩子分床睡之前,要提前告訴孩子,比如想要在孩子過完生日後分床,那麼就提前告訴孩子,過了這個生日,你就是大孩子了,應該要學會自己單獨睡了。
和孩子一起營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帶孩子去選購自己喜歡的小床,一起裝飾房間的壁紙和窗簾等等,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讓孩子喜歡上自己的房間,從而勇敢獨立睡覺。
2)態度溫和而堅定,不因孩子哭鬧而改變
長時間和父母一起睡,已經形成了習慣。在剛剛分床睡的幾天,孩子肯定會有情緒,甚至會出現哭鬧的行為,這都是很常見的,家長一定不能心軟,一旦心軟,讓孩子抓住了軟肋,想要再次分床就更難了。
3)樹立安全感,讓恐懼消失
分床後,孩子往往會表示自己一個人睡,害怕,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玩偶,起名字為孩子的守護者,將其放在孩子的身邊,讓玩偶陪伴孩子一起入睡。當孩子堅持三天後,漸漸習慣了一個人睡,估計就不習慣和大人一起擠著了,因此家長應該要創造有利的條件,讓孩子愛上一個人睡覺。
在和孩子分床睡之前,家長最好是提前告知,讓孩子有心理準備,然後再採取行動,孩子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在分床的時候,往往不會排斥。尤其不能因為孩子的反對而心軟,應該要為孩子的成長著想,堅持到底,孩子必定會變得更加獨立勇敢。在你的身邊有沒有不分床睡的大孩子呢?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