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一直都在隨著各國實力的增長而不斷的變化,不過不管格局如何變,世界大國的地位始終都是無法動搖的,其它小國想要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就必須尋找大國的庇佑,所以在上個世紀誕生了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雖說最終以蘇聯的解體而告終,但是後來的俄羅斯其實力仍然不容小覷,在敘利亞戰爭中,俄羅斯為了保護自己的盟友,明知自己不敵西方,但是仍然堅持一戰,最終敘利亞和巴沙爾政權得到了庇佑,由此足以證明俄羅斯還是相當強悍的,對得起戰鬥民族的稱號,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卡扎菲,同樣是俄羅斯的盟友,為何俄羅斯的做法截然相反呢?
事實上在蘇聯巔峰時期,敘利亞和利比亞都是蘇聯在中東的鐵桿盟友,在親密度上利比亞還要更勝一籌,簡直就是蘇聯的死忠粉,在中東按照蘇聯的指示帶頭反抗西方,令當時的美國啞口無言,可以說利比亞是蘇聯在中東最為重要的盟友。
只是在敘利亞戰爭中我們可以看到,俄羅斯舉全國之力去支持敘利亞,即便當時的俄羅斯國力比較衰弱,依然選擇硬抗整個西方,最終在俄羅斯的堅持下敘利亞和巴沙爾政府毫髮未損,再看利比亞戰爭時期,俄羅斯則選擇視而不見,最後一代梟雄卡扎菲命喪黃泉。對此,相信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的好奇,那就是為什麼俄羅斯對待自己的盟友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呢?主要原因只有一個
大多數人都認為當年俄羅斯之所以不救利比亞,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實力太弱,俄羅斯不敢與西方作對,但是在敘利亞戰爭爆發的時候,俄羅斯剛與烏克蘭發生過戰爭,國力是最空虛的時候,但是依然可以挽救敘利亞,足以證明,俄羅斯不救利比亞並非是國力的問題。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卡扎菲不夠忠心,俄羅斯之所以會救敘利亞,主要是因為巴沙爾整個家族對於俄羅斯進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效忠,對於這樣有一個忠誠的小弟,俄羅斯沒有理由放棄,而卡扎菲就則不同,在蘇聯巔峰的時候,對於蘇聯還是非常忠誠的,可似乎在蘇聯瓦解之後,卡扎菲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選擇投靠西方,與西方國家重歸於好,對俄羅斯不斷地疏遠,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怎麼可能出手相救呢?
更何況即便俄羅出手相助,但是能夠獲得利益也是非常有限的,對於俄羅斯來說是非常不划算的,而卡扎菲還是一個牆頭草,對自己並不忠誠,俄羅斯沒有必要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正是俄羅斯的目中無人,最終不但葬送了自己,同時也葬送了利比亞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