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瀚暉引入高瓴 海正藥業轉型路未竟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周報

時代周報記者 章遇

「收購瀚暉製藥的PE(市盈率)為16.36―16.91倍,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交易估值相對處于謹慎水平。」8月6日,海正藥業(600267.SH)對瀚暉製藥前後兩次估值差異作出正面回應。

7月下旬,海正藥業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向HPPC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瀚暉製藥49%股權,同時配套募資不超過15億元。

這樁關聯重組交易甫一出爐即引發市場關注。

一方面,作為交易對手方,高瓴資本或通過換股間接躋身海正藥業第二大股東。

海正藥業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確認,交易完成後,高瓴方面有權提名一位董事候選人,參與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決策中。

另一方面,此次重組交易標的瀚暉製藥系海正藥業的控股子公司。2017年,海正藥業曾放棄對上述股權的優先購買權,3年後卻又欲以近2.3倍的價格買回,前後兩次交易估值差距巨大,遭到外界質疑,甚至引來上交所的問詢。

「基於戰略轉型的需求,在保持國有股東控股地位的前提下引進戰略性投資機構,採用多種方式支付對價實現對少數股權的收購,具有必要性。」海正藥業方面表示。

對於當年放棄對這部分股權優先購買權的原因,海正藥業解釋稱,上市公司受當時資金情況和再融資進程滯後的影響,未能滿足輝瑞對於全部現金支付以及支付時間的要求,基於當時現實困難,實際上無法承接輝瑞出售的瀚暉製藥股權。

輾轉買回瀚暉

瀚暉製藥是海正藥業的「利潤奶牛」,發展卻頗為坎坷。

2012年,跨國巨頭輝瑞製藥與海正藥業「牽手」,共同合資組建海正輝瑞(瀚暉製藥的前身),兩者各佔公司49%、51%股份。按合資協議約定,輝瑞方面向合資企業注入10個品種,包括7個已過專利期的原研藥、2個授權仿製品種和1個進口註冊品種;海正藥業方面則注入鹽酸表柔比星、伊達比星、美羅培南等64個已批准品種及11個過渡期品種。

對海正藥業來說,此次合作不外乎是希望藉助輝瑞的技術和產品,實現從原料藥向品牌仿製藥企的轉型,輝瑞方面則更多希望利用本土藥企的原料和渠道優勢,將專利過期的成熟藥品在中國市場迅速做大。

「海正雖然手握控股權,但在運作中輝瑞一方佔更多主導。」8月8日,一位接近海正藥業的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雙方的訴求不同,運營和銷售模式也有很大差異,註定走不長。」

2017年,海正藥業與輝瑞之間的合作開始出現裂痕。輝瑞一方基於其全球戰略布局調整的考慮,決意將其持有的海正輝瑞49%股權脫手轉讓,以退出合資公司。而擁有優先購買權的海正藥業卻因「囊中羞澀」,無力接盤。

在那之前的兩年,海正藥業的日子並不好過。從2015年核心合作品種特治星出現斷供,到2016年出口原料藥連續被歐洲和美國市場禁入,再到多名高管相繼離職,海正藥業動蕩不斷。到2016年底,海正藥業已身背上百億元有息負債,而其當年僅實現淨利潤6185萬元。

2017年11月,高瓴資本通過旗下美元基金以2.8639億美元現金接過海正輝瑞49%股權。按當時匯率折算,高瓴接盤的成本為人民幣19.02億元,對應海正輝瑞整體估值為38.81億元。

為了繼續獲得輝瑞相關品種的技術轉移,海正藥業甚至修改合資公司章程,實質放棄了要求輝瑞轉回股權的權利,從而得以完成輝瑞的退出交易。

2020年7月,海正藥業重啟收購瀚暉製藥的少數股權,預估交易價格區間暫定在43.37億―44.83億元,對應瀚暉製藥的整體估值已經上升至88.5億―91.5億元。

對於前後兩次交易估值的差異,海正藥業方面指,與前次交易相比,地產化(輝瑞相關品種轉移至國內生產)進程有了一定程度進展,預期更加明確。除計劃不再轉入的品種外,在正常情況下能夠實現在未來3―4年內完成多達一、特治星、甲強龍和美卓樂的地產化。通過地產化,能夠降低藥品單位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過去合資公司主要銷售雙方注入的品種,業務較單一,對輝瑞的依賴程度較高。輝瑞退出後,瀚暉製藥逐步向外拓展了一些創新藥推廣業務,逐漸減少對輝瑞的依賴。」前述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

據悉,瀚暉製藥近兩年先後拿到了復旦張江的裡葆多、諾華製藥的呼吸類三潤產品(其中昂潤和傑潤已進醫保)、再鼎公司的奧瑪環素等多個產品的推廣服務,形成新的盈利增長點。銷售數據顯示,2017年,瀚暉製藥分銷及推廣輝瑞產品產生的收入佔比在58%左右,這一比例在2019年已下降至33%左右。

籌謀轉型

相比不惜以44億元對價買回瀚暉製藥少數股權的豪氣,自2018年底「換帥」以來,海正藥業圍繞「瘦身、聚焦」戰略,通過賣批文、賣房產、賣股權、砍研發項目等不同方式,「花樣」出售資產。

海正藥業主營化學原料藥和製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近些年一直試圖從原料藥向高端製劑、從仿製向自主創新轉型。在輝瑞退出後,瀚暉製藥依然作為海正藥業旗下的製劑銷售平臺,是其從「原料藥為主」向「製劑為主」轉型的關鍵一子。

近兩年來,瀚暉製藥逐漸走出「分手」陰影,盈利和現金流均頗為可觀。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一季度,瀚暉製藥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5.29億元、5.41億元和2.55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4.7億元、4.89億元和4.29億元。

「對瀚暉的持股比例從51%上升到100%,對於海正藥業的盈利和現金流都有增厚作用。」前述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次收購瀚暉少數股權,更迫切的是引入高瓴這個戰投,推動整個公司戰略轉型。」

此次重組包括了「現金+股份+可轉債」購買資產以及發行「股份+可轉債」募集配套資金兩項交易。這兩項交易完成後,海正藥業將形成國有控股、高瓴參股、員工持股的股權結構,打破國有上市公司的治理和激勵僵局。

考慮增發及可轉債轉股後,高瓴資本方面對海正藥業的間接持股比例預計將超過10%,成為第二大股東。

據統計,高瓴資本已在全球範圍內基本完成了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高端醫院、醫藥零售等全產業鏈覆蓋,共投資160多家企業。其中,中國企業超過100家,總投資金額超過1200億元,投資企業總市值超過2.5萬億元。其在醫療健康賽道密集布局,形成了強大的產業資源導入與整合能力。

瀚暉製藥近兩年的盈利恢復提升亦與高瓴的賦能不無關係。

據了解,接盤入股3年以來,高瓴資本為瀚暉製藥對接了不少醫藥資源,包括協助瀚暉製藥引進新產品,與高瓴旗下高濟醫療籤署合作協議,開拓零售渠道合作以及網際網路線上醫療的合作。

相關焦點

  • 海正藥業回復交易所問詢 詳述瀚暉製藥收購案
    根據預案,海正藥業將向HPPC Holding SARL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瀚暉製藥有限公司49%股權,預估交易價格區間暫定為43.37億元至44.84億元。交易完成後,瀚暉製藥將由海正藥業全盤接管,成為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此前作為瀚暉製藥股東的HPPC(高瓴旗下基金控股)則通過重組交易間接入股海正藥業,且持有海正藥業的股份與可轉債均鎖定12個月。
  • 19億棄購後又欲44億買回背後,瀚暉製藥是海正藥業全部的賭注?
    交易完成後,瀚暉製藥將由海正藥業全盤接管持股100%。頗有意思的是,這項交易的標的正是海正藥業兩年前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資產,而後HPPC股東Sapphire在2017年以2.8639億美元(約20億元人民幣)獲得HPPC全部股權,進而持有瀚暉製藥49%股份。如今僅兩年時間,Sapphire一轉手淨賺金額超20億元。
  • 海正藥業: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項目...
    2)結合報告期推廣服務海正藥業產品和外部引入產品毛利率水平,補充披露預測毛利率逐年上升的合理性。請獨立財務顧問、會計師和評估師核查並發表明確意見。2)評估人員考慮了上海安必生製藥技術有限公司推廣服務收入和保證金收回對營運資金增減額的影響。
  • 海正藥業: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2)結合報告期推廣服務海正藥業產品和外部引入產品毛利率水平,補充披露預測毛利率逐年上升的合理性。請獨立財務顧問、會計師和評估師核查並發表明確意見。2)評估人員考慮了上海安必生製藥技術有限公司推廣服務收入和保證金收回對營運資金增減額的影響。
  • 海正藥業: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關於海正藥業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
    司     輝瑞/Pfizer               指  Pfizer Luxembourg SARL,系瀚暉製藥原股東,境外企                                 業     持股計劃/員工持股計劃    指  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
  • 微芯生物與海正藥業達成戰略合作
    深圳2020年12月16日 /美通社/ -- 2020年12月16日,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芯生物)與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正藥業)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宣布從即日起,微芯生物將自主研發並由旗下全資子公司成都微芯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西格列他鈉片(雙洛平®)在中國19個省份區域的推廣權獨家授予海正藥業
  • 海正藥業調撥法維拉韋片馳援海外,助力多國患者共同「戰疫」
    中國「戰疫」經驗被世界廣泛借鑑,中國遏制新冠病毒過程中被證實有效的藥物自然也被世界多國信任和使用,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正藥業)的法維拉韋片(又稱法匹拉韋片)就是其中之一。新聞中的這家國內企業,就是浙江海正藥業。據悉,不少國家包括泰國、土耳其等在使用第一批海正藥業的法維拉韋片得到確切療效佐證後,都通過外交途徑,向海正藥業表達了繼續用於臨床使用的需求,企業正依照國家安排進一步幫助這些國家。
  • 海正藥業瑞舒伐他汀鈣片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新京報快訊(記者張秀蘭)7月24日晚間,海正藥業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國家食藥監局頒發的關於瑞舒伐他汀鈣片的《藥品補充申請批件》(以下簡稱「批件」),批件顯示,該藥品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包括10mg與5mg兩種規格的片劑。
  • 高瓴又成大贏家!海吉亞、康基醫療、甘李藥業三家醫藥股同時上市
    海吉亞曾在一級市場融資4輪,華平投資、博裕資本、中信資本、長嶺資本、華蓋資本、中銀粵財等VC/PE, 而高瓴資本是在海吉亞上市前引入的9名機構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1.43億美元(約11.08億港元)股份,由高瓴資本領銜,還浮現奧博資本、Tiger Pacific、南方基金、清池資本、銳智資本、HBC、正心谷創新資本、東方資產多家機構的身影
  • 高瓴資本頻現定增戰投名單,醫藥生物股成其偏愛領域
    其中,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頻現定增戰投名單,且醫藥生物股成為其偏愛的領域。   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到7月13日,高瓴資本擬定增入股的A股公司有5家,其中屬於醫藥生物行業的有3家,包括凱利泰、凱萊英、健康元。而此前已經入股的醫藥生物公司還包括金域醫學、泰格醫藥、愛爾眼科、藥明康德、甘李藥業、君實生物、信達生物、瀚暉製藥等。可見高瓴資本尤愛醫藥股。
  • 歌禮、豪森等產品獲批上市;海正、艾迪藥業等產品獲批臨床
    億歐大健康本周藥聞,歌禮拉維達韋、正大天晴利伐沙班片、豪森藥業恩格列淨片、中國生物製藥鹽酸伊達比星注射液、京新藥業鹽酸普拉克索緩釋片、華東醫藥阿那曲唑片等藥物獲得NMPA批准上市;百奧泰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用於治療克羅恩病;百濟神州、默沙東、嘉和生物等企業的藥物上市申請被納入優先審評;海正藥業、艾迪藥業、優時比等企業的藥物獲批臨床
  • 甘李藥業正式開啟申購 衝擊胰島素第一股勝算幾何?
    有意思的是,甘李藥業身後高瓴等資本的加持也成為了其「加分項」之一。有行業人士表示,無論是在一級市場還是在二級市場,被高瓴「看上」的醫藥股大漲的概率不低。資料顯示,2015年高瓴資本開始投資甘李藥業,當年同時布局的還有愛爾眼科,而後者已成為A股著名的十年十倍股。表2 本次發行前後的股本結構
  • 海正藥業(600267.SH):孫公司與再鼎籤署「甲苯磺酸奧瑪環素」注射...
    格隆匯3月20日丨海正藥業(600267,股吧)(600267.SH)公布,公司第八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召開,審議通過關於孫公司輝正(上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與再鼎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籤署產品獨家推廣協議的議案;同意孫公司輝正與再鼎醫藥(上海)有限公司(「再鼎」)籤署全球創新藥「甲苯磺酸奧瑪環素」(Omadacycline,「奧瑪環素」)注射劑和口服片劑的《獨家推廣協議
  • 這隻「高瓴概念股」會是下一個愛爾眼科嗎?
    下周二(6月16日),A股主板的甘李藥業正式IPO,其63.22元的預測發行價,成為年內為數不多「身價不菲」的新股。按照今年來主板新股平均7個漲停來計算,中一籤料賺接近10萬元。該股身後還有高瓴資本「撐場」——高瓴位列其第四大股東。
  • 迪安診斷子公司凱萊譜引入高瓴等戰投 未來或有上市計劃
    其中,珠海高瓴悠恆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廈門德福悅安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市松禾成長四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分別擬向凱萊譜增資8000萬元、5000萬元、2000萬元。本次增資完成後,三方將分別持有凱萊譜7.619%、4.7619%、1.9048%的股權。
  • 從百盛看百貨轉型路:引入生活方式體驗店 持續發揮美妝優勢
    贏商網將通過對百盛購物中心(淮海店)業態解析,以小見大,解讀百盛的百貨轉型路。   引入餐飲及體驗型業態   淮海百盛於上世紀90年代就已開業,位於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淮海中路,一路見證了淮海路商圈的變遷。數據顯示,淮海百盛共有9個樓面,總營業面積2.2萬方。
  • 高瓴資本2020的高紅與躁動 「時間朋友」不割韭菜!
    CVSource 投中數據,自 2020 年以來,高瓴共收穫泰格醫藥、君實生物、甘李藥業、沛嘉醫療、天境生物、嘉和生物、先聲藥業等 7個醫療 IPO 項目。看看多數的漲勢如雲,就可體會到強大的複利效應。換言之,高瓴基本斬獲了創新藥的所有龍頭。
  • 速讀社丨首個國產宮頸癌疫苗上市 海正阿達木單抗注射液定價公布
    (甘肅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網) + 產經觀察 長風藥業完成6.3億元E輪融資請破產 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日前順利完成E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聯新資本領投,華潤正大生命科學基金、源創投資、君信資本、基石資本、相城金控、朗瑪峰投資等機構參與
  • 新天藥業(002873)擬定增4.5億元 引入戰略投資者
    5月19日晚間,新天藥業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公司擬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不超2812.5萬股,募集資金的總額不超4.5億元(含發行費用),發行價格為16.00元/股,扣除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淨額擬用於償還銀行借款和補充流動資金,其中償還銀行借款1.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