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的抗擊新冠疫情阻擊戰中,因創作治癒系漫畫而走紅網絡的廣州小林老師,在這個端午節變身美食家,用手中的畫筆遊走遍大江南北,勾勒出全國各地風情各異的粽子,一幅幅幽默風趣,又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圖就這樣呈現在網友面前。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小林老師的佳作吧:
1 、嘉興高速粽
要說粽子的產量,嘉興認第二,怕是沒地方敢認第一。
小林老師稱,曾經去觀摩過嘉興的粽子生產廠,流水線上數千工人,手腳最快的一分鐘能包十幾隻,簡直是眼花繚亂。
於是,在江南的高速列車上,一隻嘉興粽子,算是不錯的一餐。
嘉興粽子多用箬葉包成,裡面肉汁和醬油白糖滲透的軟糯米,能在服務區買到的,口感當然只能算不過不失。
要是真正本地新鮮包出的嘉興粽子,風味則要溫柔醇厚許多,剛剛水中煮出,香氣四溢,肉質肥瘦相宜,和煮成醬色的糯米搭配,才是天下糧倉杭嘉湖的滋味。
2 、湖州文藝粽
嘉興旁邊,水網密布的江南福地湖州,粽子風格便文藝許多。
湖州粽子不是常見的三角形,而是細細長長地裹成一條,剝開慢咬,相當優雅,不至於像平時吃大粽子一樣的手忙腳亂,十分適合文藝人士。
而且湖州粽子口味也相當多樣,有豬肉豆沙的甜粽子,也有濃油赤醬的鹹粽子。
作為一枚有文化的棕子,湖州粽子還讓嘉興人金庸喜愛不已,他在《鹿鼎記》裡借著韋小寶的話,大誇湖州粽子:
韋小寶聞到到一陣肉香和糖香。雙兒雙手端了木盤,用手臂撩開帳子。韋小寶見碟子中放著四隻剝開的粽子,心中大喜,提起筷子便吃,入口甘美,無與倫比。韋小寶當時兩口吃了半隻,就問雙兒:「雙兒,這倒像是湖州粽子一般,味道真好。」
小林老師稱,記得當年看到這一段,忍不住偷偷咽了好幾口口水,印象比後來韋小寶遇見陳圓圓還深刻。
3、黃金鹹水粽
粽子雖多,但要以地域論,鹼水粽是分布最為廣泛的。
中國南方的大部分山區,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合糯米的生長。
包粽子時為了防膩,用大片植物葉片包裹,滲入植物清香,再加入適當鹼水,來促進口感,可以多吃一個。
有些偏遠地區,不好弄到鹼水的,會用草木灰燒水,過濾後作為鹼水使用,可以說是相當有想像力了。
用鹼水泡的話,粽子剝開就是金黃色的,相當引人食慾,如果是草木灰,就是灰黑色的,是貴州黔南一帶的特色,也很好吃,不膩。
4、純潔白糖棕
在中國北方,粽子則相當純潔,華北一帶的粽子,幾乎都是甜的。
通常只加點紅棗、豆沙,一般要蘸點白糖來吃。
西安的涼棕,也是通體潔白的小清新,切片撒點野生蜂蜜,最適合夏天消暑小吃。
北方也喜歡做黃米棕,一般只會放紅棗,黃米也叫糜子,古代叫黍,如果經常看古書的話,這個字會經常看到,黍質感比較粗,沒糯米那麼綿滑。但黃米做的粽子,口感也很不錯。
5、南霸天裹蒸粽
作為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小林老師最熟悉的莫過於裹蒸棕了。
裹蒸棕,肇慶的最有名。
作為美食之都,廣東人自然不會對粽子無所作為。
所以,能想像得到的食材,廣東人都會把它包進粽子裡,什麼鮮肉、板慄、鹹蛋黃、冬菇、蝦米、瑤柱、慄子、花生、雞肉、鴨肉、叉燒、綠豆等等。
在海南,還能吃到包鹹魚的粽子,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有夢想的口感。
6、潮汕鮮甜粽
在廣東潮汕,粽子更是超乎你的想像。
這裡的粽子,不是甜的,也不是鹹的,而是一半甜的一半鹹的!
剝開一隻潮汕粽,一口咬下去,是蛋黃、香菇、板慄的甜味,用上好的廣東甜品必備豬網油調和,又甜又滑。
多咬幾口,口感會慢慢變鹹,下面是蝦米、乾貝等海鮮。
口腔裡,鹹香、鮮美和甜潤交織,滋味豐富到不可描述。
如果沒親口試過,是無法想像這種甜鹹交織的百變滋味的。
7、廣西霸王粽
廣西也是粽子大戶,由於山區居多,粽子發展出數不清的品類。
最嚇人的是橫縣的巨棕,一隻就足夠一大家人吃一頓。
橫縣大粽用大如芭蕉葉的冬葉包裹,餡料主要是綠豆和豬肉,一隻粽子至少有兩斤重。
這種巨粽子煮起來也費柴火,要煮上十個八個小時才熟。
橫縣隔壁的靈山縣,更是喪心病狂,會把整隻豬手包進粽子裡。
8、麻辣四川粽
其實,粽子就像人生,不止甜的鹹的,還有酸的辣的苦的。
上面說到的大潮汕,還有一種粽子是苦的,叫梔粽。
這種在糯米粉裡滲入梔子汁、食鹼液、茶水,再用紗布包裹裝入竹箕蒸熟的另類粽子,走的是苦味路線。
吃時切成小片蘸點糖,還有健胃祛溼的功效。
酸的粽子也不出奇,在衢州江山,用老壇酸菜配上農家臘肉做粽子,那口感也是相當的酸爽。
當然,麻辣粽子,是四川人的專利,加入大量花椒的赤豆臘肉棕,越麻越香!吃的時候再沾點辣椒粉,吃完了會口舌麻木。
除了上述粽子,小林老師表示,還有麗水遂昌的長粽,蘇州的豬油夾沙粽,金華的火腿粽,江南的灰湯粽,廣西仫佬山的枕頭粽,桂北背包粽,宜州的枕頭粽,博白假蔞肉粽,廣東清遠的黑糯米駝背粽,東莞道滘粽,泉州燒肉粽,臺灣粿粽……實在數不過來。這麼多的粽子,你到底喜歡哪一款呢?
回音壁:一張粽葉,百種餡料,不是一個鹹甜就能攬括
對此, 網名「懵小Z 」粉絲跟帖回應稱,小林老師,閩南的燒肉粽也想擁有姓名呢,20歲時的端午節會因為買不到回家的車票而哭鼻子,而今天幾乎可以獨自地完成包粽子了,然後盼著周末如果回家可以帶給奶奶嘗嘗。嗨,我還是長大了呢。
粉絲「李現達」則留言稱,特別是媽媽包的最好吃,裡面有香菇、檳榔芋頭、花生、筍絲、魷魚絲、乾貝、海蠣幹、五花肉…一粒粽子大半都是料,不說了,今年在外地沒吃到,邊寫邊咽口水……
在網友段建成看來,百裡異習,千裡殊俗,一張粽葉,百種餡料,不是一個鹹甜就能攬括。人間五味,酸甜苦辣鹹。這註定了中國人對飲食的探索不會止於甜鹹,所以還有「辣粽」「酸粽」,甚至「苦粽」。
中國到底哪裡的粽子最好吃?其實是很主觀的事。正如那句話說的:要問哪裡的煎餅果子最好吃?在天津人眼中,一定是自家樓下那一家。沒有最好吃的粽子,但如果有一顆包容的心,起碼你吃到的每個粽子,都會令你開心。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傑編輯/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