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對於五糧液的歷史了解多少,投資一家企業,首先應該是對他的歷史要有充分的了解,知道過去,才能看準未來。
很早以前,其實就有「川酒雲煙」的說法。我覺得為什麼四川能出這麼多好酒,很大程度應該跟地理、氣候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在改革開放後,1994年之前,白酒的江湖老大屬於汾酒,「汾老大」。1994-1998年,可以說是五糧液的快速崛起的關鍵年份,1998年登頂中國烈性酒老大,在那個時候,茅臺可不是今天的茅臺,據說季老爺子可是要拜經銷商碼頭的,別說老大五糧液,老窖、劍南春都能夠甩茅臺幾條街的。進入21世紀,茅臺可也還是200元,五糧液就已經500多了。
醬香茅臺,在2000年前後,在五糧液眼裡,小弟弟一個都算不上。
在這有必要回顧下五糧液的瓶型歷史。
第三代五糧液
建國前的就不說了,從建國後開始吧。這個就50年代末推出的第三代五糧液,因為特別像「手榴彈」,所以也別號「手榴彈」五糧液,大家注意其商標,這個商標叫「交杯牌」
第四代五糧液
1966-1998年,這是第四代,經典的「蘿蔔」瓶,也叫鼓型瓶,現在收老酒五糧液,說的鼓型瓶,就是這種。(注意與上文提到五糧液成為老大的時間點,1998年登頂烈性酒老大)
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
基本就是咱們現在看到的水晶瓶,下圖是第五代,一直到現在的第八代,基本都是這個風格,只不過有些局部差異。
個人認為,白酒要講傳統的,茅臺基本就沒變過,五糧液從第五代開始,時尚了,但傳統丟了,我想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與也是吃了名酒變民酒的虧。
所以,現在推出的「經典五糧液」,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五糧液,想幹嘛?
1998年,可是五糧液登頂的年份,而這個年份上,這款瓶型,代表的是過去很長很輝煌的歷史,白酒講歷史,講傳承。
用李曙光的原話:「經典五糧液的經典形象,見證是幾代人的集體記憶,是對那段改革開放、敢為人先的時代的紀念,是對那些面對困難,銳意進取、敢於拼搏的時代英雄們的致敬,是對傳統「梅瓶」五糧液精神層面的完美傳承。」
從這次價格上看,經典五糧液也是很有意思,2899元/瓶,明顯是比著茅臺的終端價格2700元來的,還是取了個吉利數字。
給我的感覺就是,五糧液其實是想告訴廣大消費者,曾經的老大你們是否還記得?現在我要重回老大的地位。
現實的確是殘酷的,茅臺現在的江湖地位,肯定不是想動搖就能夠動搖的。
從這次雙12的預售情況看,這款經典五糧液也並未像之前宣傳上那樣,得到很好的銷售量,但,凡事總有個過程,如果投資的企業沒有一點雄心,我看哪怕長期具有行業紅利,也難以把持長期的確定性。
經典五糧液的推出,從長期角度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