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最期待、性價比最高的「下餃子」航母,為何生不逢時?

2020-12-19 騰訊網

眾所周知,舊日本海軍崇尚大艦巨炮主義,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他們無視急速發展的飛機的力量。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航母也被他們視為對付美軍的重要戰鬥力,但是,他們首先直面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克服飛行甲板的脆弱性,了解軍事的朋友都知道,航母的飛行甲板一旦中彈就表示其不能再繼續戰鬥。

日本海軍想到兩種解決的辦法。一是建造強化防禦力的重裝甲大型航母;二是建造大量的中型航母,以分散風險。具體來說,代表前者的有"少數精銳"的"大鳳"號重裝甲大型航母;而後者則是以數量取勝的"飛龍"號改進型的中型航母。儘管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可對於捉襟見肘的日本海軍來說都是難以決定的選擇。

選擇困難症也體現在海軍內部。實際指揮部隊的軍令部和航空本部傾向於重裝甲大型航母,而負責建造運用成本等行政及預算的軍務局和艦政本部則選擇中型航母,兩邊的意見發生相左。

▇1944年7月出海試航的"雲龍"號航母。

日美關係風雲告急的1940年,軍令部經研究後制定的第五次海軍軍備充實計劃(丸五計劃)採取了折衷的方案,決定建造2艘重裝甲大型航母以及1艘中型航母。次年,太平洋戰爭開始。日本海軍根據珍珠港一役之後的戰果,開始認識到航母機動部隊的重要性,1941年當年,軍令部立即對丸五計劃進行大幅修改,決定建造7艘重裝甲大航母艦和5艘中型航母,足見其對重裝甲航母的重視。

然而開戰後,日本航母機動部隊持續進擊的時間不到一年就遇到了幾近滅頂之災。在1942年6月初的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海軍一舉失去了"赤城"、"加賀"、"蒼龍"和"飛龍"號4艘航母,由於此次戰役損失過大,日本海軍被迫大幅修改航母建造計劃。

於是,1941年制定的改丸五計劃再次進行修改,最終變成重裝甲大型航母5艘,中型航母15艘,建造比重明顯偏向中型航母。此15艘中型航母即是之後的雲龍級航母。在最終審批階段,部分預算讓給了原本預定建造的戰列艦"信濃"號用於航母改造,雲龍級的建造改為13艘。

量產標準型的雲龍級是日本海軍重建航母機動部隊的希望,為了能夠快速建造,直接以"飛龍"號的設計圖為基礎開始建造。新的雲龍級航母將惡評如潮的"飛龍"號的艦橋進一步增大,像"蒼龍"號那樣將之配置在右舷前部,咋一看外形,"雲龍"號與"蒼龍"號十分的相似。

雲龍級的特徵之一即是工期短。"飛龍"號的工期為36個月,"蒼龍"號為37個月,而"雲龍"號大為削減到24個月。正是有了作為標準航母試製型的"蒼龍"和"飛龍"號,日本海軍從兩艦獲得許多經驗教訓,才得以快速完成雲龍級量產型標準航母。

作為"飛龍"號改進型建造的雲龍級在硬性指標方面也較"飛龍"號有了提高,標準排水量17500噸,航速34節,搭載飛機57架和8架備用機。另外,根據以往的教訓,還增設了防空火器和改進了損管,竣工時施以反潛迷彩 。

▇"雲龍"號竣工時施以的防空和反潛迷彩。

不過,雲龍級的建造隱藏著此前傾向重裝甲大型航母的航空本部的不滿。在"雲龍"號下水的1943年,也正是艦載機更新換代之時,99式艦爆的後繼機"彗星"、97式艦攻的後繼機"天山"、"流星"等新型機陸續登場。零式艦戰的後繼機"烈風"也已完成了試製。但是,"雲龍"號的基本設計沿用的是十年前"飛龍"號的設計,對於新型機來說,空間不免顯得狹窄。機身大型化的"烈風"、"流星"在"雲龍"號狹窄的飛行甲板上離艦困難,只要沒有彈射器、助推火箭等輔助離艦設備,與之前的艦載機同樣的數量及同等時間進行離艦便不可能。航空本部依據此點認為會造成航母的戰鬥力下降。實際上,設計者也並非完全沒有考慮,艦上的升降梯雖然取消中央升降梯變為2個,但這2個升降梯都為了能裝載大型飛機,擴大為14米的正方體。而且,橫須賀航空隊在1944年時曾給"流星"裝上助推火箭進行離艦實驗。

▇"雲龍"號航母預定搭載的艦攻"流星"。

其實,從某種意義來說,航空本部的擔心是杞人憂天。

"雲龍"號在1944年8月竣工,當時已失去制空和制海權的日本難以獲得生產兵器的材料,導致新型機的生產滯後,不僅如此,優秀飛行員在此前的戰鬥幾乎損失殆盡,而新補充的飛行員因訓練時間不足,與開戰初期的飛行員技術水平根本不在同一層次,日本海軍的航母航空戰力早已見底。之前期待的量產型標準航母已不再是必要,竣工後的"雲龍"號已沒有可供搭載的艦載機。雖然"雲龍"號和2號艦"天城"號共同編成了第一航空戰隊,大部分時間卻呆在母港等待著艦載機部隊,實際上已不能作為航空戰隊來運用。

計劃建造的13艘雲龍級航母最終只有"雲龍"、"天城"、"葛城"號三艘竣工,之後的均在1944年11月停止建造。

沒有了艦載機的"雲龍"號只能利用其大機庫和高航速充當運輸艦,在菲律賓方面防禦作戰之時,負責運輸特攻專用機"櫻花"。此外,也運輸陸軍部隊、車輛、武器、彈藥等物資。1944年12月19日,在3艘護衛驅逐艦的護衛下從事運輸任務,航行至東中國海時,遭到美軍潛艇"紅魚"號(USS Redfish, SS/AGSS-395)魚雷攻擊,竣工僅4個月即沉入海底。

▇"紅魚"號潛艇拍攝的沉沒中的"雲龍"號航母。

一件優秀兵器有三點原則,"必要的性能"、"必要的時間(出現的時機)"和"必要的數量",而"雲龍"號航母沒有滿足任何一點,徒留下短暫的悲劇一生。若討論其作為"航母"的實力如何,也只是白費口舌。

相關焦點

  • 美國為何要開始「下餃子」?斥資1470億美元,至少打造3艘航母
    美國作為全球頭號強國,麾下不僅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68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2艘朱姆沃爾特驅逐艦、18艘俄亥俄級核潛艇等等。放眼全球也只有美國海軍的規模如此龐大,畢竟麾下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其中還有1艘最先進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然而隨著中國大批艦艇服役部隊,比如說052D、075等等,也讓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感到巨大的壓力。
  • 中國海軍「下餃子」,4年新增超一個自衛隊,美上校:無與倫比
    據悉,近段時間以來,多家外媒紛紛借中國海軍軍艦「下餃子」一事進行炒作,揚言這是「挑起軍備競賽的信號」。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據環球時報援引《南華早報》等多家外媒1月11日報導,隨著中美、中澳、中印等國家矛盾升溫,一些不懷好意的媒體也開始瘋狂炒作和攻擊中國海軍的軍隊建設工作。
  • 如今全球不過20來艘航母,為何二戰時美國有150艘,日本也有29艘?
    曾經一艘軍船能待在上百士兵就已是不錯,如今卻有著航母拉著好幾千人移動,艦上還能帶著那麼多裝備。雖然航母的概念從一戰時期就有了,但真正能將其發揚光大還得從二戰說起。發展至今,可謂是各國都想著能有美國海軍那般作用十幾艘核動力航母「稱霸」世界。但現實和理想之間往往都有著差距,如今全球也不過20來艘航母,我國歷經這麼久也才2艘航母而已。
  • 美專家預計國產艦艇「下餃子」,5年後4航母30盾艦,沒算兩攻
    國產艦艇近年來一直呈現「下餃子」式的快速建造狀態,在第25艘052DL,第8艘055下水後,又將轉向新型航母、076兩棲攻擊艦,以及下一代護衛艦和通用驅逐艦的設計建造中,或出現第二波「下餃子」的盛況。美軍專家認為,未來國產艦艇有幾大趨勢,一是不斷向藍水海軍發展,遠程投送能力將更強;二是艦艇數量將不斷提升;三是以航母為基礎的大編隊作戰能力將更強悍。從數量上來看,到2020年末尾,國產艦艇或計劃部署20艘以上的現代化「中華神盾」艦,還將繼續發展052D的後續艦,和055萬噸大驅。
  • 二戰航母隨便造!僅美軍就有147艘,為何如今造一艘都難?
    在航母成功面世的一百多年以後,時至今日在世界範圍內掌握了航母研製技術的也只有九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它就像是一座可以移動的機場,帶著戰鬥機和轟炸機越過大洋前往他國執行任務。二戰的時候,美軍的參戰時間連4年都沒滿,在此期間卻建造了多達147艘航母,也稱得上是「下餃子」,而美軍目前僅擁有11艘,未免讓人覺得差距有點大,加上那個時候都是前腳剛建造完成後腳就被拉到了戰場,至於現代航母,建造一艘需要耗費的時間都可以讓美國打完很多次二戰了,光測試就要花上很久,比如美國最近建造的福特級航母,05年正式開始建造工作,13年首次下水實驗,直到17
  • 中美海軍誰更能「下餃子」:中國大艦源源不斷,美軍又投1470億
    中國海軍艦船裝備近年來「下餃子」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056和054護衛艦建造時,我們總是隔段時間就報一次好消息。有人說目前中國海軍「下餃子」的速度有所放緩,是不是有點後繼乏力。但其實對中國海軍裝備發展稍有了解的人應該清楚,絕非如此。
  • 美國五年發展計劃:下水軍艦超中國海軍全部,斥資1470億猛下餃子
    中國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就大力發展海軍實力,在最近幾年時間之中,更是處於「下餃子」的狀態之中,讓中國海軍實力得到了一個巨大的飛躍,逐漸擁有了自保的實力。即便是在面對美國這樣的超級強國的時候,仍然擁有近海防禦權,極大的提升了中國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 伊朗海軍非常時期「下餃子」,美第五艦隊嗤之以鼻,俄:哀兵必勝
    最簡單的問題是,如果美國和伊朗軍事矛盾進一步激化,那麼美國第五艦隊將不得不取消其在波斯灣的巡航威懾任務。美國海軍中央司令部近期發布了「100米禁令」,警告伊朗海軍艦艇不要接近美國艦隊100米範圍內,否則將有可能遭到致命打擊。實際上,這已經反映出美軍在波斯灣的戰略性擔憂。哀兵必勝,驕兵必敗。
  • 我國至今才2艘航母,為何二戰時美國有150艘,日本也有29艘航母
    如今的中國有了足夠的實力,軍隊發展開始了大步前進,特別是在我們一直欠缺的海軍方面。至於海軍的建設,航母地服役有力的提高了中國的海軍實力,作為現代海軍的核心軍艦,在海軍建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航母建造上有著許多的高技術要求,所以中國的航母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在前幾年,中國的第一艘國產航母終於服役了,這讓中國在航母領域有了很大的進步。
  • 解放軍造艦又要開啟「下餃子」模式?中國海軍面向遠洋還是近海
    如今,這一傳聞讓不少網友禁不住感慨,又將迎來一波「下餃子」。 倘若消息屬實的話,我國的054A型護衛艦將達到50艘。那麼,不斷提出要「走向深藍」的中國海軍,為什麼要追訂20艘054A型護衛艦,而不是噸位更大、更適合遠洋作戰的水上戰艦呢? 自從西方開啟了「大航海時代」以來,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就在戰爭中得到了體現。
  • 075首航即過氣,004型航母或已鋪設龍骨,海軍「網紅」過氣快
    在075型兩棲攻擊艦首航的同時,海軍航母發展也傳來了好消息。據官方媒體環球時報援引香港媒體消息,目前我海軍彈射型航母003航母已經開始模塊組裝。按照目前中國海軍艦艇建造的速度,個人認為最快年底,003型航母大致輪廓就將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之內。
  • 二戰時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擁有25艘航母但大多數被擊沉
    曾在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聯合艦隊」 世界上曾經大規模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到目前為止只有三個:從數量和戰績上來說,位居第一的當然是美國,二戰末期曾擁有近百艘航空母艦,其次是英國,第三就要數到日本了。到二戰結束時為止,日本海軍先後擁有並服役過25艘各種類型的航空母艦。
  • 二戰美國航母一造上百,我國只有兩艘,為何現代航母要造這麼久?
    航母自誕生伊始就受到了海軍強國的重視,早在二戰時期航母就被用於多次海戰當中,並且依靠其強大的作戰能力一躍成為海軍最強的水面艦艇,為了能夠在海戰中獲得壓倒性優勢,美國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開始短短數年內就瘋狂建造了140餘艘航母,平均每年近30艘的建造速度,這讓當時的美國海軍獲得了無與倫比的規模優勢
  • 3個月入列6艘隱形軍艦 中國海軍「下餃子」速度更驚人!
    055驅逐艦最近兩年來,外界一直在提及中國海軍造船如同「下餃子」般的驚人速度,從國產航母到055驅逐艦,再到AIP潛艇和隱身護衛艦,再到噸位堪比中型航母的大型綜合補給艦,中國在2016和2017年下水的軍艦規模都足以打造一支強大的混合艦隊
  • 中國海軍和日本海軍,誰才是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一?十年前就已超越
    尤其是在晚清末期,西方列強的入侵,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是海軍,也正是由於當時我們落後的海軍實力,被打得慘不忍睹,逼著籤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條約。海軍實力早已成為軍事大國的衡量標準,世界上的各種海軍演習,都是各個國家之間的軍事較量。相信大家都知道,日本海軍在二戰時期就已經在太平洋上嶄露頭角,甚至一度壓著英美打。
  • 信濃號航空母艦:史上最短命航母 日本為何一直不打撈?
    信濃號航空母艦是二戰時期日本最大的航空母艦,也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但是信濃號航空母艦從一開始出現就註定是一個悲劇,首次出航便被美國四枚魚雷直接擊沉,成為世界上最短命的航母,這或許就是日本在戰後一直遲遲沒有進行打撈的原因吧。
  • 「一發入魂」,舊日本海軍重甲航母大鳳號為何不堪一擊?
    我們都知道,航母這種武器裝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海上武器, 但是現代航母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發展才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在最開始的時候, 它的體型還沒有這麼大, 技術也比較落後。二戰期間, 美國起碼建造了上百艘航母, 雖然沒有現在的航母這麼強大, 但是在那個時候, 已經算是非常出色的航母了。 在太平洋戰爭中, 美國和日本的航母在海上相遇, 但是讓雙方都沒有料到的是, 舊日本海軍的航母大鳳號居然如此不堪一擊, 榮登最脆弱航母的榜首。
  • 日本能在短時間內造出航母?別開玩笑了,幾乎沒有可能
    許多人對於現代日本的迷之自信經常被體現在軍事領域:諸如「只要美國不打壓,日本有能力在一個星期內造出原子彈、航母下餃子」等。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不可否認,二戰前的日本可以是說亞洲的海軍霸主、世界列強之一,其航母技術和數量在世界範圍內也是首屈一指。
  • 爭奪亞洲頭把交椅,日本不再隱藏野心,航母隱形戰機全面加速
    據悉日本自衛隊計劃全面擴軍備戰,包括下一代隱形戰機、噸位更大的新型航母,新型宙斯盾戰艦、常規潛艇都將「井噴式」開工,同時自衛隊還將加速從美國購買F-35系列隱形戰機。軍事專家認為,日本再次提升軍費擴軍,顯然是不再隱藏野心鐵了心準備衝突,希望在美國的支持下爭奪亞洲頭號交椅。
  • 中國海軍「下餃子」,一個月下水一支艦隊,山東艦打擊群即將成型
    要說新晉的全民級「網紅」是誰,毋庸置疑,就是近期正式入列的「山東號」航空母艦,「山東艦」的入列,意味著我國已完全掌握自主建造航母的技術,同時也意味著我國海軍正式進入了雙航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