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瀾小青。
不知道喜歡《名偵探柯南》小夥伴們對它的劇場版怎麼看呢?
反正小青覺得《名偵探柯南》現在的劇場版越來越水,今天小青就來講講《名偵探柯南》劇場版前期的一部優秀作品——《名偵探柯南之貝克街的亡靈》。
《貝克街的亡靈》是《名偵探柯南》劇場版的第六部,在2002年上映,這部劇場版的票房超過了30億日元,要知道在2002年,30億日元是個很不錯的成績。
自它之後,超過30億日元不錯的劇場版也就只有《沉默的15分鐘》了,柯南劇場版《漆黑的追蹤者》上映後,往後柯南劇場版票房均在30億日元以上,但質量卻是越來越水,完全是靠著組cp和請帥哥當主角來維持票房。
為什麼說《貝克街的亡靈》是獨一無二的呢?
如果柯南迷把劇場版都看完的話,會發現,《貝克街的亡靈》是所有劇場版中唯一一個沒有使用道具的劇場版。
要知道偵探推理動漫它必須要符合常理,像易容、怪盜還有柯南的一些道具,這些東西它固然好,但是用到推理動漫中就違反了推理動漫本該有的性質,尤其是怪盜基德出現的案件,手法實在是玄幻。
《貝克街的亡靈》這一劇場版沒有怪盜,沒有易容,也沒有任何道具,使這一部電影更符合實際。
再加上這一部動畫電影是雙線敘事,一個是在現實生活中的案件,另一個是在虛擬世界中的案件。更能激發大家的趣味性。
好的作品自然也離不開人物塑造和表現出來的哲理。
小青覺得《貝克街的亡靈》絕對是所有柯南劇場版中人物塑造最好的一部。
在這部劇場版中,小蘭這個角色絕對是所有人物中塑造的最好的一個。
她不再是那個只需要受到柯南保護的人了,她在這部劇場版中和柯南更有搭檔感,關鍵時刻她會保護柯南,武力值瞬間增長,有一種大姐姐的形象。
還有就是裡邊的少年偵探團,小青感覺之後的劇場版裡,青山剛昌對少年偵探團的描述就一群熊孩子,光會搗亂。
但如果看前期柯南和前期劇場版,會發現少年偵探團它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
他們並不是只會搗亂,在關鍵時刻也會克服自己的恐懼幫助大家,前期對少年偵探團屬於那種活潑開朗很聰明的形象,但後期少年偵探團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字——「傻」。
還有就是在虛擬遊戲裡作戰時,還有三個富家子弟,這三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是裡邊的一個亮點。
電影從一開始就說明了這三個孩子有多麼高傲自大,目中無人,與最後三個孩子知道了什麼是責任且懂得了團隊的重要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部電影在一開始就透露出了故事所表達的主題。
政治家的孩子將來依然是政治家。只有那些人可以玩遊戲。
這就反映了當時高層階級的世襲制度還有階極矛盾。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主角——澤田弘樹。
他年僅十歲,就是麻省理工研究生,並開發了一種人工智慧,自殺後將自己的意志注入了這種人工智慧。
在最後柯南破解了謎題,遇見了在人工智慧裡的澤田弘樹,那一段真的是讓人淚目。
澤田弘樹做了這一切,不僅是想擁有朋友玩一次,還想讓那些富家子弟明白:不要一味地遵從父母的安排,要自己獨立,不要一味地靠父母,不要去遵守那些世襲制度。
不過可惜的是,結局所有的孩子都醒了過來,他們玩得都很開心,又回到了父母的懷抱。
這部劇場版電影的編劇在2004年自殺去世,至於自殺原因,可能也只有死者自己知道吧。
這部劇場版可以說是《名偵探柯南之通往天國的倒計時》的升華。
現在的柯南劇場版讓人感覺完全就是在靠cp和帥哥美女賣票房,就比如柯南劇場版《零的執行人》,這部劇場版票房高達72億日元,但是整部電影看下來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切實際,邏輯不通。
完全就是靠著安室透這個帥哥把票房給頂了上去。
還有柯南劇場版《紺青之拳》,這部電影看下來簡直就是有頭沒尾、邏輯不通、bug太多,但它依舊在周末就斬獲了幾千萬票房。
完全就是靠著怪盜基德和京極真鈴木園子cp把票房給頂了上去。
可以說後期的《名偵探柯南》已經走向了資本化。
後期劇場版的主角永遠都是柯南加上一個帥哥。
而主要角色毛利蘭在劇場版中的作用就是等待被救,灰原哀就是一個負責搜集資料的工具人,少年偵探團就是一群只會搗蛋的熊孩子,鈴木園子就是一打醬油的主要人物,裡邊的警察基本沒啥用。
要知道後期的角色塑造跟前期就差太多了,角色塑造前後矛盾。
比如毛利蘭明明是個空手道冠軍,她為什麼總是要等著被救?明明她一個就能把敵人給打扁了呀!
好了,今天內容就到這裡。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喜歡本篇文章的小夥伴們別忘了點讚加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