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期貨市場建立三十周年。三十年的櫛風沐雨,中國期貨市場現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品市場,全市場上市運行中87個期貨期權品種,其中有7個國際化品種,成為構建我國一級發行、二級流通和三級風險管理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乘風破浪的期貨市場
開年首秀多跌停,期貨行業抗疫情;葛衛東股市封神,秦安股份期市成名;板塊輪番上漲,火爆品種熱點行情不斷;負油價、煤超瘋、鐵鑽石、螺紋金。回顧乘風破浪的期貨市場,總體呈現如下四個特徵:「成交新高」、「市場擴容」、「場外拓展」、「熱點不斷」。
1、成交量創新高
2020年,期貨市場資金量和成交持倉量均創歷史新高,截至11月底,我國期貨市場資金量突破8559.5億元,同比增長55.2%;1—11月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分別達到53.8億手和382.5萬億元,同比增長50.4%和45.5%。從近五年期貨市場的成交情況來看,自2017年以來,期貨市場的成交量和成交額穩步擴大,2020年大幅提高。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成交量雖創歷史新高,而成交額相對火爆的2015年仍舊是略遜一籌。從期市成交額佔GDP的比率來看,2020年相較前幾年也是有較大提升的,期貨市場的深度日益加深。
分交易所來看,2020年1—11月的成交額,上期所佔32%,中金所佔28%、大商所佔24%,鄭商所佔13%,能源中心佔3%。
2、市場擴容
2020年,中國期貨市場共上市12個新的期貨期權品種,目前我國上市運行中的期貨和期權品種共有87個,其中國際化品種7個,為廣大實體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避險工具。
3、場外拓展
伴隨著風險管理業務的飛速發展,中國期貨市場的場外市場建設也初見成效。如今,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倉單交易、基差貿易、商品互換等場外期現結合業務平臺相繼上線,對場內工具形成有益補充,形成期貨與現貨、場內與場外、線上與線下的互聯互通,進一步促進了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有效拓展了服務實體經濟的空間。截至2020年10月31日,共有85家期貨公司在協會備案設立87家風險管理公司,其中有85家風險管理公司備案了試點業務。87家風險管理公司註冊資本為292.56億元,同比增長20%;實收資本為267.39億元,同比增長21%;行業87家公司本年1—10月累計業務收入1584.2億元,同比增長13%,淨利潤7.36億元,同比增長69%。就場外業務規模來看,2020年風險管理公司的金融類場外衍生品業務上半年先抑後揚,下半年大幅增長;商品類場外衍生品業務則慢慢從去年中拓事件的陰影中走出,總體穩步提升。
4、熱點不斷
行情火爆:從全球主要資產的表現來看,權益類資產依然是延續近幾年的優異表現,以納斯達克、創業板為代表的股指年內漲幅排名居前。商品價格走勢分化,有色貴金屬的漲幅較大,原油價格拖累市場,南華商品指數今年表現居中。
總的來看,今年商品期貨表現先抑後揚,總的表現不錯,但板塊間差異大,品種收益很不同。煤焦鋼礦可謂是一騎絕塵,全線飆漲,板塊年內漲幅最高,為41%;穀物則主要是受益於玉米的優異,總體板塊年內漲幅錄得36%,屈居次席;能源板塊受到原油價格大跌的拖累,排名墊底,年內漲幅收跌4%;能化品種則表現各異,漲跌互現相互抵消,最終收平。
分品種來看,2020年,主要商品期貨中原油、PTA跌幅最大,可謂是熊大熊二;新上市的LPG年內漲幅高達65%排名居首,瘋狂的石頭鐵礦石的年內漲幅58%,居於次席。
疫情來襲:原定的1月31日證券、期貨開市延遲到2月3日開市;從2月3日起暫停夜盤交易、仿真交易,直至5月6日;開市首日,期貨市場開盤遭遇重創,多個品種跌停開盤。
原油寶:簡單來說,就是有一批投資中行原油寶的做多客戶,以為最近遇上了低價「抄底」良機。在4月20日晚,美國原油05合約出現歷史上最低結算價,並且是負值結算。這部分投資者不僅本金虧完,還面臨倒欠銀行數倍本金的情況。
秦安期神:2020年5月至9月,秦安股份陸續發出21份公告,公告中披露的期貨交易平倉全部處於盈利狀態,累計收益一度高達7.69億元。有關秦安股份「炒期貨」的消息,一度登上行業熱搜,成為年內名副其實的最出名的「期貨投資者」。
公開資料顯示,秦安股份2017年上市,是一家以經營氣缸和變速箱等汽車零部件為主的企業,鋁、鋅等大宗商品是其重要的採購原料,2019年全年鋁在其採購成本中佔比超過兩成,總額大約1億元。2020年,秦安股份首次公開宣布參與期貨投資,參與目的為降低現貨採購成本及增加公司收益;鋁為主要交易標的,涉及鋁、鋅、銅、黃金等多各期貨品種;初始授權額度5億元,最高追加至9億元額度,其中本金5億元,投資收益4億元;組織制度完備,止損線為董事會授權額度的15%;藉助期貨建立虛擬庫存,最終期貨收益2.67億元,降低了企業採購成本與資金流動性的壓力。然而,企業投資期貨金額遠超現貨經營規模,究竟是套期保值還是市值管理,耐人尋味。
瘋狂的石頭:2020年4月價格探底後,鐵礦石價格連續數月走出了氣勢如虹的升勢,價格持續創出新高。行業協會呼籲抵制,大商所接連發文抑制炒作,點石成金的行情能否熄火,讓我們拭目以待。
期貨市場生態結構變化
1、居民資產配置迎來拐點
對於個人家庭而言,人生中家庭的主要資產可以分為人力資本和金融資本兩大類。所謂的人力資本,即個人職業生涯可從工作、專業或生意中獲得的收入,一般人而言主要是工資,計算上可以將人力資本視為個人家庭未來所有收入的現值。金融資本則主要來源於個人家庭的儲蓄、投資和財產繼承,是財富的重要表現形式,一般會隨著個人年齡的增長,家庭收入的積累和增長,不斷增大。但在退休後,則因人而異,少數有投資能力的人,因投資收益高於日常開支而有可能持續增長,但更多的人則僅有微薄的養老金收入,完敗於通脹,金融資產快速萎縮,個人家庭生活水平下降。
圖片來源:《中國股市生態的四大變化》
年輕的時候,父母、學校、社會,通過各種資源,培養了我們的人力資本。在隨後的工作中,我們利用人力資本,獲取職業的收入,不斷的形成儲蓄。儲蓄只能提供微薄的利息收入。金融資本,則通過巧妙設計的機制,將儲蓄轉為能夠源源創造價值的金融資本。終有一天,我們的人力資本將衰退,將枯竭,我們不得不依賴金融資本。我們也希望,傳承給子女的,不是微薄的儲蓄,而是高質量的金融資本。源於此,資產配置的核心目標是讓人意識到這個普遍規律,並通過資產的配置來安排規劃好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最終實現財富自由的最大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提高,80、90等新生代投資理念的升級,我國傳統的居民資產配置結構有望進一步優化。居民資產配置方向可能正逐步從實物資產配置轉向金融資產,金融資產中從低風險資產到風險資產,期貨在資產配置的功能上有望愈加凸顯。期貨不是資產,而是一種資產的存在形式,是一種對衝傳統資產價格波動風險的衍生品工具。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上來說,商品期貨是投資大宗商品的重要渠道,股指期貨可以視為部分投資人配置權益資產的一種可選途徑。歷史數據表明,大宗商品與股票、債券等基礎資產的相關性相對較低,能夠起到較好的分散化效果;此外,大宗商品,尤其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類商品,如原油、金屬等,具有非常好的抗通脹作用,所以,當前投資人普遍將大宗商品視為一種重要的資產進行配置,尤其是當通脹預期抬頭是,大宗商品更是機構投資者配置的重要資產標的。最後,大宗商品與股票、債券等其他大類資產的負相關性,對於機構而言也是其分散化投資的利器,有助於降低資產組合的波動率,未來有望成為機構投資者的重要配置資產。
圖片來源:《中國股市生態的四大變化》
2、投資者結構「機構化」
據統計,A股各類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的自由流通市值佔比已經接近50%;截至2020年11月底,全期貨市場機構客戶數達到5.74萬戶,機構持倉、成交量分別佔全市場55.59%和37.4%,同比增長38%和98.6%,與2015年相比,則分別增長2.01倍和2.49倍。此外,隨著一些大型實體龍頭企業對期貨的運用愈發成熟,逐漸向各自產業鏈現貨交易商的角色轉型,以及諸如銀行、券商、公募基金、保險公司等資金體量大、風險管理需求強的金融機構陸續進入期貨市場,加之風險管理業務的風生水起,期貨市場的「機構化」會比股市更加明顯。
3、投資機構「頭部化」
機構的「頭部化」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方面,從投資管理的角度上,在投資者結構「機構化」的趨勢下,業績突出的頭部機構獲取的主動管理資產份額有提升的趨勢,即主動管理類資產的「頭部化」特徵;另一方面,從研究分析的角度上,隨著期貨品種的日益增多,期權、互換等衍生品門類的不斷豐富,無論是投資者還是期貨經營機構,其「研究成本」勢必都將越來越高,基本面、宏觀、微觀等各方面的數據價值也將愈加顯現。究竟是走廣而全,還是專精尖,是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4、投資者更年輕
隨著「八零後」「九零後」投資者群體的出現,對工具的利用能力與學習能力也會加強,促使市場湧現出更多的專業能力強、風險控制能力強的專業自然人投資者。同時,年輕投資者更加青睞於先進技術的應用,量化、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策略的規模,也是與日俱增。
圖片來源:《中國股市生態的四大變化》
新年展望
近日,中國證監會黨委傳達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上,特別強調要著力加強資本市場投資端建設,增強財富管理功能,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助力擴大內需。此外,方星海副主席在國際期貨大會上,定調要適度加快發展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展望未來,我們認為中國期貨市場值得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新品種不斷上市。圍繞價格發現這個期貨市場的核心功能,進一步夯實期貨市場的基礎。2021年1月8日即將登陸大商所的生豬期貨,瓶片、花生、乙醇、天然氣等期貨品種,白銀、螺紋鋼、原油等期權,都值得市場期待,期貨服務實體的功能不斷增強。
2、資管業務有望發展。隨著居民資產配置方向可能正逐步從實物資產配置轉向金融資產,金融資產中從低風險資產到風險資產,期貨在資產配置的功能上有望愈加凸顯,期貨資管有望逐步走出「資管新規」的衝擊,更快走出一條規範發展的道路。據悉,中期協有望進一步吸納參與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的財富管理機構成為會員,引導市場專業化發展;對投向期貨市場的資管產品開展專業層面的自律管理,制定業務開展的指引,包括期貨交易策略,特定風險防範、產品估值等;搭建信用評級體系,做好市場參與機構的信用管理,信用登記和信用批註的相關工作,服務財富管理市場的有效發展。
3、繼續擴大雙向開放。今年,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的期貨公司--摩根大通誕生,標誌著期貨市場開放進入新的階段,未來,作為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橋頭堡,中國期貨市場將持續開放。繼續擴大特定開放品種範圍,拓寬市場開放模式;更多地引入境外成熟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機構來華投資展業,包括「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個方面。其中,「引進來」包括擴大特定品種範圍,優化制度環境,提升境外交易者的參與度等內容。「走出去」則主要指進一步支持境內期貨交易所與境外交易所、境外金融機構開展結算價的授權合作,支持境內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設立收購參股境外的期貨類經營機構。
4。數位化進程加速。數位化進程現已步入了下半場。數位化以前只是讓一些企業活得更好,而今天是企業活下去的關鍵,這句話,從期貨公司,到現貨企業,再到金融機構似乎都已成為了共識。疫情加速了期貨行業的數位化進程,科技創新成為期貨市場未來的重要戰略方向。這一年,多家期貨公司宣布金融科技戰略,這一年,大量機構意識到了線上業務的重要意義。在數位化進程中,監管方的效率更高——中期協理事會專門設立金融科技委員會,同時強調將繼續推動金融科技在期貨業的創新應用和實踐;推動行業內系統接口開放。在AI、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的衝擊下,無論是投資管理,還是研究分析,亦或是中臺運營,期貨市場未來都將步入新的階段,煥發新生。(作者:冠通期貨研究諮詢部)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