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法院:"點、線、面"結合守護黃河上遊生態-中國法院網

2020-12-19 中國法院網
 

  近覽蘭州穿城之水,探秘瑪曲天上之河。

  11月30日至12月4日,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一行三人來到「法護綠水青山·大江大河」融媒體報導的第四站——甘肅,行程逾1200公裡,探訪黃河上遊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點、線、面」結合的「甘肅模式」。

  環資審判,淨化穿城之水

  穿城而過的黃河水質較為清澈,看不見黃泥渾水,河面上水鴨成群,遷徙的海鷗不時在低空掠過,兩岸公園林立,休閒設施齊備,雖是西北初冬,小雪飄零,天氣轉冷,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市民在愜意地健身鍛鍊。

  此行第一站是蘭州。記者首先來到甘肅礦區人民法院,法院大廳中的甘肅環境資源審判布局圖生動展示著甘肅特殊的地理環境。該院與14個市、州所在地基層法院集中管轄全省(林區法院管轄的案件除外)涉環資類案件,此即「甘肅模式」中的「面」。

  2019年11月,蘭州環境資源法庭在礦區法院掛牌成立,成為全國第二家跨行政區劃環資審判法庭。法官馬兆民介紹說,在某環境汙染責任公益訴訟案中,被訴某大型國企長期超標排放工業氣體和顆粒物,尤其是對固體危險廢物大修渣處置不徹底,並與建築、生活垃圾違法混合填埋在黃河流經地區,嚴重影響了黃河上遊地區的水循環系統。經法院調解達成協議,該企業負責並完成了清理整改、環境治理修復工作,且通過了第三方評估。副院長肖新明說:「我們積極探索創新環境修復舉措,如採用替代性處罰,讓經濟困難的當事人以護林員崗位服務替代罰金,並由林區負責監督。」

  在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法院,記者現場旁聽了一場7人大合議庭公開庭審。甘某因涉嫌非法佔用農用地,造成草原植被大量毀壞、土壤層裸露,城關區人民檢察院對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該案因被告人提出已進行植被修復的事實需要進一步查明,合議庭決定休庭。審判長張永玲對記者說:「合議庭著重考慮植被修復情況、修復費用以及被告人的經濟能力,再次開庭時會依法妥善量刑,確定合理的環境修複方式,酌情減輕被告人的修復費用,如果他不能自行恢復,我們會選擇第三方恢復,費用由被告人承擔。」

  離開法院,記者來到七裡河礆溝,七裡河區水務局綜合辦主任侯孝強告訴記者:「以前礆溝河道沿岸居民不注意衛生環保,丟棄的垃圾廢物流入黃河,汙染了河水。近年來,水務局不斷加大河道整治力度,收集處理汙水,在檢察院、法院的支持下,有效解決了礆溝水汙染問題。」

  普法解紛,守護上遊生態

  此行第二站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記者一行驅車數百公裡,到達海拔2800多米的甘南州合作市,最遠到達黃河入隴口的木拉村。途經草原、雪山、河谷,公路上一塵不染,草場上犛牛、藏羊隨處可見,藏族村落裡,藏民小院紅頂白牆鱗次櫛比。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毛勝利帶記者參觀了訴訟服務大廳。大廳裡,線上立案、跨域立案、分調裁審等窗口均提供漢藏雙語服務;速裁室、在線調解室、公證律師室等依次排列;訴訟風險評估告知、訴狀輔助生成、自助立案等自助設備顯示了智慧法院建設的成果;大審判法庭還提供漢藏同聲傳譯服務。「我們在轄區各處建立法官聯繫點,方便當地牧民及時聯繫法官,及時化解糾紛,還利用巡迴審判車開展巡迴審判,將司法服務帶到牧民身邊。」毛勝利說。

  隨後,記者來到瑪曲縣人民法院阿萬倉生態旅遊法庭,庭長才讓和書記員德拉本正要前往木拉村做普法宣傳。一路上,黃河靜默流淌,綠瑩瑩的河面上浮冰遍布,宛如片片荷葉,浮冰負雪,徐徐相激,響聲陣陣。

  海拔3800多米的黃河入隴口木拉村,真有「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之感。在木拉村黨群服務中心大院,才讓和德拉本用安多藏語(瑪曲方言)向牧民解讀野生動物保護和溼地保護的法律法規,發放「瑪曲段黃河上遊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漢藏雙語宣傳冊,邀請牧民用藏語彈唱普法小曲。牧民們聚在一起閱讀宣傳冊,不時為彈唱鼓掌。

  才讓說:「這裡草原遼闊、交通不便,要將法律的聲音傳遍草原,我們只能定時召集牧民開展普法宣講,比如在節慶活動期間,採用發傳單、講解、互動、彈唱等多種方式。」

  「以前村裡街道上比較髒亂,現在我們的環保意識很強,路上都很乾淨。法院經常會進行這樣的普法活動,我們學到了很多法律知識。」參加普法的牧民圖美說。

  記者了解到,瑪曲法院轄區是純牧區,法官需要熟悉牧區風俗習慣,結合牧民重調厭訴的心理,做好調解工作。牧民遊牧遷移增加了送達難度,為此有60%的法官學會了騎馬。「牧民居住點不定,路途遙遠,需要向牧民借摩託車、馬匹。我們有不熟悉的草原深處路途,還需要牧民做嚮導,帶我們去找當事人。今天我和德拉本借了兩匹馬,往返40多公裡才完成送達。也往往因為這樣長途跋涉,我們容易獲得牧民好感,有利於繼續做工作。」才讓向記者介紹。

  易科執行,恢復蔚然山林

  此行第三站是甘肅省林區中級法院。林區中院及其所轄5個基層法院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全省重點林區、自然保護區涉環資類案件,此即「甘肅模式」中的「線」。

  洮河林區一處司法公益林恢復基地,山林茂密、鬱鬱蒼蒼,由洮河林區檢察院、法院、森林公安局、生態建設局冶力關林場聯名樹立的警示牌,見證守護著這片山林蔓蔓日茂。

  冶力關林場場長蔡成林指著山林告訴記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當地人為了燒柴取暖經常上山砍樹,這片山幾乎成了荒山。2015年以來,林場與公檢法合作,讓那些被判定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人員參與複種補種,林場負責提供苗木,慢慢形成了這片林子。」

  林區中院副院長唐開明向記者介紹了易科執行的情況:「林場提供樹苗、林地和技術支持,被執行人用勞務來折抵罰金,從『砍樹人』變成『種樹人』。這種『補植復綠』的方式既能修復遭受破壞的林地,也讓犯下錯誤的當事人承擔了相應的責任。」

  在此行的尾聲,記者採訪了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保護審判庭庭長王燁。「高院環資庭統籌環資審判工作,就是『甘肅模式』中的『點』,這樣一來,『點、線、面』結合的全省環資案件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模式織就了一張覆蓋全省的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網。」王燁介紹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黃河發源於青海,成河於甘肅,甘肅擔負著黃河上遊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任。以「點」統籌全省,以「線」連接林區保護區,以「面」實現跨域集中管轄,甘肅法院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踐行「兩山」理念,因地制宜構建成環資案件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的「點、線、面」結合模式,形成黃河上遊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好模式。


 

 

 

相關焦點

  • 甘肅法院:「點、線、面」結合守護黃河上遊生態環境
    11月30日至12月4日,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一行三人來到「法護綠水青山·大江大河」融媒體報導的第四站——甘肅,行程逾1200公裡,探訪黃河上遊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點、線、面」結合的「甘肅模式」。「高院環資庭統籌環資審判工作,就是『甘肅模式』中的『點』,這樣一來,『點、線、面』結合的全省環資案件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模式織就了一張覆蓋全省的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網。」王燁介紹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黃河發源於青海,成河於甘肅,甘肅擔負著黃河上遊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任。
  • 內蒙古法院:讓「幾」字彎上更青幾許
    伊和烏素草原守護著黃河,承託著庫布其沙漠。 講到沙漠,人們腦海中呈現的大多是無邊的黃色,寸草不生、風乾物燥,甚至只是談起就會不禁感到口渴。可在杭錦旗境內,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裡,竟然養出了螃蟹。 黃河水季節性向庫布其沙漠蓄水。
  • 溫縣法院、縣河務局:「玉蘭亭故事會」共話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溫縣法院、縣河務局:「玉蘭亭故事會」共話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2020-08-24 1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夢黃河情」丨保護千年母親河 打造黃河上遊的綠水青山
    2018年以來,四川若爾蓋縣以「水」為脈絡,主動融入「黃河上遊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主動踐行「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高質量發展」基本方略,始終推行「一增一減」措施, 加快推進「兩化三害」治理,嚴格落實河(湖)長制,紮實推進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和若爾蓋溼地生態功能區建設,積極構建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適度宜居、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良好格局。
  • ...祁連山林區法院「楊某等人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長春 趙婕 趙志鋒 12月21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甘肅省林區中級法院、甘肅省祁連山林區法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會與法頻道《現場》欄目聯合推出第27期「現在開庭」全媒體直播。
  • 中國法院網4帳號榮登「四個一百」榜單!-中國法院網
    活動發布了「四個一百」優秀政法新媒體榜單,其中,中國法院網一點號、企鵝號、頭條號以及中國法院網抖音、快手視頻號均入選優秀資訊類帳號和優秀視頻類帳號。  經評審,活動發布了「四個一百」優秀政法新媒體榜單,即100個優秀微信公眾號、100個優秀微博帳號、100個優秀資訊類帳號、100個優秀視頻類帳號。12家媒體被授予2019年度媒體特別貢獻獎、8名大V獲「影響力大V支持獎」。
  • 【中國夢·黃河情】邂逅若爾蓋 觀黃河生態發展之變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四川阿壩州若爾蓋縣,直擊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腳踩黃土,切身感知黃河兒女在黃河生態發展之路上的所思、所感、所為。
  • 中國法院網網上直播
    我是通州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朝陽。下面我代表通州法院向大家介紹通州法院聯合區工商聯開展「互聯共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主題活動的主要內容。 疫情發生以來,通州法院聯合區工商聯搭建共建平臺,通過微訴訟、審判信息網、公眾號等在線平臺,開展在線答疑、在線訴訟、在線執行等線上活動,打造以「微信、郵箱、網站」為核心的共建互聯模式,積極為企業抗擊疫情提供法律服務。
  • 2019年至今 甘肅省法院共受理涉野生動物保護刑事案件72件
    每日甘肅網4月14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郭秀睿)今天,記者從省法院獲悉,2019年至今,甘肅省法院共受理涉野生動物保護刑事案件72件,審結70件。其間,還審理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案件23件,提升了社會公眾對野生動物及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甘肅作為我國野生動物資源較為豐富的省份之一,共有野生動物650多種,屬於國家保護的稀有珍貴動物有90多種,其中屬一類保護的24種,二類保護的24種,三類保護的4011種,有大熊貓、金絲猴、麝、猞猁等世界珍貴動物。
  • 黃河龍白酒被法院強制執行 20萬的執行款拖了兩年?
    魯網8月13日訊 (記者 劉輝)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一則執行文書,山東黃河龍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河龍公司)一筆拖了兩年的執行款被山東省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完畢。一審法院表明,兩次公證封存的被控侵權產品為同一白酒,在包裝盒、包裝盒上的封紙及瓶帖上印有「黃河龍」、「內參」、「山東黃河龍集團有限公司」字樣,其中「內參」二字為黑色,上下排列,字體較大,非常醒目,「黃河龍」在紅色方章內,位於「內參」二字的右側,字體較小;瓶體反面有上下排列「內參」二字。
  • 盼「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黃寶榮委員談黃河流域生態治理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7日電(記者 郝雪)「『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這是我最喜歡的描寫黃河的詩句之一,那種形容黃河一路裹挾著萬裡黃沙奔騰而來的雄偉氣勢,被詮釋得淋漓盡致。」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白銀市副市長黃寶榮說,歷史上,由於重農輕牧加之氣候環境的影響,黃河生態遭到嚴重破壞,也曾一度出現過斷流現象。
  • 【基層法院動態】城關法院聯合甘肅隴派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召開...
    【基層法院動態】城關法院聯合甘肅隴派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召開2020年度文書送達服務工作總結暨表彰… 2020-11-23 16: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內宣外宣結合 線上線下並用 農安法院紮實開展「憲法宣傳周」活動
    內宣外宣結合 線上線下並用 農安法院紮實開展「憲法宣傳周」活動 2020-12-04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縫裡的百年老樹,一生一伴侶的天鵝……它們都是法院人的...
    11月17日,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開設「法護綠水青山·大江大河」融媒體報導欄目,以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為切入點,全媒體報導人民法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為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生動實踐和具體成果。今日刊出「法護綠水青山·大江大河」融媒體報導第五站——內蒙古站。
  • 甘肅省法院開展公眾開放日和送憲法進社區活動
    省法院開展公眾開放日和送憲法進社區活動每日甘肅網蘭州12月4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崔亞明 蔡文正)今天是國家憲法日,省法院開展「公眾開放日」活動,邀請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人民陪審員,在解說員的引導下,大家參觀了立案大廳、審判信息中心、12368訴訟服務中心和文化長廊,觀看了法制宣傳片《通衢天下 法治護航》和《把握大勢 擁抱科技》,對省法院深入推進司法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維護司法公正,推進「法治甘肅」建設所作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
  • 黃河之濱也很美 ——黃河題材美術作品選
    原標題:【視點】  黃河之濱也很美 ——黃河題材美術作品選
  • 「甘肅生態環保媒體行」慶陽環縣:紮實推進「河長制」 守護環江高...
    環江流域河道 馬蓉 攝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馬蓉)「三年前,這裡沒有這麼綠,風一吹黃土特別多,現在綠化環境好多了,河道垃圾少了很多,我們也願意來環江邊上散步遊玩。」6月7日上午,「美麗中國 生態甘肅——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汙染現狀調查工作全媒體主題採訪活動」採訪團抵達環縣,實地採訪當地河道清理情況。記者在這裡看到,「生態環縣 美麗環江」的標語格外醒目,河道水質清澈,周圍植物鬱鬱蔥蔥,生機盎然,河道治理的成效顯而易見,環江流域的「顏值」明顯提升,這正是「河長制」發揮出的作用。
  • 全面推進青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黃河文化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礎性工程。 二、黃河源頭上遊文化精神的主要內涵與鮮明特色 首先,慈母風範與長子情懷是黃河源頭上遊文化精神的主要內涵與鮮明特色。在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精神中,慈母風範和長子情懷是黃河源頭上遊文化精神的主要內容,傳承創新母愛文化與傳統孝道是青海、甘肅弘揚黃河文化精神最為鮮明的地域特色。
  • 守護「少年的你」,廣東法院這樣做
    河源龍川法院在審理兩起未成年人涉惡刑事犯罪案件過程中,通過總結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層次原因,向龍川教育局發出司法建議書,建議加強在校學生的法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加強家校通力監管、聯動機制建設,構建線上線下聯動的合力監管機制。
  • 【兩會特刊】同飲黃河水 共奏大合唱——沿黃九省區省級黨報聯動...
    2019年9月,甘肅日報社在全國率先啟動開展了「守護母親河建設幸福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導」全媒體大型採訪活動,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丁生智甘護青山綠水 保黃河安瀾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文潔甘肅地處黃河上遊,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水源補給區和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黃河流經甘肅900多公裡,60%以上的徑流量來自蘭州以上的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