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圈有個長盛不衰的話題,就是分析歷代 iPhone 的硬體成本,然後對比售價,最後怒斥蘋果暴利,其中又以央視最為理直氣壯。不過曾經這種煽風點火的論調漸漸也得不到支持,畢竟蘋果的軟硬體水準和體驗擺在那裡,硬體本身的成本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但是把硬體成本的主角由蘋果換成蘋果的乾兒子 Beats 的話,事情就不像蘋果那麼簡單,因為 Beats 不光是硬體成本低,而且體驗也不好,除了「動詞大慈」青少年之外,幾乎沒有音樂愛好者給 Beats 好評,因此,被蘋果高價收購的 Beats 也像是一種迷思。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為大家列舉一下beats備受質疑的原因:
1、廣告宣傳:鋪天蓋地的宣傳和明星效應;
2、Beats的音質:比同價位耳機音質差很多;
3、看不慣beats粉:beats粉絲過於高調;
4、跟風:雖然沒用過,但是看別人說,那我也說;
廣告宣傳
Beats從一出生,就颳起了耳機的時尚化潮牌浪潮,刷新了耳機產業的發展方式,與老牌耳機廠家常玩的數字編碼戰術不同,beats的方式更貼近年輕人,將時尚與耳機結合起來。
如同賈伯斯時代的蘋果,beats優先定位高端耳機市場,推出了兩款耳機,一款是面向大眾消費群體的solo,另一款是面向專業領域的studio。
另外,為了從老牌耳機廠商形成的數字編碼商戰泥沼中打開局面,beats採用了耳機行業從未嘗試過的宣傳方式,通過炫酷的廣告宣傳、籤約眾多的娛樂明星和體育明星的代言權、再與知名時尚設計師共同出聯名款,引領時尚人群、另外還在HTC/HP的手機/電腦中植入他們的音響系統,以此來標榜音質。
通過兩款耳機佔領了一定的市場後,再根據不同的人群市場,beats慢慢推出了中低端的Beats EP、高端價位的Beats Pro、入耳式耳機urBeats、beatsX、運動型耳機Powerbeats、以及便攜小音箱Pill+等,進一步地擴大自己的消費人群。時尚的外形,加以眾多時尚明星的合作,所以很快,Beats成為了時尚單品,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高端的品牌形象,並且佔領市場。
2010年,HTC以3.09億美元的價格入股 Beats 50.1%.
2011年,佔據了64%的中高端耳機市場份額。
2012年,以16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流媒體音樂服務公司MOG.
2013年,從HTC手裡買回全部股權,Beats品牌已價值10億美元。
2014年,蘋果以30億美元買下Beats,成為蘋果子品牌。
音質
接下來,就是Beats被質疑最多的點-音質。
很多人會說:「Beats的音質聽起來就像地攤上二三十塊的耳機一樣,還特別的貴」,那真的是這樣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那我們得先思考什麼才叫好音質?
如果你對音質的定義是Hi-Fi,高保真,是對聲音的高度還原,對最真實音樂的虔誠與追求。
那麼音質就不單單只是耳機的問題,需要我們從音源開始、考慮解碼系統的問題,功放系統的問題,最後才是耳機輸出的問題,而這整個系統弄下來,一副beats耳機的價錢就顯得很渺小了,更不用說Beats的具體表現,甚至從手機上插低阻抗耳機聽歌的行為,你都應該是抗拒的。
如果你是玩Hi-Fi的,那麼,你聽千元級別的耳機確實會感覺跟地攤貨差不多,但是如果作為一款大眾消費耳機,那麼,beats與其他同價位的耳機品牌一樣,在音質上確實會比百元耳機優質。
另外有一部分人說「beats加重低音,讓整個音樂更動感,實際打破了整個音樂的平衡感」,因此會覺得音質不好。
其實耳機調音主打不平衡的耳機品牌不止Beats一家,例如鐵三角為了讓耳機更好的表現中高頻,也對中高頻進行了加強,所以鐵三角最適合用來聆聽抒情流行曲,對搖滾嘻哈EDM等低音感節奏強的音樂都表現欠佳,所以旗下多款耳機得到了「女毒」神器的稱號。
主打三頻均衡的耳機品牌也有,比如Sennheiser(森海塞爾)的PX200或MOMENTUM系列,這種類型的耳機聽起來計較流暢舒適,不過我們都知道,過於均衡的東西在音樂的表現上會顯得平淡,聽節奏感強烈、尤其是電子樂這樣身體性的音樂,完全沒有感染力。
而beats的創立者 by Dre本身是一位說唱歌手與音樂製作人,說唱音樂的內核追求的是節奏感,好聽、刺激與快感的極致追求,而厚實的低音線,會讓節奏的律動更有力量,因此,beats本身的基因就攜帶了嘻哈的屬性,在低頻上會更加注重,換一個角度說,會更適合嘻哈、電子樂這種節奏感強烈的音樂,而這兩種音樂恰恰都是年輕人的音樂。
而在beats之後,主打重低音的耳機廠商,也不只是Beats一家,SONY 與森海塞爾的低音更加粗暴,而且他們還加入了低音增強的功能。
另外由於每個人對耳機的追求不同,因此,每個耳機品牌的主打定位都是不一樣的,比如BOSE主打降噪,Grado擅長人聲、爵士樂,而beats則是嘻哈+時尚。
Beats粉絲
首先,大部分購買beats的第一原因都是因為,它確實太好看了,這也是在大街上隨處可見beats的原因,而在beats出現之前,以往的耳機廠商並不注重外觀的設計,因此,耳機一般都很難看,所以也很少出現在街頭上,特別是頭戴式耳機。
而beats的出現除了讓傳統耳機廠商倍感壓力的同時,也在推著耳機行業的發展,如果沒有beats,森海塞爾還是原來HD和PX的樣子,也不會有後來的饅頭了,AKG還是K450 K240的樣子,而我們現在坐在地鐵上看到玩耳機的越來越多,beats也起到了引領的作用,無形中,beats在讓整個市場增長。
不過也正是因為街上越來越多的beats耳機,這也讓別人誤以為戴beats耳機的人大部分都是為了裝逼,這種情況正如當初蘋果手機剛出來時,第一批使用蘋果手機的人一樣,當時的人會認為沒必要花這些錢去買一個手機,因此,蘋果手機當時也備受爭議,但如今,蘋果手機已經成為街上主流的手機品牌。
跟風
而beats同樣,也正因為其突出的時尚屬性、品牌的成功,讓它站到了路口的最中央,而它別具一格潮牌理念,讓其受到了比其他耳機品牌更多的詆毀,不過,一件事情有爭議,是因為它有熱度,我們也可以從這些爭議中看出另一個方面,beats現在確實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