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特煩惱》是開心麻花2012年首度推出的話劇,由閆非和彭大魔聯合編劇、執導。2013、2014、2015年仍在上演。該作講述了一個普通人在穿越重回到高中校園並實現了種種夢想的不可思議的經歷。
該劇以人們熟知的大事件作為推進劇情的脈絡,將97年的香港回歸、第一部言情小說、第一位偶像和第一首春晚流行歌曲在學生中間的流行按照「不以常理出牌」的形式編入劇中,在劇中還對一些當代各界「名人」的故事進行了調侃。
而這部劇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觀眾對沈騰的印象,我們都知道,觀眾對沈騰最初印象是春晚上「賤兮兮」的那個郝建,現在沒人再叫他郝建,更多的是「夏洛」,「騰哥」。
雖然現在的沈騰確實滄桑了不少,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作為學生時代的「校草」,可以與現在楊洋的顏值比肩,看過騰哥年輕時的照片,就能明白這一點不假。
《夏洛特煩惱》是開心麻花鬼才導演及編劇閆非和彭大魔共同創作的,不僅演員在線,而且包袱遍地。
「三分鐘一笑點,十分鐘一淚梗,讓人笑中帶淚」,同樣體現在同個班底製作的另一部電影《西虹市首富》中,嬉笑怒罵全是對人性的撕扯,足夠尖銳,足夠真實,足夠貼近當下,觸動人心。
熟悉開心麻花的觀眾都知道,這是開心麻花團隊一貫的風格,能看到一些舞臺劇的模式和影子,在誇張的劇情和表演中,折射一些人性的思考,以及對於美好預期的研判。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戲」中卻有一份警醒。
馬未都曾評價《夏洛特煩惱》道:「有一部懷舊片不知道該念夏洛特,煩惱還是'夏洛特,煩惱',裡面有大量的懷舊的歌曲搞在一塊,弄這麼一齣喜劇,卻收到了很好的票房。
《夏洛特煩惱》裡有那英的出場,但是不是那英本人,有人說:以當時沈騰的影響力,為什麼不請那英本人來客串呢?況且這對那英來說也是一個很不錯擴大名氣的機會。
沈騰在採訪中回應過,沈騰有邀請那英來客串參演的,但是那英覺得這部電影並沒有什麼意思,像小孩過家家,沒什麼票房。
所以自然沒答應出演「那英」的角色。不難理解,一個沒明星小成本的電影,那英看不上也很正常,如果沒火的話,可能會覺得丟面子,人之常情。
但是換句話來說,誰能想到《夏洛特煩惱》能有這麼好的成績呢。當然《夏洛特煩惱》是一個沈騰電影市場的一個開端。
後面的《羞羞的鐵拳》《驢得水》《西虹市首富》都取得了還不錯的成績,讓我們看到了開心麻花是有實力做出來接地氣的喜劇電影,同樣他們沒讓我們失望。
【辛苦大家看到這裡,小編碼字也很辛苦,請各位看官動動小手給點個關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