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判官 北戴河桃罐頭廠電影修士會
最近一個月熱度最大的娛樂事件,只屬於《演員請就位2》這檔綜藝節目,還是連續劇形式,由其延伸出來的話題,可以繞地球半圈。
爾冬陞的毒舌實際上是苦口婆心;「郭敬明李誠儒」這對從辯論、撕逼到和解,堪比《老娘舅》;陳凱歌和他繞不開的《無極》一次次被提及;甚至還能跟社會話題沾點邊,比如趙薇質疑為什麼現在美妝都是男明星代言,跨行演戲真的那麼容易嗎?
這些「花邊」基本一期好幾個,看得人眼花繚亂,有一個東西每次雖遲到但不會缺席,那就是「S」卡的發放。
從郭敬明把S卡給了以不變應萬變演完魏無羨的何昶希;
到陳凱歌給掉了「S」卡的陳宥維一張A卡。
大多數網友百思不得其解,what?why?how dare you?
截止到今天,8張S卡已經發了兩輪,那麼我們有必要探討一下,這檔節目和「S」卡的社會學意義了。
《演員請就位2》的賽制和第一季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他們先是請了40位演員,根據業內知名製片人的市場初評級,將他們分為S、A、B三個等級。
這40位演員也不一一介紹了,主要給大家說說8張S卡最先花落誰家,他們分別是:婁藝瀟、施柏宇、陳宥維、張月、任敏、黃璐、楊志剛、胡杏兒。
主要標準可能還是看近幾年有沒有「爆劇」or「爆的角色「,比如任敏的」徽柔」、施柏宇的「莫俊傑」、張月的「林有有」都是今年比較火的角色,胡杏兒、黃璐、婁藝瀟可以分為一類,楊志剛掌握中老年人遙控器,至於陳宥維,可能是沾了《延禧攻略》和本身是愛豆的光環。
本來初評S等級就非常令人驚訝了,沒想到後面正式發放8張S卡的過程更加跌宕起伏,比國產劇精彩一百倍,堪稱大型社會試驗場。
第一賽段結束的時候,8張S卡發給了任敏、施柏宇、黃奕、胡杏兒、何昶希、溫崢嶸、王鏘、丁程鑫,第二賽段結束時,張海宇、辣目洋子、王楚然、馬蘇拿到了S卡,胡杏兒、王鏘、丁程鑫、黃奕級別掉了,綜合下來,最後的S卡得主分別是:
陳凱歌(任敏 張海宇)、爾冬陞(溫崢嶸 馬蘇)、趙薇(施柏宇 辣目洋子)、郭敬明(王楚然 何昶希)。
主要演了這12個劇目
這幾張8張卡的發放主要分為3類。
年輕有靈氣,皮囊和演技兼具。
任敏在《少年的你》、《天才槍手》裡天賦和技巧拿捏得都很準,尤其是飾演陳念轉身背對對手無聲啜泣,情緒感染力特別強,也證明了她是目前國內最適合演「被欺負的少女」這一類角色的演員。
而施柏宇在《少年的你》細膩的微表情打動了趙薇,說白了,就是可塑性強,既能演《想見你》裡的溫暖男二莫俊傑,也可以演放蕩不羈但情深不壽的陳北山,還能演傻子。
王楚然第一次演4s裡的素素時太過緊繃,爾冬陞覺得她沒有特色,第二次演南湘,把綠茶味兒表現得很好,茶言茶語張口就來。
當然主要是贏得了原導演郭敬明芳心,激情發放一張S卡。
第二種是反差強烈,看了只能敬佩三連:原來他們還能演這種角色!
辣目洋子第一次把《小偷家族》安藤櫻那個角色中國東北化,一個長鏡頭從不羈抖腿到摸臉流淚,不出戲挺感人,證明了一直演喜劇的人演悲劇更遊刃有餘。
但是當時已經給出了兩張S卡,第二次她再次挑戰自己,選了顧裡這個角色,又是一個反差特別大的角色,因為郭採潔的顧裡已經很深入人心了,但辣目洋子還是演出了自己的風格,完全不出戲。
導演本尊郭敬明看了都說好,頭一次有些猶豫的趙薇立馬給了S。
溫崢嶸的兩次表演都非常牛逼,尤其是第二次表演,把原本《寄生蟲》那個頗具喜感的管家角色演的更偏執更瘋狂,叫人不寒而慄。
而且她錄了節目沒多久把腿給摔傷了,還能有如此功力,不愧是我童年深愛的女人。
張海宇第一次的表演是《我是路人甲》裡比較好笑的角色魏星,口音設計掉了分,到第二次《門徒》裡演毒梟,入木三分,表面陰狠,實則可悲,得到了陳凱歌的一枚S卡。
馬蘇第一次演《隱秘的角落》裡的王瑤不敵倪虹潔飾演的周春紅,第二次在《我的一級兄弟》裡演兩鬢斑白的悽苦母親就好很多,爾冬陞誇得好:會控制眼淚的演員,真挺好。
最後一種就是被很多網友討論,非常具有爭議的,何昶希拿到的兩張S卡。
何昶希憑藉《陳情令》和《嫌疑人X的獻身》連續拿了兩次S卡,兩次都是郭敬明給的。
一個0經驗的新人演員,並不是因為演得多麼驚豔,而是因為導演的喜好才拿到了S卡,由此,《演員請就位2》和「S」卡被廣大網友玩壞了,頗有當年《無極》被胡戈惡搞之勢。
這也就是開頭說的,what?why?how dare you?其實如果把更新的幾期節目看了,又碰巧看過桃之前寫過的相關文章,就能理清陳凱歌、趙薇、爾冬陞甚至郭敬明發放S卡的邏輯。
從第一季節目組對四個導演的定位就不一樣,第二季也依舊延續這個設定。
陳凱歌是資深第五代,被當成一本書供著;郭敬明是跨界導演,對標年輕觀眾的喜好;趙薇除了是國民女演員,還承擔女性導演在內地影視圈的話語權功能;爾冬陞則作為新鮮元素充當融合劑,另外小寶也是知名演員出身,加上香港導演的身份,能讓他提供多角度的評論。
誰沒年輕過呢?
而每個導演,又都有他自己的風格和喜好。
坎城曾經請導演拍過一個拼盤電影,叫《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電影》,由35位知名導演,為慶祝坎城電影節六十周年而拍攝的三分鐘短片組成,華語代表是陳凱歌、王家衛、蔡明亮。
35位導演的風格大不相同,最牛逼的是瘋提,在電影院大開殺戒;
短暫的三分鐘光影,不僅濃縮了精妙的生活片段,更有每位導演對電影、對人生的深刻體悟,或溫情或冷峻或真實或迷幻。
導演無高低之分,選演員都有自己的自由。某種程度上,《演員請就位2》的S卡發放也是如此,仔細分析,會發現他們發卡也是按照自己的一慣審美和傾向。就像董思怡非常頭鐵地在臺上發問:我想問下導演們發S卡的標準是什麼呀?
嚴格來說,沒有標準,只有喜好。
郭敬明是典型的,老娘喜歡,關你屁事。
何昶希在演完後,郭敬明是第一個評論的,持批評態度。
陳凱歌讓他再說一遍臺詞,何昶希第二遍說的時候明顯還可以,陳凱歌沒那麼生氣了,當時爾冬陞評價他是外形好,趙薇指出了他的設計問題。
在亮卡的時候,三人都選了張逸傑,而郭敬明選了何昶希,由於規則的問題,何昶希被評為了B級,在這個關頭,郭敬明提出給了何昶希S卡。在現場一片譁然的情況下,郭敬明給了三個理由,他把S定義為:學生、種子、獨一無二。
趙薇當時調侃:他覺得何昶希跟自己長得非常像,非常精準。
在郭敬明自己的深情闡述中:他最初做導演時很多人也覺得不行,但是沒有人告訴自己哪裡不好,然後引出張藝謀在看完《小時代》後給自己的勸誡:儘管不成熟,但有想法有風格(毒奶了,後來中國電影確實沒有再出現過《小時代》)。
包括自己上《演員請就位》陳凱歌也給了很多鼓勵。
從這番話的邏輯就可以看出來,他,郭敬明,也想像培養出無數新人的張藝謀、陳凱歌那樣,做小白何昶希在演藝事業上的homie、精神教父、靈魂導師。
他給何昶希S卡是賭一個可能性,而何昶希第二次的表現很明顯還給了他這個可能性。
因為何昶希第一次表演是這樣的——
到了第二次,就變成了這樣——
何昶希第二次演的角色《嫌疑人X的獻身》裡的石神,這個咱們都熟悉,一個陰鬱的天才。
演完之後爾冬陞、陳凱歌都給出了中肯評價,覺得狀態把握得不錯,當然最令人驚訝的是李誠儒看了都說:除了肢體有些僵硬,進步可謂飛速,把人物憂鬱的狀態通過眼神表現出來了。
郭敬明:我流下了欣慰的淚水。
他另一張S卡給王楚然也是這個邏輯,外形好,可以被調教,第一次沒演好,但第二次進步明顯。
陳凱歌比較博愛,對任敏,胡杏兒這種有目共睹的他不會唱反調,而對於被其他三位導演批評的他會鼓勵鼓勵再鼓勵,張海宇那張S卡就是如此。
爾冬陞兩次批評了張海宇的設計,比如口音、衣服,令角色的真實性大打折扣,而郭敬明覺得他too much,太想證明自己能演好而弄巧成拙。
陳凱歌就Love&Peace,覺得張海宇這小夥子真的挺愛表演,就是心態沒擺正,所以發S卡的時候也一直強調,別緊張,你真的別緊張。
包括給陳宥維A卡性質也是一樣的,陳宥維在第一次演夜華時已經淪為全場笑柄,第二次依然選擇了一個難度特別大的角色——《甄嬛傳》裡的果郡王,一出場觀眾就笑了,演完後趙薇和郭敬明都非常嚴厲的批評了他,「完全不知道在幹嘛」。
爾冬陞雖然說他比上次進步了,但還是非常僵硬,缺乏演員的基本功,當三位導師說這些話的時候,一旁的陳凱歌神情嚴肅,到他開口,可謂情深意切,「我謝謝你,真的」、「我們要保護稚嫩的演員」。
甚至把鍋攬在了自己身上,怎麼說呢,實在很有第五代那種一貫的大家長風範,典型的上了年紀,信奉愛與和平。
至於其他兩位導演也是秉持他們拍電影用演員的原則。
爾冬陞是四位導演裡最穩最樸實的。
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惜才,加上想拍女人戲了,所以把S卡給了溫崢嶸、馬蘇、黃奕這些演技過硬但是過氣而缺乏曝光的演員,希望她們能有更多機會,要知道馬蘇、溫崢嶸最開始是被評為B級的。
趙薇是這裡面導演作品最少的,女性身份讓她更喜歡細膩、可塑性強、面孔新鮮的演員,施柏宇、辣目洋子都是典型。
其實說到底,不管導演手裡的卡是發給白貓黑貓,還是阿強阿珍,他們都沒錯,只是站在不同立場上,而且就是要發的不一樣才有看頭,吵得越激烈才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再者,到節目播到如今進度,S卡顯然已經不是這個節目的重點。
《演員請就位》與其說是《導演請就位》,不如說是《演員請就業》,從最開頭桃說到的熱點話題,到每一期有不同的實力演員得以站在舞臺上表現自己,S、A、B都不太重要了,那些S以下的部分演員已經被再次看到。
像曹駿、王莎莎、郭曉婷這種童星,每次提到大夥總是一幅「傷仲永」的惋惜之情,其實沒必要,他們雖然和小時候相比缺乏曝光度,但業務能力並不弱,藉此機會重回大眾視線,不管是嘲還是嘆,都是利大於弊,爾冬陞不就給了曹駿微信麼?
中年女演員黃奕、倪虹潔,她們的能量其實超乎想像。沒有拿S卡,照樣可以用演技徵服觀眾。
還有像王鏘、丁程鑫、晏紫東這樣的新生代,也給予資源和空間讓他們證明自己,到底有沒有資格做演員,到底想不想成為一個好演員。
更重要的是,節目和S卡組合成了大型社會試驗場,舞臺就是場地所在,參與人員包括節目組、製片人、導演、演員,還有場外雲參與的網友們。
從節目組制定規則——根據等級不同選角色,甚至到了第二輪競賽,A組先選,S卡持有者可以從他們手中搶,B級只能坐冷板凳觀望,最後撿剩下的,這其中隱藏的娛樂圈「黑暗森林」法則非常值得玩味。
而通過導演點評發卡,臺下眾人的反應,最後引發各種社會輿論。動機、可看性、觀眾價值都被無限放大,從製片人、導演、演員、觀眾多個角度全方位解析這個行業,足以令人透視當下娛樂圈生態法則。
其中蘊含的社會學價值,遠大於S卡本身。而且很多演員每次的表現完全無法預估,你以為ta穩了,結果竟然掉隊,你以為ta危了,結果居然逆風翻盤。
追個綜藝比電視劇還跌宕起伏,太刺激了。
設計/視覺:KIKI
原標題:《《演員請就位2》的「S」卡到底是什麼意思?》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