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生活在城市邊緣的人,他們每天的工作是偷摩託車和電動車的電瓶,影片《南方車站的聚會》,所講述的就是通過講述他們其中一個小偷自我救贖的故事,讓觀眾看到這群隱藏在黑暗角落中人的生活狀態。
電影故事的靈感來源於真實的事件,影片中罪犯頭目周澤農,在幫派亂鬥中失手將一位警察殺死。此後他四處逃竄。警察與其他幫派的人都在找周澤農,後來他漸漸地想要悔改,但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警察懸賞三十萬元逮捕周澤農,他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夠舉報自己,好給妻子和孩子留下一筆錢生活。
影片的故事情節比較鬆散,導演多次使用了閃回等手法,將過去與現在兩個時空交替出現,而看完整個電影後,這些鬆散的情節,卻讓觀眾有一種尋找蛛絲馬跡參與破案的感覺。
可以說,這部影片的特點非常多,許多方面都能夠吸引觀眾。
一、 高飽和的電影畫面,讓影片抒發的情緒更濃烈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罪犯的自我救贖故事,整個故事情節充滿了打鬥與犯罪,為了講述這個讓觀眾窒息的故事,導演將影片的畫面做了風格化處理。高飽和度的畫面看似十分誇張,但它最能將導演所要表達的情緒用色彩傳達給觀眾。
色彩作為最能夠衝擊視覺的元素,它能夠產生獨特的心理效果。電影評論家讓·米特裡曾說:「電影色彩的真正豐富性在於精巧的使用不同顏色——用色彩講故事「。
作為色彩屬性之一的飽和度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研究發現,長時間注視高飽和色彩,能夠產生」視覺後像「,即剛剛過去的畫面仍能夠在腦海中留下印象。
導演通過了提高色彩飽和度的方式,讓每一幀畫面都在觀眾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讓影片所表達的情緒起到累積的作用。
影片中最常用的色彩就是暖黃色,強烈的黃色並沒有形成溫暖的感覺,反而在黑夜中的黃色讓觀眾感到絲絲不安,一個個罪犯化作人影在黑夜中的路燈下穿梭,暖黃的燈光下充滿了暴力與血腥。
在這個時刻警醒人的高飽和黃色下,觀眾無時不刻都在繃緊精神看著故事的發展,既害怕有人被殺害,又對即將到來的情節好奇,抓住觀眾的觀影心理,就是抓住觀眾的情緒,讓影片抒發的情緒儘可能地進入到觀眾心中,才能夠深深地打動觀眾。
影片中還有一種高飽和度色彩讓觀眾難以忘記,那就是照射在賓館窗戶上的粉色。粉色與紫色十分相近,這兩種十分相近的色彩經常出現在賓館的場景中。影片中的賓館是犯罪分子窩藏的地點,它位於火車站附近,而粉色有強烈的性暗示的特點。
通常來講,人們會將暴力、犯罪、色情、毒品與賭博等聯繫到一起,作為犯罪窩點的賓館,只渲染緊張的氣氛是不夠的,導演將色情這一元素加入到了這個場景中,暗示了觀眾這裡是存在多種違法行為的地點。
縱觀整部影片,通過使用高飽和度色彩讓負面情緒的累加,以達到強化影片情緒的效果,觀眾的大腦被這些色彩引導到一個導演期望的結果。
二、 影片中多處空間修辭,為故事情節添加了生命力
空間,是敘事開展的載體,是故事發生的背景,電影的空間修辭,一直對影片的敘事產生重要的影響,往往由於空間的特殊性,一個普通的故事就會變得更有活力。
在影片中,兩個很有特點的敘事空間,撐起了警匪之間的博弈。
1、 火車站
影片之所以叫做《南方車站的聚會》,一是因為故事發生在南方城市武漢,二是由於影片中的火車站是劫匪周澤農經常與朋友接頭的地點。在劫匪周澤農與警察在火車站的的對峙中,可以說周澤農取得了勝利。
在故事中,警察調動了大量人手全程搜查犯人周澤農,看似布下了天羅地網,卻百密一疏,經常在社會遊走的周澤農知道,越是人多的地方此時反而越安全。
他與接頭人在深夜輕鬆的潛入到火車站的候車大廳,在這裡他同同夥商議如何讓自己的妻子舉報自己,以便獲得三十萬的獎金。
火車站不僅是警匪相持的場所,更有一種隱喻意義,車站既是迎人來的地方,又是送人走的地點,周澤農在這裡商議如何舉報自己,更有一種將要離去的感覺,或許他將因此離開妻子,抑或是他將受到法律最嚴厲的制裁,離開這人世。
相信真實中的劫匪沒有人會將接頭地點定在火車站,而導演的用意,是要為周澤農的「離去」添加悲壯感,即便他是一個劫匪,但他心中仍在惦記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反面人物的內心也有柔軟長情的一面,將反面人物悲情化,能夠使人物的形象更豐滿。
2、 動物園
動物園也是警匪搏鬥的一個重要場所,一個匪徒頭目逃到了動物園,由廖凡飾演的警察隊長追擊到此,深夜的動物園中,各種動物叫聲此起彼伏,觀眾仿佛置身於一個動物世界。
狡猾的劫匪隱蔽好自己,準備伏擊隊長,而經驗豐富的隊長更勝一籌,一瞬間拔槍擊斃了暗處的劫匪。
在動物園,警察戰勝了匪徒,動物園在這段戲中也有極強的隱喻作用,動物園,即動物世界。裡面的警察和劫匪就像是動物世界中的獅子和羚羊、老鷹與兔子,跑的再快的羚羊也敵不過獅子、再靈活的兔子也終將被老鷹抓走。
人類社會中也有動物世界的法則,警察消滅匪徒,就像是動物世界的規律,沒人能夠戰勝,沒有人能夠擺脫。
可以說,兩處空間敘事不僅豐富了影片的空間感,其中的隱喻作用也能很好地詮釋影片主題,各色人物鮮活地活動在不同的影視空間中,竭盡全力地講述著自己的故事。
三、 反面人物周澤農的雙面性,讓觀眾既恨他,又感到惋惜
影片主人公周澤農,已經在社會混跡多年,擔任小偷首領的他,不僅在幫派鬥爭中傷害了許多人,還親手殺死了一位警察,這個十惡不赦的人,在觀眾眼中就應該即刻捉拿歸案,繩之以法。
事實上,在看完整個影片後,許多觀眾對周澤農這個人物,有著不同的見解。
雖然是一部犯罪電影,但是對於殺人犯周澤農個人形象的刻畫,並沒有做的很極端,而是將這個人物賦予了多種形象。
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如此,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各個方面都壞的壞人,一個具有多面性的人物形象,能夠讓電影更有真實感,更貼近生活。
作為一個罪犯,周澤農的反面形象毋庸置疑,這裡也不再一一贅述,除了人物的反面形象,導演還為他賦予了一個講義氣的人物形象,說他講義氣,是因為他的手下黃毛被同行所殺後,他第一個站出來為黃毛報仇。
十惡不赦的罪犯眼中,也並不全是金錢與利益,對於同伴被害,他能夠冒著被警察發現的風險去報仇,可以說他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從周澤農對待家人的態度上,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擔當的人。五年前,他離開妻子孩子去打工掙錢,五年後,不僅沒能掙到錢,還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這幾年,妻子和孩子過的很拮据,妻子住在一間破屋中,做著維修二手家具的工作。
自從警察發出了舉報周澤農就懸賞三十萬的通知後,他就一直在尋找妻子,企圖讓妻子舉報他領走三十萬,他呆在在城市中躲避追捕已經很久了,依靠他的「人脈」,繼續躲藏下去也不是問題,他也明白自己就算被抓到,犯過的罪行已經能夠結束他的生命。
活著不好嗎?好死不如賴活。
他為了讓妻子和孩子過的更好,也是為了妻子和孩子原諒他這五年的離開,願意拿自己的未來甚至生命換回這三十萬元。
看到這裡,突然覺得這個罪犯有些偉大,上一秒,他是一個殺人偷東西的罪犯,這一秒,他仿佛是一個負責有擔當的好父親,好丈夫,甚至他對於家庭的付出比普通人更多。
好與壞兩種完全不相容的形象,集中在周澤農的身上,讓觀眾又愛又恨,導演在這部影片中的人物形象設置,可以說既撩人心弦,有是對人性的深刻描摹。
總結:
影片《南方車站的聚會》,是一部既帶有導演個人創作特點的電影,又來源於現實生活,有廣泛的接受性。城市邊緣人作為主人公登上銀幕,為觀眾演繹了一段生活不常見的故事,人物雖渺小,但富有個性,周澤農身上的多種形象撐起了整個影片。
不過,即便人物的形象再豐富,也難逃正義的制裁,這場車站的聚會中,正義註定是要打敗邪惡,周澤農只能作為一個令人惋惜的好父親、好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