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關於動物撫養人類嬰兒主題的電影,最喜歡的還是《人猿泰山》和《奇幻森林》,電影中描述了一個遠離人類社會,在大自然中生長的人,完全擁有了另一種野性的生活,幾乎與其他的動物同伴沒有任何區別。
這樣的生活不僅僅是流行文化的臆想,在現實生活中也會發生。
在西班牙就曾出現過「狼孩」事件,由於父親的不負責任,導致馬科斯在六七歲的時候,流落深山老林,為了生存,狼口奪食,最後完全融入狼群,成為其中一員,直到19歲才被帶回村莊,而此時的他雖然屬性為「人」,但表象為「動物」。
基於這個事實,如果人類和動物調換會發生什麼?
也就是說,如果一種動物不是作為寵物而是作為孩子,從野外帶走並撫養長大,它的行為會更像人類嗎?
1931年,心理學家溫斯洛普和盧埃拉凱洛格夫婦試圖用實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他們收養了一隻名叫Gua的黑猩猩,恰巧當時他們的兒子Donald也剛出生,於是夫婦將Gua和Donald當作兄弟姐妹一樣養大,來觀察在人類環境中長大的黑猩猩如何成為「人類」,同時也比較了人類和黑猩猩之間的成長差距。
實驗開始的時候,Gua7.5個月,Donald10個月,他們穿著一樣的衣服,接受同樣的訓練,吃同樣的食物,從事同樣的活動,並定期接受測試,記錄各種參數,特別是智力和行為。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夫婦有點吃驚:一開始,Gua表現得比Donald出色。
儘管還不到一歲,Gua經常在考試中表現出色,而她的「弟弟」Donald則略微遜色一些。
對於這個結果,很多人很吃驚,人類的聰明才智居然落後於動物。
然而,科學家認為這並不奇怪,尤其是在嬰兒時期。
畢竟,在野外長大的黑猩猩如果想要生存,即使是在年幼的時候,也需要保持頭腦清醒。相比之下,人類的嬰兒脆弱的多,黑猩猩一出生就會行走,而人類需要經過一年的發育才能行走,而且防禦能力和自理能力幾乎要好幾年才能擁有。
直到Gua和Donald都超過1歲,Donald才開始獲得優勢。
Donald的語言能力開始在隨後的測試中起作用,與此同時,Gua繼續在跑步和爬山等體育運動中佔據主導地位。
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們意識到,Gua不會因為和人類在一起呆了一段時間就突然能說話了,就連呼嚕聲和其他人類語言的模仿,也沒能做到。
相反,更有趣的事情發生了,Donald開始模仿Gua的言談舉止和聲音。
若繼續下去,夫婦擔心自己的兒子會變成猿人,於是歷經9個月的實驗就結束了。
隨後,他們將這項研究記錄在一本名為《猿與兒童》的書中,並將Gua送回了最初收養的靈長類動物中心。
不幸的是,在與「弟弟」Donald分開不到一年的時間,Gua就死於肺炎。
最後
時至今日,黑猩猩Gua對心理學的貢獻仍備受關注和讚賞。
而此次的研究也再次證明,黑猩猩就是黑猩猩,和人類有本質的差別。
基因上她是黑猩猩的事實,任何訓練或養育都無法克服,遺傳物質的局限性不會受到環境機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