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奉新11月30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郭翔 王靜)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宜春市奉新縣會埠鎮潘家村農民丁洪陽受到了表彰,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二十多年來,丁洪陽以苗木綠化為業,把小苗木做成大產業,成為了當地苗木產業發展的領軍人物。同時,他將寶貴的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需要幫助的鄉親們,積極帶動更多的鄉親們增收致富,共同走向小康生活。
全國勞動模範丁洪陽(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這個土有點鬆散,一定要打好,每一下的力一定要均勻,一定要打五角星。」走進丁洪陽的祥和苗木專業合作社,他正在給社員講解如何做好冬季苗木移栽。
普通農民出身的丁洪陽祖籍浙江紹興,44年前,只有5歲的丁洪陽隨父母移民到會埠鎮水口村,他從小耳濡目染了父親的辛勤與付出,思考著要改變這種貧窮落後的現狀。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剛走出校門的丁洪陽也像眾多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一樣踏上了打工之路,在一家齒輪廠做車工,年復一年,簡單重複的工作讓丁洪陽對以後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丁洪陽說:「我們來的時候主要是以水稻為主,沒有其他的副業。在浙江打工的時候,我看到浙江這邊的苗子好像是一個新興產業,因為我們這邊好像是一個空白,江西還是山多田多,隨著國家的政策出來,我還是想回來搞這個苗木,因為父輩都是有搞苗木這一塊的經驗。」
回到了水口村後,在父親的指點傳授下,丁洪陽開啟了自己的苗木逐夢之旅。幾年的打工生涯丁洪陽雖然沒有積累財富,但開拓了視野,打開了思路,他不再滿足於父親靠辛苦勞作積累的經驗,於是報名參加了農大林學院的培訓,學習苗木育苗、修剪技術。
有了種植技術後,丁洪陽不再安於現狀,他把辛苦打工攢下的錢和向親戚朋友拼湊的錢,全部投入到了苗木基地上。
2010年12月,他開始按照「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吸納育苗散戶「抱團入社」。2010年12月,丁組建了祥和苗木專業合作社,當時就吸納了56戶農民入社,入股面積達270畝。
丁洪陽告訴記者,有些農戶經濟能力有限,就把土地流轉給丁洪陽,農戶自己還剩有一部分田,農閒就幫著做小工,還有一部分農戶以合夥的形式加入合作社,這十來年,在丁洪陽這裡做小工的基本上都在縣城裡面買了房子。
合作社成立後,從整地、選種到栽培合作社以及銷售都實行了統一管理,不僅保證了生產資料的安全、苗木質量,還解決了銷路問題,真正幫助農戶提高收入。
奉新縣會埠鎮車坪村村民 餘功梅說:「現在生活有好大的變化,原來種田沒有好大的收入,就加入到丁洪陽的合作社裡,把山和田都流轉給他,這樣在裡面做點事情,收入一年可以賺一萬多塊錢。」
如今,丁洪陽已開闢了4個苗木基地,涵蓋了造林苗、精品綠化大苗和各類造型苗木,種植了羅漢松、竹柏、紅豆杉等20多個優良品種,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410萬元,而他的合作社入社農民達115戶,每戶農民年均創收3萬餘元。
丁洪陽說:「因為我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對這片土地跟我培育這些苗子又非常的一種親切感。所以我也想把這個苗木產業繼續擴大、做強,能解決他們60、70歲的農戶到我這個基地上做事,我覺得這是最開心也是最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