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地球又失去了一位巨星。
11月25日周三,阿根廷球星馬拉度納在家中突發心臟驟停去世,享年六十歲。至此,一代球王隕落,引發世界體壇、全球球迷沉痛滿滿的哀悼之情。
在綠茵場上,這位足壇傳奇的成就舉世聞名。但鮮少有人知道,他曾因為一位重量級球迷的演講,在全球央行的歷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時光回溯到2005年,時任英國央行行長Mervyn King於一次演講中,將馬拉度納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足球賽1/4決賽中的兩粒精彩進球與央行政策作了類比,並提出「利率的馬拉度納理論(the Maradona theory of interest rates)」。
當時,時任阿根廷國家隊隊長的馬拉度納表現驚為天人,先是用「上帝之手」把球送入英格蘭隊的球門,且憑藉自己個子矮小、動作隱蔽的「優勢」,逃過了主裁判的眼睛,此球被判有效。
此後僅僅過了幾分鐘,馬拉度納再次攻入了一個堪稱世界盃歷史上最精彩的入球——「世紀進球」。
他獨自一人帶球自己方半場長途奔襲了五六十米,先後晃過英格蘭隊五名防守隊員,並最後越過了守門員的防線,將球打入。
最不可思議的是,攝像機記錄下的影像顯示,馬拉度納跑的幾乎是一條直線。這樣的事實驚得Mervyn King在演講中疾呼:「在球場上跑直線的人,怎麼能越過五名球員呢?」
在上述時任央行行長看來,答案很簡單:「英格蘭的防守隊員對馬拉度納的行為作出了反應。正是因為他們希望馬拉度納能向左或向右移動,馬拉度納才能一路直行。」
他進一步表示,看過「世紀進球」再看貨幣政策的作用,二者原理其實很是相似,這一進球完美地闡釋了心理預期可能發揮的巨大作用:
市場利率會根據市場對央行行為的預期發生變化。從歷史上看,英國央行和其他央行都曾經歷過這樣的時期:央行沒有對官方利率進行大幅調整,但有對經濟走勢產生影響。(像馬拉度納沿著直線飛奔進球一樣,)貨幣政策沿著一條直線直奔自己的目標。這怎麼可能做到呢?其原因在於,金融市場先入為主地預期利率不會一直保持不變,他們預計利率要麼上漲要麼下跌。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心理預期足以穩定私營領域的消費,而同時期的官方利率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不過,Mervyn King也稱,馬拉度納不可能在所有比賽當中都希望有人給他讓出一條直線來獲勝,因此貨幣政策也不可能簡單地通過保持官方利率不變來達到通貨膨脹目標。
制定利率的時候必須使其與整體策略相吻合,也就是與保持通貨膨脹向目標水平靠攏的策略保持一致;有的時候這種需求意味著對利率進行調整,而有的時候則意味著什麼都不要做。
至於「上帝之手」,Mervyn King則將其視為央行工作中「神秘」的老一套,是「出乎意料的,時間不一致的,違反規則的」。
值得注意的是,時至十五年後的今日,英國央行似乎仍在默默踐行「利率的馬拉度納理論」。
自現任行長貝利首次對負利率態度軟化以來,英國央行一直不斷在談論相關內容,以至於部分投資者開始相信,該行將在不久的將來降息。
但在回想了Mervyn King的「馬拉度納時刻」之後,有分析人士已經表示,在沒有實際降息的背景下創造降息預期,或許正是英國央行想要達到的目的。
滙豐固收全球主管Steven Major就在接受採訪時稱,馬拉度納效應在過去曾很成功地被運用過,但這次必須小心,因為「這是『狼來了』的故事,重複了太多次,就沒有人會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