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真會立即停手嗎?別被電視劇誤導了

2020-12-22 文史天天見

在古裝電視劇中,難免會見到這樣的一幅畫面,當重要人物因為冤案被押送到刑場,當劊子手的大刀已經舉起,眼看著人頭落下的時候,遠方卻總是會有一人奮力趕來,一邊大叫:「刀下留人」!一邊展示著赦免的詔書,成功救下囚犯的性命。

這多少讓人感到好奇,影視劇的場景,當然是為了情節需要,然而在古代,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的話語,真會立即收手嗎?其實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這13個字說明了一切,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縱觀古代司法,也經歷了量刑審議從簡到繁,行刑方式從繁到簡的過程,從春秋戰國開始,各國的司法制度已經逐漸完善,而到了漢朝,司法對於死刑犯的態度,也是越來越謹慎,漢高祖劉邦初入鹹陽的時候,只約法三章:「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不過漢朝統一全國後,漢律卻規定,如果有年俸兩千石以上的官員,在死刑前必須交給皇上審核。

這應當算是我國最早的死刑覆核制度了,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期間,這種複議方式則逐漸普及並且確立,根據《魏書》記載:「當死者,部案奏聞。以死不可復生,俱監官不能平,獄成皆呈,帝親臨問,無異辭怨言乃絕之。諸州國之大闢,皆先漱報,乃施行。」

而到了隋朝的時候,朝廷則更加謹慎,必須要皇帝親自過問,採取「三復奏」的模式,也就是說行刑前要經過皇帝三次的同意。正如同《隋書·刑法志》的記載:「開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後決。」在此之後,唐朝同樣沿用了隋朝的律法。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自然就是避免了冤假錯案的發生,以及有力防範了地方長官濫用私刑,或者是刻意報復的情形,而在太平歲月,死刑的人數因此也大幅度減少,貞觀盛世期間,公元630年,經過唐太宗李世民批准執行死刑的人數,才區區29人,足以說明一切,而到了632年,還發生了著名的李世民縱囚事件,唐太宗免除在監牢中390名囚犯的死刑,並且允許他們回家過年。

在後續的朝廷對待死刑的處理方式當中,又分為「斬立決」和「斬監候」兩種情況,除去罪大惡極的犯人,由朝廷直接下令,絕大部分死刑犯,在州縣初審中被判為斬監候,都需要層層審核,經過府、省、中央的依次覆核後,再請求皇帝裁決,才能夠於來年的秋天進行處理,犯人結果包括「情實、緩決、可矜、留養承祀」幾種,除去第一種「情實」外,基本上都能夠保住一條小命,有些類似於如今的死緩。

那麼這和「刀下留人」是否有關係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到了宋朝,為了進一步確保萬無一失,避免冤假錯案,犯人在上刑場的時候,依然有一道保險。

這就是《宋刑律》記載的13字:「凡死囚臨刑叫冤者,再勘問陳奏。」因此臨時提出抗議,劊子手自然都不可能冒著錯殺的危險去下刀。

當然這樣伸冤的機會,也自然只有一次,而且如果有人無故叫冤,搞不好還得被衙門抓起來,治一個擾亂法場之罪,挨一頓板子,更不用提皇帝已經知曉了死囚的身份,電視劇上的那種表現,顯然也是不科學的。

看到這裡,你是否對古人的生活更加感興趣了呢?然而在千年的發展中,它或許也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落後而枯燥,從司法審訊到衣食住行,古代人的方方面面,也形成了如今我們豐富多彩生活的雛形,如果你想了解過去的點點滴滴,這本《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是一本值得推薦的讀物哦!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古人為何聽到「刀下留人」就會停手,原來奧秘和這13個字有關
    在很多影視劇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一些情節是犯人快要被賜死的時候,一句突然而來的「刀下留人」,竟然比聖旨還管用,那麼這句刀下留人到底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在之前熱播的新白髮魔女中,馬蘇飾演的練霓裳被東廠所抓,東廠廠長錦衣衛決定當眾處決了他,雖然卓一航也帶領許多人準備強行救走練霓裳,但是機關重重,他們也沒有萬全的把握,正當劊子手將要刀落的時候,所有觀眾的心都糾了起來,突然一句刀下留人,劊子手的刀像是靜止了一樣,懸在了空中。看到這許多觀眾心裡就嘀咕了,這刀下留人怎麼比聖旨還管用?
  • 為何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就會停刀,有這十三個字,你不停刀試試
    在古代,一般的死刑都是砍頭,除了一些罪大惡極的罪犯需要被執行其他刑罰之外,砍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但砍頭的時候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相信大家在古裝劇中都有看到過,那就是每當犯人在即將行刑的時候,這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大俠快馬疾馳而來,並大喊刀下留人,這個時候戲劇性的一幕就出現,無論這把刀離犯人的脖子有多近,筷子手都能剎住車,這個時候犯人也就得救了
  • 古代劊子手:從事「砍頭」事業的歷史「局外人」,本無正邪之分
    提起「劊子手」這個詞語,大家可能都不約而同的想到影視劇中常聽到的那句「刀下留人」或者腦海會浮現出「一個長著絡腮鬍的彪悍且兇神惡煞的漢子提著長寬大刀向下劈的場景」,又或者是「滿目血腥、人頭落地的場面」……而我們現在形容劊子手無一不是用「殺人惡魔」「爪牙」等等貶義詞,抑或是出現在影視片中斬首場景作為一個持刀殺人之人。
  • 古代劊子手的收入很高?他們一生無法娶妻生子
    劊子手,在現代和古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現代多指犯下惡毒罪行的人,在古代則是指一種職業,合法的專門殺人的職業,自從有了國家機器,有了律制,有了犯罪的人,也有了拿起那把刀處置罪惡的人。1.做劊子手都需要的心理素質人擇行業,行業擇人,都是需要條件的。普通人沒幾個會想去幹這個職業的,而做劊子手也需要一些比較刻薄的條件。首先便是最基本的心理素質,如果殺個蟲子,宰個雞都不敢下手,那這個職業還是連想都別想了。
  • 古代長槍槍桿真是用鐵做的嗎?那怎麼拿得動?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
    其是一種長柄尖頭的冷兵器,也是古代最為普及的兵器之一。不管是士兵行軍打仗,還是鏢師押鏢護鏢,甚至在火槍已經完全普及的晚清時期,義和團裡還有不少團員將長槍作為稱手兵器。 而談及古代最會耍槍的人,自然離不開趙雲。他憑一把亮銀槍在長坂坡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同時,趙雲也是三國裡最會使槍的人,即便是馬超和張繡,也只能甘拜下風。
  • 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不聽師傅告誡砍頭過百,結局竟如此的悽涼
    還記得小時候看《還珠格格》時,兩位主人公即將被斬首時的那句「刀下留人」,那個手拿砍刀的就是「劊子手」,在古代,劊子手可以說是一份正規的工作,因為古代對於犯人的懲罰,是有砍頭這一項的,所以劊子手們聽從命令,手起刀落,一條人命就結束了,場面極其血腥。因此在我們的印象中,劊子手的形象總是健壯的甚至是兇惡的。
  • 揭秘古代嫡女和庶女的差別,別再看勾心鬥角的電視劇了,都是假的
    文/行走天涯 揭秘古代嫡女和庶女的差別,別再看勾心鬥角的電視劇了,都是假的 在我國古代男性是可以三妻四妾的。尤其是大戶人家出生的貴公子哥,哪怕還沒有成親,家裡人都會給他準備一位到兩位的通房丫鬟。
  • 被遺棄的幾部TVB好劇,《刀下留人》墊底,它才是年度神劇
    Top4《刀下留人》這部劇是由黃德斌、邵美琪、楊明、龔嘉欣等人主演的,這部劇是圍繞「劊子手」這個主線而展開的,雖然整個故事情節發生在明朝,但是無論如何「劊子手」也算是一個職業,所以,將其歸入到職業劇類型裡也勉強說得過去。
  • 歷史上因一句「刀下留人」活下來的名人,將軍偏多,還有一個皇帝
    古代題材影視劇中,因為刀下留人而活下來的人有很多,這一幕看似戲謔卻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確實存在一些曾經從斬首刑場的刀下逃出生天的人。比如,劉邦的重要屬下韓信就是其中之一。於是,急中生智的韓信對著劉邦的座駕大喊:「漢王難道不想成就天下霸業嗎?為什麼要斬殺我這樣的志士?」當時,聽到這話的並非劉邦,而是夏侯嬰。如此狂妄的言論,自然引出夏侯嬰的好奇心,他停下來仔細觀察了一下韓信之後,就讓人把韓信放了。接下來與韓信的對話之中,韓信用自己的真才實學打動了夏侯嬰。
  • 古代被腰斬犯人明知必死,為何還要賄賂劊子手?原因讓人懼怕!
    咱們知道中國古代是有肉刑傳統的,什麼叫肉刑呢,就是你這人犯錯了,那個時候沒有說這個給關起來,或者打幾百軍棍直接肉刑,有可能在你臉上刻字,有可能把你手腳嘎嘣砍掉一個,當年那個最著名的國寶和氏璧,它的那個發現人不就被兩任楚王把左腳右腳全給砍掉了嘛。
  •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什麼?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你或許堅持不了一天
    古代一兩銀子對窮人是一筆巨款了,一兩銀子可以換成1000個銅板,而古代窮人每頓飯花的錢最多也就是幾個銅板的錢,所以賈府裡吃的這種一個雞蛋就要一兩銀子的飯菜,古代窮人肯定是吃不起的。那麼,古代窮人都吃什麼呢?別再被古裝劇誤導了,如果穿越回古代,這種生活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 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執刑300場,想要做道士卻遭拒,結局悽涼
    我們經常能夠在電視劇中看到古代犯人在菜市口執行死刑的場景,古代執行死刑的方式很殘忍,情節嚴重的甚至會被處於極刑,比如果凌遲,還有五馬分屍等等。之所以用如此殘酷的刑罰除了讓犯罪者受到懲罰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起到震懾的作用。要不然也不會宣導菜市口這樣的地方執行了。
  • 劊子手可能是最損陰德的職業了,帶你了解劊子手的yi'sheng
    01劊子手的出現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劊子手的出現時必然的,不管是哪個國家,什麼朝代,都一定存在劊子手這麼一個職業,甚至是人神共存的上古時期,也不缺乏劊子手的存在,在古人的思想中,死刑和劊子手是劃等號的,因為古代的技術原因,砍頭也算是既人道又殘忍的執行方式,人道是因為它不像是凌遲、車裂那麼血腥,殘忍是因為古人認為靈魂保存在大腦之中
  • 古代男女都裙子,不會不方便嗎?其實我們被電視劇誤導了
    而歷史上真正的漢服,和我們想像中的其實並不一樣,它們也分很多品種,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款式,這一點你了解嗎?就拿我們從影視劇中看到的冕服為例子,皇帝登基或者是有重大場合時會穿的衣服,通常會把這衣服打造的十分華麗,衣服拖著長長的一截,我們不僅有疑惑,這衣服動起來難道不會不方便嗎?
  • 此刑罰是古代酷刑之一,行刑後不會立即死去,因太殘忍被廢除
    在古代,刑罰的嚴峻程度超乎我們的想像,各種刑罰工具鱗次櫛,令人聞之毛骨悚然。一般來說,歷朝歷代對犯人都會用刑,其中的程度則視所犯過錯的輕重性而判定。一旦過錯過大或拒不認罪,老虎凳、辣椒水、鞭刑、烙刑等酷刑就會被加施於身。等到一套流程下來,許多犯人即使不死,也會在心裡留下深深的恐懼感。
  • 古代嫡女跟庶女的區別,別被電視劇誤導了!事實跟你想的不一樣!
    在古代生活,由於女性地位低下,男人是可以有很多女人的,雖然只有一個正妻,但他們十幾歲家裡長輩就會安排性啟蒙,那會就會有通房丫鬟,自己喜歡還會有妾,妾還分為良妾、賤妾、滕妾,做妾就是低人一等,生出來的孩子也都是庶出,只有正妻才是那個體面的。
  • 他是清朝最後一位劊子手,一生砍掉300多顆頭顱,晚年報應來了
    劊子手這個職業在世界各國都有,比如說鄰國日本,也喜歡用「斬首」的方式來執行死刑,但是日本劊子手執行的工具不是大刀,而是很細的太刀一類的工具。西方同樣也有很多國家是使用「斬首」死刑,他們甚至在執行的時候會做出一些很浮誇的動作,就是為了讓死者的靈魂得到安息。
  • 古代死刑「斬立決」和「斬監候」有什麼區別?斷頭飯為何放生肉?
    ▲漢武帝死刑制度-斬立決古代的死刑分為兩種,」斬立決」和」斬監候」。」斬立決」這個詞經常在影視作品中出現,意思就是犯了死罪以後,立即處死。通常情況下,很少有人被判處」斬立決」,受此罪的人大多犯了忤逆、造反等重罪。
  • 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看看他的政治手腕吧
    各位讀者們,注意過這位小人物嗎?《西遊記》中的玉皇大帝在影視中被描述為沒有什麼大的本領,但是為什麼統領著各路神仙、天兵天將:四大天師、四大天王、五方揭帝、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二十八星宿、四值功曹、五嶽四瀆、四海龍王、陰曹地府、六丁六甲等等,就連三清都受到他的管轄。
  • 古代劊子手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如果有人打破,一定會遭報應!
    關於死刑應不應該被廢除,相信不同的人、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看法。對於今天的世界來說,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但是今天,我們不想再談到死刑的重要性,而是想看看那些在古代執行死刑的特殊身份的劊子手,他們的故事背後,是怎樣一個鮮為人知的人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