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

2020-12-16 金臺資訊

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

世界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世界最豐富的鏟齒象、世界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

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這裡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初到此處的人,無論是地質古生物專家,還是普通觀眾,都為之震撼。

但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坐擁世界頂級的化石資源,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的客流量卻與之不相匹配。即便是周末或重要活動期間,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政府組織的學生參觀外,普通遊客寥寥無幾。

這種現象並不鮮見。

目前我國自然博物館產權單位、主管部門各不相同,但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本該敞開大門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但由於缺少運營經費支撐,只能通過收取門票衝抵水電、人工、折舊等成本,更談不上對設施和展品進行更新、開展相應的市場推廣和品牌包裝,由此也陷入了「越收門票人越少,人越少經營越困難」的惡性循環。

科技日報記者通過採訪多位地質古生物專家和相關博物館負責人、運營企業負責人發現,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

幾家歡喜幾家愁

今天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狀況跟20年前的歷史文化博物館類似,「死結」如何打開

今年,國慶長假恰逢與中秋雙節疊加,打卡各類博物場館也成為越來越多的公眾出行選擇。

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館和安吉館,8天假期共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遊覽。

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雖然沒有公開披露客流量,但是從各大旅遊網站的評價來看,也收穫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

然而,當記者把自然科學博物館與歷史文化博物館進行一番比較後卻發現,即使是這些自然科學博物館中的「優等生」,客流量也明顯低於歷史文化博物館。

記者通過公開渠道查詢得知,不僅故宮一票難求,全國各地歷史文化博物館都是人氣爆棚,遊客人數幾乎天天處於限流上線。

超級黃金周期間,共有1436萬人次在陝西文博部門體驗傳統文化;成都各大博物館參觀總人數突破100萬人次;蘇州博物館採取實名制分時預約參觀,每小時800名額,8天長假天天爆滿;南京市博物總館「黃金周」首開夜遊模式,吸引並接待遊客共計22.7萬人次……

除了以上舉例的幾家自然科學博物館外,仍有大量的博物館尚處於門可羅雀的狀態。

某化石博物館館長表示,今天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狀況跟20年前的歷史文化博物館類似,缺少運行經費支持,體制機制不順,展示手段落後。過去,我國的歷史文化博物館通過收取門票支撐場館運行,舉步維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遊客稀少、影響力較弱。其後,通過財政專項保障,運行經費得以解決,文化博物館運營「死結」得以解開。

那麼,自然博物館的出路何在?

多個「婆婆」造成的產權亂象

不同「母體」,主業各不相同,造成各博物館建設水平、資金來源、內容設計參差不齊

「我國擁有世界一流的化石資源。」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理事長兼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向記者介紹,比如雲南澄江動物化石群被譽為揭示寒武紀「生命大爆炸」奧秘的金鑰匙,遼寧北票發現了中華龍鳥、孔子鳥等珍稀古生物化石,甘肅和政出土的晚新生代古哺乳動物化石揭示了青藏高原和黃河中上遊地區的環境演化;此外,在四川、山東、貴州、雲南、湖北等地也有許多世界獨一無二的化石資源。在這些化石資源基礎上,各地建立起來的地質古生物博物館成為自然科學博物館中最靚麗的名片。

但由於自然科學門類眾多,目前,這些博物館分屬不同部門機構管理,產權性質也各不相同。比如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屬於國土資源部門管理,中國古動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是科研院所內設二級部門,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是地方政府投資建設管理,還有一些化石博物館是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比如四川天演博物館、遼寧北票翼龍博物館等。

不同的「母體」,主業各不相同,造成各博物館建設水平、資金來源、內容設計參差不齊。科協等部門主要是開展科學普及工作,有專業的人員、專門資金建設維護博物館運營;地方政府、國土資源部門、高校院所主職主責是行政管理和科研教學,科普工作處在邊緣化位置;民營博物館在設計和運營上心思巧妙、善於滿足市場需求,但企業的根本屬性是盈利,其參與國有博物館運營又缺少相應的政策機制支持與運營渠道,國有博物館引入民營企業動力不足。

是什麼束縛了公益場館的手腳

博物館工作人員身份五花八門,基本沒有形成「專業的人做專業事」的用人導向

王永棟的另一個身份是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他告訴記者,該博物館過去只有周六、周日和國家法定節假日才會開放,其他時間都是閉館,許多遊客對此也表示不解。

作為中科院與江蘇共建的項目,2005年,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建成時是當時國內唯一的大型古生物科普場館,不僅背靠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這支科研國家隊,還處在玄武湖、雞鳴寺、臺城風景區的黃金寶地。應該說,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那為何15年過去了,還只能在周六、周日和節假日對外開放呢?

「作為研究所的二級部門,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的人員編屬於研究所,整個館長期只有四五個正式在編人員。由於人員不足,經費有限,無法滿足每天正常開放的要求。」王永棟說,研究所的性質決定了所裡的財力物力投向的是科學研究,考核目標指向的也是科研成果產出。2020年之前,該博物館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專門的運營經費支持。以前20元一張的門票收入,對於維持一個中大型博物館的運轉來說,就是杯水車薪;更不用說是提供更多優質專職講解、銷售文創產品、舉行特展巡展以及開展研學活動等增值服務了。

與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有類似困惑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不在少數。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南京地質博物館的各類礦石展品廣受好評,但是作為公益場館缺少拓展市場、做強做活的動力,也缺少相應的能力。

王永棟告訴記者,大多數自然科學博物館屬於公益科普場館,其事業單位的身份屬性限制了他們開拓市場的手腳,決定了不能僅僅依靠收門票來壯大發展。但是改造場館設施、提升展陳手段、開發文創產品、提供研學服務等,都需要引進專業人員、投入大量資金、承擔市場風險。「像我們這樣的科研單位肯定是無法做到的。」王永棟說。

據專家介紹,國家也沒有統一的財政支持資金項目,支持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建設、運營、更新等。目前,屬於國有性質的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建設、運營資金大多缺少穩定支持機制。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身份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是公務員,有的是事業編制,有的是市場招聘,基本沒有形成「專業的人做專業事」的用人導向,也不利於形成優勝劣汰的人才流動機制。

「無中生有」的恐龍園卻人氣爆棚

博物館是否受歡迎取決於運營方如何練好「內功」,為觀眾提供更對味的增值服務

知名旅遊網站「驢媽媽旅遊」發布的2020國慶出遊報告顯示:中秋國慶黃金周人氣景區TOP10中,常州恐龍園排名第一;中秋國慶黃金周華東人氣景區TOP10中,常州恐龍園依舊排名第一。

嚴格地說,常州恐龍園內的中華恐龍館是一座「無中生有」的化石科普館。地處長江下遊沿岸的常州市,地下至今也沒有發現過恐龍化石。

據記者調查,常州恐龍園以「一館一園」模式運行,一館指的就是中國地質博物館中華恐龍館,是1996年常州市政府通過主動「招攬」的方式,由地方政府引進、投資、建設的。

中華恐龍館的化石大多來自原國家地質礦產部的地質博物館,還有許多是後期購置,包括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原始祖鳥,以及中華鱘、鱷類、蜥類等珍稀化石。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單純依靠中華恐龍館不可能帶來這麼大的客流量,常州市政府是將恐龍作為旅遊IP,以主題公園的形式留住遊客、獲得收益。

常州恐龍園的成功無疑為其他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帶來啟示:一個博物館是否受歡迎,取決於運營方如何練好「內功」,為觀眾提供更加精準、對味的增值服務,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換取客流量、好評度和回頭率。

相較之下,自然科學博物館不僅需要專業的內容設計、精美的展品、大量的靜態展示,還需要3D電影、AR虛擬、AI講解等互動式手段幫助觀眾理解深奧的科學知識,甚至還要在館內設計迷你體驗場地,讓觀眾特別是孩子感受科學的奧妙和自然的奇蹟,這些都需要有專業的團隊設計策劃,大量的資金投入,受各種因素限制,自然科學博物館展陳手段普遍落後、內容更新非常緩慢。

科學文化融合能否闖出一條新路

用最好的手段講最好的故事,摘下古生物化石「高冷」面具

澄江化石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後8年,2020年8月10日,位於雲南撫仙湖東北岸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館。

這座投資6.3億、建設6年的博物館,佔地面積近20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擁有國內先進的展陳裝備,也擁有一流的化石資源。「我們從世界各地徵集到各個地質年代的珍貴化石,還有澄江本地獨一無二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化石。」該館館長陳泰敏說,博物館投入運營之後一直免費向公眾開放。

陳泰敏此前一直在歷史文化類博物館工作,以他「圈外人」的眼光來看,自然科學博物館要讓更多的人走進來,一方面要發揮公益屬性,努力爭取向公眾免費開放,同時把科學知識普及開,就必須結合文旅的思路,打造網紅博物館。

澄江生物群記錄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激動人心的過程。從低等的海綿動物到高等脊索動物,幾乎所有的現存動物門,還有許多現在已經滅絕的動物類群,都可以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它們各自的代表。

但是,因為古生物化石戴著「高冷」的科學面具,大眾對其的關注和喜愛度有限。

過去,澄江也有一個化石博物館,一年下來遊客數量區區幾萬人,如今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一天就能接待一萬多人。為何曾經的冷門地,如今成了研學、旅遊、度假新地標呢?

「設計新館的時候,古生物專家建議我們把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動物化石展示好就行了,但是我知道,澄江出土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化石個體小、不直觀、年代離我們太久遠,比起恐龍、大象這些化石,沒有多少人願意來看。」因此,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大眾喜歡上這個博物館,從而走近化石,認識化石,成了參建團隊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陳泰敏說。

如今,這座建在撫仙湖畔的博物館就是陳泰敏夢想中的模樣。主館有三層,像是地球生命演化樹,一層一層地展開,向遊客娓娓講述生命演化的每一步腳印:一樓以生命大爆發為題展示澄江化石的獨特價值,二樓以生命大演化為脈絡展示各個地質年代的生命演化,三樓主要以生物多樣性為主題場景式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動物標本,讓觀眾直觀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宏大故事。

「正因為澄江有獨一無二的資源,所以我們就要用最好的手段講最好的故事。」陳泰敏介紹說,如VR、智能體感互動等現代科技手段是國內自然博物館中比較多的,同時館內還收藏了珍貴的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標本6萬餘件。「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講述『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等宏大的地球生命演化故事,為參觀者提供了有趣的參觀體驗。」

但是,把新館建起來,陳泰敏的夢想只達成一半。如何管好用好這個珍貴的世界級的化石資源和博物館的硬體,讓博物館發揮綜合效益,創新文旅融合思路,提升參觀遊覽服務、管理思維,疊加自然博物館的有趣、奧妙的科學基因,努力打造大眾喜愛的化石博物館,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陳泰敏為此呼籲,各級政府、各個部門應就化石類博物館如何發揮綜合效益採取積極措施,比如中央財政補助博物館免費開放運營經費,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接受自然教育和科普教育;比如支持化石類博物館提升展陳效果,帶給遊客更好的參觀體驗感受;比如支持和資助化石類博物館通過科普書籍、科普電影等形式講好化石故事,鼓勵博物館與教育培訓機構合作開展內容豐富的科普研學活動,通過各項文旅服務充分利用好我國珍貴的化石資源。

相關焦點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但這些博物館為何門可羅雀?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 攝 但令人遺憾的是,坐擁世界頂級的化石資源,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的客流量卻與之不相匹配。雖然是免費開放,但即便在周末或重要活動期間,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政府組織的學生參觀外,普通遊客寥寥無幾。 這種現象並不鮮見。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
    世界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世界最豐富的鏟齒象、世界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  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這裡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困境
    世界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世界最豐富的鏟齒象、世界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 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這裡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 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困境...
    世界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世界最豐富的鏟齒象、世界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這裡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初到此處的人,無論是地質古生物專家,還是普通觀眾,都為之震撼。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自然科學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
    世界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世界最豐富的鏟齒象、世界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這裡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初到此處的人,無論是地質古生物專家,還是普通觀眾,都為之震撼。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可這些博物館為何無人問津?
    圖為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陳列的庫班豬與鏟齒象化石。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 攝圖為甘肅和政地區地層剖面圖。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 攝但令人遺憾的是,坐擁世界頂級的化石資源,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的客流量卻與之不相匹配。
  • 為什麼世界上沒有頂級化石資源?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赫哲族羊,世界上最大的嬉皮動物群,世界上最富有的叉形大象,世界上最大的鬣狗3354隻巨型鬣狗,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只埃及馬,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紀長毛犀牛. 走進甘肅省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就像打開了一扇通往古代的窗戶。3000萬年至250萬年前,赫哲族及其周邊地區共埋藏有3綱8目150餘種150餘屬的古動物化石。
  • 自然金始祖鳥化石等全球頂級礦物寶石5月亮相長沙
    自然金、始祖鳥化石、極品坦桑石寶石等全球頂級礦物寶石,將於5月16日—20日齊集湖南省長沙市,亮相中國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這是記者日前從國土資源部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的。據了解,這次展會是我國首次以礦物寶石為主舉辦的博覽會。
  • 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困境 如何做強做活?_旅遊中國_中國網...
    世界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世界最豐富的鏟齒象、世界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這裡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初到此處的人,無論是地質古生物專家,還是普通觀眾,都為之震撼。
  • 激活化石博物館需要網際網路思維 意義超越參觀
    然而,「幾家歡樂幾家愁」,歷史文化類博物館一片火爆的同時,一些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卻面臨運營困境、門可羅雀,有的甚至難以為繼。即使一些成績不錯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和歷史文化類同行相比,依然有較大差距。
  • 木村廣希籤約FILA,出道1年坐擁頂級資源,卻被群嘲?
    作為自帶頂級資源和祖傳粉絲的星二代,木村光希一出生就在終點。一出道就上日本ELLE封面木村光希現在16歲,是日本知名演員木村拓哉和工藤靜香之女。2018年5月28日,她以模特身份出道。借星二代背景和出眾的外形和氣質,一出道就登上時尚雜誌《ELLE JAPON》7月刊的封面。要知道日本《ELLE》不像中國版《ELLE》,對本國模特明星的審核非常嚴格。
  • 5本主角可以穿梭兩界的小說,坐擁兩個世界資源,糧食與科技互換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推薦5本主角可以穿梭兩界的小說,坐擁兩個世界資源,糧食與科技互換(標題為第三本)第一本:《兩界搬運工》 作者:石聞書評:主角某天發現自己可以自由穿梭兩界,利用兩界資源慢慢成長的同時,為兩界人民帶來良好的和諧發展。
  • 奇特的化石種類世界,五種難於分清動物化石,以克柔龍化石最震撼
    來看看化石種類中,其中五種難於分清的動物化石!一、無頜魚類的化石距今5.4億年,最早的無頜魚類開始出現,到泥盆紀時達到了繁盛時期,它們沒有上下頜骨 ,作為取食器官的口不能有效地張合,只能靠吮吸甚至僅靠水的自然流動將食物送進嘴裡食用,因此它們被稱做無頜類!
  • 我的世界:考古與化石模組,讓玩家感受到遠古恐龍時代的紛爭
    我的世界考古與化石模組,是一款復刻了遠古時代生物的模組,當玩家來到此模組後,會感受到遠古時代當中由恐龍所統治的時期是什麼樣的,而玩家可以在這個時期當中進行生存冒險,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遠古時代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 世界上最完整的霸王龍化石標本以破紀錄的3180萬美元成交
    世界上最完整的一具霸王龍化石標本周二被紐約佳士得拍賣行以創紀錄的3180萬美元成交,幾乎是此前恐龍拍賣最高價的4倍。這隻頂級食肉動物標本起拍價為600萬至800萬美元,但競標開始後很快一路飆升。自1902年第一隻霸王龍化石出土以來,僅有約50隻霸王龍化石被發現。拍賣會開始後不到兩分鐘,競拍價就達到了900萬美元的大關,但14分鐘後,競拍者只剩下3人,直到以2750萬美元的報價落槌,其中還要加上成本和佣金。
  • 世界水能大國,雖坐擁世界第二大河但卻無力開發,全國缺水又缺電
    眾所周知,長江是中國蓄水量最大、發電量最大的河流,它像母親一樣養育了億萬中國人民,為中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充足穩定的能源,特別是三峽大壩建成後,人們再也不用擔心飲用水了,打開水龍頭就能得到乾淨的飲用水,即使是過去因為缺電而頻繁停電的情況也不會再發生了,但它只是世界第三大河流,非洲的剛果河資源比長江豐富
  • 坐擁絕美旅遊資源的海南島,為什麼不能成為「東方夏威夷」呢?
    坐擁絕好旅遊資源,海南島為什麼不能成為「東方夏威夷」旅遊,作為人們放鬆心情、減輕壓力最好的方式之一。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青睞,而我們國家如今也是大力發展旅遊業。不少城市都大力推薦。本地有特色的旅遊資源,海南不僅是中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的省份之一,而且國家對海南發展旅遊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也是很大的。雖說海南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又有國家政策的支持。但為什麼就成不了「東方夏威夷」呢?不可否認的是海南的旅遊資源確實是十分豐富的,包括陽光明媚的沙灘、棕櫚樹蔭、瀑布、熱帶雨林的溫泉。
  • 「世界第一恐龍蛋化石群」在呼救
    被海內外專家公認為「世界第一恐龍蛋化石群」的湖北省十堰市鄖縣柳陂鎮青龍山恐龍蛋化石正遭受亙古未有的劫難,濫採盜挖已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陪同記者採訪的十堰市地礦局礦管科科長葉幼森動情地說:「這可是世界第一恐龍蛋化石保護區啊!是歷史和自然賦予我們十堰市,我們中國的寶貴財富!真讓人痛心……」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1996年3月被發現,經中國地質大學殷洪福院士鑑定,後經國內外眾多地質專家考察驗證,確證為「世界第一恐龍蛋化石群」。初步認定其3平方公裡範圍內擁有恐龍蛋化石近2萬枚,核心區僅30畝,卻擁有1萬多枚恐龍蛋化石。
  • 天津存在感最低的景點,擁有金氏世界紀錄,卻依舊門可羅雀!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了天津存在感最低的旅遊景點,雖然有金氏世界紀錄,但仍然是可羅雀!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旅遊景點其實是江南園林,內含小橋流水,怪石嶙峋,能令遊客大開眼界!旅遊景點主要有三個展館,一號展館內是最重要的展館,有木藝館、石畫館、靈壁宮,展示了靈碑、木化石、太湖石等珍貴奇石,其中是創造吉尼斯記錄的亞洲首個巨石「佛祖仙宇」2號展覽館主要介紹中國古代文化,3號展覽館主要是石雕等紀念品店。除了參觀展覽館外,校園裡的風景也很美。這裡根據園林風景,建有亭臺樓閣、人造石林等,適合散步和拍照。
  • 世界最霸氣的博物館,裡面全是珍貴的恐龍化石和遺址,就在中國
    恐龍的種類相當多,不同的種類體型和習性差得很遠,有無肉不歡的霸王龍,也有隻愛吃素的板龍,但是這種統治了地球的動物卻突然之間消失了,留給人們的只有化石。恐龍在死亡以後,軟組織會腐爛消失,但是骨骼這些硬組織則會保留下來,被泥沙包圍隔絕了氧氣,在經過億萬年的沉積作用,這些硬組織就會礦物化,形成化石等待著人類發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