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有一個瘋傳的說法——「每個人一生能吃9噸食物,誰吃完誰先走。」9噸這個嚇人的數字和「吃完先走」的可怕措辭,讓每個看到的人都瑟瑟發抖……吃多吃少,和壽命真的有關嗎?
你一輩子吃的食物,遠遠不止9噸
其實如果真的要仔細計算人的一生需要多少食物,還是可以估算的,《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就是一個估算參考值。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寶塔》上的數字累積,大約每天是吃1-2公斤之間的食物,就算按照1公斤計算,大概24.6年就要吃完9噸食物了,所以這個一輩子9噸的措辭肯定是有問題的。
而進一步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對我國食物消費量的統計數字,大約是中國人平均每天要吃2.3公斤的食物,按照人均壽命74歲來看,消耗量遠遠大於9噸這個看似驚人的數字。
事實上每個人體型和代謝不同,飯量也不同,不能輕易地說飯量大的人就會早死。
科學證明少吃一些,確實可以更加健康
很多百歲老人在談及長壽秘訣時,確實也會說少吃,每餐七分飽,多喝水之類的養生理念。在德國科學家的小鼠實驗中,吃得少會更長壽的理論也有所證實:
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用小鼠對此進行了研究,用800隻小鼠進行晚期飲食限制轉換。結果發現有進食限制的小鼠老年時能夠活得更健康且壽命更長,而且要持續的減少食物攝入才能獲得長期益處。
當然,小鼠畢竟與人相差甚遠,小鼠實驗在人類身上的對照也很難說清。但是在美國,已經有了靈長類的實驗來驗證這個說法:
文斯堪森國家靈長類實驗中心在對78隻17歲以上(約等於人類年齡40+)的恆河猴進行了長達20年的實驗以後,在Science雜誌發表了論文。實驗表明(下圖)左邊的對照組的猴子比限制熱量攝入的猴子衰老不少。同時,節食的猴子在老年病發病率與致死率均有著極大的改善,減少將近30%。
也就是說飲食有所控制,對於猴子來說在長壽方面真的會有所益處,同時,即便已經衰老,控制飲食也會讓猴子更加健康。對於同樣是靈長類動物的人類而言,猴子實驗顯然比小鼠實驗相對來說更為可信。當然,目前人類還沒有明確的研究對比,但是稍微控制飲食,對於人的健康顯然是有益無害的。除了有上述實驗中間體現出來的延長壽命和延緩衰老的作用以外,少吃還有很多好處——
控制體重:適當少吃的首要好處顯然就是有助於控制體重,幫助人們保持良好的體型。畢竟肥胖可以導致多種疾病的患病風險增加,而控制體重可以很好地避免這一點。
保護心腦血管: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一項血管衰老的研究發現,在食物攝入量較低時,人體可以產生一種名叫β-羥丁酸的分子,有助於延緩血管系統的細胞老化,保護血管。
如果食物攝入過多,會影響葡萄糖通道的運動,還容易造成血脂升高,增加患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減輕腸胃負擔:長期吃得過飽,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胃腸黏膜被破壞,引發胃潰瘍等疾病,增加罹患腸癌腸梗阻的風險。適當的少吃,可以有利於腸道蠕動,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減少代謝廢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
預防老年痴呆:有數據顯示,約30%~4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青壯年時期都有長期飽食的習慣。減少攝入食物,可以保障大腦供血,降低疲勞感,防止腦細胞老化和衰退,預防老年痴呆。
合理少吃,也有很多注意點
由於很多人少吃,很容易就陷入了「一生吃9噸」的錯誤邏輯中,從而形成了「少吃=不吃」的簡單粗暴的思維。很多老年朋友,就是在單純的少吃以後,得到的不是各種疾病的遠去,而是弄巧成拙危及健康。
比如小編的外公,就是因為沒有科學有選擇性的少吃,而導致了自己營養不良輕微貧血。所以說,學會合理的少吃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
1
吃的少≠不吃,而是吃的有選擇
我們把食物單位重量所含的熱量稱之為能量密度。一般來說脂肪、糖含量高而水分含量低的食物能量密度較高,1克脂肪可以產生9千卡熱量,比1克碳水化合物4千卡和1克蛋白質4千卡提供能量的總和還要多。而水分、蛋白質、膳食纖維較高,脂肪含量少的食物能量密度相對較低。
所以節食並不等於完全不吃東西或者攝入很少的東西,而是只控制攝入體內的總熱量。少吃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如例如油條、蛋糕、薯片、曲奇、葡萄乾等,多吃能量密度低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奶製品、谷薯類、豆類、瘦肉、魚類等。
同時,還要以下這些食物記得要少吃:
2
2
吃得少還想不挨餓,也有小技巧
如果想要少吃的同時不感到非常飢餓,記住選擇膳食纖維多的和難消化的食物。因為食物在胃腸中消化速度越快,胃腸盤踞的時間就越短,胃腸一旦排空飢餓感就來了。
由於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尤其是精製米麵)被消化吸收的速度最快,所以主食要避免單純吃饅頭、大米飯、麵包、麵條等精白米麵類,注重粗細搭配。
而蔬果、薯類、菌藻、大豆、粗雜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所以吃進去之後它會長時間在胃腸道裡「待著」,且容易吸水膨脹,體積可增大15~25倍,飽腹感持續時間可達4小時。
適當選擇魚蝦類、大豆或其製品、奶類、瘦牛肉等優質高蛋白食物,也是提高飽腹感的選擇,因為蛋白質消化吸收食物時還會額外消耗大概30%~40%熱量,所以在提供營養的時候還能避免體重增加。
3
細嚼慢咽七分飽,是最簡單的少吃方法
很多人都會說,吃飯不可能像女明星一樣隨身帶著秤,有什麼方法可以簡單有效達到少吃的目的?有些人在進食的時候無法判斷自己的飽腹程度,這裡有個分級圖,大家可以自行判斷一下自己平時都在幾分飽的位置。
其次,最有效的方法是細嚼慢咽。當從開始吃飯15分鐘後,人的血糖值會顯著上升,到30分鐘左右達到峰值,此時大腦會反饋「吃飽了」信號給腸胃,使食慾降低。而如果進食速度過快,大腦信號來不及反應,就容易吃過量。
所以建議每一口飯咀嚼20次直到食物嚼得很細膩再咽下去,進餐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比較好。
雖然人的一生遠遠不止吃9噸的食物,但是減少一定的食物攝入和一時的歡愉,從而保障自己可以獲得更加健康有活力的體魄和更長久優質的生命,還是非常划算的。畢竟就算想要大嘴吃八方,也要有足夠的健康和壽命去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