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鄉土記憶 打造特色村莊 六石美麗鄉村建設內外兼修

2020-12-14 浙報融媒體

三伏時節,走進六石,記者發現,比天氣更炙熱的是如火如荼的「十佳村」創建熱潮。各創建村不斷挖掘村(小區)域文化特色,按照尊重自然美、大創文態美的思路,融入各類彰顯村情的特色文化,追溯鄉土記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風光、風情、風韻、風採、風俗」的特色村莊。

花上頭自然村:歷史與風景相映

「坐臥芙蓉花上頭,清香長繞飲中浮。」從211省道拐入一條鄉間公路,來到花上頭村口,東側有3口荷花池,池中幾叢荷葉隨風搖動,讓人聯想到南宋詩人汪莘詩中描繪的荷塘,十分應景。荷池東側,是花上頭的村標,花的氣息很濃,微紅牆面上鑲嵌著「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微紅」的詩句。

花上頭,一個讓人充滿遐想的村名,一個讓人過目不忘的村名。對於村名的來歷,一種說法是明朝萬曆年間,義烏的一戶王姓人家舉家遷到此地落戶,後又有厲氏、張氏等陸續遷入,大家和睦相處,鄰裡關係十分融洽。這時,南邊有豪紳想控制這些外來戶,經常派手下來騷擾,外來戶經過商討,在村南修築起一道圍牆,並沿著圍牆種植了大量花草,使圍牆四季如春,「一年到頭,花滿牆頭」,故村莊得名「花牆頭」,後簡稱「花上頭」。而另一種說法是花上頭這個村名來源於「畫牆頭」,以前村裡十三間頭、廿四間頭的牆頭畫滿了精美的畫,因此村名就叫「畫牆頭」,「花上頭」是「畫牆頭」的諧音,村名由此得來。

花上頭現有120多戶村民,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村東南是東陽木材交易中心,村西南則是聞名遐邇的東陽木雕小鎮,與東后里、西后里同屬一個行政村。去年,東后里、西后里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雙雙被評為「十美村」,對花上頭幹部群眾觸動很大。今年,花上頭列入爭創「十佳村」示範村行列。

按照「三強六無五美」的要求,花上頭投資200萬元啟動了環境整治、美麗庭院建設、休閒公園建設等基礎設施改造和建設外,圍繞村名由來,復墾鄉土記憶,在景觀節點中增添文化內涵,讓傳統歷史與現代風景相映。

走進花上頭,水溝西邊有一道矮牆,牆頭上種植了綠色的多肉植物,東邊的一幢老房子畫滿了花朵,與牆邊的薔薇花形成了虛與實的鮮明對比。村幹部介紹說,早些年村裡的老房子牆面上畫滿了精美圖案,如今老舊房已不復存在,牆畫也是一種復墾鄉土記憶的辦法。

花上頭全村的地面十分潔淨,找不到衛生死角,這在農村十分少見。來到村中央的小廣場,有一個塑膠籃球場,用料十分講究,可以與專業比賽球場相媲美,球場附近有多處景觀節點和文化牆,讓人可以健身,也可以賞景,過上詩意生活。

薔薇花是記者在花上頭見到最多的花卉。據介紹,薔薇花花期較長,可達半年之久,故選擇薔薇花種植,體現出幹部們花費的心思。

花上頭的最大亮點在村西南的休閒公園,樹木蔥蘢,景色宜人的休閒公園有人工小河、健身步道、舞池等設施,輔以各類樹木造型綠化,已成為村民休閒、健身好去處。這段時間,許多鄰村村民都來到花上頭賞景。

夏溪潭村:體現穿越 做足鄉味

鄉村的味道是特有的,是鄉愁中最揪緊人心的味蕾,是每個走出鄉村人的無形牽掛。

「阿爸,扣田畈摟番薯。」「姆媽熬啊番薯羹危險好食。」「老公,格塊番薯老實大,鍾意倒哇。」這幾天,這幾句東陽話在網絡走紅,而更有人跑到「發聲地」六石街道夏溪潭村探聽虛實。

記者近日聞訊趕到夏溪潭村,在村裡的牆壁、小竹屋和共享田園邊看到了這些字眼,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番薯是甘薯類植物,16世紀末葉由閩人陳振龍從南洋引入中國福建、 廣東,而後向長江、黃河流域傳播。現今中國的番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佔世界首位。

夏溪潭村地處白溪江北側,村後是連綿起伏的山坡,其土質疏鬆,非常合適番薯生長,該村種植番薯歷史悠久。舊社會,一些地方村民飢餓不堪,夏溪潭村民有番薯果腹。近年來,吃粗糧成了人們的一種時尚,番薯成了「香餑餑」,夏溪潭村民利用番薯加工成番薯粉和番薯片,在市場上十分走俏,甚至還遠銷到國外。

番薯,成了夏溪潭村濃烈百年不變的鄉味。

夏溪潭村今年創建「十佳村」示範村時,在街道領導和駐村幹部的指導下,該村啟動了赤膊房整治、美麗庭院、共享田園、景觀節點打造等十多項工程。特別在共享田園建設中,該村決定突出鄉土文化,保留地域味道,體現出獨特的鄉村魅力。

「鄉土文化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內的人們精神上的情結,它有共同的情感基礎,容易產生心靈上的共鳴。保護、傳承並利用好這些文化資源,有助於人們形成認同感、歸屬感,進而產生對家鄉的熱愛和眷念之情。」夏溪潭的一位村幹部告訴記者,經過廣泛討論,他們決定做足番薯這道鄉味。

於是,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共享田園裡,30多戶村民不約而同地種上了番薯,村裡的牆繪是番薯片製作流程圖案。夏溪潭人還別出心裁地收集與番薯有關的搞笑諺語,懸掛或矗立在小竹屋和共享田園邊,不僅僅穿越了歷史,更讓人過目難忘,忍俊不禁,成了一道勾人魂魄的鄉味。

雙塘自然村:人文與生態交融

「兩頭塘索麵,歷史悠久、取料精良、手工製作、鮮軟可口……」走進六石街道湖心塘村雙塘自然村,一幅大型牆繪很是顯眼,畫面中,一名身穿傳統服飾的婦女正在演示和面、搓面、盤面、拉麵等加工索麵的手工工序。不遠處,一排排木架上,細白的索麵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雙塘舊名叫兩頭塘,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因家家戶戶做索麵,又叫「索麵村」,由此聞名於東陽北鄉。

雙塘現有180戶村民,環境基礎較差。去年3月,村裡還有幾十戶村民散養家禽,公共場地雞飛狗跳,滿地雞糞。此外,亂搭亂建、佔用公共場地種菜等現象比比皆是。去年5月,村裡研究環境整治工作,隨後邀請專業隊伍入村清理,並啟動村莊美化工作,在主要道路兩側建設風格迥異、造型奇特的青磚花壇,環境面貌煥然一新。今年,雙塘自然村列入「十佳村」創建規劃,啟動赤膊房整治、美麗庭院、共享田園等建設。

鄉村傳統文化是地方獨具魅力的人文風景,是人們的鄉土情感、親和力和自豪感的憑藉,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它既是團結凝聚廣大群眾的重要紐帶,也是長久的文化資源和文化資本,雙塘自然村決定把索麵作為彰顯村莊軟實力的「金名片」。

兩頭塘索麵,製作歷史久遠,共十四道工序,分別是和面、搓面、盤面、熟面、上面、扽面、迎面、拉麵、分面、折面、收面、割面、裝面、換面,每個環節都是手工製作,既費時又費力,正是這種嚴格的手工技術,才保證了索麵的品質。舊時,在白露時節天氣轉涼後,每家每戶都在院子裡掛起細白的索麵,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成了一道遠近聞名的風景線,更是承載著每個家庭的希望和夢想,因為舊時,雙塘村民主要是靠換索麵來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村民早已擺脫依靠索麵換生活的日子,但仍有不少農戶傳承著索麵製作的技藝,因為這是一份鄉愁,一份記憶,更是兒時那份媽媽的味道……

經過提煉挖掘,雙塘自然村將索麵加工的十四道工序拆成照片「搬」上牆頭,成為村莊獨特的風景。

除此之外,雙塘自然村還在村前建起共享田園,分區塊種植綠豆、玉米、芝麻等作物外,還別出心裁地建起農業科普長廊,介紹各種農作物以及24個節氣,絲瓜、南瓜藤蔓纏繞長廊兩邊,將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相融,讓人留連忘返。

方家自然村:以石為媒 扮靚村莊

經過多方籌措,六石街道石塔山村方家自然村廳門堂硬化工程日前完工,赤膊房整治、森林公園、美麗庭院、環村道路建設等創「十佳村」工作都按計劃順利推進。

沿著北乾渠自東向西來到方家自然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個森林公園,公園內喬、灌、草層次分明,色彩配置豐富多彩,植物造景特色突出。公園內有幾條用石子鋪成的小徑,行走在其中,讓人心曠神怡,而公園四周,更是被一圈石頭所包圍。進入村莊,無論是道路兩側還是花壇四周,全部用石頭砌成,「石味」十足。「石頭是自然界客觀存在的物質,它平淡樸實,卻是人類的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在創建『十佳村』中,我們選擇石頭為主要用料。」方家自然村村務負責人方希躍介紹說,石頭是原生態物質,它成本低廉,便於維修,還能造景,與現代的鋼筋水泥相比,更貼近大自然,也更符合農村實際。

方家自然村地形東高西低,石頭的作用妙不可言。不顯眼的地方用大石塊砌起擋牆,除了安全,石縫裡還會長出綠植;落差較小的地方,用扁石頭砌起石頭牆,除了美觀,還能調節地形的落差……方家還啟動「非硬即綠」行動,沒有綠化的地方全部硬化,沒有硬化的地方全部播綠,提升了村莊的品位。

方家還因地制宜打造環村遊步道。村北的北乾渠堤壩曾被村民用於堆放雜物和無序種植各種植物,創建中,聰明的方家人在堤壩上用磚頭鋪出S型遊步道,再在遊步道邊上種植紫薇等樹木,藝術感很強。遊步道建成後,健身人員眾多,一位熱心村民拍攝圖片放在社交平臺上,廣受好評。

方家是個不足200人的小自然村,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創建「十佳村」工作啟動後,該村充分發揮村民的積極性,動員大家參與到創建工作中來,在參與中達到聚集民心,築就同心,共同建好美麗家園的效果。在森林公園建設中,多位村民捐出了自家的樹木;6月份,得知村裡硬化廳門堂缺乏資金,50多名村民慷慨解囊,捐助了十多萬元資金……方希躍說,許多村民都積極支持配合創建工作,為村莊的發展默默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大田鎮樂妹村:花小錢創特色 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近年來,大田鎮樂妹村把環境綜合整治作為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的有效抓手,緊緊圍繞「抓機制、樹樣板」,全面落實「六治」專項活動,因地制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美化綠化村莊,堅持以「花小錢創特色」,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 青島膠州市李哥莊鎮四甲村激發基層黨建活力 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在李哥莊鎮駐地向西北3.5公裡處的四甲村,村莊近年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嶄新的柏油馬路,灰瓦白牆的徽派建築風格,新建的孝文化館、民俗館等令人耳目一新。村裡還打造了清廉文化、孝禮文化品牌,內外兼修,打造高顏值「美麗鄉村」。
  • 從化:建設特色小鎮成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據悉,從化作為廣州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主陣地,正在朝著建成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的目標而努力。特色小鎮建設作為從化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面對特色小鎮建設這條發展新路徑,從2015年底提出特色小鎮發展戰略至今,從化在全區謀劃布局20個特色小鎮,在特色發展之路上穩步前進,有效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動能。
  • 膠州市李哥莊鎮四甲村:激發基層黨建活力 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在李哥莊鎮,鎮駐地向西北3.5公裡處的四甲村,村莊近年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嶄新的柏油馬路,灰瓦白牆的徽派建築風格,新建的孝文化館、民俗館等令人耳目一新。村裡還打造了清廉文化、孝禮文化品牌,內外兼修,打造高顏值「美麗鄉村」。
  • 郝效冬調研響泉村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平川文旅公眾號 ID: gh_fe0ba9ff83af7月15日,平川區委副書記、區長郝效冬深入寶積鎮響泉村調研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區委副書記李應偉,副區長楊明一同調研。郝效冬指出,要深挖響泉本地文化特色,結合「泉」「館」「民俗」等特色資源稟賦,進一步完善規劃設計,走出一條適合響泉自身發展的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子,助推響泉美麗鄉村建設提檔升級;要進一步實施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全面綠化、亮化、淨化村莊道路,精心設計打造道路兩側景觀帶,提升牆面治理水平;要突出資源特色,有效推動村史館建設和布展工作進程;要加快推進山體綠化和沙河治理,提升美麗鄉村整體水平
  • 內外兼修「美麗無錫」入畫來
    如何讓無錫城鄉環境更潔美、品質更精美、生態更優美、生活更和美,如何讓美麗無錫內外兼修、各美其美、詩意棲居、令人嚮往?連日來,無錫市委全會的好聲音在全市上下廣為傳播,會場內外、線上線下,大家激蕩智慧,聚力描繪美麗無錫建設的精彩畫卷。補齊生態短板,夯實美麗無錫「綠色基底」建設美麗無錫要堅持生態優先,夯實「綠色基底」。
  • 突出地域特色 打造「五美」鄉村 新幹繪就新時代美麗鄉村新畫卷
    今年以來,新幹縣突出地域特色,全面彰顯產業興旺之美、自然生態之美、文明淳樸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諧有序之美,分類推進鄉村發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新時代「五美」鄉村,努力繪就新時代美麗鄉村新畫卷。分類推進鄉村發展。
  • 文明銳評丨鄉村振興應「內外兼修」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實施,從基礎設施改造到鄉風民風的涵養,梧州各鄉村的關注和投入可謂不小。從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願景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從農村環境整治到制定村規民約的舉措,建設美麗鄉村,一個再明確不過的要求就是「內外兼修」,優美環境和良好鄉風「齊飛」。筆者認為,可以在農村廣泛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評選活動。
  • 傳承紅色基因 打造一流鄉村旅遊度假區——河北省石家莊市李家莊
    其中李家莊村是2015年省級美麗鄉村精品村,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被省農業廳授予「河北美麗休閒鄉村」稱號,被住建部列入第四批「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讓遊客來體驗田園鄉土味道,同時舒適性是保障,參與性是手段,充分展現特色小鎮的自然和人文元素,通過特色小鎮的建設,順利實現傳統農業的轉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 日照高新區建設美麗鄉村打造幸福家園
    「進則享有完善配套、創業環境,出則擁有青山綠水、鄉村田園。」坐擁經濟園區和美麗山區的日照高新區,把人們對生活的嚮往,落腳到人們生產工作中,滲透進日常生活點滴中,發展生產、改善生活、保護生態,努力探索綠色發展模式,使村民在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中實現幸福生活。
  • 廣州最美村莊:特色村莊得到專家一致認可
    2016年,從化區委、區政府研究決定,以錦二村為核心區,聯動錦一村、錦三村,因地制宜建設桃花小鎮,深挖當地鄉土文化,發展綜合觀光體驗文旅產業。專家組在錦二村參觀了桃花小鎮國學館、非遺文化展館,實地走訪了十裡花溪等特色景點,詢問了錦二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桃花產業產值等情況。
  • 未來已來 戴村的文旅特色型美麗城鎮要上線了
    聚焦美麗品質提升 彰顯花園魅力  大力開展「美麗戴村」建設百日集中攻堅行動;第二批3個美麗鄉村工程建設有序推進,第三批5個美麗鄉村通過規劃評審;持續推進美麗河湖建設,打造村莊周邊的美麗水域;大力推進美麗庭院和美麗廠區建設,一幅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畫卷正逐步變為現實。
  • 綠色田園留鄉愁——射陽縣合德鎮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見聞
    科學規劃是美麗鄉村建設得以順利推進的保證,自該鎮的美麗鄉村建設啟動以來,該鎮堅持規劃先行,成立美麗鄉村規劃建設領導小組,高起點規劃,組織村建、國土等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各村居、社區實地勘察、調研,結合外地發達鎮區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經驗,並充分結合村民意願,將村民訴求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以規劃定思路,突出亮點,打造特色。
  • 銅陵橫山村——美麗宜居村莊
    橫山村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了多項榮譽,榮獲2010、2011年度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2013年全縣「五個好」黨組織,2016年榮獲銅陵市先進基層黨組織,2010年安徽省廉政文化建設示範點,2015年安徽省森林村莊,同年獲得省級農民文化樂園示範點,2017年獲得安徽省特色景觀旅遊名村,2019年獲得安徽省美麗鄉村建設重點示範村。
  • 建設美麗鄉村 打造鄉村牧歌——湖北棗陽鄉村見聞
    近年來,棗陽市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農村公共服務進行提檔升級,把農村的風景、分散的資源串成線、集成團、連成片,打造宜居、宜行、宜遊、宜業的美麗鄉村,一幅幅充滿田園風情又不失現代氣息的鄉村圖景在鄂西北大地上鋪展開來。鄉村之美,貴在環境。棗陽市在打造美麗鄉村的過程中,沒有大拆大建,而是因地制宜修復房屋立面,保持了農家房屋原有的韻味。
  • 青島膠州:三裡河街道「三條路徑」集聚提升美麗鄉村新動能
    三裡河街道辦事處位於膠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三裡河文化遺址,始終以打造「東部城市活力社區、中部新興產業社區、西部鄉村田園社區」為目標,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總抓手,堅持三條路徑齊抓共管,通過改善人居環境,抓實「點線面體」,高質量打造城鄉融合的美麗鄉村建設「三裡河樣板」。
  • 孫雪濤:隴南美麗鄉村建設的「P-M-C-D」模式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志鋒 通訊員 賀娜娜 12月23日上午,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開發鄉村價值建設美麗鄉村分論壇在甘肅省隴南市舉行。甘肅省副省長、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出席論壇並介紹隴南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基本情況。
  • 水北鎮石上村點「石」成「金」引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為積極響應美麗鄉村建設號召,2018年以來,石上村在全村大刀闊斧開展拆「三房」工作,對全村處於廢棄閒置、破爛不堪、具有安全隱患、建新未拆舊、未遵守「一戶一宅」規定等性質的「空心房」,不符合「一戶一宅」政策的危舊土坯房,地處低洼易澇地帶、房屋結構陳舊、存在安全隱患及妨礙村莊主要交通、有礙觀瞻等性質的「危舊房」,非法佔用、亂搭亂建、雜亂無序、超高超大、建新佔老、一戶多宅等違法違規建設的
  • 雙江鄉:著力打造美麗屋場,建設秀美鄉村
    「現在政策好,政府大力支持搞美麗鄉村建設,我們老百姓也積極響應,大家齊心協力把家門口打造得像個花園,去菜園子都不用踩泥巴路了!」12月2日,雙江鄉方石村木衝屋場的村民興高採烈地告訴婁星區美麗鄉村示範創建考核組。
  • 【「十三五」成就巡禮】內外兼修 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
    【「十三五」成就巡禮】內外兼修 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 2020-12-23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