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跳蚤市場撿漏的好事兒,不光發生在中國,在美國也有。2018年6月,一個美國遊客在法國北部旅遊,花50美分買了一枚硬幣,最後上網一查,這枚硬幣價值97500美元,也就是說,他當初花了50美分,為他帶來了19萬5千倍的報酬。
當時,這個美國遊客在跳蚤市場看到了一枚寫著英語的美國貨幣,他沒見過,但覺得格外親切,於是心血來潮花50美分買了下來,沒想到回家後一查,這枚硬幣竟然價值97500美元,是罕見的1776年發行的大陸元(Continental Dollars)。
這種硬幣最早是由美國大陸會議在全國發行,幣身用錫、黃銅和銀混合鑄成。
1776年的大陸元很好辨認,因為它正面有三個圓環:
中心環為日晷和陽光,還有一行字「MIND YOUR BUSINESS」(注意個人工作,並非「別管閒事」)。
第二環寫著「FUGIO」(富吉歐),一句拉丁語,意味離開。
最後一個環寫著「CONTINENTAL CURRENCY」(大陸貨幣)。
硬幣背面是13個相扣的圓環,象徵著北美十三州,最中間兩個環,分別寫著「WE ARE ONE」(我們是一個整體),以及「AMERICAN CONGRESS」(美國國會)。
在美國獨立的過程中,一共出現過三種貨幣,分別是硬幣、紙幣和實物貨幣。實物貨幣一般是海狸皮和貝殼,而硬幣就是以這枚大陸元為代表的錫制或銀質硬幣,後來因為銀子不夠,也出現了紙幣。
如果說僅僅作為美國獨立時期使用過的一種硬幣,其實大陸元並不會這麼值錢,它之所以一枚就價值9萬多美元,有兩個原因:
英國人偽造?
最初,大陸硬幣確實被設計為一種正式貨幣,用於在北美十三州流通。但是,近年來,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些錢幣實際上是英國製造的諷刺玩具,用錫、鉛合金鑄造成硬幣,用以嘲笑美國貨幣的毫無價值。儘管這些硬幣的起源仍在爭論中,但1776年美國確實製造了一批大陸幣,用以慶祝嶄新美國的誕生。
早在18世紀末期,這種硬幣已經被偽造了,由於當時的美國政府沒有專門的鑄幣機構,所以製造的硬幣跟民間仿製的差別不大,所以,現在還存世的,即便是仿造的大陸硬幣,也都是難得一見的佳品。
從來沒有大規模流通
由於無法確保鑄造硬幣所需的龐大白銀數量,大陸幣實際上從未真正流通。取而代之的是大陸紙幣,而大陸紙幣造成了美國獨立時期的災難。然而,雖然沒有流通過,大陸硬幣一直無用武之地,但200年後,它們卻因為稀少而變成了香餑餑,2014年,一種只有4枚存世的大陸幣,賣出了1410000美元的價格。
你對美國遊客撿漏賺了19萬倍怎麼看?
歡迎留言、點讚、轉發!
您的關注將支持我發布更加優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