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末至今,我追了兩部國產劇,分別為《完美關係》和《安家》。起初我還專門寫了篇文章為國產劇辯護,尤其是《安家》,我認為這部劇在某些方便描述的房產中介行業和現實非常接近。
但在看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兩部劇就像是同一個流水線下走下來的商品,其極高的相似度讓我感到國產劇對觀眾的嚴重不友好!雖然手撕鬼子的時代已經過去,卻再次流行起了流水線化、同質化的國產劇生產方式!
下面,就讓我帶領大家感受一下《安家》和《完美關係》有多像!
一、相同的演員
這兩部劇有四個角色扮演的演員是相同的!其中一些角色在劇中還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崔英俊&小紅帽店長
相信大家都對《完美關係》中崔英俊這一角色印象極深!他在劇中除了吃軟飯,還搞外遇,老婆向他提出離婚後他還向老婆提出要贍養費。這是一個有手有腳的大男人能說得出來的話?
另一邊,《安家》中的小紅帽店長,也是由同一款男主董可飛飾演。
董可飛是老戲骨,88年出生的他飾演過多部電影、電視劇,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現實中的妻子曹苑在《完美關係》中飾演李靜柔一角。
這大概就屬於丈夫有工作之後帶上老婆一起的行為,就像包文婧說的,包貝爾接到角色後就會跟導演說,這個角色能不能給我媳婦。
2.威廉&阿拉丁店長
《完美關係》中,陳牧揚飾演DL的合伙人威廉,這個角色的戲份雖然不多,但是存在感十足,只要播放到DL公司的戲份總有他。
《安家》中,陳牧揚飾演了阿拉丁店的店長,雖然後來下線了,但在前期也可謂存在感十足。
這兩個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卻同時出現在了兩部同一時期上映的電視劇中,看著特別跳戲。
3.顧凱雷&龔先生
這個比較難被發現,但由於我邊刷《完美關係》邊刷《安家》的緣故,就硬生生看著演員夏德俊先是在《完美關係》中當紐菲斯公司當大老闆:
然後又跑去《安家》當賣祖宅的富二代!
4.富二代老闆&徐文昌的律師同學
在《完美關係》中,有這樣一位富二代老闆,出了高價的公關費讓DL公司幫忙搞定自己老爸和護工戀愛的事情。
同時,這位兄弟又是《安家》中徐文昌的律師同學,每次徐文昌有難,他就出面幫忙,存在感十足。
5.鈴鐺網老闆&徐文昌競爭對手
《完美關係》中鈴鐺網的鈴鐺網老闆:
同時也是《安家》中老洋房的買家:
6.譚新凱&寧馨男友
接下來就是放大招的時刻了,《完美關係》中有個令觀眾印象極其深刻的角色:譚新凱。他身上有軟飯男、渣男、商業間諜的標籤!
譚新凱的飾演者名叫於恆,在《安家》的演員表裡,我也看到了他的名字:
7.何君&寧馨
《完美關係》中的何君以及《安家》中的寧馨,又是同一個演員周知飾演的。
其實還不止以上7個相同的演員出現在這兩部戲中,大家要是有興趣還可以接著挖,會發現更多驚喜。
二、劇情元素相似
這兩部劇都有一個非常鮮明的人物類型,大家可能都快看吐了的人物類型:一個偏愛弟弟的重男輕女家庭。
《安家》中的房似錦有一個偏心的媽媽,女兒從上高中開始就不想讓她念書了,即便考上了大學也通過各種手段讓她念不成書;女兒幾天沒吃一口飯不知道關心,但是兒子吃碗泡麵就擔心他會沒營養。
《完美關係》中邦尼也有這樣一個媽媽,心思全在弟弟身上,只會向女兒伸手要錢!而弟弟想拿姐姐錢的時候,似乎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姐姐不給他就罵姐姐是個自私鬼。
善良女兒狠心母親媽寶弟弟(哥哥)的橋段,國產劇真的永遠都演不厭......但作為觀眾,我們真的看膩了!
這兩部戲的男女主角的人物設定也高度相似包括產生愛情的過程也高度相似。
《完美關係》中衛哲的家庭因為父母關係不和而破裂,他因而對婚姻抱有恐懼;《安家》徐文昌的家庭也是因父母關係不和而破裂,他因而對出軌零容忍。
這兩部戲的男女主,都是一方對人抱有嚴重的敵意,但在另一方的溫暖下逐漸放下防備,開始相信愛情。
在面對商人時,這兩部戲都愛刻畫奸商,因此《完美關係》的江達琳總是喜歡拿著甲方的錢做坑甲方的事,造成劇情嚴重不合理;
另一邊《安家》劇情稍微合理些,但編劇為了將飼料大王林茂根刻畫成奸商,強行降低其智商,故意讓他做明顯違法的事。這點也讓人無法忍受!
三、核心主旨相似
這兩部劇的核心思想就是,做人要善良,做生意更要善良,不能只想著賺錢,得將公序良俗納入考量範圍。
《安家》告訴我們做房產中介不僅要替客戶買賣房子,家長裡短的事情也要考慮周到,要和客戶做朋友。這點價值觀我是認同的。
《完美關係》告訴我們,每一單,甲方都是壞人,作為一名合格的公關,其水平在於教甲方如何做人。
只要教做人教得好,不但可以在坑甲方的同時拿到錢,還能讓甲方心懷感激,下一單還交給DL做。
四、導演相同
最後一點相似的是,這兩部戲的導演都是安建。
我把這點放在最後大家仔細體會下,相同的演員、相似的劇情、相同的主旨,模板都有了,編劇要做的只是換一個環境發揮。因為幾個重要的元素都已經存在了:重男輕女的媽媽夠壞,商人夠奸,劇情沒有矛盾硬上矛盾侮辱觀眾智商。
導演只是需要換幾個主要拍,別的配角都可以從隔壁劇組找,拍攝地點也都在上海不用專場,有的角色還可以找演員家屬來飾演,可真是省錢又高效呢!
我特意寫稿子揭露國產劇嚴重同質化的問題,多少還是對國劇抱有一些美好的幻想。我之所以會追這兩部劇,最初的原因是想從這兩部職場劇中學到一些知識。
結果沒想到知識沒學到,倒是被國產劇刻意營造出來的虛假矛盾給氣到了。
作為觀眾,面對各式各樣的劇,我們有很多選擇!
我們可以選擇看歐美劇、日韓劇,國產劇繼續再這樣同質化下去,到時怕是會面臨國內文娛市場的日益萎縮。因為口碑已經擺在那裡了,只要多看幾部,國產劇的生產流水線也能摸得一清二楚。
作為觀眾,我們需要的是創新、真誠的劇,而不是套用一個模板生產出來的商品。我真心不希望國人在黃金檔看到的是如此虛假、做作、模式化的電視劇。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