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諸暨這些科研中堅!造福諸暨人民的人!

2020-12-17 浙江在線

2020-05-29 11:24 |浙江新聞客戶端 |融媒體記者 斯海燕 章海男 編輯 楊凌燕

明天,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在這樣的日子裡,我們有必要回顧和念想,那些「兩彈一星」、「雜交水稻之父」、神舟系列載人宇宙飛船航天員等為代表的功勳科學家、科技精英,一個個光輝的名字與事跡在心中閃耀。每當想起他們,我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崇敬滿懷。

在這樣的日子裡,我們有必要垂青身邊與周圍:我市數萬科技工作者攻堅克難、奮力前行,湧現出優秀代表。有的矢志不渝自主創新,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讓企業成為行業的翹楚。

他們,有的30年如一日,守望那片山、那片果園、那片茶園,讓香榧、茶葉、水果成為農民的致富之果;有的辛勤執教於方寸講臺,成為孩子的引路人;有的「板凳甘坐十年冷」,用高水平科研成果贏得世人的尊重;有的忙於手術臺或者在疫情中逆行,冒著生命危險讓病人恢復健康;有的在基層進行著潤物細無聲的科學普及……

五月的暨陽城,儘管鮮花盛開、芳草碧綠、樹木葳蕤,何其美麗,但再美的景致怎麼美得過你們呀——科技工作者!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

填補晶片領域的空白

———浙江蘭特普光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建軍

這是一位博學、資深的學者,也是富有創業激情的企業家。

何建軍博士,1964年出生,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會士。

198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光學儀器工程系,分別於1986年和1989年獲巴黎第六大學半導體光電子學科碩士和博士學位。

1986至1989年在法國國家通信研究中心做博士研究,1989年赴加拿大新蘇格蘭技術大學做博士後研究。

1994年初加入加拿大國家科學院任研究員,從事半導體光電子集成器件的研究。其間在光子集成器件方面開發的專利技術成為兩家高科技公司從加拿大科學院派生的重要基礎。

2000年作為創始人之一任MetroPhotonics公司的首席科學家。

2006年回浙江大學任特聘教授。在集成光電子器件、半導體雷射器、半導體量子阱混合技術和非線性光學器件等方面發表了300餘篇論文,獲得20項美國發明專利,60餘項中國發明專利,在國際會議上做特邀報告40餘次,曾獲得加拿大國家科學院傑出成就獎。曾擔任亞洲光通信和光電子會議(ACP2011 & ACP2018)大會主席,以及其它多個國際會議的程序委員會主席、組委會分會主席或成員,目前為Optics Letters專題編輯(Topical Editor)。

何建軍博士2017年4月在諸暨投資成立了浙江蘭特普光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公司致力於新型高速可調諧半導體雷射器晶片和光器件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產品應用於光通信、健康醫療、環境監測等領域,為迅速發展的寬帶智能光網絡、光纖到戶和數據中心光互連,以及無創醫療診斷、環境監測等提供多功能、高性能、低成本的關鍵光電子集成晶片和器件,填補國內在高端有源光電子晶片產品領域的空白。

大數據應用的領頭雁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教授、博士汪杭軍

汪杭軍是省級新興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負責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統計計算實驗室(SVCL)訪問學者,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教授、博士。

汪杭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慧、模式識別、大數據應用等領域。在信息化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中,他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十餘項,相關研究成果獲得浙江省「科技興林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主編教材《Android應用程式開發》獲得浙江省十二五優秀教材,《計算機導論》獲得中科院優秀教材一等獎,累計發表SCI、EI、一級等學術論文60餘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5項。他還指導學生取得了發明專利3項,軟體著作權6項,發表論文13篇,指導的研究生連續多次獲得浙江農林大學優秀碩士論文。

5月初,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全體教職工、學生分批次返校。汪杭軍基於校園微信公眾號緊鑼密鼓地研發「暨陽學院版」健康申報平臺,建立「一人一檔」的動態管理臺帳,確保師生每日健康狀況和疫情信息摸排全覆蓋。

作為暨陽學院信息與教育技術中心負責人,汪杭軍也利用自身知識、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助力諸暨當地提升科學化、信息化、智慧化、精細化社會治理水平。

2018年組建團隊與暨陽街道合力打造「智慧暨陽」服務平臺,通過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技術,以「智慧+黨建」、「智慧+網絡」、「智慧+美麗」為核心,強化網格化管理與服務,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下的智能化途徑,提升基層政府社會治理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去年,暨陽街道網格員入戶走訪完成率超過98%,收集社情民意1291條,服務效能顯著提高。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該服務平臺已在一些社區發揮出了積極的作用。

智慧技術賦能政務服務

——紹興諾雷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宏偉

王宏偉,出生於1981年11月,浙江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美國UIUC大學兼聘教授,現任浙江大學-UIUC聯合學院信息與數據科學系主任、院長助理。王宏偉博士一直從事複雜系統設計、知識工程、多學科協同設計與仿真、能源系統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著意耕耘,自有收穫。多年來,他主持和參加中英大型科研項目10餘項,出版英文學術專著1部,發表SCI/EI論文100餘篇,其中包括一區、二區Top期刊論文3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12項。

為了將更多信息化科技成果的下沉落地,2017年7月,王宏偉在諸暨創辦紹興諾雷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他帶領公司技術團隊服務地方智慧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與人才辦、人社局合作,開發了「智慧人才」管理系統,該系統作為諸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覆蓋了「引進人才、培育人才、服務人才」的全周期工作,並應用大數據處理、數據挖掘、知識圖譜等技術,提升系統的處理效率及智能化程度。目前已開發應用了項目在線申報、業務在線辦理、數據實時統計、異常實時預警等功能,實現從申報、受理、補貼申請、後續管理等全流程的數位化;此外,還開發應用了人才數據採集、企業需求採集、需求精確匹配、遠程實時互動等功能,為本地政府、企業的招才引才工作提供高效的智能化服務。

除助力諸暨智慧化政務平臺建設外,王宏偉也為諸暨各項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他積極推薦和協助多名諸暨學子獲得世界排名前100高校錄取,大力為諸暨推薦高層次人才。

他曾作為諸暨代表隨省人才領導辦公室赴歐洲引才,為諸暨推薦國家級人才項目專家2人、自主申報省級人才項目2人、紹興330計劃專家近10人。作為諸暨市政協委員,他還積極為諸暨發展建言獻策。2019年,王宏偉入選首批諸暨市榮譽市民。

創新發展的「掌舵手」

——浙江豐球克瑞泵業有限公司項目總監魏湯堯

「參與標準制訂,才能掌握市場競爭制高點。」作為全國農業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排灌設備和系統分技術委員會委員、浙江豐球克瑞泵業有限公司項目總監魏湯堯深深懂得制訂標準的重要性,即掌握行業的話語權。2018年以來豐球克瑞泵業參與國家標準制定2項,行業標準2項,綠色評價團體標準4項,其中有4項綠色產品評價團體標準已於今年3月25日生效實施。

魏湯堯是水泵行業一位資深的高級工程師和高水平的管理者。他堅持把開展QC小組活動作為加強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促進企業質量創優達標。「豐球創新小組」和「豐球卓越QC小組」的兩個QC成果,均是科學地運用PDCA程序和多種QC工具,解決了PB屏蔽泵一次裝配合格率問題和SP250S乾濕兩用泵起動慢不良率等問題(此二項成果雙獲浙江省機械工業QC成果一等獎),提高了整泵裝配質量,有效節約了生產成本,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作為企業產學研平臺的牽頭人,魏湯堯先後與江蘇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中國計量大學等院校籤訂了長期的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2018年度與浙江工業大學周佩劍博士合作的「泵類產品關鍵技術及高效水力模型開發」項目,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65批面上資助。

2019年度與江蘇大學合作申報的「新型高效旋流式無堵塞泵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 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近3年來,由魏湯堯牽頭成立的創新團隊,共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專利27項,獲得授權專利23項;向省科技廳申報通過驗收浙江省新產品試製計劃14項;獲中國節能產品認證書3項,浙江省科技成果登記證書14項。通過科技創新,有效提升了企業整體競爭優勢和運行質態,促進了企業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潛心環保研究矢志不渝

——菲達環保研發工程師劉含笑

短短幾年間,他從壓力容器廠的一名鉚工實習生成長為一名研發工程師,再先後晉升為電除塵器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發部副部長、科研管理處副處長。他,就是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劉含笑。

劉含笑,出生於1987年7月,中共黨員,2012年碩士畢業於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畢業後,進入菲達環保工作。曾榮獲2015年度「菲達十佳黨員」、2019年度浙江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作為主要完成人,累計發表核心及以上期刊論文40餘篇、授權專利30餘項,參與完成國家/行業標準5項、行業專著2部。

劉含笑作為部門中堅研發力量,搜集資料、技術調研、反覆試驗,在實際應用中不斷摸索新技術。作為技術骨幹,他為主完成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課題「燃煤電站PM2.5捕集增效與優化技術與裝備研製」,示範項目安徽淮北平山電廠660MW機組,實現了乾式電除塵器出口煙塵低於5mg/m3,填補了國內空白。

他還先後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省重大課題、中電聯課題、神華國華課題、華能國際課題及公司凝聚器、低低溫電除塵器、燃煤電廠煙氣超低排放技術路線、非常規汙染物治理等科技攻關,為公司積累多項技術儲備,並積極向業主、行業作技術交流宣傳,提高行業話語權。基於科研成果,他為主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獎項的申報工作,並多次獲獎,為企業贏得榮譽。

劉含笑緊抓環保產業新機遇,先後開展了船舶脫硫脫硝、燃煤電廠煤場封閉、噪聲治理、汙泥處置、氧化鋁赤泥處置、油泥處置、垃圾焚燒飛灰資源化處置等多項新技術調研,積極為公司轉型發展提供建議。

當好質檢「守門員」

——浙江鈦石紡織檢測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陳帥

馬不停蹄地與企業對接洽談引進高精尖檢測設備,與企業聯合攻關開發新型功能性纖維。連日來,浙江鈦石紡織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襪業產品質量檢驗中心)高級工程師陳帥忙得不可開交。

前不久,浙江鈦石紡織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引進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液相色譜儀等高端分析儀器,不但能為襪業新產品的研發提供數據支撐,而且下一步將進一步拓展嬰幼兒產品服用安全性技術指標的檢驗檢測服務。

作為公司副總經理兼任實驗室質量負責人、授權籤字人,陳帥始終堅持「優質高效、求真務實」的工作理念,客觀、公正完成政府部門、企業客戶委託的檢驗檢測項目,為產品質量把好最後一道關。陳帥通過協助市場監管局開展產品新標準的宣貫培訓,讓襪業企業掌握產品生產標準要求,指導企業對影響襪業產品質量的因素進行重點防範。此外,她還組織實驗室技術骨幹開展公益性質量提升服務,包括「實驗室開放」活動、「你送我檢」檢測服務、「服務企業 助力眾創」系列活動。

  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陳帥在科研上勤求索,她為主完成浙江省科技廳重大科研項目1項——《浙江紡織襪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主持/參與《新型抗菌襪子生產工藝技術產業化》等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多項。她先後在《化工管理》、《商品與質量》等國內專業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篇,取得《一種紡織品撕破測試夾持裝置》和《一種紡織用斷裂強力測試裝置》等實用新型專利2項,參與制定《純棉洗臉巾》團體標準1項。此外,她還積極參與組建浙江大唐紡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目前進站院士有2名;組建成立紡織襪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企業科協並任秘書長。目前,紡織襪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總人數已超200人,有專家教授數名。

90後程序編程新銳

——大航雲科技術開發負責人黃小玲

噠噠噠……在浙江大航雲科軟體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部,幾名年輕人敲打著鍵盤,隨著各種代碼的輸入,電腦屏幕上一個立體模型的輪廓逐漸清晰。

這個團隊的負責人就是90後女生黃小玲,憑藉嚴謹的邏輯思維、穩固的程式語言基礎,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董雷霆教授深入合作,後者在國際上發表了多篇新算法領域SCI論文,包括最新的ASME 2020國際大會上發表的《一種新的無網格計算方法——碎點法》,該算法計算效率更高、結果更準確,預期可應用在軍工武器裝備研製,這些都將為國產自主有限元仿真軟體注入新鮮血液。

2018年,黃小玲從清華大學計算力學專業畢業。走出大學校門的黃小玲進入一家初創企業大航雲科,主要負責公司自主計算機仿真軟體(CAE)的核心求解器開發,並擔任公司內科協的國家人才計劃項目專家工作站秘書長,協調校企之間的科研合作。

工作兩年多來,黃小玲潛心鑽研,從一點一滴做起。2018年下半年,她收到某模具製造企業實現快速3D列印仿真及建模設計的合作邀請,但雙方在合作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技術上的「跨界」,首次與製造業企業打交道,首次接觸3D列印行業及技術;合作聯繫對象理論不足,溝通交流成為合作中最大的障礙。這讓黃小玲對企業實際需求的理解存在偏差,這個幾度陷入困境的合作項目持續了近半年,在黃小玲反覆溝通、嘗試、摸索下,最後依賴先進的程序算法,圓滿地為合作企業拿下了國外訂單。

這次合作也讓黃小玲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斷從網絡、書籍以及對外交流中跨研究領域汲取新知識。通過不斷學習積累,她成為公司最年輕的技術骨幹。目前,她已經取得8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及專利,涉及3D列印快速設計、建築風工程流場分析和高性能計算雲服務。

美麗事業的創造者

——長生鳥健康科技研發部主任唐長明

一場關係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戰如火如荼地進行。「戰疫」當前,科技工作者不缺位,長生鳥健康科技研發部主任唐長明牽頭與長生鳥國內外院士工作站合作,成功地開發消殺產品84消毒液以及免洗洗手液,緩解疫情期間防疫物質緊缺的問題,產品暢銷國內外,助力企業復產復工復學。

唐長明於2011年6月從雲南大學畢業後至今一直就職於長生鳥集團。2011年他著手開展化妝品配方技術自主研發,結束長生鳥化妝品技術長期依賴代加工的瓶頸,解決了珍珠粉與化妝品原料配伍性難題,掌握核心競爭力,在後面幾年時間相繼開發長生鳥清透系列、美肌系列和瑩潤系列等幾十個產品,其中「七年不分手系列」作為淘寶經典案例推廣。

2014年長生鳥集團進入化妝品代加工領域,主要客戶為微商品牌、美容院品牌和醫美品牌等高端品牌,在唐長明的主導下共開發數百個新品。2015年左右長生鳥集團打造長生鳥高端微商品牌「阮博士」,到目前為止共計近20款產品,市場反饋比較高。

2019年唐長明主導開發的長生鳥美白面膜還通過了浙江製造品字標認證。長生鳥每一款新品的背後,都離不開唐長明和企業內部科研團隊長期不懈的努力。

在近10年的時間裡,唐長明堅持自主研發為主,引進國外領先超臨界二氧化碳雙相提取技術,解決珍珠提取活性物質活性低的的問題,成功地開發護膚珍珠活性物提取工藝、發用珍珠粉活性物提取提取工藝的技術難題,開發了小分子珍珠肽美白系列產品,實現了珍珠粉提取技術的升級,解決低值珍珠粗加工的技術瓶頸,在此期間共獲得10多個專利。

大醫精誠的踐行者

——諸暨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科主任邵高峰

前不久,全市首例神經導航切除顱內腫瘤手術在諸暨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實施,開啟了「GPS」的新紀元。手術的實施者就是諸暨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科主任邵高峰帶領的團隊。

邵高峰,今年56歲,是諸暨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省級龍頭學科、紹興市重點學科帶頭人。紹興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紹興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神經科學學會神經修復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浙江省醫學會神經腫瘤學組、創傷學組委員。

邵高峰從事腦神經外科工作30年,帶領科室團隊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002年率先獨立開展顱腦立體定向手術、2007年率先獨立開展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手術及血管內介入治療。2010年開始在全省範圍內較早開展煙霧病的外科治療,2015年開始獨立開展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等微血管減壓手術,並取得良好效果。

2016年組建動脈介入拉栓團隊,在紹興市範圍內率先開展急性大動脈閉塞的動脈內介入拉栓治療,大大提高了卒中病人的治療效果,30年來積累了數千例的神經外科手術例數,對顱腦創傷、顱腦腫瘤、腦血管疾病、先天性及功能性疾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在艾力彼全國縣級醫院神經外科排名中,諸暨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一直排在前十的成績。

邵高峰不但搶救了危重急險病人,在科研上也取得累累碩果。他近年來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的論文有10餘篇,先後獲紹興市、諸暨市科技獎多次,發明了雙腔鼻導管止血器,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項,在專家評審中一致認為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邵高峰積極應對參與對腦血管疾病的防控,參與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於影像組學的腦出血微創治療規範化體系建立及應用評價」及上海華山醫院發起的煙霧病防控分中心的建立。疫情期間,他還積極投身「戰疫」工作。

危重症領域的急救先鋒

——諸暨市中醫院急診科兼重症醫學科主任朱偉東

在一個布滿各種冰冷設備的神秘空間,每天為一群在高空走鋼絲的病人保駕護航。「我們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幫助病人渡過最危險的時刻。」在急危重症一線工作了16年的朱偉東說。

畢業於浙江大學,工作後攻讀浙大碩士學位,2016年被公派到美國德州大學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ICU訪問學習,今年年初被聘為浙江中醫藥大學碩導。朱偉東一直默默耕耘、不斷突破。

作為市中醫院急危重症學科的領頭人,朱偉東倡導建立「第一目擊者急救+醫共體分院急救+120急救+醫共體總院急診搶救+重症監護+專科救治」的醫共體模式下基層醫院急救體系,通過無縫連接的「六環」救治鏈,開通生命綠色通道。

2019年12月,急診收治一名心跳驟停33分鐘的年輕男性,從現場第一目擊者胸外按壓、120接力心肺復甦到急診科、重症醫學科和心內科介入治療,患者經歷 「六環」救治接力獲救。

借 「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三大中心建立為契機,朱偉東以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創傷作為工作重點,建立多部門協作聯動、一鍵啟動快速響應的急診急救體系。2016年11月,在某突發事件中,朱偉東第一時間趕赴事發現場急救,並和醫院創傷團隊成功救治多名嚴重多發傷病人,為本院傷者零死亡作出重大貢獻。

2019年7月,成功救治一名被50公分鋼筋貫穿胸腹腔導致多臟器損傷、重度休克的青年工人。

高強度工作之餘,朱偉東在科研上也不懈攀登。近年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0餘篇, 重視學術交流,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急症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委員、浙江省發明協會康復工程副主任委員等多個學術職務,獲得「浙江省縣域醫共體急救先鋒「、「紹興市青年崗位能手」、「諸暨市優秀共產黨員」、「諸暨市優秀科技工作者」等諸多榮譽。

快樂教學的「魔術師」

——浙江省骨幹教師高級訪問學者樓玲玲

數學是枯燥的。但如果有一支魔術棒,能解放孩子的手,解放孩子的腦,讓他們在課堂中快樂地感受數字帶來的奇妙與樂趣,那該是多麼幸福的事!

諸暨市浣江教育集團行知小學的樓玲玲老師手裡就拿著這支魔術棒。

樓玲玲發現要真正讓學生把數學學好,必須得解放數學課堂一貫以平實沉悶為主的基調,讓快樂的思辯主宰。於是,她在全市率先開始了數學課堂「有效討論」的實驗與研究。從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著手,不斷地推陳出新,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實踐,她撰寫的論文《基於學情讓數學課堂討論真正發生》發表在國家級教學雜誌上,並在紹興市教育課題研討會上匯報交流,成果被列為紹興市推廣項目,得到大面積的推廣。

樓玲玲教研成果也是碩果纍纍。課堂教學中偶發的靈感,突如其來的收穫,都會成為她課題研究的源頭活水。她先後主持參研省級規劃課題多項都獲得過省、紹興市一二三獎。她撰寫的30餘篇教研文章在省級及以上刊物發表,主編出版教輔材料三套,累計字數達96萬字。樓玲玲被評為浙江省教壇新秀、浙江省中小學骨幹教師高級訪問學者、浙江省教科研先進個人、紹興市首屆模範教師等。

樓玲玲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她清晰地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帶領行知小學師生成功創建浙江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點,走在同類學校的前列。今年疫情期間,樓玲玲還充分發揮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的專業特長,積極投身心理公益工作,24小時值守接聽熱線電話,為有困惑的孩子和家庭排憂解難。

春風化雨譜「心」曲,樓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作為一名教育科技工作者的質樸情懷。

30餘年精心制好一盞茶

——諸暨市茶葉專業農民高級技師陳贏榮

讀初中時趁閒暇時間學著炒茶。這一炒,就是30餘年。這位茶農就是陳贏榮。

自幼在山區中長大,註定與茶結下不解之緣。遙想當年,陳贏榮初中畢業作為當地炒茶能手3人組,被農業局聘請為技術人員,深入到10多個山村為200多家農戶傳授手工炒制龍井茶技術。當時,他只有16歲。

1996年,陳贏榮獨立承包茶山,並於1997年購得機械設備,從事規模化茶樹種植、加工和營銷事業。多年以來,陳贏榮參加省、紹興市及諸暨市相關部門組織的技術培訓班,2013年6月,他從省中等專業學校(成人班)現代農藝技術專業畢業。

加強理論功底的同時,陳贏榮認真鑽研茶葉加工機器的結構、性能,並能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改進。如在用機器炒制龍井茶時,對壓力、溫度、時間等參數用手工操作,通過摸索實踐,調節和改進一些機械參數,有效地提高了制茶的質量和產量。

傳統的終將是人們心中最濃的一縷鄉愁。陳贏榮仍然重視手工炒制茶葉的傳承和發揚。儘管機械化制茶技術發展迅速,而且已經向「智能」方向發展,但他依然認定手工制茶是基礎是靈魂。茶在手中翻轉,只有親自感受並把握各項要素,才有可能對機器進行更為合理的調節和掌控。現在,陳贏榮熟練地掌握龍井茶製作的「抖、搭、拓、甩、捺、抓、推、扣、扎、磨、壓、蕩」等十二種手法,以「看茶做茶」的判斷能力確定每一鍋茶葉的炒制流程,靈活而合理地確定茶鍋的溫度,把每一鍋茶葉的質量發揮到極致。

陳贏榮先後15次參加省、紹興和諸暨市組織的手工炒制茶葉比賽。其中,連續參加諸暨市九屆全市手工炒制茶葉比賽均獲得「十佳名優茶炒制能手」稱號,除第二屆獲得第二名外,其餘都獲第一名。

「水果大王」念好科技經

——諸暨市果樹專業農民高級技師吳國棋

連日來,青龍山果業園的主人吳國棋忙著給「綠寶石」果梨套袋,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蟲蛀和鳥食。再過1個多月,果梨就可以上市了。今年,他在提高種植技術上採取了不少新措施,內心非常期待產量和品質又能大幅提高。

1996年7月,吳國棋從浬浦中學高中畢業後回鄉務農,將滿腔熱血傾付山頭與果園。現在他的果園面積近百畝,按國家有機農產品生產規範要求種植果樹3000餘棵,生產「昊瀅」系列有機果品20餘種。其中「綠寶石」梨是浙江省唯一標準化種植園,部分李樹品種也為本地區獨有。

一個好果農的誕生總是非常不容易。起初,他對房前屋後的幾畝山坡地進行改造,種植了桃、李等果樹,自己嫁接、自己管理。為了解決技術難題,他一邊自學,一邊到諸暨市經濟特產站、浙江省農科院、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尋求專家幫忙,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掌握果樹種植先進技術。

2000年,吳國棋向村裡承包了近百畝荒山,開始大幹。「雖然大面積種植前做足了功課,而且初種也比較成功,但因一些細節沒有注意到,當年也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吳國棋堅定了向科技要效益之心。於是,他與科研院所的專家結對,建立長期的技術合作關係。近年來,他先後參加上級農業部門、單位組織的培訓,再通過不斷地摸索和實踐,使種植專業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

2009年開始,青龍山果業園與中國農業科協研究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共同合作開發「優質早熟梨(李)有機栽培技術」獲得成功,被授予「優質早熟梨、李有機示範基地」,「短柄櫻桃盆栽與反季節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列入2013年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中梨4號引種及高效栽培技術示範」獲得2018年諸暨市「金橋工程」項目二等獎。諸暨市青龍山果業園還於2017年8月被浙江省科技廳認定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

諸暨香榧科技保護神

——諸暨市林業教授級高工童品璋

他長期在山頭林間奔波,長期在基層從事科學研究和林技推廣。在他和同事們的努力下,諸暨的香榧產量從1997年前的年平均不到50噸,增加到現在的年1500噸以上,面積從原來不到1萬畝,現發展到13.6萬畝。

他,就是被榧農譽為「榧林科技保護神」的中國林學會會員、浙江省香榧產業協會秘書長、香榧首席專家、諸暨市林業局教授級高工童品璋。

童品璋,今年65歲,中共黨員,1979年7月畢業於浙江林學院林學系。一直從事香榧、板慄、竹筍的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工作至今。先後當選為紹興市第四屆、第五屆人大代表,浙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獲諸暨市勞動模範,紹興市勞動模範等榮譽。

作為一名在林業科技推廣第一線的科技人員,他常常放棄休息時間忘我工作,結合林農需要,開展科研和技術推廣,已先後主持和為主完成了科研、科技項目50餘項,其中,攻克香榧落花落果等難題3項,多個項目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獲得省、廳市、縣級科技進步獎多項,並鼓勵和幫助年輕人搞科研,也使林業局和個人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國家林業局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省林業廳科技興林組織獎等多項獎項;他起草和主持制訂香榧國家行業標準4項、省地方標準3項及諸暨市地方標準多項。

主持實施香榧、板慄、銀杏、竹筍等省市標準化推廣示範項目15項,多個項目獲得省級優秀項目,有多項成果在全市推廣應用,如香榧保果增產技術在全省推廣應用,為林農增收上億元收入,在省內處於領先地位,得到省內外同行專家的肯定。

他是山區農民的兒子,與生而來對生養他的土地有著無比濃烈的感情。童品璋真心為農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為林業、為林農解決了大量的難題、難事,以一腔誠摯之情、一身過硬本領、終身傾情貢獻贏得林農的讚譽。

讓智慧家政惠及於民

——浙江智咖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上

浙江智咖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上帶領技術團隊研發出全國首個與公安聯網的智慧家庭服務平臺——表叔雲服,獲得軟體著作權21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

2012年,從浙江農林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畢業的周上,先後在浙江聯通、浙江移動等公司從事技術開發及管理工作。2016年,他回到諸暨,進入浙江智咖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擔任技術組負責人,出色的工作能力讓他成為公司副總經理。

2017年5月13日,表叔雲服成功上線運營,實現了線上下單5分鐘接單,1小時上門服務。目前,平臺已擁有上萬的付費用戶量,服務包括家政保潔、家庭維修、住家服務、母嬰護理、醫院護工等113項。今年2月,公司憑藉著表叔雲智慧家庭服務平臺等17項科研成果還被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國內智慧家庭服務行業第一家獲認證的企業。

從技術創新到成果落地,實現從「0到1」的突破,周上一直在路上。為將學得的技術快速轉化為公司市場競爭的能力,通宵加班攻克技術難關已成為他日常工作的常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帶領公司技術團隊聯合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蔣從鋒教授團隊開發了國內領先的基於真實伺服器的大規模數據中心能效模擬器軟體系統—eScope,該系統可以動態調整數據中心中不同類型伺服器的佔比參數及其利用率水平,以評估在一定功率限制下,最大化數據中心的負載量、吞吐量及其整體能效性。目前,eScope可用於仿真百萬級伺服器的數據中心的能效特性,將進一步應用於數字經濟建設、數位化城市建設及大數據分析。

「紹興鴨司令」帶動致富路

——諸暨市國偉禽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柳萌

今年1月,國偉禽業的「蛋鴨種質創新與產業化」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李柳萌赴京領獎。

紹興鴨是我國蛋鴨的當家品種。自2009年接手父輩的養鴨產業以來,李柳萌積極主動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尋求合作,通過與浙江省農科院、浙江大學等院校合作,聘請博士、研究生組建研發團隊,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外國專家工作站,建立起系統的品種資源保護與開發技術。

經過李柳萌及及其科研團隊不斷努力,終於採用現代育種技術選育出國紹Ⅰ號蛋鴨配套系,集高產青殼、早熟等優勢性狀於一體,通過了農業部國家新品種(配套系)審定,是目前國內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三元蛋鴨配套系。2016年,該成果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另外,李柳萌根據蛋鴨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研究開發了國內首創的新型蛋鴨專用籠具。籠養技術的應用,飼料報酬高、墊草消耗少、勞動成本低,能夠增加養殖收益。同時減少了水體汙染和固體廢棄物汙染,有利於疫病的預防和控制及保護環境。

作為項目負責人,他完成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禽產業技術體系項目,浙江省畜禽農業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蛋鴨配套系選育及產業化項目,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鴨抗病毒天然免疫信號通路調控機制與新型免疫增強劑的研究。

在有力地推動了紹興鴨產業提質增效與轉型升級的同時,李柳萌還積極帶動養殖農戶增收。去年10月,國偉禽業的紹興鴨養殖技術標準化示範區通過了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的考核。示範區立項以來,國偉禽業年均向市場供應紹興鴨苗600萬隻,輻射帶動了1500多戶養殖戶,累計為養殖戶增收1750萬元。

1590722673000

相關焦點

  • 諸暨各地都藏著讓人慾罷不能的美食,這份《諸暨美食地圖》收好
    次塢打面對於諸暨人來說,不止是一碗填肚子的主食,更是一種情懷、一種傳承。 在諸暨,次塢打面已有600年的歷史。 安華牛淘湯歷來有之,享譽盛名,被納入「諸暨十大傳統風味美食」,是諸暨人民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家鄉味。
  • 諸暨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諸暨三賢」之一!
    王冕: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王冕性格孤傲,鄙視權貴,詩作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
  • 那些年的諸暨老電影院,你有多少回憶?
    諸暨人民電影院是諸暨百姓的精神標誌之一。諸暨人民電影院的前身是1951年諸暨縣工商界聯合會籌集股金建成的諸暨劇院。1953年3月更名為諸暨人民電影院。1962年拆建,建築面積1160平方米,設座位1090個,其中樓座210個。1976年,建觀眾休息廳等附屬設施。1986年,安裝空調設備。1988年,改硬座為軟座。
  • 抗日將士後人共聚浙江諸暨 致敬衛國忠良「浴血沙場」
    方堃 攝中新網紹興12月13日電 (記者 方堃)密支那戰役中,一架C-47運輸機正在飛起升空;騰衝戰役中,中國遠徵軍藉助雲梯攻上了騰衝城牆;瓦魯班戰役中,中國駐印軍步兵配合坦克部隊進行衝鋒……12日,《尋找飄蕩的忠魂——抗日戰爭中國遠徵軍珍貴影像致敬展》(以下簡稱《尋找飄蕩的忠魂》)在浙江諸暨「遠徵大酒店」開展,一張張珍貴的歷史影像撥開歷史的塵埃,讓那些英名遠播的傑出人物
  • 諸暨刺繡機:產業集群築就高質量發展
    科技改變生活創新引領發展創業成就夢想一提到諸暨,大家都知道它的幾個聞名世界的產業,比如佔全球產量70%的淡水珍珠,再比如佔全球產量30%多的大唐襪業。其實除了這些,諸暨還有另外一個產業佔到了全球市場份額的70%,它就是刺繡機。
  • 諸暨時評 | 以奮進者的姿態率先突進現代化
    市委全會和十四五規劃已經明確指引我們,新時代新階段諸暨肩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怎樣實現歷史使命,明確勾勒出了諸暨的未來五年圖景,承載了諸暨人民對發展的美好憧憬,是全面小康的群眾表達。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們錨定「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中走在前列」這一方位,全面把握當下與未來、全局與局部、戰略與戰術的關係,立足諸暨「有什麼」「缺什麼」「靠什麼」,進一步看準風向、抓牢風口;找準節點定位,更加主動搶抓區域、產業、市場循環機遇;要切實提升發展的「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著力推動諸暨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 抗疫一線,諸暨愛心企業攜手支援
    在諸暨,有這樣一批「最美支持者」,他們義不容辭扛起責任和擔當,用自己的綿薄之力,支援醫療、醫護及其他人員的疫情抗擊和防控工作。讓我們為這些諸暨的愛心企業,點個大大的贊!藍柏公司捐贈10萬個醫用口罩1月31日晚上9點,一輛滿載著口罩的貨車來到諸暨市衛生健康局門口。
  • 諸暨這個老電影院,要改造了!舊照流出,滿滿一波回憶殺!
    諸暨有一座1982年的老電影院,要改造啦!明年改造完成後,這裡將會有一個影棚用來拍電影,還會配套一個電影院!預計5月份對外開放。這些諸暨老電影院,滿滿的回憶說起來,小編還是第一次知道江藻曾經有一個電影院。翻了相關記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諸暨境內城關及各主要集鎮曾有近10個老電影院。 最出名的就是諸暨人民電影院。
  • 激動的她深深鞠躬……一張動圖感動諸暨人!發生什麼了?
    奶奶深深地給輔警鞠了一躬,「感謝警察同志,要是找不到我的孫子,我也不活了! 2 河南姐妹搭過路車到諸暨大唐打工 被大客車無情甩下 事件:近日,一對河南姐妹搭過路車到諸暨大唐打工,
  • 諸暨人的抗戰廣播劇!
    1942年的諸暨安華,這一聲吶喊,喊出了諸暨人民在抗日戰場上的血性與剛烈;這一聲吶喊,隔著78年的時光,在這個冬日,依然如此震撼人心——由諸暨文藝工作者創作、惠風文創投資錄製的廣播連續劇《俠盜》,用故事和聲音,重現了那段難忘的歷史。12月8日,來自我省廣電、軍史部門、影視機構的領導專家以及我市文藝界人士,齊聚安華鎮新一村,就《俠盜》展開熱烈的研討。
  • 諸暨打井,諸暨打井電話_擁有經驗豐富打井團隊
    諸暨打井,諸暨打井電話_擁有經驗豐富打井團隊
  • 「三個最大化」讓諸暨現代農業產業園產值過千億!
    諸暨農業產業園的產值超過千億,園區內的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達4.7萬元,僅僅10萬畝的土地將璀璨的珍珠、飄香的榧子、飽滿的藍莓等諸暨特色農產品牢牢兜住,通過產業集聚最大化、產業價值最大化、農民利益最大化,把它們全產業化地置於全國產業發展的前沿。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諸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看她如何實現「三大最大化」?
  • 十七道美食繪製諸暨「老味道」
    十七道美食繪製諸暨「老味道」 發布日期:2020-12-16 14:46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諸暨這些老師,榮獲2019學年先進!你認識嗎?
    今天《諸暨日報》公布了一大批先進教師名單!值此全國第36 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向所有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祝福。老師,您辛苦了!看看,有你身邊的老師上榜嗎?楊慧 浣東初中周衛偉 嶺北鎮中心學校張英 暨陽街道暨陽小學馮洪明 學勉中學蔡陸定 榮懷學校★浙江省第六屆師德先進個人沈寶偉 諸暨中學暨陽分校
  • 諸暨陳蔡水庫除險加固
    陳蔡水庫,被稱為諸暨人的「大水缸」,供水受益人口佔了諸暨總人口的近70%。
  • 9月6日起,諸暨這些地方禁止露天燒烤!禁止範圍劃定
    從9月6日起,諸暨這些地方,禁止露天燒烤!禁止範圍也劃定了!在禁止的區域露天燒烤食品或者為露天燒烤食品提供場地的,會被處罰!諸暨市人民政府關於諸暨城區禁止露天燒烤的通告為從源頭上控制油煙汙染,改善空氣品質,保護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和《紹興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現就諸暨城區禁止露天燒烤的有關事項通告如下:一、自2020
  • 浙江諸暨:年糕製作忙
    臨近歲末,浙江諸暨楓橋鎮陽春村進入年糕生產旺季。陽春村是當地著名年糕產地,近年來開發出「彩色年糕」等產品,受到市場青睞。  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 攝  臨近歲末,浙江諸暨楓橋鎮陽春村進入年糕生產旺季。陽春村是當地著名年糕產地,近年來開發出「彩色年糕」等產品,受到市場青睞。  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 攝
  • 一起來尋覓漫畫中的諸暨美食,還有這份美食地圖請收好!
    次塢打面次塢打面對於諸暨人來說,不止是一碗填肚子的主食,更是一種情懷、一種傳承。在諸暨,次塢打面已有600年的歷史。「打面」的秘密全在一個「打」字。安華牛淘湯歷來有之,享譽盛名,被納入「諸暨十大傳統風味美食」,是諸暨人民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家鄉味。熬煮的湯汁出乎意外的清澈,在白瓷碗中擺放滿滿的一碗牛雜,反覆澆上湯汁,才將牛湯的鮮香徹底地發揮出來。
  • 諸暨三賢研究會成立!重磅紀錄片央視開播!
    諸暨三賢研究會成立!重磅紀錄片央視開播!《諸暨三賢》文化紀錄片開播儀式在市博物館舉行。王冕、楊維楨、陳洪綬是在中國書法、繪畫史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文化史上都享有崇高地位的藝術大家,是諸暨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 諸暨這個救火英雄,上榜「杭州好人」
    馬大維,男,1984年2月出生,浙江諸暨人,中共黨員,上城區消防救援大隊副大隊長,曾榮立4次消防三等功。從業13年,他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一名消防員的使命。妻子王穎佳工作照丈夫馬大維是上城區消防救援大隊副大隊長,諸暨人。他的妻子王穎佳是下城區消防救援大隊副大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