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者到作者:2020年新欄目「妙思巧量」誕生記

2020-12-17 騰訊網

2020年的《少年科學畫報》雜誌,增加了一個涉及物理、數學學科的新欄目「妙思巧量」,小讀者們快來看一看吧!

在古代科學理論、技術和工具都不發達的情況下,古人想了一些什麼辦法,來獲得他們想要的數值?這個欄目用漫畫故事生動地還原了古人的思考過程,給我們很多啟發。

這些辦法都很巧妙,一旦了解了其中的奧妙,讀者就會拍手稱妙,也會拍拍腦袋叫道:「我怎麼沒有想到?」

這個欄目也非常適合我們的小讀者——小讀者們從幼兒園到高三之間,通過學校教育所學到的數理化生等學科的科學知識,絕大部分都是20世紀之前人類掌握的科學知識,小讀者們從小到大學習科學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人類從古至今認識科學的過程。

下面我想向大家隆重介紹一下這個欄目的作者!

他叫劉闖,是《少年科學畫報》的忠實讀者,他的故事我們曾經報導過,在這裡:《記父女倆一次大型追星現場》。

劉闖叔叔從小就是學霸,後來考上了清華大學,現在是一名從事太空飛行器相關技術的研究員。劉闖叔叔2019年6月參加了我們雜誌社的40周年紀念活動,我們和他聊了聊,對他的印象是:談吐睿智,博學多才,對科普特別有熱情,特別有思路,對了,還是一名對女兒很溫柔的爸爸。

他的女兒劉一拓也是個小學霸,雜誌社40周年慶典活動上,她和爸爸一起來參加的。她是聰慧又俏皮的一個女孩子,我們請她督促工作繁忙的爸爸給我們寫稿子,回家後,她就真的在爸爸跟前磨耳朵,於是有了「妙思巧量」這個欄目。前不久,她還給我們發來了她的小研究,這篇稿子發表在2019年11期的《少年科學畫報》「科學小記者」欄目。

從忠實讀者到專欄作者,從小時候接受科普媒體的科普知識,到長大後回饋給科普媒體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劉闖叔叔的這個身份轉變,真是666!

一周前,劉闖叔叔的媽媽,一名退休的小學特級教師,看了劉闖叔叔發表的文章後,給我們打來了電話,和我們拉拉家常敘敘舊,特別強調了他們一家三口對《少年科學畫報》的喜愛。劉媽媽坦率真誠,給我們雜誌提了很好的建議,性格也特別可愛,我們和她聊得很開心,還互加了微信。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劉闖叔叔寫的「妙思巧量」欄目誕生的故事吧!

忙了半年孩子的小升初,在塵埃落定的時候稍微放鬆些,帶著孩子參加了《少年科學畫報》的創刊40周年活動。現場見到了不少「偶像」老師:榮景甡、徐寶信、趙萌、尹傳紅……我們父女倆散了場就化身粉絲,紛紛邀請各位老師拍照留念。老師們聽說我是老讀者,看到30多年前的雜誌,也是愛不釋手。

現場也遇到了雜誌目前年輕的編輯們,他們充滿活力,雜誌的編輯一共才十幾個人,在當今網絡信息等多種媒介的衝擊下,一個雜誌需要自負盈虧,生存下去是非常艱難的。年輕的編輯們也沒有退縮,順應潮流,不斷轉型,做動畫、新媒體、發抖音等等,適應現在小朋友的需求。

聽到她們講這些的時候,我腦海裡又浮現出趙萌老師在80年代街頭為小讀者宣傳科普的照片,雖然已經過了幾十年,雜誌編輯等工作熱情沒有變,雜誌的根和魂一直都在!

1989年雜誌編輯向小讀者宣傳

曾編輯現場向我約稿,我也很希望能夠給這本影響了我家兩代人的雜誌做點兒什麼,但找這個靈感還是挺不容易的。

工作的有一天,需要處理一組數據,帶入成熟的公式,突發奇想。一個公式裡除了變量,還有常數,這些數有的具有物理意義,當初在科學技術、測量手段都不完善的情況,前人是怎麼把這些物理量測量出來的呢?回到家上網查閱了一些文獻,發現有意思的故事還挺多,也充滿了前人豐富的智慧。

把這個想法和曾編輯交流,她也非常贊同。

順著小時候最愛看的這幾個欄目,寫了兩篇樣稿,居然就通過了,而且還是連環畫的形式,而且還要再開連載,真的是太夢幻了。

這種連環畫是我喜歡的類型

這個欄目是通過數學、物理歷史上科學家利用巧妙的設計和實驗,測得各種困難獲得的數據。講述他們思考的方式,啟發科學思維。一篇講述一到兩個測量方法,通過漫畫形式吸引讀者。

欄目的名稱也費了一些腦筋,最開始我想叫「思量」,挺文藝又符合基本初衷。編輯說作為欄目名稱太短了,要長一些。又在每個字前加了修飾——「妙思巧量」,一個嶄新的欄目就誕生了,一個新鮮的大坑也挖成了!

寫這類科普其實心裡還是很忐忑的:面向十幾歲的小孩子,正是他們對於知識形成的時期,千萬不能知識講錯了,每篇文章都查閱許多文獻資料,互相比較印證,絕大部分都要找到最原始公認權威的文獻材料。(周日妞妞問我,你現在工作用英文嗎?我說當然用,就是寫的小科普,每一篇都得至少查閱30篇英文文獻/網頁呀。她表示非常驚訝)

然後還要找到合適的角度、合適的日常知識融合,把知識講得不那麼枯燥。其實我這個人是比較不會講故事的人,把文章寫出來先請家裡的特級教師——我媽、讀者代表——妞妞、孩子家長代表——我媳婦審核,她們如果覺得有不好的會提出來我再修改,她們認可了才能提交編輯。

新欄目採用連環畫形式,又增加了一層配圖工作。行文時不光要描述內容,還要把配圖的基本樣子,人物造型的要求等都寫出來。通過編輯從中作為紐帶,最終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大概就是這樣,在讀了《少年科學畫報》30多年以後,我終於能盡微薄之力,回饋雜誌,希望您能夠從中了解到一些知識,取得一些收穫。

《少年科學畫報》2020年第1期,「妙思巧量」開始連載,請您關注,並批評指正。謝謝。

相關焦點

  • 《招搖》作者九鷺非香攜新作《馭鮫記》與讀者親密對談,講述創作故事
    92年出生,寫作8年,出版15部圖書作品,但這還是九鷺非香首次舉辦讀者見面會,有的讀者甚至特意坐高鐵從外地趕來,只為當面見見這位喜歡了多年的作者。一襲長裙的阿九在現場親切地和讀者聊起了天,說起了她寫《馭鮫記》的初衷以及創作時的故事,現場氛圍十分溫馨。
  • 礦大學報編輯部祝廣大評審專家、作者和讀者朋友們元旦快樂
    MiningScience and Technology》通過Clarivate Analytics的評審,入選SCI資料庫,實現了我校幾代辦刊人的願望;《中國礦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與《礦業科學技術學報》(英文版)雙雙獲「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資助,均位居「世界學術期刊」學科Q1區,均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中國礦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蟬聯「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據2018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
  • 新圖書《擺渡人》大熱 讀者最愛看東野圭吾
    在前日於廣州圖書館舉行的2020年媒體交流會上,記者獲悉,2019年館方新出版圖書借閱排行榜的首位,就是這本《擺渡人》。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卜松竹 通訊員曾茜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總體仍是東野圭吾最受歡迎館方介紹,為了讓更多新出版的圖書進入讀者視野,今年特別推出2019年新出版圖書借閱排行榜,在成人類中《擺渡人》《如果歷史是一群喵》《我殺了他》位列前三位;少兒類中,《鬥羅大陸》《淘氣包馬小跳》《神奇的故事》是前三名。
  • 我是讀者,我是作者,我還是讀者
    首先,為這篇文章取這個題目,是因為自己很喜歡的一本書——《說英雄誰是英雄》,很有和諧感,繞來繞去成了風度,而我在寫小說的時候通常也會犯著同樣的難,誰是讀者,誰是作者?或許,我是讀者,或許,我是作者。有這麼一句話,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作者,必須要先成為一個合格的讀者。這話,是有道理的。不管是筆觸還是技巧,以及劇情構思,都一定要在閱讀中找到靈感,沒有人是天生的作者,所有的好點子,所有的辭藻,所有流溢於字裡行間的光彩,都誕生於無數的偉大文學作品中。
  • 哆啦A夢的誕生記
    在藤子不二雄的筆下,誕生了日本最經典的漫畫人物——哆啦A夢。這個圓滾滾的貓型機器人,不知道為多少孩子帶來了快樂的童年。不過此時距離哆啦A夢的誕生,還有25年。在那兒住過的漫畫家,都承認「手冢老師最任性的地方,或許就是拼上自己身體在創作這一點……」而這種精神,一直傳導到諸多漫畫家的心中,成為了他們的信仰。為了不斷創作出有趣的故事,獻上自己所有的一切。哆啦A夢的誕生1963年5月,兩人成立了零工作室。
  • 高校科幻這兩大欄目長期徵稿中
    今年,高校科幻平臺創立了兩個新的欄目——《科幻茶館》及《科幻小說實驗室》,均面向廣大作者與讀者長期徵集稿件。這兩個欄目歷經幾個月的發展,迎來了不同的成長,為平臺和作者們帶來了充滿驚喜的收穫。與此同時,我們也一直希望,這兩個欄目能夠帶給作者與讀者更多的反饋。
  • 《龍珠》背後的故事:苦盡甘來《阿拉蕾》誕生記
    《阿拉蕾》誕生記1980年,25歲的鳥山明在JUMP周刊開啟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連載,《阿拉蕾》的出現可以說改變了當時《周刊少年JUMP》的格局。安達充對於當時的《jump》來說,燃眉之急的問題就是爭取到低年級讀者群體
  • 《龍珠》背後的故事:苦盡甘來《阿拉蕾》誕生記
    01《阿拉蕾》誕生記1980年,25歲的鳥山明在JUMP周刊開啟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連載,《阿拉蕾》的出現可以說改變了當時《周刊少年JUMP安達充對於當時的《jump》來說,燃眉之急的問題就是爭取到低年級讀者群體。於是為了迎合低年級讀者喜歡滑稽可笑,毛手毛腳的惡搞風味,鳥山明的《阿拉蕾》誕生了。
  • 讀者·作者·編者|相伴「民間收藏」
    《新民晚報》的「民間收藏」版大約開設20年了,我是它的忠實讀者,也是它的忠實作者。不是我寫得出色,而是找對了欄目的口味,這是「對路產品」。我有很多機會和作家們一起出遊,每當我把目光投向古玩店,作家馬尚龍就調侃道:童孟侯收藏的東西一般不會超過300元,他買下了,然後給晚報「民間收藏」寫一篇,得300元稿費,這樣,錢就回來了,東西就白白藏下了。
  • 《散文詩世界》刊物欄目更新啦,面向全國長期徵稿!
    前言從2020年第9、10期開始,《散文詩世界》打算在原有刊物欄目基礎上做一些調整,以便增加刊物活力、觀感度,以及更好地為各類作者群體服務。以下是調整後的欄目,長期徵稿,具體來稿信息請看下方——卷首刊登中外名家經典,給大家補充精神養料名家有約刊登名家新作,讓讀者了解名家動態風雅集原「大雁陣 · 散文詩
  • 讀者傳媒:上半年實現營收3.7億元,新媒體業務持續推進
    讀者傳媒8月19日晚間發布半年度業績報告稱,2020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2638萬元,同比增長10.87%,營業收入約為3.75億元,同比增長40.79%。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圖書總印數1799.65萬冊,比往年同期減少28.04%;平均單品種印數為1.74萬冊/種,比往年同期增加21.67%,其中重印平均單品種印數為2.01萬冊/種,比往年同期增加
  • 《草原》雜誌創刊70周年讀者見面會舉辦 老中青編者作者讀者講述...
    近日,由《草原》雜誌社、內蒙古新華書店聯合主辦的「相看兩不厭」——《草原》雜誌創刊70周年讀者見面會,在內蒙古新華書店三樓書城舉辦。《草原》雜誌社老中青三代編者、作者、讀者代表濟濟一堂,共同回顧《草原》七十年的風雨歷程,深情講述與《草原》的難忘往事,展望《草原》美好未來。
  • 《生命·讀者》欄目|嚮往聖學,異域同心
    你的問題要想被徹底解決,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你必須上升到一個全新的檔次,在那個全新的檔次裡,你的很多問題將會不解自決!即使你的問題在那個全新的層面裡不能得到不解自決,但你也能清楚地發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從而輕鬆地解決這些問題。」《生命·讀者》欄目想要傳遞給大家的一個信息就是,通過讀真正的經典之書、聖賢之書,我們便能夠開啟生命的重建,認識生命的真相。
  • 垂直欄目2月榜 | 環球情報員、毒眸、鳳凰網讀書
    垂直欄目2月榜 | 環球情報員、毒眸、鳳凰網讀書 2020-04-11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年度作者,花落誰家——2020年度作者評選結果公布
    今年,我們新增加了2000+作者,發表了超過13000篇文章,助力82位作者出版暢銷書,其中48本霸榜京東【產品經理】TOP 50。這其中,更是隱藏了一些大咖作者們,不斷輸出自己的專業知識: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後穆勝,致力於呈現網際網路時代商業模式與組織管理相關的原創內容;《新營銷》作者劉春雄,分享自己總結的新營銷方法論,幫助廠商、品牌商成功實現向新營銷思維方式、新營銷方法的轉變;紛享銷客天使投資人、前執行總裁吳昊,擁有20年企業信息化和6年SaaS
  • 從負債1億美元到收入增長98%,讀者文摘集團如何實現數位化重生?
    來源:whatsnewinpublishing,CNBC,mediapost 作者:Faisal Kalim,Barbara Booth,Christopher West Davis,Sara Guaglione 編譯:郭倩 老牌雜誌《讀者文摘》創辦於1922年,曾經以19種語言在全世界發行
  • 第四代「田心牛」誕生記
    新華社昆明12月11日電 題:第四代「田心牛」誕生記新華社記者賈啟龍再過一個月,農戶孫紹祥飼養的30餘頭「田心牛」就要出欄。這些經田心村改良的第四代肉牛,體形健碩,最重達1.8噸。2014年,大理軍分區以每頭牛補貼6000元的標準,為田心村126個貧困戶各提供一頭第三代「田心牛」牛犢。「為了提高田心村農戶的養殖水平,我們組織農戶外出參觀見學,並定期邀請農業專家現地指導。」大理軍分區政委魏新說,目前,田心村的肉牛病死率大幅降低,產肉量不斷提升,全村養牛數已高達2400餘頭。
  • 世界讀書日 | 歡樂書鄉社:記2020的一件小事兒
    世界讀書日 | 歡樂書鄉社:記2020的一件小事兒 2020-04-28 1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招聘:2020年「九枝蘭明星作者」寫作計劃正式啟動
    今日起,2020年「九枝蘭明星作者」寫作計劃正式啟動!(我們誠邀營銷領域、優化領域撰稿人、以及英文翻譯師)熟悉九枝蘭的讀者應該知道,我們一直在鼓勵大家多學習,也一直堅信「堅持學習,定有收穫」,對於作者們來說,「堅持分享,也定有迴響」。
  • 山水的力度 文字的溫度 讀者的熱度
    新年伊始,讀者手上的《雅安日報》副刊——《西康周末》有了新變化,版面小了,容量大了。  改版近百日,我們的心血和努力,是否贏得了社會的認同?是否滿足了讀者的期待?讓我們走近讀者,聽聽他們怎麼說……  感恩有你,每周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