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少年科學畫報》雜誌,增加了一個涉及物理、數學學科的新欄目「妙思巧量」,小讀者們快來看一看吧!
在古代科學理論、技術和工具都不發達的情況下,古人想了一些什麼辦法,來獲得他們想要的數值?這個欄目用漫畫故事生動地還原了古人的思考過程,給我們很多啟發。
這些辦法都很巧妙,一旦了解了其中的奧妙,讀者就會拍手稱妙,也會拍拍腦袋叫道:「我怎麼沒有想到?」
這個欄目也非常適合我們的小讀者——小讀者們從幼兒園到高三之間,通過學校教育所學到的數理化生等學科的科學知識,絕大部分都是20世紀之前人類掌握的科學知識,小讀者們從小到大學習科學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人類從古至今認識科學的過程。
下面我想向大家隆重介紹一下這個欄目的作者!
他叫劉闖,是《少年科學畫報》的忠實讀者,他的故事我們曾經報導過,在這裡:《記父女倆一次大型追星現場》。
劉闖叔叔從小就是學霸,後來考上了清華大學,現在是一名從事太空飛行器相關技術的研究員。劉闖叔叔2019年6月參加了我們雜誌社的40周年紀念活動,我們和他聊了聊,對他的印象是:談吐睿智,博學多才,對科普特別有熱情,特別有思路,對了,還是一名對女兒很溫柔的爸爸。
他的女兒劉一拓也是個小學霸,雜誌社40周年慶典活動上,她和爸爸一起來參加的。她是聰慧又俏皮的一個女孩子,我們請她督促工作繁忙的爸爸給我們寫稿子,回家後,她就真的在爸爸跟前磨耳朵,於是有了「妙思巧量」這個欄目。前不久,她還給我們發來了她的小研究,這篇稿子發表在2019年11期的《少年科學畫報》「科學小記者」欄目。
從忠實讀者到專欄作者,從小時候接受科普媒體的科普知識,到長大後回饋給科普媒體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劉闖叔叔的這個身份轉變,真是666!
一周前,劉闖叔叔的媽媽,一名退休的小學特級教師,看了劉闖叔叔發表的文章後,給我們打來了電話,和我們拉拉家常敘敘舊,特別強調了他們一家三口對《少年科學畫報》的喜愛。劉媽媽坦率真誠,給我們雜誌提了很好的建議,性格也特別可愛,我們和她聊得很開心,還互加了微信。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劉闖叔叔寫的「妙思巧量」欄目誕生的故事吧!
忙了半年孩子的小升初,在塵埃落定的時候稍微放鬆些,帶著孩子參加了《少年科學畫報》的創刊40周年活動。現場見到了不少「偶像」老師:榮景甡、徐寶信、趙萌、尹傳紅……我們父女倆散了場就化身粉絲,紛紛邀請各位老師拍照留念。老師們聽說我是老讀者,看到30多年前的雜誌,也是愛不釋手。
現場也遇到了雜誌目前年輕的編輯們,他們充滿活力,雜誌的編輯一共才十幾個人,在當今網絡信息等多種媒介的衝擊下,一個雜誌需要自負盈虧,生存下去是非常艱難的。年輕的編輯們也沒有退縮,順應潮流,不斷轉型,做動畫、新媒體、發抖音等等,適應現在小朋友的需求。
聽到她們講這些的時候,我腦海裡又浮現出趙萌老師在80年代街頭為小讀者宣傳科普的照片,雖然已經過了幾十年,雜誌編輯等工作熱情沒有變,雜誌的根和魂一直都在!
1989年雜誌編輯向小讀者宣傳
曾編輯現場向我約稿,我也很希望能夠給這本影響了我家兩代人的雜誌做點兒什麼,但找這個靈感還是挺不容易的。
工作的有一天,需要處理一組數據,帶入成熟的公式,突發奇想。一個公式裡除了變量,還有常數,這些數有的具有物理意義,當初在科學技術、測量手段都不完善的情況,前人是怎麼把這些物理量測量出來的呢?回到家上網查閱了一些文獻,發現有意思的故事還挺多,也充滿了前人豐富的智慧。
把這個想法和曾編輯交流,她也非常贊同。
順著小時候最愛看的這幾個欄目,寫了兩篇樣稿,居然就通過了,而且還是連環畫的形式,而且還要再開連載,真的是太夢幻了。
這種連環畫是我喜歡的類型
這個欄目是通過數學、物理歷史上科學家利用巧妙的設計和實驗,測得各種困難獲得的數據。講述他們思考的方式,啟發科學思維。一篇講述一到兩個測量方法,通過漫畫形式吸引讀者。
欄目的名稱也費了一些腦筋,最開始我想叫「思量」,挺文藝又符合基本初衷。編輯說作為欄目名稱太短了,要長一些。又在每個字前加了修飾——「妙思巧量」,一個嶄新的欄目就誕生了,一個新鮮的大坑也挖成了!
寫這類科普其實心裡還是很忐忑的:面向十幾歲的小孩子,正是他們對於知識形成的時期,千萬不能知識講錯了,每篇文章都查閱許多文獻資料,互相比較印證,絕大部分都要找到最原始公認權威的文獻材料。(周日妞妞問我,你現在工作用英文嗎?我說當然用,就是寫的小科普,每一篇都得至少查閱30篇英文文獻/網頁呀。她表示非常驚訝)
然後還要找到合適的角度、合適的日常知識融合,把知識講得不那麼枯燥。其實我這個人是比較不會講故事的人,把文章寫出來先請家裡的特級教師——我媽、讀者代表——妞妞、孩子家長代表——我媳婦審核,她們如果覺得有不好的會提出來我再修改,她們認可了才能提交編輯。
新欄目採用連環畫形式,又增加了一層配圖工作。行文時不光要描述內容,還要把配圖的基本樣子,人物造型的要求等都寫出來。通過編輯從中作為紐帶,最終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大概就是這樣,在讀了《少年科學畫報》30多年以後,我終於能盡微薄之力,回饋雜誌,希望您能夠從中了解到一些知識,取得一些收穫。
《少年科學畫報》2020年第1期,「妙思巧量」開始連載,請您關注,並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