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萊塢夢工廠,大衛·林奇始終是一個獨特的「造夢人」。
他34歲即憑藉《象人》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而後的《藍絲絨》《穆赫蘭道》,也入圍奧斯卡。1990年,《我心狂野》獲第43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同年,懸疑犯罪電視劇《雙峰》在美國廣播公司(ABC)播出,狂熱席捲全國,他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形象也由此為世人所熟知。稱他為「鬼才導演」,一點也不為過。他屹立影壇半世紀,當回顧20世紀的電影史時,我們已經無法繞過林奇。
而關於大衛·林奇,評價始終褒貶不一。他的《藍絲絨》《我心狂野》《雙峰》《穆赫蘭道》,看得懂的人會沉迷,看不懂的人會鄙夷。三次陪跑奧斯卡,而最終卻僅僅收穫「終身成就獎」。是實至名歸,還是好萊塢「礙於情面」?
本期Naive咖啡館借著《夢室:大衛·林奇傳》的出版契機,邀請到幾位大衛·林奇的愛好者們,作家btr、影評人餘雅琴、理想國藝術館主編馬步勻和新京報書評周刊文化記者徐悅東,一起聊一聊這位特立獨行的怪才導演大衛·林奇。
💬
本期嘉賓
btr,作家、譯者、藝術評論人,著有《迷你》《意思意思》等
(微博@btr_)
餘雅琴,媒體人、影評人、策展人,曾任第 14 屆FIRST影展劇情片初選評委
(微博@餘氏雅琴)
馬步勻,理想國藝術館主編
徐悅東,新京報書評周刊文化記者,熱愛電影
🔈
本期你將聽到
05:33 大衛·林奇在中國的早期傳播:院線電影衰落+盜版光碟昌盛
13:24 有著藝術家特質的大衛·林奇得到歐洲電影節青睞並不奇怪
19:30 在拍攝《藍絲絨》的過程中,大衛·林奇與下一任伴侶互生情愫,對此,他的時任妻子回憶到:「當我有天去了片場,發現我的先生每天和身材姣好、穿著蕾絲內衣的女主角在一起的時候,我就什麼都明白了。"
21:21 與依賴直覺的創作方法相同,大衛·林奇選角也更看重虛無縹緲的氣質、氛圍
22:51 「如果你拍電影時不忠於自己,電影又不成功,就等於死了兩次」
23:31 《雙峰》讓處於影視鄙視鏈底端的電視劇達到了電影級別的效果
32:31 大衛·林奇希望他的觀眾感知,而非看懂電影
35:07 將電影視為作品而非產品,大衛·林奇看重表達自由,而不那麼在意表達形式
47:58 大衛·林奇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內部和好萊塢的批判,但缺乏對階級問題的反思
49:18 大數據加持下的資本環境讓大衛·林奇這樣的導演越來越少
52:07 大衛·林奇電影具有超前的AR(增強現實)性,遊走在現實與虛構的邊界
📕
推薦書目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夢室:大衛·林奇傳記》
[美]大衛·林奇、克裡斯汀·麥肯納 著
胡陽瀟瀟 譯
理想國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8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電影時代:保利娜·凱爾評論集》
[美] 保利娜·凱爾 著;蘭梅 譯
理想國丨北京日報出版社 2020-11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美]詹姆斯·納雷摩爾 著; 徐展雄 譯主持
餘雅琴
編輯 / 郝漢
後期製作 / 崔旭蕾
配樂
Shadow-Chromatics
Bossa Antigua-Paul Desmond
聲明
本節目由文化品牌「理想國imaginist」出品
內容涉及觀點僅表示個人立場
歡迎大家共同參與討論
🎧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