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音樂魔術師」:張雨生

2020-12-19 桃子有事說

張雨生(1966年6月7日一1997年11月12日),出生於臺灣省澎湖縣馬公市,中國臺灣男歌手、音樂人、製作人,有臺灣「音樂魔術師」之稱 。

1988年因演唱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而獲得關注 ;同年11月發行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天天想你》創下35萬張的銷售紀錄。1989年發行第二張專輯《想念我》,隨即入伍。1990年10月入圍第二屆金曲獎最佳男演唱人 。1992年2月發行赴洛杉磯錄製的《張雨生創作專輯》;同年7月憑藉歌曲《帶我去月球》入圍亞洲區全美音樂錄影帶獎 ;同年發行的專輯《大海》銷量超600萬張,成為其音樂生涯最暢銷的作品 ,標題曲《大海》亦廣為傳唱。1993年發行專輯《一天到晚遊泳的魚》。1994年發行個人創作加精選專輯《自由歌》 ;同年9月發行創作專輯《卡拉OK·臺北·我》,專輯歌曲風格各異,是張雨生對音樂的一次大膽嘗試 ,該專輯內歌曲多年後仍被眾多歌手翻唱,是張雨生音樂生涯中最經典專輯之一 。1995年發行專輯《還是朋友》。1996年開始轉往幕後,並提攜了歌手張惠妹 ;同年發行EP專輯《兩伊戰爭》。1997年發行創作專輯《口是心非》,該專輯獲得第9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唱片獎 。

1997年10月20日凌晨,張雨生在回淡水途中發生車禍;11月12日晚23時48分,張雨生不幸逝世,終年31歲 。

2017年第28屆金曲獎,張雨生被追頒特別貢獻獎。

張雨生1986年大一時初試啼聲,因為他妹妹的去世,為了替妹妹實現當歌星的夢想,參加「木船民歌比賽」自彈自唱進到決賽並獲得優勝,使張雨生對歌唱開始產生信心與興趣,大二開學後隨即進了吉他社。

1987年大二時與吉他社同學自組了「Thunder Spot(雷擊點)」樂團,開始校際與校外的演唱生涯 ;同年6月6日,張雨生與其樂團代表政大到臺大表演,張雨生的天賦佳嗓被臺大的「Metal Kids(金屬小子)」樂團注意。後來「Metal Kids」樂團應東海大學之邀前往演唱,但主唱因為感冒無法表演,就找張雨生幫忙,也開啟了日後合作之門。大三時,張雨生以一首描述退役軍人生活的歌曲「他們」,得到學校創作歌謠比賽第一名。

1988年3月,張雨生參加第一屆臺灣熱門音樂大賽,獲得團體組冠軍以及最佳主唱獎 也因此獲得唱片製作人翁孝良的發掘,加盟翁孝良的「銘聲傳播公司」。翁孝良的手下愛將除了張雨生之外,另外還有「知己二重唱」的曾寶明和吳志華,曾寶明從小的乳名就叫「寶寶」,而小他一號和小他兩號的吳志華和張雨生,就稱呼為「二寶」及「小寶」,這就是張雨生外號叫「小寶」的由來 。4月,張雨生以一首黑松沙士的廣告曲《我的未來不是夢》引起歌壇注意 。5月錄製電影《菜刀與六個朋友》的原聲合輯《6個朋友》,這張專輯收錄了張雨生的成名作品《我的未來不是夢》 及《以為你都知道》;並於《把愛找回來》合輯中,演唱《把愛找回來》 。

1988年8月以「金屬小子」主唱身份參與第一屆熱門音樂大賽優勝團體合錄紀念專輯《烈火青春》,張雨生以「最佳主唱獎」得獎人的身份特別演唱《烈火青春》及《Heaven on fire》兩首歌曲 。10月張雨生入圍金龍獎最有前途歌藝新人獎,11月1日推出個人首張專輯《天天想你》,銷售量超過35萬張,使張雨生成為1988年度唱片風雲人物。專輯同名主打歌《天天想你》成為張雨生歌唱生涯的代表作品之一 。

1989年3月,張雨生當選《中時晚報》年度十大唱片新人榜首;同年參演首部電影《七匹狼》,並在電影原聲帶中與王傑、姚可傑、邰正宵等人同唱主題曲《永遠不回頭》 ;該專輯同時收錄了《永遠不回頭》、《如果你冷》、《我喜歡瘋狂》和《看見》四首歌曲 。6月拍攝首支廣告《可口哈士》;7月推出專輯《想念我》,這張專輯的風格延續了《天天想你》,從這張專輯起,張雨生開始向創作人轉變 ;8月入伍服兵役;9月服役時借調演出華視八點檔連續劇《六壯士之古寧頭戰役》;10月獲第1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獎提名 。

1990年1月,出演電影《金馬大兵》;年8月臺灣漫畫家曾正忠發表總共三集的漫畫《張雨生大兵日記》。

1990年9月創作歌曲《我愛你》,收錄在郭富城的專輯《對你愛不完》中;10月入圍第二屆金曲獎最佳男演唱人獎。

1991年6月張雨生宣布退伍;10月為第四屆熱門音樂大賽優勝合輯《青春像把槍》創作並演唱單曲《我學會飛翔》 。另外在該合輯也發表《分不清》由王天佑演唱,《這一刻鐘你在想什麼》詞曲,由劉崇祺演唱 。

1992年2月24日,發行赴洛杉磯錄製的《張雨生創作專輯》,裡面有些創作是服役時寫的,他把過去喜歡讀的哲學、文學融入歌曲中 ,表達了對於現實世界的不滿,對於脫離俗世理想世界的渴望;7月憑藉歌曲《帶我去月球》入圍亞洲區全美音樂錄影帶獎;11月30日發行第四張專輯《大海》大賣超600萬張,成為其音樂生涯最暢銷的作品 ,專輯標題曲《大海》亦廣為傳唱 。

1993年8月24日推出第五張專輯《一天到晚遊泳的魚》,這張專輯的整體風格象徵著張雨生在退伍後對於學生生涯的沉澱與回味,其中還收錄了他為妹妹創作的歌曲《妹妹晚安》。

張雨生

1994年1月,出版原創加精選集《自由歌》;9月5日推出創作專輯《卡拉OK·臺北·我》,該專輯是張雨生對音樂的一次大膽嘗試 ,所有歌曲皆由張雨生創作,並以樂團Live方式表現 ,曲風橫跨Hardrock、R&B、古典等,歌曲涉及受虐兒童、流浪動物及孤獨生活的老人,離商業化極遠,市場更不會笑臉相迎,歌迷都直呼前衛 ;他的理想、創作能力,對社會現象的揭露和諷刺以及弦樂重奏的嘗試都遠遠甩開了那個時代,時至今日這張專輯才被驚為天人,專輯雖然以臺北為創作的出發點,但其實也點出了許多工業時代和現代化城市的一些發展通病 ;該專輯內的歌曲多年後仍被眾多歌手翻唱,是張雨生音樂生涯中最經典專輯之一 。同年11月,發表《心疼孩子的明天》詞,收錄在鍾鎮濤《簡簡單單的生活》專輯 。

1995年3月27日,推出專輯《還是朋友》;並於該年4月,發表《後現代女性》詞曲,收錄在伊能靜《下大雨了春花開了》專輯。以及該年9月發表《我可以放手了》詞曲、《流蕩》曲,收錄在陶晶瑩《非比尋常》專輯。

張惠妹與阿妹妹

1996年1月正式加盟至豐華唱片。並於該年4月於「麻將」電影原聲帶中演唱臺語歌曲《去香港看看》,並與蘇芮合唱《Love Potion No9》。1996年7月,張雨生發表加盟至豐華唱片的雙EP專輯《兩伊戰爭》,《兩伊戰爭-紅色熱情》以市場取向為主、《兩伊戰爭—白色才情》以自己創作為主。其中《最愛的人傷我最深》與張惠妹合唱,也是張惠妹的出道曲 。於該年9月創作《那麼》詞曲,收錄在伊能靜《自己》專輯 。11月為張惠妹製作專輯《姐妹》,並且親自創作《姐妹》及《水藍色眼淚》二首歌曲 。《姊妹》在IFPI榜上蟬連9周銷售第一名、銷售量超過108萬張 。

1997年3月再次製作張惠妹的音樂專輯《Bad Boy》中

的《一想到你呀》、《孤單 Tequila》及 《Bad Boy》3首歌 。《Bad Boy》在臺灣銷售135萬張、僅次於先前紀錄保持者張學友於1993年發行的《吻別》專輯 。張惠妹因為張雨生的協助,從默默無名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手,張雨生也因此成為百萬唱片製作人;而且在張惠妹專輯之後,先後幫劉愷威創作《新引擎》曲收錄在《LaLaLa我愛你》專輯,以及動力火車《除了愛你還能愛誰》曲,收錄在《無情的情書》專輯。在1997年10月發表《COOL COOL CAT》詞曲、《哎唷!沒什麼》詞曲、《BABE讓我告訴你》詞曲,收錄在阿妹妹《我要為你做飯》專輯。10月推出創作專輯《口是心非》,該專輯獲得第9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唱片獎 。

2003年豐華唱片發行張雨生紀念專輯《雨生歡禧城》。

2007年豐華唱片發行張雨生紀念專輯《如燕盤旋而來的思念》。

2013年4月23日,張雨生生前未發表的demo《黃河長江》分別以張雨生、楊培安合唱版,楊培安獨唱版,楊培安、卓義峰合唱版三個版本數位方式發行。

2016年6月7日,張雨生50歲生日紀念專輯《雨後星空》發行。其中收錄的作品絕大部分不曾公開發表過,張雨生也沒有留下包括歌詞在內的相關文字說明。

參演舞臺劇

1993年4月演出首部舞臺劇《淡水小鎮》,扮演陳少威;

舞臺劇

1995年11月參演果陀劇場舞臺劇《完全幸福手冊》,扮演康有維;

1996年7月參演果陀劇場舞臺劇《天龍八部之喬峰》,扮演無名老僧;

1997年8月擔任果陀音樂劇《吻我吧娜娜》音樂總監,張雨生稱完成此劇為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

著名的臺灣果陀劇場有一出改編自莎士比亞名劇《馴悍記》的舞臺劇《吻我吧娜娜》打算以搖滾音樂劇的型態呈現,並且要用現場樂隊演出,由於張雨生之前也曾經演出過幾齣舞臺劇,導演因而找上他作音樂創作。短短3-4個月間,張雨

生根據劇情和每個角色的個性,連寫了28首歌曲,他事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這其實是個有點瘋狂的任務,因為要兼顧角色個性、故事敘述和演員的演唱能力,真是滿困難的。

1997年8月1日,《吻我吧娜娜》在臺北國家戲劇院第一次公演,由「音樂劇王子」王柏森與傅薇擔任男女主角。

演出後,媒體和藝文界都給張雨生相當的好評,音樂時代雜誌的樂評指出,《吻我吧娜娜》劇雖長達3小時,但由於張雨生靈活的音樂設計,強烈、抒情、快、慢風格交叉出現,還加入一些特殊效果,不但使每個角色的個性鮮明呈現,音樂豐富,一點也沒有拖戲的感覺。

流利暢快的」吻我吧娜娜」解放人心模仿品!試驗品!半成品!以往看完所謂國產歌劇或音樂劇,心中難免產生這種遺憾,若說有讓我」看完還想再看」的,(而這也是檢測音樂劇成功與否的標準),「吻我吧娜娜」可能是第一部……「吻」從創作者到演員表現, 風格一以貫之,盡情塑造一部搖滾歌舞劇,讓人每個毛細孔都舒暢,得到真正的「解放」 。

首要功臣自非張雨生莫屬,一掃「流行歌手寫不了大作品」的成見,現今不少有才氣的流行歌手自滿於「主歌—副歌」的速成創作公式,但是張雨生這部作品顯然已超脫這種淺薄視野,不但注重各別作品的完整性,同時也顧及全劇風格統一,劇中人物都保有前後一致的個性, 而每首歌也宛如量身訂作般適切 。

總而言之,《吻我吧娜娜》是一部成熟度很高的作品,帶給當時國內的音樂歌舞劇界不小震撼。

張雨生在1997年10月發表個人創作專輯《口是心非》。因為這張專輯是張雨生在製作張惠妹專輯之後首次出版自己的唱片,頗受各方矚目 。1997年10月19日,甫發新專輯的張雨生由於當天沒有通告,於是在晚上7時到了位於臺北市中山北路三段的果陀劇場,了解果陀劇場即將加演的劇碼《吻我吧娜娜》換角演出的情形,作為修改配樂的參考。看戲看到晚上10時半,張雨生多留了半個多小時才離去,還送果陀劇場演員陳幼芳返家 。但張雨生在1997年10月20日凌晨2時40分許,獨自駕駛該年7月才剛交車的SAAB-900SE黑色敞篷車(車牌號碼:CS-1966),返回淡水鎮沙侖租住處途中,行經臺北縣淡水鎮淡金路(俗稱登輝大道)與中正東路路口左轉淡水鎮方向時,在「紅樹林保齡球館」前發生嚴重車禍。凌晨2時45分許,竹圍派出所接獲民眾報案,淡水竹圍消防小隊與派出所於事發後出動救難人員將張雨生救出車外,於凌晨3時5分經救護車送抵馬偕紀念醫院淡水分院急救 。

馬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蔣明富指出,張雨生出車禍被送到該院之際,已是到院前死亡(DOA)狀態,經醫護人員緊急施以心肺復甦術(CPR)及心臟電擊後,才恢復呼吸與心跳。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搶救後,張雨生情況回穩,於凌晨5時50分送入一般外科加護病房 。在加護病房裡的張雨生,迄中午仍要靠呼吸器維持生命,昏迷指數只有三分,病況隨時可能惡化 。由於張雨生頭部和胸部受到了致命撞擊,腦部和腹部嚴重挫傷,已經瀕臨腦死狀態,生命垂危

張雨生在車禍發生後一直陷入昏迷,昏迷指數一直低蕩在三至四分之間;院方一直以藥物與儀器維持張雨生的生命跡象,並以抗生素控制感染,病情時好時壞,雖然曾一度好轉,但最後仍然不幸撒手人寰。經過24天與死神的纏鬥後,1997年11月12日晚上11時48分,張雨生因並發吸入性肺炎,急救無效,病逝於馬偕紀念醫院淡水分院,終年31歲。

張雨生的車禍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酒醉開車,也有人說是疲勞駕駛 ,甚至分隔島設計不良也是因素之一 。由於當時急救人員急於搶救,以致後來張雨生沒有留下酒測的記錄 。

第一、根據兩位在車禍現場將張雨生救出的年輕男子表示,張雨生當時有綁安全帶,緊急中他們用小刀割斷安全帶將張雨生從翻覆的車子中救出,事發時張雨生還有脈搏,現場瀰漫著汽油味與安

全氣囊爆裂後的味道,並沒有酒味 。

第二、廣播主持人光禹曾在節目中轉述主治醫師的說法,因撞擊引起顱內高壓導致嘔吐,嘔吐物發酵的味道近似酒味,故最初被誤認為酒駕。

第三、根據豐華唱片說法,張雨生在汽車方面的保險,保險公司已同意理賠,並已於1997年11月理賠(附註:若駕駛人為酒後駕車肇事,保險公司是不理賠的) 。

第四、張雨生過世後,馬偕醫院淡水分院也將他的病歷做一整理,院長室專員向媒體表示,張雨生的病歷中並沒有任何有關喝酒的紀錄 。

第五、事後淡水竹圍分局送交通大隊的車禍報告已以「疲勞駕駛」結案 。

張雨生的父親是來自浙江嘉興的軍人張建民,2011年5月19日張建民因胃癌去世。張雨生的母親是臺中梨山泰雅族原住民張惠美。張雨生在澎湖出生後,張父原欲以紀念長子出生之地而命名「澎生」,然而少雨的澎湖卻下起連日大雨,因此命名「雨生」。張雨生在家中排行老大,有兩個弟弟、兩個妹妹;1986年張雨生的妹妹張玉仙溺水身亡。

他的嗓音驚豔臺灣,但變聲前的他嗓音低沉。在唱歌這件事上,妹妹張玉仙比他在行多了,還曾取笑他唱得難聽。變聲後,張雨生的聲音反而變得高亢清亮,但他極少在家人面前唱歌。曾在康樂隊服兵役、擁有好嗓子的父親張建民,能歌善舞的泰雅族母親張慧美,都不知道他有什麼音樂天賦 。然而,張雨生唱歌不只靠天賦,但他的努力從不示人。妹妹學鋼琴,張雨生在她練琴間隙偷偷練,然後學會了 。媽媽送他一把吉他,他也自己學會 。樂隊練歌發樂譜,張雨生總能在下次練習前背好歌詞 。

早年,張雨生的父親張建民做生意失敗,開出幾百萬支票收不回來,正準備賣掉梨山果園的地賠錢,雨生正好《我的未來不是夢》發行了,他叫父親不要賣地,第1次拿了60萬元回家,兩三年陸續幫父親把債還清,很孝順。

據母親張惠美回憶,張雨生31歲的人生裡,僅有過一次「面上的叛逆」,國中一年級,

早上6點張惠美叫他起床,發現房間裡留了張紙條,上書「媽媽我要去打天下,不成功不回家」。母親報了警,和從梨山趕回來的父親把周圍搜了個遍 。下午,大家在家附近的涼亭裡發現回來拿學生證的張雨生。父母不罵也不打,帶他去吃飯,從此張雨生乖乖讀書,再沒讓家裡操過心。

張雨生最愛搖滾,他留給樂壇的第一首歌是他在Metal Kids樂團主唱的《Heaven on fire》,展現了當時臺灣樂壇搖滾的模樣 。採訪時,他曾認真地說,「只想用自己的語言做一張屬於自己的Rock & Roll的唱片。」第三張專輯《帶我去月球》是第一次嘗試 。後來,《大海》的成功幾乎將張雨生定型,但對張雨生來說,《大海》並不是他最愛的歌,他認為類似的歌太商業化。他一直試圖在理想與商業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商業和夢想終於在《口是心非》專輯中達成某種妥協,封面上的匹諾曹再現了童年寓言裡的畫面,說謊的孩子長出了長鼻子。唱片文案裡信誓旦旦地保證,「這張專輯當然不會是最後一張……」

張雨生最崇拜莫扎特,「他是神的音樂家,我聽到了和平、快樂 。有人形容那是天上來的聲音,上天讓他把天上的音樂帶給大家,但是上天發現,傳遞這些音樂太多了,又很快把他帶走。我希望把他的音樂代入我的音樂中,希望我的音樂能帶來新的感受,能有和平的感覺。」

張雨生是臺灣創作型歌手,在臺灣有「音樂魔術師」之稱,其音樂成就由於英年早逝而失去了再發展的機會,但他的堅持與努力在歌壇成為了一種精神象徵(中國新聞網評) 。

「他做了我們這一輩人不敢做的事情」(羅大佑評) 。

「他啟發的是大社會,當代臺灣所有的音樂作品,都是由他開始突破的。他的音樂風格、前衛創作,打破了當時音樂的限制」(蕭敬騰評) 。

「雨生是一個胸懷天下的知識分子,歌裡其實藏了不少批判,更有真真切切的熱血。」(陶晶瑩 第28屆金曲獎引言)

若他仍在世,現在可能會嘗試做不同的音樂,發掘新人,不過我們個性一樣,會去挑戰自己(張惠妹評) 。

2017年,第28屆金曲獎授予張雨生特別貢獻獎。頒獎典禮結束後,電視臺回顧節目評價他「一直在流行音樂的巔峰,可是歌路和曲風流露的關懷快速翻轉,後來歌還是好聽,但是越來越難唱,他嘗試在流行音樂製造驚喜,五月天、範瑋琪、陳綺貞等人都說受到張雨生影響很深,反思做音樂真正的意義在哪裡」 。

他的詞總是咬文嚼字、引經據典,格式整齊、字字珠璣。(《揚子晚報》評)。

張雨生不僅是一位歌手,還是一位成功的創作人。在他的歌曲裡,沒有無病呻吟的愛情,沒有虛偽做作的賣弄,他只是通過音樂說出他內心所想。張雨生創作的歌曲在歌詞內容上觸及到弱勢族群、環保、對生命的自省以及動物關懷等多元主題(中國新聞網評)。

張雨生一度在做個偶像歌手或是做個真正的音樂人之間難以抉擇,但最後張雨生還是選擇了做個真正的音樂人。張雨生選的這條路十分的辛苦,他的用心不但沒有得到多數人的肯定,還換來一些人的冷眼,認為他自斷前程。即使他的專輯不受到大眾的喜愛,張雨生仍是毫不猶豫地說了出來,由此便可看出張雨生對音樂的認真與執著。張雨生甘願沉寂,不去刻意迎合市場,他在意的是自由自在的唱自己喜愛的音樂,而不是局限在公式化的流行音樂裡,從他的創作音樂裡,便可知道張雨生在意著四周的環境,在意著陰暗角落裡被人們所遺忘的人們,以及人們漸漸不再重視的親情(搜狐網評) 。

相關焦點

  • QQ音樂與豐華唱片達成獨家戰略合作 再現張雨生、張惠妹等華語樂壇...
    6月22日,QQ音樂宣布與豐華唱片達成獨家戰略合作,包括張雨生、張惠妹等諸多耳熟能詳的歌手和那些曾經響徹大江南北的的經典專輯和單曲,重新回歸QQ音樂。 說起天后張惠妹,相信大部分歌迷對她那首《姊妹》依然印象深刻,這首曲風熱辣的歌充滿了中國臺灣原住民的奔放與熱情,一經推出就火遍亞洲。
  • 張雨生的十大經典歌曲(附視頻)
    張雨生(1966年6月7日一1997年11月12日),出生於臺灣省澎湖縣馬公市,中國臺灣男歌手、音樂人、製作人,有臺灣「音樂魔術師」之稱 。1988年因演唱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而獲得關注;同年11月發行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天天想你》創下35萬張的銷售記錄 。1989年發行第二張專輯《想念我》,隨即入伍。
  • 張雨生:實現了妹妹夢想的音樂才子,死後和妹妹合葬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一聲雷)張雨生:實現了妹妹夢想的音樂才子,死後和妹妹合葬張雨生,暱稱小寶,1966年6月7日生於臺灣澎湖縣。父親是跟隨國民黨逃到臺灣的老兵,原籍浙江嘉興,母親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張雨生學習成績不盡人意,因為他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聽音樂、遊泳、打籃球、看自己喜歡的書上,還嘗試寫作,愛好廣泛,活潑開朗。1986年(20歲),張雨生通過復讀考入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系。然而,大學期間,妹妹張玉仙在海邊玩耍時不幸溺亡。張雨生受到沉重打擊,他決定走音樂的道路,因為這不僅是自己的夢想,也是妹妹的夢想。
  • 十年流行樂,百年張雨生
    曾領她踏入音樂之門的師父——只有31歲,便英年早逝的年輕人,張雨生。於是張雨生這個名字,便應「雨」而生。學生時代的張張雨生,很喜歡音樂、籃球、看書,但很少將精力放到教科書上。張雨生排行老大,一個弟弟兩個妹妹。么妹名叫張玉仙,從小酷愛音樂,歌唱得非常好聽。出於共同愛好使然,張雨生跟張玉仙的關係最好。
  • 張雨生31歲意外離世,女友含淚為其寫下祭信,苦守故居10年才嫁人
    張雨生1997年去世後,女友黃惠玲並沒有賣掉他們在臺灣淡水的別墅,而是自己咬牙還清了貸款,並在故居守了張雨生10年。張雨生深知娛樂圈的光怪陸離,不忍心自己心愛的女友生活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所以,他從不回答記者與女友有關的事,就這樣默默地守護著她。直到張雨生離世,他的女友黃惠玲才被大眾所知。1997年10月20日凌晨,張雨生在回臺灣淡水的途中發生車禍住進醫院昏迷不醒,黃惠玲寸步不離的陪伴在他身旁。
  • 為了完成妹妹的遺願,張雨生走上了絢麗短暫的音樂人生
    1985年,勵志要做外交官的張雨生考上了臺灣政治大學,成為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第二年,他最疼愛的小妹張玉仙不幸溺水身亡。為了完成她的遺願,張雨生開始接觸音樂,並顯現出驚人的天賦,從此走上了絢爛又短暫的音樂生涯。
  • 張雨生:31歲車禍去世,女友10年後才嫁人,母親守墓度餘生
    這個歌手叫做張雨生,要是如今他還在世的話,相信也早已經是天王級別的人物了。張雨生是臺灣男歌手、音樂人和製作人,他在音樂方面的造詣很深,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因此還被大家稱為「音樂魔術師」,可見那個時候的張雨生就已經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人氣了,可惜的是天不遂人願,讓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早早離開了人世間。
  • 命運多舛張雨生:為溺亡妹妹做音樂,捧紅張惠妹,卻31歲車禍身亡
    命運多舛張雨生:為溺亡妹妹做音樂,捧紅張惠妹,卻31歲車禍身亡天妒英才,張雨生一代歌神,在最好的年華生命戛然而止留給大眾無盡的遺憾,他演唱的歌曲想必很多人都能夠跟著節奏哼唱起來,《大海》、《天天想你》、《我的未來不是夢》《口是心非》等現在依然傳唱度極高,不斷被翻唱從未被超越張雨生1966
  • 23年了,大多數人依然沒聽懂張雨生!
    華語樂壇有兩位均在31歲英年早逝的音樂才子,一個是張雨生,一個是黃家駒。外界對他們都有一樣的誤解:許多人認為黃家駒只有《光輝歲月》《海闊天空》,認為他就是一位會唱幾首勵志歌曲的偽搖滾歌手;同樣,很多人也認為,張雨生也只有《大海》和《我的未來不是夢》。
  • 張雨生踏上音樂之路,替妹妹完成夢想
    張雨生的大學畢業證書曝光,內容如下:學生張雨生系浙江嘉興市人,1966年6月7日生,在本校法學院外交學系組,修業期滿,成績及格,準予畢業,以大學法之規定授予法學學士學位。看到這張畢業證書,或許您會和我有同樣的疑問。
  • 張雨生:純粹的歌者,捧紅張惠妹的金牌製作人,31歲永別於世
    但是張雨生做到了,他的那首《大海》正是為溺水去世妹妹而作,沒成想,進入市場之後反響異常出彩,成了他最有名的成名曲,直到今天還在被流傳。張雨生,1966年出生於臺灣,在他出生那一天,天降大雨,所以父母給他起名叫雨生。少年時代,他對上學興趣不大,反而是喜歡聽歌,遊泳,打籃球,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甚至有時候還試筆寫寫小說。
  • 《大海》,張雨生的絕唱之一,可誰又知道這背後的諸多無奈
    張雨生原本的理想是當一名「政客」,所以小時候報考的是臺灣政治大學。 這一年,張雨生的音樂生涯打開了,成為華語樂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1989年,張雨生服兵役,1991年宣布退伍。 此時的他不再是一名學生,而是一名完全的音樂人,他想要走「真正音樂人」的路子,而不是「偶像歌手」的道路。
  • 如果沒有張雨生,如今歌壇將少一位叫張惠妹的天后!
    看到年僅36歲的小鬼意外去世時,不由想到另一位英年早逝的臺灣歌手張雨生。在張雨生31年的人生中,留下無數經典的作品,雖然一直被其他歌手翻唱,卻從未有人能夠超越張雨生的水準。如果當年未發生意外的話,如今歌壇勢必會多一位天王級歌手;而如果沒有張雨生的話,如今歌壇同樣會少一位叫張惠妹的天后。張雨生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家庭氛圍良好,從小便養成張雨生良好的音樂素養。原本音樂對於張雨生來說僅是愛好,張雨生真正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外交官,並為此考入臺灣政治大學。然而在他大一時,一件意外發生了。
  • 張雨生車禍去世,張惠妹說出實情,眾多粉絲不願相信
    張雨生在自己的音樂生涯上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但是張雨生的歌在當時也是非常紅火的,《我的未來不是夢》這首歌是他的首部歌曲,當時這首歌讓他受到了很多網友的關注,這也是張雨生在自己的事業上有了一個好開始。在之後哦張雨生在才推出《大海》這首歌,也讓他開始走紅,也讓張雨生在音樂道路上有了更高的成績,張雨生發現張惠妹是在一個酒吧之中,當時張惠妹還是一位酒吧,在認識張雨生之後也讓張惠妹有了更好的發展。
  • 「歌神」張雨生去世23年,母親傷心獨守墓園,得知原因讓人心酸
    曾經有這麼一名歌手被知名歌手羅大佑高度評價到「張雨生做了我們這一輩人都不敢做的事情。」雨神蕭敬騰也稱他啟發了大社會,突破了當時臺灣整個的音樂風格。這樣一個歌手本應該在音樂方面大有作為,因為天妒英才年輕離世的他無奈失去了成長的機會,可他的精神依舊影響著一代一代的音樂人。
  • 31歲車禍身亡的張雨生,你以為是醉駕、飆車,事情沒那麼簡單
    這起車禍不但成為了第二天台灣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還迅速傳遍了大陸和香港。 這個人的名字對於70、80後來說絕對是如雷貫耳。 他就是張雨生。
  • 35歲才出道的楊培安,竟是為了紀念張雨生而出道
    夜場駐唱一直是臺灣樂壇實力歌手的老傳統,張雨生曾在PUB中駐唱大約10年,張惠妹從PUB駐唱、選秀冠軍最後發展到歌壇天后的,蘇見信出道前一直在酒吧駐唱,自己摸索出閉合唱法,就連齊秦也在80年代初在餐廳做過駐唱。
  • 音樂傳奇張惠妹:在失去張雨生之後,我的「天后」之路極其艱難
    張雨生的意外死亡讓所有喜歡他的粉絲都很傷心,張惠妹也失去了她重要的伯樂,這時,她才剛出道,雖然專輯賣了,但沒有張雨生,她的事業會走向何方?如果張雨生知道張惠妹和如果沒有張雨生,則他可能沒有當前的「天后」張惠妹。張雨生和張惠妹在酒吧相遇,在那裡張惠妹是表妹樂隊的主唱。
  • 《大海》原唱張雨生:妹妹溺水去世,自己車禍身亡,母親孤苦伶仃
    張雨生曾說過不渴求一定成名,但是起碼要轟轟烈烈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而他做到了,起碼他的很多歌帶給人們精神支持,可惜,張雨生已經去世23年了。張雨生還為郭富城創作過《我愛你》,為鍾鎮濤創作過《心疼孩子的明天》,為陶晶瑩創作過《你是我真心的執著》、《我可以放手了》,為伊能靜創作過《後現代女性》、《那麼》等等。張海生曾獲得過臺灣金曲獎特別貢獻獎、臺灣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唱片獎、金龍獎最有前途歌藝新人獎、臺灣省熱門音樂大賽最佳主場等等。
  • 1997年,音樂才子張雨生車禍去世,他的一個「謊言」,騙了歌迷23年
    相信這首歌曲伴隨了無數人迷茫的青春,而當年這首歌的原唱張雨生也憑藉這首歌曲大火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歌星。01張雨生出生於1966年的臺北,家境並不算富裕,再加上家中孩子還不少,所以張雨生的家裡日子也過的緊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