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山東長安網 齊魯石敢當
編者按
《敢當故事》專欄來啦!
由山東省委政法委新媒體工作室與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聯合打造法治宣傳高端品牌《敢當故事》專欄。專欄立足講好齊魯法治故事,展現山東政法形象,弘揚公平正義的法治精神,以全新形式闡述全省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攻堅克難、擔當作為的壯舉事跡。《敢當故事》將採訪當事人,追蹤案件現場,為大家呈現原汁原味、精彩紛呈的原創好故事!
有故事的你還等什麼?快來參與吧~
敢當故事 第3期
10天9夜!
他們完成了
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本期故事錄製
由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
《每日新聞》欄目主持人
敬超傾情加盟
日月穿梭一天天,寒來暑往年又年。
山東政法護平安,《敢當故事》講不完。
今年8月3日,山東省中醫院,一間病房內來了一名特殊的「病人」:跟隨他而來的,還有多達17名監獄民警!在接下來的十天九夜時間裡,他們要「接力」,完成一次「特殊的押解」。
這次特殊的任務,到底是什麼?故事還要從一位母親,和她15歲的兒子說起。
9月17日一大早,服刑人員韓某的妻子阿芳(化名)急匆匆地趕到濟南監獄指揮中心,把寫有「大愛潤心、銘記感恩」「警民一家親、遇難見真情」的錦旗,連同自己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的感激之情,滿含熱淚地交到濟南監獄和監區領導手中。
01
病危噩耗
6月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地中考被迫推遲,備戰中的孩子們在做著最後的衝刺。在淄博市某初中三年級的教室裡,懂事爭氣的小韓正在積極備戰,他對自己的高中生活和未來有著各種各樣的憧憬。
正當一切看似美好的時候,「死神之劍」卻突然向這名少年「刺來」:一天小韓放學回家後,持續高燒、渾身無力,面色更是蒼白。母親阿芳趕緊帶小韓到就近醫院檢查,檢測為血小板極低,醫生建議她到省城濟南醫療條件更好的大醫院檢查確診。
經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專家診斷,結果猶如晴天霹靂,讓母親阿芳一下子癱坐在醫院走道裡:小韓被確診為急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隨時都有死亡危險,而唯一的治癒方法就是骨髓移植。
如果近期不進行匹配的骨髓移植手術,孩子的命就保不住了!由於醫院床位緊張,孩子病情一天天加重,再等下去就有可能發生意外,命運多舛的阿芳,決定轉院到對治療再障有著成功經驗的山東省中醫院進行醫治。
正在獄內服刑的韓某在與妻子阿芳的親情通話中,聽到了小兒子病危的消息,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讓他猶如五雷轟頂,焦急萬分,傷心欲絕。
韓某與妻子阿芳有兩個孩子。不幸的是,長子患有唐氏症候群,先天殘疾。一家人都把未來的希望寄托在了小兒子小韓身上。
本來,今年小韓就要參加中考,開啟高中新的徵程。但他被確診為急重型再障,讓一切憧憬化為泡影,盛開的花季漸漸變為「黑色枯枝」。母親阿芳更是埋怨命運的不公,生活絕望,幾乎天天以淚洗面。
02
燃起希望
夜深人靜的時候,高牆內的韓某心緒難平,對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悔恨不已。長子先天性重病,終身殘疾;家庭的重擔已經讓妻子累彎了腰;自己又一時糊塗鑄成大錯鋃鐺入獄,患有高血壓並有腦梗病史,身體也一天不如天;如今小兒子又病危在即……
一連幾天,韓某情緒焦慮,心急如焚,時常痛哭流淚。強烈的負罪感始終充斥著他的內心,巨大的精神壓力讓他情緒激動:「我是一個罪人,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心理負擔,我痛恨自己犯了錯,如今小兒子病危,我沒能盡到一個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真是愧疚難當。」
監區民警了解到韓某的家庭變故後,通過談心、增加撥打親情電話次數等多種方式,及時化解他心中的苦悶。韓某多次表明自己的想法: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他就算搭上自己的性命,也要拯救年幼的孩子。
骨髓移植手術極為複雜,然而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嚴峻時刻,將服刑人員帶離監區進行骨髓移植,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03
配型成功
比韓某更煎熬的是妻子阿芳,她天天守在小韓身邊卻又感覺無能為力:長子本身患病無法配型,自己又匹配不上。唯一的希望就寄託到正在服刑的丈夫身上。
身邊很多人勸阿芳:韓某在服刑,讓他出來為兒子骨髓移植太難了;尤其是疫情期間,監獄實行封閉管理更加嚴格,讓他出來治病,想都別想了。
看著奄奄一息的小兒子,阿芳不忍心就這樣放棄,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向濟南監獄撥通了求助電話。
濟南監獄民警得知情況後,立即行動起來:針對韓某的特殊情況,監區安排專職民警負責他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積極向他的家人了解孩子的病情變化,收集類似病例治癒案例,耐心細緻地做好他的心理疏導工作,引導他理智面對困難。與此同時,積極協調獄內醫院做好前期的血樣比對。
按照省中醫院的要求,獄內醫院及時對韓某進行了抽血取樣。「拿到裝著血樣的試管,我都是小心翼翼地捧著,生怕摔了碰了,就像捧著我孩子的命!」阿芳說。經過醫院詳實比對,最終配型成功。
04
讓愛「出獄」
骨髓移植配型雖然成功了,但更大的難題擺在了監獄領導和民警的面前: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實行封閉式管理的監獄,如何讓骨髓移植手術得以實施,避免手術過程中可能發生疫情防控和監管安全問題,成為重中之重。
濟南監獄在第一時間請示省監獄局並徵得同意後,制定了嚴格周密的實施方案,迅速投入救助行動,執行任務的押解小組在4小時內集結完畢。
他們中有的剛剛執行完40多天的封閉任務還沒來及與家人團聚;有的自身身體有病還沒來及就醫治療;還有的孩子剛剛參加完高考,正處在選報志願的人生關鍵時刻。接到集結的通知,聽說執行的是救命的押解任務,每一名民警都感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押解小組組長、濟南監獄一級高級警長陳敬國,是一個有著27年軍齡、14年警齡的老同志,還有7個月即將退休。考慮他監管經驗豐富,監獄黨委決定由他全權負責押解任務。對於這次責任重、風險高、難度大的特殊任務,老陳毫無怨言,迎難而上。為了確保押解全程的安全順利,他親自帶領民警三次勘察行動路線、醫院病房及周邊環境,反覆推演方案預案,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確保行動萬無一失。
三級高級警長李濤是「雙警」家庭,妻子劉衠同為濟南監獄民警,父母年邁需要照顧,當妻子得知丈夫主動請纓執行押解任務後,一句「家裡有我,你放心」,充滿了彼此之間的愛和理解。
三級警長崔巖,愛人王曉娟是濟南市婦幼保健院醫生,對骨髓移植手術病例相關知識有一定積累,他多次通過電話和視頻向愛人尋求治療及護理方面的專業指導,為韓某術前準備、術後恢復等提供了有力幫助。
為了落實疫情防控期間監管規定,17名民警分為三個專班輪流值守。在隨後的10天9夜裡,從醫學檢查、實施手術到術後康復,從吃飯睡覺、洗漱入廁到鍛鍊活動,民警們24小時不間斷值守,在監管規定允許的範圍內,對韓某進行了細緻入微的看護。
按照規定,治療期間韓某不能與家屬直接見面交流。小兒子治療的進展、妻子的情況,讓韓某掛心,精神壓力巨大。為做好他的安撫工作,民警們採取錄製頻的方式,讓他實時了解相關情況。當看到兒子隔著無菌病房的玻璃窗,向他揮手問候,大聲呼喊爸爸的視頻時,韓某再也抑制不住長久以來的內疚和壓力,嚎啕大哭,情緒得到了釋放。
「這10天9夜,對我們來說,思想壓力非常大,我們是背著壓力傳遞愛心」,全程參與了此次押解行動的一級警長郭海感慨地說道。他表示:區別於以往的服刑人員就醫,韓某本人相對身體健全,一旦思想有較大波動想不開,發生脫逃或自傷自殘等行為,後果不堪設想。
05
走向新生
經過一段時間治療觀察,小韓的骨髓移植手術非常成功。在民警齊心協力的幫助下,用父愛把小韓從「死亡線」拉了回來,讓這個不幸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
親眼看到監獄民警為挽救孩子生命辛苦付出的韓某更是流下了感激的淚水。他哽咽著說,是濟南監獄的民警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今後會更加認真改造,回報監獄對自己、家人的幫助和對幼子的救助。
拯救了孩子的生命,也拯救了負罪父親的心靈。一次愛的「出獄」,讓濟南監獄更多的服刑人員感到震撼和心靈洗滌。
在監區談心會上,韓某向其他服刑人員講述了自己這段難忘的經歷,並以自己的故事鼓勵其他服刑人員,積極努力改造、爭取早日回歸社會、回歸家庭。為了向韓某孩子祈福,整個六監區的服刑人員還手寫卡片,寫下送給這位少年的祝福語,希望他早日恢復健康。
凝聚每份愛,點亮顆顆心
生命點燃生命,讓愛天長地久
敢當故事
原標題:《10天9夜!他們完成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