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周星馳導演的電影《美人魚》登頂中國影史票房總冠軍,其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引發熱議。
《美人魚》講了一個欲填海造陸的房地產開發商劉軒(鄧超飾,下稱開發商)和以海邊一艘破船為家的美人魚女孩珊珊(林允飾,下稱美人魚女孩)相愛的故事,搞笑的外表下包裹著嚴肅的環保主題。電影前半部分延續了周星馳一貫的插科打諢、無釐頭風格,但看到後面,讓人笑不出來。電影把美毀掉給人看,血腥的屠戮美人魚場面、對美人魚生存遭遇聲吶可怕幹擾感同身受的體認,令人不寒而慄,喚起觀眾對人類無節制開發破壞環境的反思,呼籲拯救地球和自身。
這部電影借開發商和環境維權者的愛恨情仇,探討了現實中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解決之道。
人魚大戰:合法的殺戮電影開頭用汙水橫流、煙囪林立、森林砍伐三個連續鏡頭,表明「醉翁之意」在環保。現實中不可能的事情在電影裡發生:一個闖入開發商舉辦的豪華PARTY,看上去怪誕不經的女孩,是真實存在的美人魚。
此時開發商剛剛以巨資拍得海邊一塊地,開發的海景房有望大賣。但如果只開發陸地,這單投資必巨虧。如果填海造陸,把岸上的地和新造的陸地一起開發修房子,就會大賺。這片海灣是自然保護區,生活著非常多的海豚,神通廣大的開發商竟拿到了政府的填海批文,準備大展身手。
美人魚女孩遞給開發商一張字條,讓對方打電話給她,欲見面藉機行刺。此舉被開發商誤解成招嫖,其實是居住在海邊懸崖下一艘破船上的美人魚家族謀劃的刺殺行動。開發商要開發這片海域,遇到一個難題:這裡是自然保護區,儘管獲準填海,但海豚生活在此。為了趕走該海域內的海洋生物,開發商請國外高科技團隊發射一種可以讓魚類瞬間「灰飛煙滅」的聲吶。這種可怕的聲吶,僅發射十分之一就讓開發商暈倒嘔吐、「屎都噴出來了」,也讓美人魚家族生存環境受威脅,不敢進入大海生活,只能避居破船裡一片死水。它們決定刺殺開發商以捍衛自己的生存環境,找回寧靜的生活。
美人魚女孩奉命刺殺開發商屢不成功,卻被開發商愛上,動了情,在對方落入族人圈套、險被殺害時,出手相救。由此,開發商發現了美人魚家族的秘密,無意中對商業合作夥伴、美人魚女孩的情敵李若蘭(張雨綺飾,下稱若蘭)說出,引來更大災難。探尋美人魚蹤跡的國外科技團隊,在若蘭支持下,早潛伏於此,並已找到兩具美人魚屍體。若蘭想借研發美人魚「商機」賺錢,和美人魚女孩成情敵後,欲不惜代價捕獲並消滅對手。若蘭隨即派人直奔美人魚居所,布下天羅地網,海陸空並進展開圍剿,大肆屠戮抓捕。
如果不是一位神秘的美人魚老奶奶現身,生活在海洋世界,原始淳樸、身手不凡卻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的美人魚家族,絕對不是擁有衝鋒鎗、漁槍、魚雷等現代化高科技武器的人類的對手。等待他們的,將是全軍覆沒、家園盡毀的命運。電影展現了這一悲劇性博弈:美人魚家族被屠殺、塞進袋子被掠走的畫面令人不寒而慄——它們不是魚,而是美人魚,有著人的上身、會說話。
但其中又存法律困境,因為美人魚不是人,所以它們被殺死、傷害,也得不到法律救濟。若蘭一時衝動射殺拼死相救美人魚女孩的開發商,引來警察抓人,可是美人魚家園被襲、被毀,家族被屠戮、幾遭滅頂之災,也沒有警察相救。開發商發現美人魚後去報警,兩名接警的警員忍俊不禁、難以置信。
美人魚非魚也非人,象徵著世間美好、稀罕的事物,是奇蹟,是從天而降的愛情,也是自然的化身,它脆弱,極易成為人類貪慾的犧牲品。
電影中體現出一種對於人與動物,人與自然關係的反思。美人魚奶奶娓娓道來的關于美人魚與人類同樣源自於猿猴的故事,實際映射了人類與地球上的其他物種同根同源,唇齒相依的真理。然而,科技的巨臂不僅將人類的野心推進向地球的每一片角落,更助長了人類對其他物種的傲慢。「他們越進步就越暴戾」,美人魚奶奶憤怒的聲音不禁引人深思:如果人類文明的進化代表著對其他物種的殘暴踐踏,那這種文明不過是一種表裡不一的虛偽和野蠻。
很多人破壞環境因無知《美人魚》講述的故事,可以說是環境破壞者和維權者較量的寓言。雙方力量懸殊,後者屢欲阻止對方未成,隱喻了環境維權無奈的現實;破壞環境的不只是具體的人,還有人類對地球無止境索取的欲望、漠視環保的觀念,要改變現實,不是阻止破壞者就能做到,而是要改變人心;美人魚奶奶則象徵自然之力,人類必須敬畏,不能肆意妄為,否則將遭報復。
電影沒有將環境維權雙方簡單對立起來,而是借人魚情感糾葛,展現了雙方博弈,相互影響、改變的歷程,揭示了現實複雜性。電影中美人魚家族慘遭屠戮,結局卻是個大團圓:填海事件改變了開發商的人生,他最終停止填海,與美人魚女孩結合,暢遊大海、共度此生,他們創辦助學基金資助貧困生,過著物質富足、精神充實的生活。
若蘭質問開發商劉軒,如果發現美人魚這種新的物種,「這就是商機,就是錢,你不要了嗎?」也許這就是很多開發商的苦惱。當商人逐利的天性與自然的完整性相衝突的時候,有多少人能像這部電影中開發商劉軒說的「錢我要啊,但是掙錢不能沒有底線!」這個底線怎樣樹立?在於人們首先認識到自然並不是一個有待徵服的對象,也不是可供無限開發的資源,而是人類與其他物種共同的家園,牽手遨遊的瑰麗港灣。
電影呈現的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即改變環境破壞者的認知,可能會被認為失之簡單、不切實際,但也能自圓其說,因為它只是寓言,只是浪漫的童話故事。大團圓結局,隱喻了人類在環境問題上迷途知返,過程痛苦、結局圓滿,既呈現了解決環境問題的複雜性,也表達了電影的美好願景。但人類怎樣才能停止對地球的破壞,實現中國人傳統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想?電影沒有再作深究。
電影借開發商之口說了一句「假如地球上連一滴乾淨的水、一口乾淨的空氣都沒有,掙的錢再多也是死路一條」,向人類發出警告,點出了電影的主題。這句話和政協委員周星馳2015年在廣東省政協會議期間說的「環保不只是一個地方的事情,如果地球上連乾淨的水和空氣都沒有保障的話,那麼其他東西都沒法說」一脈相承,周星馳當時表示,他比較關注環保問題。一年後,他用電影的方式再次表達了對環保的關注。
在電影中,《美人魚》還向另一部環保題材影片《海豚灣》致敬,屠戮美人魚的場景,讓人聯想到《海豚灣》中發生在日本的屠殺海豚的真實畫面。開發商劉軒在網上看到《海豚灣》,自問「我們的開發是不是破壞了環境?」,原來他並不知道填海會破壞環境,由此開始反思此事。這表明包括這個開發商在內,很多人對環境的破壞源於無知,因此改變公眾認知很重要。2月19日,《美人魚》登頂中國影史票房總冠軍,成為迄今最賣座的影片,其環保理念,將影響並改變更多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