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2020年,我知道正在觀看這篇文章的你們至少也得有20-30歲的程度了,也一定曾多次發出過感慨。
去年任天堂的寶可夢GO推出,一時間讓全世界人民為之瘋狂,大街小巷遍布拿著手機抓小精靈的玩家。
畢竟,寵物小精靈在80、90後已深入人心
那麼身為90後的你,在小時候的童年記憶中,是否還記得那些你玩過的【電子寵物】呢?
從上述截圖可以看到,此圖來源於某年級學生的課本,而就在其中作者用寥寥百來字概述了電子寵物的發展歷程,從短短幾年達到8200萬銷量,到後來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儘管科普作者也在最後補上了一句「儘管如此,電子寵物曾經在電子產品和兒童玩具中有著不可被取代的地位」,但這段說辭也難掩悲情,似乎象徵著一個時代的謝幕。
二十多年過去了,電子寵物其實一直都沒有消亡,反而多次興起。與其同時,它的涵義被極大地拓寬,不再僅僅停留在之前的「寵物蛋」(當時電子玩具的俗稱)。就讓我們看看電子寵物有哪些變遷吧。
第一代電子寵物:拓麻歌子
「拓麻歌子」是日本萬代公司於1996年11月推出的電子寵物玩具,在雞蛋造型的遊戲機上,你只要通過三個按鍵就可以控制並養成屏幕中那隻小小的寵物。
玩法非常簡單,給寵物餵食、餵水、洗澡、鏟屎如此循環,把寵物養肥養大直到死亡。90年代的核心玩家可能對這樣的遊戲性嗤之以鼻,但對於最重要的目標用戶「女高中生」來說,「電子寵物」無疑是具有吸引力的。
拓麻歌子最風靡的兩年裡,它在全球的銷量達到了4000 多萬隻 。這個數字成功拯救了萬代當年瀕臨合併的財務危機,公司的股票也水漲船高——可能就像你今天看到Pokémon Go對任天堂股票的影響一樣。
它幾乎無處不在,並且總是能在上架後被迅速搶購一空。
而這個時候不良的風潮就開始了
電子寵物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一度延伸到了初中和小學當中。社會人姑且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不會太把「鏟屎」當真,可不時響起的電子寵物,開始嚴重影響日本中小學的日常教學。不堪其擾的老師和學校逐漸開始清理學生手中的電子寵物,要求家長禁止學生將其帶入校內。
而同時,越來越多玩具生產商看到了火熱的市場,開始山寨仿製電子寵物。由於電子寵物的技術含量很低,所以複製模仿起來非常快速,一時間,非萬代生產的各種外形、各種寵物、各種類型的模仿品撲向市場。
結果,1998年電子寵物在風評壓力、雜亂仿品和遊戲性低的綜合影響下快速退燒。萬代後續生產的電子寵物銷售不暢,現貨大量積壓在倉庫中吃灰。直到1999年,萬代被迫銷毀了250萬份庫存,造成了60億日元的損失,直接導致赤字45億日元。
第二代:數碼暴龍機
作為《數碼寶貝》的元祖,「數碼暴龍機」也就是電子寵物,在推出之際迷倒無數小學生。
1997年6月「暴龍機」推出後,累計銷量達到了800萬臺,這次的新版本在設計上依舊採用了便於攜帶的尺寸大小,讓玩家重溫養成電子寵物的樂趣,和現實的時間相同步,陪伴你左右。
我們每天都沉浸在養電子寵物上,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給他們取名字,它們即使被養死了也最多重新再來過,我們享受的只是過程,它們陪伴了我們那麼多時光,而在我們的記憶裡卻如滄海一粟。
再後來又有了數碼暴龍機,外觀和動畫裡一樣,滿足了我們當時成為「被選召的孩子」的中二感,最關鍵的是,這裡面養的電子寵物是可以對戰的,只要把雙方的磁條貼在一起就能載入對戰界面,然後看誰按得快誰就能贏得勝利,但它們同樣也沒有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