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冬日補腎最主要的是藏斂腎氣,養護陽氣。但對於已經有些腎虛的人來說,適當吃點補腎藥還是有必要的。補腎莫過金匱腎氣丸和六味地黃丸。
金匱腎氣丸
先說金匱腎氣丸。金匱腎氣丸是張仲景老先生的名方,由附子、桂枝、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牡丹皮八味藥組成,是溫補腎陽的基礎方。
圖:茯苓
中醫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現在是冬季,應該以養陰為主,但是陰陽是不可分離的,養陰不可不考慮到陽,所以金匱腎氣丸在冬天運用也是必要的,只是其用法用量有些不同。
既然金匱腎氣丸是溫補的方子,我們在上面說了那麼多冬日要閉藏、要收斂、不要妄動等,那麼吃了金匱腎氣丸,是不是會妨礙腎氣的閉藏呢?不會的,關鍵是量和服藥時機。
量要少。一般現在的濃縮丸常規量一次吃 8~10 粒,可以減量每次吃 3~5 粒,這樣只是一種微微地溫補,使陽氣得到補益,而不至於擾動陽氣。
時機要準。冬日的早晨,陽氣順從自然規律,也還是要升發的,只是遠遠不如夏日升發強烈,所以在早晨適當服用少量金匱腎氣丸是有一定好處的。
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主補腎陰。根據中醫「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後至立春是吃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的大好時機。
六味地黃丸就是金匱腎氣丸去掉了溫補的附子、桂枝。這樣這個方子就從一個溫補腎陽的藥轉為滋補腎陰的藥了。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宜吃六味地黃丸。在門診,常有年輕人過來說在某某醫生那裡號脈,說自己腎虛。其實,一般情況下,人只有在 40 歲之後,才會有腎虛的表現,也就是《黃帝內經》說的「人過四十,陰氣自半」。
圖:山藥
根據陰陽互根互生的道理,可以在服用六味地黃丸的同時服用金匱腎氣丸。但是季節不同,二者的比例也不同。
冬季養陰,早晨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 =5∶2,晚上二者比例為 5∶1。這是取陽氣化生陰氣的意思,而不是補陽。
春夏養陽,那就要早晨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 =1∶5,晚上 3∶2。這是取陽氣生成必須依賴物質基礎之意,所以補陽要用補陰的藥,但主次有所區別。
這些都是指現在的濃縮丸,如果是大蜜丸,也可以掰開來吃。以上這個養陰和養陽的比例也只是個示例,最關鍵的還是要把握陰陽的關係,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可以有不同的變化,然後根據自己服藥後的感覺去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