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家手機廠商進軍IoT領域,原因是什麼?

2020-12-22 街角柯基肥

12月17日,一加CEO劉作虎在微博發文稱,"今天是一加的7歲生日,是個值得慶祝和展望的日子。"一時間讓這個國產品牌成為了數碼圈討論的焦點,其中不少網友感慨不知不覺中一加已經走過了7個年頭。一加自2013年成立以來,便以專注做好產品,"不將就"的產品理念為大家所熟知,如今也已在國內國外均取得較高的知名度。

值得一提的是,正值一加成立7周年生日之際,一封劉作虎發給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也被曝光出來,信中除了既詳細總結了在過一年裡一加所取得的成績,同時也向大家介紹了一加未來戰略部署及目標。而其中最為人矚目的莫過於,劉作虎在信中指出的一加將在2021推進IoT戰略,迎來眾多"加油"的圍觀討論。

對此,相信不少小夥伴也會有這樣的疑問:手機廠商為何都要做IoT?可能不少人會認為,手機廠商進軍IoT市場是為了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雖然這個說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實上其更像是手機廠商們"領土擴張"提升用戶粘性的有效途徑。畢竟目前手機作為IoT領域的核心入口,各大廠商都擁有著龐大的用戶群體,利用手機與IoT產品之間的協同性,不僅可以直接打通與IoT產品的聯動,同時相比傳統家電廠商與網際網路公司,手機廠商亦更快、更全面的建立自家的用戶體系。

此外,也得益於近些年5G網絡逐漸趨於成熟,萬物互聯互融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現在接受智能家居的人也變得愈發多樣化。而其中的年輕用戶更是早已將網際網路、智能化以及語音控制等新興概念當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如此擁有龐大的用戶需求和以及自家手機端的先天優勢,所以眾多手機廠商紛紛進軍IoT領域。

而基於手機廠商進軍IoT領域帶來的好處,我們不妨就以早在2014就布局IoT產品的小米為例,相信不少小夥伴也早已深有體會了。目前,小米生態鏈幾乎覆蓋了業內所有類別的智能硬體,例如電視、電腦、手錶、TWS耳機等等,同時產品之間還具備了跨平臺的易用性,當用戶感受到一款IoT產品好用時,自然而然會想著根據不同場景,構建更加完善的IoT體驗。比如說最為常見的通過小米智能音箱,實現控制各類家電產品,讓用戶可以更簡單的體驗到大而全的IoT全場景覆蓋。

因此,在5G萬物互聯、智能家居的時代風口下,如今IoT市場儼然已經成為了手機廠商的第二戰場。而一加自然也不甘落後。早在去年9月,一加CEO劉作虎便在微博官宣一加正式進軍IoT領域, 這也意味著未來一加也會在更多的智能家居品類上進行嘗試。目前一加旗下的產品線已經初具IoT規模,已包括了手機、耳機、電視等多款產品,並且均具備了不俗的競爭力。

因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一加進軍IoT領域即是想要擴大市場份額,覆蓋更多用戶群體,同時也是行業發展推動所致,畢竟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會放棄5G時代下帶來萬物互聯的機會。雖然前有蘋果、華為、小米等先發者,一加這位後發者能不能彎道超車,像做手機那般闖出新的天地我們不得而知,但劉作虎在信中也已經表示,要有危機感,所以每一位一加小夥伴都要有企圖心和信心,而他自己,已經做到了再戰鬥的準備。

相關焦點

  • 一加明年將進軍智能手錶領域
    由於近一兩年來,市場上對於智能手錶需求的不斷增加,不少智慧型手機廠商在牢抓手機業務不放的同時,也兼顧做起了智能手錶生意。目前我們熟悉的一些大廠,如華為、小米、三星等都已經發布了自家的智能手錶,而在明年還將有一家手機廠商會進軍智能手錶領域。它就是近幾年快速成長起來的一加手機。
  • 手機廠商成晶片廠商「老大」
    以往,形容一家手機廠商的強勢,往往強調其能整合上下遊資源,研發高性價比手機。在這個過程中,為維持自身優勢,爭奪有限資源,手機廠商往往和上遊新品嘗試保持良好關係,因為後者掌管著前者的「命脈」。
  • 手機廠商偏愛聯名 vivo與蔡司合作有什麼不同
    物以稀為貴,是市場的定律,而廠商之間的聯名合作正是抓住了用戶這一消費心理。 從潮鞋到衣服,再到車子、房子,生活中聯名合作的產品,覆蓋了我們的衣食住行。不止時尚圈,手機廠商聯名其他品牌、推出定製手機,也已經十分普遍。華為、小米、OPPO 、vivo等國內主流手機廠商都有推出過聯名合作款機型。
  • 意在國內半導體企業高需求和高估值,韓國PA廠商進軍中國射頻市場
    集微網消息,近年來,隨著華勤、聞泰為代表的手機ODM廠商的快速發展,中國手機製造產業鏈的成本優勢逐步凸顯,也吸引了蘋果、三星等終端廠商的青睞。基於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產業的增速放緩,在競爭加劇和成本壓力之下,三星進行生產戰略轉移也有因可循。然而,三星的這種生產戰略轉移,也導致韓國本土的三星供應鏈企業不斷承壓,不少相關供應鏈企業不得不轉向中國市場進行拼殺。這其中,三星最大的射頻PA供應商Wipam,作為韓國唯一一家可以生產移動端用射頻PA的廠商,在國內PA行業巨大的市場需求吸引下,也準備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
  • 騰訊IOT安卓開發初探
    (這裡我們將手機上面的GPS經緯度發送到騰訊雲IOT平臺上)。我們可以將項目理解為智能家居整個系統,因此在項目中有很多產品,比如說智能空調,智能報警器等等產品。新建項目新建項目,項目名稱隨意就行,創建好項目後,進入項目,然後創建產品。
  • 十大平板電腦廠商排行 國產僅一家入圍
    宏碁2009年推出了觸控螢幕設備,成為了平板電腦領域的先驅。該公司也曾於2002年與微軟合作進軍過平板電腦領域,但並未成功,新產品可配備分體式鍵盤。發布/出貨日期:2010年下半年。該公司2002年就與微軟合作進軍平板電腦領域,但未獲成功。華碩還計劃推出一個應用商店。  發布/出貨時間:2010年下半年。  功能:12英寸觸控螢幕,英特爾酷睿2雙核處理器,Windows作業系統,配備分體式鍵盤。  老六:惠普
  • 沒有一家手機廠商願意為了全面屏,放棄前置攝像頭嗎?為什麼?
    先說答案: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廠家推出真正的全面屏手機,同時搭配有前置攝像頭,聽筒和其他感應器。我們都知道手機是為用戶服務的,那用戶對手機全屏和前置攝像頭的需求是什麼呢?前置攝像頭的用戶人群我相信,如果說手機沒有前置攝像頭,女同胞們肯定是第一個不答應的。不信的話,你隨便找個身邊的女士,讓她打開相冊看一下。你肯定會發現大量的自拍照。沒錯,放棄掉手機前置攝像頭,就等於丟掉了半邊天的用戶。我想,沒有一家手機廠商願意失去美女用戶吧?更何況,前置攝像頭還能用來照鏡子,視頻通話,還能人臉認證支付。
  • 手機廠商苦高通久矣!蘋果也低頭,而華為已成國產手機「遮羞布」
    高通公司在特定領域的強大,是眾多消費者最不易察覺的;然而,對於各大小手機廠商來說,更多的是「有口難言」的無奈,甚至不能夠隨意去反抗或忽視它的存在。根據有關統計統計數據顯示,僅高通一家就佔據了全球智慧型手機晶片33.4%的份額,這也即是說,世界上每三臺手機就有一臺搭載了高通晶片;高通晶片業務的營收超過了146.39億美元,手機處理器的出貨量達到了6.5億!高通這樣的成績單,也成就了它在全球手機行業都擁有有極大的話語權。當然高通的「晶片收入」是高通的主要收入來源,但並非唯一!並且,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高通所獨有的「高通稅」。
  • 手機廠商的「中杯、大杯、超大杯」,杯杯都有學問
    借用目前業界風行的說法,手機廠商這是將此前產品序列中的「小杯、中杯、大杯」,升級為了現在的「中杯、大杯、超大杯」,這其中的變化無疑也耐人尋味。但正所謂一切皆有因果,手機廠商自然不會是無緣無故就隨意改變了自家的產品命名策略,而我們則不妨從歷史中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 全新5G格力手機難逃銷量慘澹的命運
    而這款大鬆手機依舊延續了這一理念,後續的市場表現不用小雷多說大夥應該也能猜到。那麼,格力為什麼這麼執著於做智慧型手機呢? 董明珠也有手機夢 格力手機誕生其實也有一段時間了,在2015年,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就宣布將進軍智慧型手機領域,並揚言」希望華為在世界上能是第一的時候,格力能在第二」、「超越小米」、「要賣1億部」、「讓消費者三年都可以不換手機」。
  • 龐大的三星帝國,世界第一的手機廠商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三星作為世界上頂尖的手機廠商,在全球的手機市場中都佔有非常高的地位和極高的市場份額。甚至就連我們國家的手機行業巨頭華為在手機行業的影響力上對比三星都遜色一些。那麼三星到底為什麼在手機行業有這麼高的影響力,又為什麼說三星能一直保持自己在市場中的地位呢。
  • 蘋果手機使用起來流暢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雖然各個品牌的手機廠商眾多,但是從作業系統這個角度來進行劃分只有兩類,一類是蘋果手機主推的iOS系統,一類是其他手機廠商主要使用的安卓系統(據說今年華為鴻蒙系統即將應用在手機上,值得期待)。安卓手機有一個共性問題,那就是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手機將會逐漸變得卡頓。相反,蘋果手機這方面的影響相對較小,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蘋果手機能夠保持長期的流暢運行呢?
  • 手機廠商都要取消耳機孔 意味著什麼?
    一年一度的MWC(世界通信大會)在今天將會落下帷幕,PConline連續幾天的專題報導,相信大家都對各廠商在今年主打的手機款式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除了性能,各家推出的手機都不約而同地紛紛強調自己在攝影功能上的優勢,這也證明了在移動網際網路發達的大背景下,消費者已經習慣使用手機記錄和分享生活,廠商也必須跟進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 又一個手機廠商表示要推出智能手錶產品,網友:有那麼吃香嗎?
    是智能手錶市場有這麼火熱嗎?這些手機廠商積極布局智能手錶市場意欲何為? 我們知道智能手錶,目前市面上主要分為: 以上垂直領域的手錶已經有了比較成型的企業,例如兒童手錶領域:小天才、360兒童手錶等等,老年智能手錶也有專門的針對領域!其實手機廠商推出的手錶更加偏向大眾化!
  • 難怪蘋果小米等廠商都選高通
    在全球範圍內,能夠製造處理器的廠商就那麼幾家。在PC處理器領域內,有英特爾、AMD等廠商;在手機等移動處理器領域內,有高通、聯發科、三星以及華為等廠商。在這些廠商中,三星在晶片領域內主要是代工廠,自身研發的晶片對外銷量很低,而華為研發的手機處理器,目前不外銷,僅用在華為自家手機等設備上。也就是說,在全球範圍內,智慧型手機廠商能夠選擇的手機處理器幾乎只有聯發科和高通。
  • 日本為什麼沒有優秀的手機廠商?網友:單機遊戲產業發達
    討論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國內這麼多好的手機廠商,海外卻沒幾個?比如日本,按理說日本的電子製造業還是十分先進的,但是這幾年智慧型手機快速發展的時代,日本怎麼沒有好手機品牌出來?韓國還有個三星一直挺著,日本索尼手機都沒聲音了。
  • 行業史記:供應鏈的發展,讓5G網絡成為手機廠商唯一的救命稻草
    因為是剛起步,所以當時的觸屏手機每一年都會有"飛躍",每一年手機廠商都會拿出非常亮眼的產品供消費者挑選。運行內存、屏幕、CPU等等硬體參數的軍備競賽是一年比一年猛。由於供應鏈的成熟,而魅族的腰圓home鍵又廣受歡迎,所以當時很多友商直接就"致敬"了魅族的這一設計,甚至有些廠商還曾經將mBack的輕觸返回理念也都Copy下來。在那個時候,手機正面在不亮屏的狀態下,基本上大部分用戶都無法辨認出這款手機是什麼牌子什麼型號,只知道這是類似魅族的設計。
  • 進軍汽車電子領域 潤和軟體旗下子公司與山東寶雅、Telechips達成...
    原標題:進軍汽車電子領域 潤和軟體旗下子公司與山東寶雅、Telechips達成戰略合作   12月8日,在
  • 國內高端手機重新洗牌 各廠商銷量此消彼長
    可見國人在高端手機品牌的選擇上,華為和蘋果是首選。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這兩大品牌在高端市場上的角逐,國內其他手機廠商也一直對高端手機市場虎視眈眈,小米、OPPO、vivo、一加等品牌在市場和研發方面持續發力,力圖搶佔更多國內高端手機市場份額。